狗十三优秀观后感5篇

宇洋0分享

《狗十三》这部电影的故事起因源于一条狗,结尾也落到狗,狗推动了情节发展,也包含了许多内在的含义。下面给您带来狗十三优秀观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狗十三观后感1

是不是,每个孩子都要面临成长?

当时李玩13岁,她又养了一条叫做爱因斯坦的可卡狗。

我老觉得《狗十三》这个电影名字,本身就是一种讽喻。

是说,青春就是一条狗,还是说狗就是一种叛逆期的青春?

因为十三这个数字看上去就有些玩世不恭。恰似你想爆粗口的一段年华。

你长大了,应该懂事了。

打你,是因为爱你。

这些台词太熟悉,也太残酷。因为是不是我们每个人的青春都要听过这些。

其实,换个角度,我们当时不理解父母。但是当我们理解了父母,我们已经成为别人的父母。我们会不会也对自己的孩子去说这样的台词。一代一代人的成长,难道真是一种生理的轮回?

以幼小的身躯为器,去承担成人世界里岁月的沧桑和纠结。

曹保平是一个善于用细节去刻画内心和表达小人物悲苦的导演。每个孩子在刚懂事的时候,都充满了无限的创造力。比如说李玩对物理和天文的兴趣。这也是她为什么给自己的第一条狗取名叫爱因斯坦。但是,她的父亲和老师却用自己的道理,告诉她要选择英语。

所以,当那个男性英语老师用自己的课本去一下拍死那只误闯入教室里的蝙蝠的时候,我们感觉到了被罚站的李玩内心的恐惧和焦虑;当李玩在自家亲戚的劝说下,大口吃下那口狗肉的时候,我们感觉到,李玩咽下去的不仅仅是一口狗肉,更是自己以往充满了个性的过往。或者,咽下这口狗肉,代表的就是她和成人世界的妥协;而当最后李玩偶遇自己丢失的那条可卡狗,她却不再相认,甚至哽咽着说出:我真怕它认出我,向我扑过来;还好,它没认出我。这个时候,其实曾经的李玩已经死去。

没有人会去理解她。

她的妈妈吗?她妈妈从小离她而去。

她爸爸吗?她爸爸一面说爱着她,一面却又在自己重组后的家庭里焦头烂额;他的重点放在了自己的小儿子身上,他一面答应李玩要去看天文展览,一面却又因为自己的应酬,牺牲掉了李玩去看天文展览的机会和时间。

她的爷爷奶奶吗?那只是一种来自老人本能的爱,但是他们和李玩却完全不在一个轨道上。

李玩的姐姐李堂吗?或者,李堂还是能和李玩交流一点,毕竟都是女孩,毕竟岁数都差不多;但是因为有男生高放在中间,她们姐妹其实间隙早生。

她的继母吗?她的继母也只是表面爱李玩,但更多的还只是做做表面文章。否则便不会拿另一条狗来糊弄李玩;在她的亲生儿子和李玩之间,那种亲疏选择无意但却冷酷。

两条狗,轻易带走了李玩的成长。

第一条狗,李玩一开始是不接受的,是李玩父亲不知道怎么和李玩交代自己又生了一个儿子的事实,买来一条狗,哄李玩开心。李玩最开始是不接受这条狗的,可是当她接受了这条狗的时候,她的爷爷却又大意弄丢了狗狗。

第二条狗,李玩一开始也是不接受的。可是当她终于可以接受这条狗的时候,她的父亲因为狗狗咬伤了小儿子的缘故,在自己媳妇一心的要求下,要把狗送到狗肉馆。那条狗被送走的时候,没人会记得李玩的伤心欲绝。尽管李玩父亲最终把狗送往了流浪狗之家,可是当他们想要再去寻找那条狗的时候,那条狗早已经绝食而死。

两条狗,李玩没能保住一条。没人会注意,你给了李玩这个敏感的孩子多少爱。当李玩的父亲拿着墩把儿去捅那条狗的时候,李玩一定会觉得自己好像一条狗。想起来了,开心了,就扔一根骨头吃;心情不好了,就可以随便去欺凌,甚至,随意去抛弃。

影片最后,李玩的小弟弟在滑冰场。他滑倒了,他哭泣,教练不会去扶他。每个人的青春,都是一种重复。

成长,就是一种痛。抹杀掉以前的自己,去接受成人的规则或者世界。这过程,对某些孩子来说,是不是特别孤独?是不是特别无助?

