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脱贫攻坚表彰大会观后有感心得

马绍21140分享

全国脱贫攻坚奖直播开始了!脱贫攻坚必须稳扎稳打,一步一个脚印,确保各项扶贫政策措施落到实处,积小胜为大胜,最终取得全面胜利。今天小编整理了2021脱贫攻坚表彰大会观后有感心得五篇供大家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2022脱贫攻坚表彰大会观后有感心得

2021脱贫攻坚表彰大会观后感1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脱贫攻坚、精准扶贫,是这几年谈的最多的话题之一。

面对贫困地区、贫困人民,党和国家想方设法,发展生产脱贫、易地搬迁脱贫、生态补偿脱贫、发展教育脱贫、社会保障兜底、就业扶贫、健康扶贫、资产收益扶贫等方式,在现行脱贫标准“不愁吃、不愁穿,即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不降低、不拔高的前提下,在扶贫干部们的努力下,确实有大批贫困人口脱贫,实现了一大批贫困县摘帽的目标。

脱贫攻坚,我们最初的关注点放在物质脱贫上,温饱问题的确是人最本能的需求。我们对“三农”的刻板印象,往往是“鸡犬之声相闻”的农村、“看天吃饭”的农业、“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因此说起扶贫,很长一段时间都保持了“捐款捐物”的雏形,“扶贫”莫名地带上了一点“此高彼低”的姿态。其实,在物质脱贫的基础上,精神脱贫也相当重要,扶贫亦要扶起贫困群众的“尊严”。“民以食为天”,谁敢说“三农”不重要?

贫困群众有尊严,才能让他们产生更多内生动力,自然而然地检视地区自身的陈规陋习,主动迈开脱贫的步伐。精准扶贫、深度扶贫,更多关注贫困群众的心理诉求。他们盼望“富裕”,更盼望“有尊严”地富裕;他们“穷则思变”,更希望“挺直腰杆”思变;不是外人觉得他们需要什么,他们就需要什么;别人给什么,他们就必须要什么;扶贫不是“高高在上”的,是一种并肩共进、促膝共商的关系,还得因时因地因人因事制宜。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有些贫困村大胆启用“先富起来”的致富能手做村支书,共商致富良方,让全村人都富起来。“贫”是穷困,也是精神上的贫乏。贫困群众需要党和国家选配的“主心骨”,让他们生活富裕,精神生活丰富,引导出他们对美好生活“独特”的向往,再以这个“需求”为导向,扶贫。扶的是“贫”,也是他们的“尊严”。

近年来,富裕发达地区对口支援贫困地区,已经从简单的资金对接到不吝输送人才、提供致富良策。随着抖音、快手、梨视频等短视频的兴起,很多地方的县委书记、县长、村支书也带头开直播,亲自“带货”,叫卖农产品,为自己工作、生活的地方“代言”。“以购代捐”无疑是一种给予贫困群众“尊重”的扶贫方式,通过推广特色产品、特色旅游,摘掉的是贫困的帽子,带来的是情感的满足,田间地头的“苦味”,变成了文化输出的“洋味”,这也从心理上很好地保护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

农民种的是粮食,需要的是知识。“希望工程”堪称精神扶贫的起点。那张“我要上学”的标志性照片,大眼睛女孩满脸都写着“渴望”。20多年过去了,助学助困有了更为平等、自立的“作业本公益计划”,这个民间公益项目,面向中西部贫困中小学生,以学生个人的写作本换取爱心认助,改变了单向的经济和物资资助模式,鼓励孩子用写作、画画等方式,完成一学期的日记,来换取每学期的爱心认助款。这种交换的形式,最大程度地给予了孩子尊重、尊严和平等,这些被“尊重”浇灌长大的孩子,内心一定不会自卑、怯懦。

“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脱贫攻坚,是逢山开路,遇水架桥,让贫困大山里孕育的产品有产量有销量,让“农村”用笔直的腰杆与“城市”对话;脱贫攻坚,是让贫困地区的孩子,走得出去、更愿意回归,拿同等的知识回馈建设家乡;脱贫攻坚,是让贫困地区的绿水青山,挖掘出更多的“金山银山”,非但“人夸颜色好”,更有生态环保的“清气满乾坤”。脱贫攻坚,不获全胜决不收兵。

2021脱贫攻坚表彰大会观后感2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之年,是脱贫攻坚战的收官年,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给脱贫攻坚带来新的困难和挑战,这是一场硬仗,越到最后越要紧绷这根弦,不能停顿、不能大意、不能放松。

