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生字词

梦荧0分享

课后生字词的学习是七年级上册语文学习的基础。那么关于七年级上册语文都有哪些生字需要学习呢?以下是小编准备的一些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生字词,仅供参考。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生字词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生字词

1 2 、纪念白求恩

冀 j ì 派遣 p à i qi ǎ n 殉职 xùn zhí

动机 dòng jī 狭隘 xi á à i 漠不关心 mò bù guān xīn

冷清 lěng qīng 纯粹 chún cuì 麻木不仁 má mù bù rén

高明 gāo míng 鄙薄 b ǐ b ó 见异思迁 jiàn yì sī qiān

极端 jí duān 热忱 rè chén 拈轻怕重 niān qīng pà zhòng

出路 chū lù 佩服 pèi fú 精益求精 jīng yì qiú jīng

1 3 、植树的牧羊人

栋 dòng 拣 ji ǎ n 戳 chu ō

慷慨 k ā ng k ǎ i 帐篷 zhàng péng 废墟 fèi xū

坍塌 t ā n t ā 呼啸 hū xi à o

滚烫 g ǔ n t à ng 张扬 zhāng yáng

溜达 liū dá 光秃秃 guāng tū tū

微薄 wēi bó 酬劳 chóu láo 刨根问底 p á o g ē n w è n d ǐ

水渠 shu ǐ q ú 流淌 li ú t ǎ ng 不毛之地 bù máo zhī dì

硬朗 y ì ng l ǎ ng 琢磨 zuó mo 沉默寡言 ch é n m ò gu ǎ y á n

1 4 、走一步,再走一步

灼 zhu ó 扒 b ā 趴 p ā

酷热 k ù r è 厌倦 y à n ju à n

附和 f ù h è 突兀 tū w ù

怦怦 p ē ng p ē ng 嘲笑 ch á o xi à o

晕眩 y ū n xu à n 哭泣 k ū q ì

呻吟 sh ē n y í n 恍惚 hu ǎ ng h ū

暮色 m ù s è 凌乱 l í ng l u à n

惊讶 jī ng y à 安慰 ā n w è i

惊慌失措 jī ng hu ā ng s h 参差不齐 c ē n c ī bù q í

畏惧 w è i j ù 哄堂大笑 h ō ng t á ng d à x i à o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知识点

一、知识结构

第13课《纪念白求恩》

(一)文学常识

(二)文章主题

本文概括叙述了白求恩不远万里来到中国的不寻常的经历,高度评价了他的国际主义、毫不利己专门利人以及对技术精益求精的共产主义精神,并号召每一个共产党员学习他的这种精神。

(三)结构

第一部分(1)每一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白求恩的国际主义精神。

第二部分(2)每一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白求恩的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

第三部分(3)每一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白求恩同志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

第四部分(4)总结全文,点明向白求恩同志学习的深刻意义,号召全党学习白求恩同志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

(四)议论文文体知识

(1)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

(2)论据的形式:事实论证、道理论证。

(3)常用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引用论证。

(五)夹叙夹议:

夹叙夹议是本文语言表达的特点。一、三、四段都是先叙后议,

第二段分三层,每一层都是先叙后议,整个段落夹叙夹议的特点更加明显。夹叙夹议,既能使读者由表及里地认识白求恩同志,又能使读者懂得向白求思同志学习什么,为什么向他学习。

(六)重点问题:

1、“只见过一面”的“只”字流露出怎样的心情?“后来他给我来过许多信”说明了什么?

明确:“只”表达了一种遗憾之情。“后来他给我来过许多信”,可见白求思同志对中国共产党及其领袖那种倾心的热爱和忠诚。

2、“我是很悲痛的”可以改成“我很悲痛”吗?为什么?

明确:不行。“是”在这里有强调作用,语气很沉重,朴实地表达了一种沉痛哀悼的心情。

(七)本文的语言有什么特色?