看完,我想,我要去更爱我的孩子。我想,我不会去打了他,然后告诉他,打他,是因为爱他。我也不会去告诉我的孩子,你长大了,应该懂事了。

你平安快乐,一切就好。

狗十三观后感2

年少时,我们总盼着能快快长大,快点儿进入到大人的世界,做一些不受约束、为所欲为的事。而真正长大后才发现,成人的世界是多么拘束和无趣,又不禁怀念起少年时的点点滴滴。青春的印记、成长的花絮,更是如同打开了尘封多年的记忆,令人难以忘怀。难以言喻的遭遇、令人窒息的压迫、不堪回首的岁月,不光出现在每个人成长的记忆里,更是如同影片《狗十三》里的主人公李玩一样具有代表性。花季少女和可爱狗狗相遇了,从陌生到熟识,本该是个温馨且甜蜜的故事,而成长的枷锁却禁锢了她们,经历了一系列的磨难与心酸,也折射出了当下家庭中处在青春期的孩子们,所面临的“成长的烦恼”。

《狗十三》所讲述的故事颇有些耐人寻味,主人公李玩父母离异跟着爷爷奶奶一起生活,父亲送给她一条小狗,她起名叫“爱因斯坦”。少女与狗狗之间的关系不断升温,从一开始的横眉冷对到多云转晴再到亲密无间,“爱因斯坦”的突然丢失,疯狂找寻“爱因斯坦”的李玩,给家庭和长辈也带来了伤害,当李玩彻底放弃时,却不经意看到了“爱因斯坦”,而事件背后的真相却如同萦绕在心头的阴影一般,久久挥之不去……

片中的主人公李玩,是正处在青春期的叛逆少女,父母离婚后,她开始跟随父亲和爷爷奶奶生活,当父亲再婚后,面对着熟悉的家庭和陌生的亲人,李玩对家人产生了彷徨与迷惘,对未来更是显得不知所措,直到同父异母的弟弟出现后,这种感觉更是愈演愈烈。而“爱因斯坦”的出现及时化解了这种尴尬,这个活泼可爱又好动的小家伙,总能在不经意间缓解李玩的迷惘和焦虑,陪伴“爱因斯坦”也成了李玩减压和放松的唯一途径,而“爱因斯坦”的不幸走失令这种依靠荡然无存,李玩开始用自己的眼睛审视整个世界,独自面临成长所带来的痛点。

从“爱因斯坦”的失而复得到父亲心态的转变,从后妈和弟弟的登堂入室到爷爷奶奶的重男轻女,再到弟弟在家中的横行霸道……李玩的生活,也在这日复一日中的巨变中变得支离破碎。

整部影片,并没有呆板的说教,也没有刻意的煽情,而是用言简意赅的语言,极富生活气息的故事,家庭氛围浓郁的场景,以及主人公李玩的各种遭遇,来刻画出青春期的孩子,面临成长时的不知所措和种种阵痛。影片中的出场人物以及家庭组合,并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当下家庭里的真实写照。年幼的孩子在家里无法无天,家长多采取纵容的态度;青春期的孩子,不光要面临学习的重担,还要体会成长所付出的代价;父母们不是忙着生意就是各种应酬;爷爷奶奶更是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在关怀与纵容之间找寻着平衡点。《狗十三》这部影片,如同一剂直面家庭生活的良药,不光适合正处在青春期的孩子,无论是人到中年的父母、还是年近古稀的爷爷奶奶同样适用。