凝心聚力,狠抓“落实”。行百里者半九十,在冲刺收官的关键节点,中央召开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既是重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坚定决心,也是向最后的贫困堡垒发起总攻的总号令。冲锋号已经吹响,有利于进一步统一思想行动,凝聚起脱贫攻坚不放松的强大合力,从而以更大决心、更强力度推进脱贫攻坚,确保如期圆满完成各项任务。只要严格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工作要求,层层压实责任,级级传导压力,就能推动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生动局面,切实把各项工作抓实抓细抓落地,确保全面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

精准扶持,突出“实干”;“非干,无以为进,无以为胜。”落实是成事之基,实干是落实之行,只有扎扎实实动起来、干起来,才能扬起得胜之旗、结出必胜之果。目前脱贫攻坚依然面临不少尖锐的任务,全国还有贫困县未摘帽、贫困村未出列、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未脱贫,广大党员干部必须一鼓作气、乘势而上,瞄准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采取更加有力的举措,列出问题清单,逐项整改清零,逐户对账销号,切实补齐短板,打牢基础,以干部辛苦指数换取贫困群众的幸福指数,确保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

从严从实,织密“督查”。“凡事成于真、兴于实,败于虚、毁于假”,脱贫攻坚容不得半点虚假,要严格考核开展普查,坚决杜绝数字脱贫、虚假脱贫,对存在问题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绝不姑息迁就;要加强扶贫领域作风建设,减轻基层负担,做好工作、生活、安全等各方面保障,让基层扶贫干部心无旁骛投入到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工作中去;开展督查巡查,加强常态化督促指导,继续开展脱贫攻坚成效考核,对各地脱贫攻坚成效进行全面检验,确保贫困地区群众真实脱贫、稳定脱贫、高质量脱贫,确保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

2021脱贫攻坚表彰大会观后感3

所谓行百里者半九十,今年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之年,我们应当认识到,脱贫攻坚战不是轻轻松松一冲锋就能打赢的,特别是面对新冠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两场战役叠加,越到后面越困难,决不能松劲懈怠、草草收兵!

谨防“草草收兵”,要敢啃“硬骨头”。俗话说:“编筐窝篓,全在收口。”脱贫攻坚任务仍然艰巨繁重,剩下的都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是最难啃的“硬骨头”。根据国家统计局2020年初发布的数据,2019年末全国农村贫困人口还有551万人,贫困县52个,主要是残疾、特困户、自身发展动力不足等“顽固”型贫困人员。对于这类人,要分类施策、对症下药,该保障兜底要政策兜底,该精神扶贫要精神扶贫,避免“硬骨头”成为“老问题”。2020年,江西省万载县多次组织民政局、乡镇、村“两委”等相关单位,对需要兜底保障的贫困户进行反复上户调查、核实、研究,以确定是否应该纳入政策兜底范围,确保政府有限财力能精准兜底。可见,脱贫攻坚越到后期,越要做足“绣花”功夫,越要注重脱贫质量。

谨防“草草收兵”,要答好“加试题”。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给脱贫攻坚各项工作任务提出了更高、更重的要求,给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出了一道“加试题”。受新冠疫情影响,不少地方贫困户外出务工受阻,短时间内收入已经明显减少;扶贫产品销售遇到困难,生产和消费下降,影响产业扶贫增收。另外,今年洪涝灾害造成全国27省3385万人次受灾,2.3万间房屋倒塌,81.5万人次需紧急生活救助,等等。在脱贫攻坚的征程上,面对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如何答好“加试题”?广大党员干部要敢于正视问题,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受灾重建、脱贫攻坚等工作,着重解决贫困群众的实际问题,从就业、消费、救灾等多个角度解题,认真谋划,分步破题解题。

谨防“草草收兵”,要眺望“新起点”。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如今,我们站在脱贫攻坚的“冲刺线”,眺望着乡村振兴的“新起点”,要接续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比如,脱贫攻坚成效最重要的一项指标是产业发展成色。笔者在江西省万载县新田村了解到,该村引进企业建起了扶贫车间,一下子就解决了160多人的就业问题,见效很快。同时,在帮扶单位支持下,该村还搞起了光伏发电,成立了合作社,种了140亩高产油茶、300亩酸枣、150亩橙柚,明年将开始挂果。通过短期和长期的产业规划,过去的深度贫困村,现在成了走在全镇前列的小康村。可见,眼光要放长远,要全面规划、统筹衔接,从“产业扶贫”向“产业兴旺”转变、“基础提升”向“生态宜居”转变、“激发内力”向“乡风文明”转变、“打牢基础”向“治理有效”转变、“基本保障”向“生活富裕”转变,努力以乡村振兴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