1、设问句,如:“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的精神。”

引起读者的注意。

2、双重否定句,如:“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他,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

加强肯定的语气。

3、排比句,如:“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从人格、品质、修养、志趣、人生意义五个方面强调向白求恩学习的意义。采取排比增强了语言的气势,使赞颂的感情显得热情洋溢,同时也避免句子过于冗长,以此结尾,更加有力。

第14课《植树的牧羊人》

(一)文学常识

让.乔诺,法国著名作家、电影编剧。

(二)文章思想内容

《植树的牧羊人》描述了一战至二战时期法国普罗旺斯地区的一个孤独牧羊人,将内心对家人的思念转化为了对大自然的关爱,将余生倾注在阿尔卑斯山上荒原的植树工作,用自己的双手和坚韧的毅力将荒芜之地变成了人们可以安居乐业的田园。

(四)重点问题

1、 本文的结构有什么特点?

以时间为顺序,以荒原到绿洲的变化为线索,将人物的活动放在一二次世界大战的背景之下以突出人物的品质,以及生命的价值。

找出表现人物品格或性格的内容,概括说说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2.牧羊人的形象特点有哪些?

①假如你想了解谁是真正品行出众的人,恐怕得花好几年观察:看看他的行为是否无私;动机是否慷慨;同时他还必须在大地上留下明显的印记。我很幸运地认识一位“种树的男人”,他正好符合以上所说的条件。

无私、慷慨。

②他很少说话,但可以感觉得出是一个充满自信、意志果断的人

自信,果断。

③他的胡子刮得干干净净,衣服也一针一线地仔细缝过,看不出任何补丁。

积极生活,爱整洁。

④他说,这块高原因为没有树,正走向死亡。反正他没事业的压力,正好可以担负起拯救大地的任务。

目标远大而高尚。

⑤或许正因为布非耶拥有无私的心灵,加上住在有益健康的山林,过着俭朴的生活,上帝才赐予他如此强健的体魄。

无私,俭朴。

第15课《走一步再走一步》

(一)文学常识

作者:莫顿·亨特,美国当代作家,心理学家。

(二)文章思想内容

是写“我”童年一次“脱险”的经历。告诉我们,人生道路上常常会遇到意想不到的困难,但再大的困难,只要我们能走一步,再走一步,就一定能将困难化解为一个个小的困难,最终能战胜困难。

第16课《诫子书》

(一)文学常识

作者: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书法家、发明家。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死后追谥“忠武侯”,东晋政权因其军事才能特追封他为“武兴王”。其散文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

(二)重点内容

1、诸葛亮写这封家信的用意是什么?

告诫儿子立志学习、修身养性、淡泊名利、珍惜时间。要注意修身养性,生活节俭,以此来培养自己的品德,表达了他希望后代志存高远的厚望。

2、 文本作者抓住一个“静”字,围绕学习告诫儿子要成材必须具备哪几个条件?

A、淡泊: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B、立志: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C、惜时: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萎,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3、诸葛亮认为成才成学的条件是什么?

理想的人才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志、学、才。

16诫子书

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译文):有道德修养的人的品行,是依靠安静努力提高自己的修养,是依靠节俭努力培养自己的品德。不寡欲就不能表明自己的志向,不宁静就不能到达高尚的思想境界。学习必须静下心来,才干必须学习才能增长,不学习就不能有广博的才干,没有志向就不能成就学业。放纵懈怠就不能振奋精神,冒险急躁就不能陶冶性情。年华随时间流逝,意志随岁月消磨,于是就落魄,大多不能融入社会,等到悲凉地守着贫穷的小屋时,后悔又怎么来的及呢?

一、文学常识:

《 诫子书》选自 《诸葛亮集 ,作者 诸葛亮 ,字 孔明 ,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你以前听过他的小故事 三顾茅庐、赤壁之战、七擒孟获 ,陆游对这篇千古传诵的表文曾称赞道:________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_

二、句子翻译:

1、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3、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4、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5、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三、关键字词

四、课文理解

1、请说说题目的意思。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告诫儿子的信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2、诸葛亮写这封家信的用意是什么?

劝勉儿子勤学励志,需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荒唐险躁。

3、诸葛亮认为成才成学的条件是什么?它们之间关系怎样?

理想的人才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志、学、才。他主张以俭养德、以静求学、以学广才,这三者是缺一不可的。志是成才的前提和基础,但志向的培养又必须修养道德,造就人才必须从静与俭的修养开始。

4、 “俭以养德”与“静”有何关系?