《狗十三》讲述了曹保平眼中的青春,影片选择的视角相当独特,既没有落入爱情的俗套里,也没有落入打架、酗酒的常规路数上,而是透过一个全新组合的家庭,一位十三岁的少女,一条名叫“爱因斯坦”的狗,将青春与成长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孩子内心的悸动和大人迷茫的世界,内心深处无声的妥协以及中国式亲子关系的阵痛,都汇集在了这部影片里。

影片以生活中常见的生活和家庭为抓手,以青春期孩子的经历和遭遇为原型,透过主人公李玩的故事,刻画出一个现实意义浓郁的家庭,尤其是对家庭中亲子关系的描写,极为详实。这个以现实题材编织而成的故事,不光是当下国人家庭生活的缩影,更能够触动观众的内心世界,每位观众都能在银幕上找到最最真实的自己。

密封了五年之久,《狗十三》终于与全国观众见面了,这样一部直抵人心的作品,别说是五年,就是再过十年、二十年,仍旧不会落伍、仍旧震耳欲聋。从《光荣与愤怒》到《李米的猜想》,从《烈日灼心》到《追凶者也》,曹保平早已证明了自己的独树一帜,而这部直面国人青春之痛与成长之殇的《狗十三》,究竟能取得怎样的成绩,能否成为下一匹票房黑马,无疑更值得期许。

狗十三观后感3

看了很多的电影,令人沉思的,让人感动的,烧脑的,以及迷惘的,还有那种像是理解了什么,却又仿佛什么又没有捕捉到。狗十三就是这样的一部电影,只是唏嘘感叹。虽然是很早之前的电影,但是其中老电影般的画质,画外音的老旧质感,手持微晃的镜头,都是让我深陷其中,就是简简单单的一个小女孩在成长过程中的一段经历,背景稍显复杂但并没有脱离生活,甚至于目前生活中也能寻找到李玩的影子,真实到这不是电影这就是生活。顺序的故事发展,带出了许多生活中常见的场景,在这些场景中显现着那些自相矛盾的地方,我们知道怎么回事,但就世俗的观点和做法,我们越来越偏离正确的方向,哪怕明知道那是错的。导演把那些矛盾和常见的场景一一展现在我们面前,不做任何评判,却把世俗的俗和脏赤裸裸的放在你的面前。

有些情节还是有迹可循的,比如明明是大人犯的错,最后却是孩子在道歉,明明是大人不让喝酒,最后却大人让你喝的最多,明明答应你一定要去带你玩和看天文展,最后却只是安慰还说你不懂事,爱一人就把一个人的名字刻在身上的男孩,弄不清楚是爱还是喜欢的女孩,让你沉着冷静自己也不淡定的老师,从讨厌到喜欢的两条狗,溺爱的爷爷奶奶在最后成为了重男轻女的典型,假惺惺的后妈,看似懂事的姐姐,脾气暴躁的爸爸,总在伤害过后安慰,令他骄傲时夸奖,些许的父爱在世俗的规约下显得可笑,还有看穿一切世俗却无能为力被推着往前走,每一次反抗都是伤痕累累的主角,一个也被关心但是总被忽视的主角,一个不被理解和无人关注她内心的娇小女孩,只能守着两条被所有人嫌弃的狗相依为命,就是这样,然而这两条狗最后都走了。

还有很多我不能理解的地方。比如那个学鸟叫的人,不爱喝牛奶爱吃泡面,身边的姐姐,十三表示什么年纪吗,当然最后再次相遇的爱因斯坦还是让这个看似平静的女孩独自哭泣,看着那个无助的弟弟,也不知道在想些什么,从什么时候开始这个女孩变得孤独的呢,那次暴打之后吗,就像那个小男孩无数次想让身边的教练拉他一把,得到的却是教练的鼓励,无助在没人关注的时候就变成了绝望。说不上什么道德绑架,但这部电影却告诉我你给的不一定是别人需要的,在摸不清需求情况下的爱可能更多是一种伤害,对人对己都一样,但更多的是世俗制约下对这些爱的扭曲理解。电影不压抑,矛盾表现的没有那么突出和尖锐,然而看过后的深思让人压抑,成长就一定要失去吗?这部电影外文名叫爱因斯坦13,所以这令人无奈的成长是从爱因斯坦的到来开始和后来的再遇结束,由渴望理解和陪伴的终于是在某一个午后失去了某些东西后残忍地长大了吗?