2021脱贫攻坚表彰大会观后感4

“出水才见两腿泥”。扶贫工作必须务实,脱贫过程必须扎实,扶真贫 真扶贫,脱贫结果必须真实,让脱贫成效真正获得群众认可经得起实践和历史检验,决不搞花拳绣腿,决不摆花架子。这是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诠释了真正的扶贫工作应该怎样去开展。

虽然我们绝大多数扶贫干部都能认识到扶贫工作的重要意义,能够真抓实干的去执行扶贫工作,但仍有个别地方个别干部对扶贫工作敷衍塞责,开展扶贫工作只重其表,应付了事,甚至对扶贫这项任务存在抵触抗拒心理,存有“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态。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作为扶贫攻坚任务的“领头雁”,扶贫干部应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做好扶贫攻坚的中坚力量。

首先要摆脱“应付式”的思想。有些干部把扶贫工作完全当成了应付上级领导的差事,做工作流于形式,抓不住重点甚至根本就是搞形式化表面化,如“蜻蜓点水”“走马观花”一般。

其次要摆脱抵触的心态。有的干部不愿吃苦,担心受累,抱有各人自扫门前雪的心态,没有真正把贫困群众当成“一家人”,对待贫困户不伤心,不用心,不尽心,因此对待扶贫工作也就不想干,不愿意干,不去干。

再次要摒除以权谋私的错误心理。有些扶贫干部觉得自己为了扶贫工作加班加点,忙里忙外,四处奔走,受苦又受累,应当给一些“辛苦费”,吃一点,喝一点,拿一点没关系。更有甚者将扶贫资金挪为己用,完全当成了“自留地”。腐败的现象也就随之滋生。

最后要改正急于求成的错误态度。有些地方的扶贫干部急于求成果,出成绩,盲目跟风,没有深入研讨本地资源,贫困情况就乱开方,瞎吃药。不但不能为脱贫增添助力,有时候甚至适得其反,给贫困群众帮倒忙,影响脱贫攻坚的进度。

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党和政府向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正确的思想,端正的态度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保证。扶贫工作是关系万千民众的大事,必须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才能打赢脱贫这场硬仗。

2021脱贫攻坚表彰大会观后感5

从群众“怨声”中找问题、找差距。在即将收官的关键时期,要抓好脱贫质量回头看,做好自我审视、检阅、整改工作,突出落实问题整改。整改落实情况不能自圆其说、自欺欺人,要将整改落实情况通过一定渠道和方式向群众公开公示,在群众的“怨声”和不满中找到问题整改情况的差距和不足。

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思路,根据群众的怨气和不满,以人民满意为价值取向,找准群众期望与整改落实情况的差距,在群众“怨声”中回应群众关切。

从群众“呼声”中找办法、找措施。要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脱贫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开展“回头看”工作中,将脱贫质量整改落实情况放到深入基层一线、深入群众调研中去检验,要在听取群众“怨声”的基础上,进一步听取群众对脱贫质量整改落实情况,尤其是校准整改落实情况与满足人民愿望偏差的意见、建议,及时调整整改措施,拿出时间表、任务图、责任单,直至群众满意为止,在群众“呼声”中回应群众关切。

从群众“笑声”中找成效、找方向。听了群众的“怨声”和“呼声”,找到了差距和问题、办法和措施,整改措施制定后,仍要深入群众中检验按照群众愿望和要求开展整改落实的情况,检验整改执行是否走样,是否到位。

要防止多次整改仍然停留在纸上、嘴上、墙上,要深入矛盾集中、问题集中、呼声最高的群众中去听听群众对脱贫质量整改落实情况的感悟和体会,要使群众深切感受到通过脱贫攻坚工作干部作风、能力素质、服务群众方面发生的重大变化,特别是脱贫攻坚工作对自身生产生活产生的影响、带来的变化,在群众“笑声”中回应群众关切。


2021脱贫攻坚表彰大会观后有感心得相关文章:

观2021全国脱贫攻坚表彰大会有感心得体会

2021脱贫攻坚表彰大会心得体会五篇

2021脱贫攻坚表彰大会观后感5篇

2021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观后感学习心得

全国脱贫攻坚表彰大会2021观后感想心得

2021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个人观后感

2021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学习感悟五篇

2021全国脱贫攻坚楷模事迹观后感心得体会

2021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观后感心得1000字

最新2021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学习心得感悟

    44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