另外说一下演员,张雪迎演的真好,仅仅是中学生就有这样的演技和这样的情感张力,令人佩服,当然果靖霖拿捏得的很好,毕竟也是老戏骨了,导演的其他电影我也看过,镜头和人物都是那样地贴近生活,不过这一部貌似没有前面的那么让人跌宕起伏,但也不失为一部佳作。

狗十三观后感4

这个影片围绕着一个处于青春期的少女讲了一系列的事,首先是爷爷买菜把狗丢了,然后女孩子疯狂找狗未果,家人为了平息这件事买了一条狗说是原狗,女孩经过爸爸的教训接受了这个事实,再和另一条狗培养出感情后,因为弟弟的挑逗狗,导致狗的反击,从而第二条狗也被爸爸送走了,最终狗绝食而亡,还有一件事就是爸爸为了酒会而失信女儿没有去天文馆。

女孩一直不懂大人的世界,却一直被要求在大人世界的规则中选择妥协。最终,女孩在路上见到了她的原来丢的狗,却没有再去相认找回,因为她知道,她无力保护着它,带走可能是更大的伤害。全剧大人一直不懂的,原来有的东西,是不能被替代的,他们总以为狗就是狗,丢了买一条回来就好了,反正就只是一条狗,所以在剧的最后,第二条狗绝食死亡后说再买一条狗,就足够说明了这一切。孩子要的也不仅仅只是一条狗,还有那一个感情,所以才会在第二条狗来的时候要把狗送出去。全剧一系列的冲突细腻的体现了大人世界和孩子世界的认知冲突。

有时候就在想,大人们都是从孩提时光过来的,为什么不能理解孩子们的想法。我们的家长,老师们,他们都是从少年到青年再到中年的,为什么他们就不能理解,或者说不能去感受孩子们的感受,我们等大了总会对我们的小孩或者说别人的小孩说,我们也是从孩子时代走过来的,你们所做的一切我们都懂,其实,很多时候,我们人的记忆啊,总是容易丢失的,我们只记得自己从那个时候长大,却忘记了我们那时的思想和感受,这也就是我们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代沟,我们只记得我们从前是个孩子,却忘记了我们孩子时期的模样。还是说,我们在长大的过程中慢慢的在杀死从前的自己。

狗十三观后感5

看完本片心里感觉好压抑啊,单亲的孩子成长中跟随的一方父/母,若不能给予完全的爱,那还真不如当初放弃那抚养权。

社会中我相信很多单亲的小女孩不如片中李玩坚强的那么快,懂事的那么快,还能懂得自爱并遇到一个陪着她不愿伤害她的男孩子。

看到最后李玩自欺欺人,开始努力说服自己,让自己假装像“真正的大人”一样思考,隐忍,说话,做事时,不禁心疼。成年之前有时由不得自己,待经历多了,慢慢我们会看清也会看开很多。

希望所有单亲或者失去双亲的小朋友都不要轻易放弃自己,轻易放弃用错方式爱你的人,因为有时候你眼中的大人或许真的没你成熟懂事,毕竟一个是第一次当别人孩子,一个是第一次为人父母,让大家相互陪伴成长,理解方能善果,有耐心祥云一定会来笼罩大家的!


狗十三优秀观后感5篇相关文章:

2019中学生《狗十三》观后感优秀范文精选5篇1000字

狗十三观后感600字范文5篇

狗十三观后感优秀范文800字

纪念白求恩观后感中学生优秀范文大全

老师好观后感优秀范文5篇:青春的选择

金陵十三钗电影观后感范文1500字

五篇关于小狗的记叙文范文600字

一条狗的使命观后感初二作文600字7篇

最爱的狗狗就是你读后感六百字大全

不能说话的十二岁800字观后感优秀范文

    2725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