因为节俭方可清心寡欲,避免浪费。这就要求人们的内心世界始终保持宁静,不会为贪图丰厚的物质享受而分神劳力。“俭以养德”是建立在“静”的基础上的美德。

5、说说你对文中志与学的关系是如何理解的?

一方面,要靠淡泊、宁静以“明志”,也就是时时将“志”放在眼前,不断磨砺。

另一方面,无志则不足以“成学”,没有志向,则学无目标,必然学习庞杂,不能专一。

6、文章从哪两个方面进行了论述?怎样论述的?

从学习和做人两个方面进行论述

无论做人还是学习,作者强调的就是一个“静”字:修身要静,学习要静,获得成就也取决于静。把失败归结为一个“躁”字。把“静”与“躁”加以对比,增强了论述效果。

7、这篇文章给你怎样的启示?

人在少年时期应树立远大志向,发愤图强,以免老了后悔。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检测卷

(时间:90分钟 满分:120分)

一、积累与运用(30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3分)( B )

A.热忱(shén)  坍塌(tān)

干涸(hé) 拈轻怕重(niān)

B.戳穿(chuō) 派遣(qiǎn)

抽噎(yē) 刨根问底 (páo)

C.栋梁(dòng) 狭隘(yì)

拣选(jiǎn) 哄堂大笑(hōng)

D.废墟(xū) 呼啸(xiāo)

滚烫(tàng) 悲守穷庐(lú)

导析:B A项,“忱”应读chén;C项,“隘”应读ài;D项,“啸”应读xiào。

2.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3分)( B )

A.滑稽  恍惚 惊慌失措 不毛之地

B.啜泣 硬朗 生机勃勃 见意思迁

C.鄙薄 殉职 精益求精 精疲力竭

D.凌乱 险躁 满腔热忱 慷慨激昂

导析:B “见意思迁”应为“见异思迁”。

3.下列加点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3分)( D )

A.学校大扫除期间,有的同学拈轻怕重,把重活儿脏活儿累活儿留给别人,自己挑轻的。

B.对于社会上的弱势群体,我们都不能视而不见,漠不关心,而是要用真情去温暖他们,给予他们力所能及的帮助。

C.中国文字和书法代表了民族的精神和文化的根。但在中小学基础教育中,书法教育却被忽视,加强青少年汉字书写教育刻不容缓。

D.春天的红莲湖像一幅优美的画卷,多姿多彩,令游人瞻前顾后,流连忘返。

导析:D 成语“瞻前顾后”是形容一个人做事顾虑多,犹豫不决。用于此处,不合语境。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B )

A.一个人能否成为真正的读者,关键在于青少年时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B.作家曹文轩获2016年国际安徒生奖,对中国儿童文学走向世界意义重大。

C.这种网络社交工具的广泛使用,大大加快了信息流通的速度和

质量。

D.通过“教育现代化”的创建,使得不少学校的办学条件有了明

显改善。

导析:B A项,“能否”缺乏照应;C项,“加快”与“质量”搭配不当;D项,缺少主语,应删去“通过”或“使得”。

5.下面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D )

A.看了媒体发布的收视率报告,我们才知道反腐大剧《人民的名义》到底有多火。

B.人生,只有一条路不能选择,那就是放弃;只有一条路不能拒绝,那就是成长。

C.大诗人苏轼曾说过:“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D.应该关注的是传统文化的形式?还是传统文化的内涵?这值得我们认真思考。

导析:D 选择问句问号的位置用法是,选择项之间用逗号,问号用在最后一个选择项之后,D句中第一个问号应改为逗号。

6.下面表述错误的一项是(3分)( A )

A.《走一步,再走一步》选自《心理学与成长》。莫顿·亨特,英国作家、心理学家。文章题目说明把生活中的大困难分解成一个个小的困难,然后一个个地去战胜它。

B.《植树的牧羊人》的作者是法国作家让·乔诺。写了一个孤独的农夫,数十年如一日,靠自己的体力和毅力,把荒凉的土地,变成流着奶与蜜的田园。

C.《纪念白求恩》一文采用夹叙夹议的写法,叙得简要,议得精辟,既能使读者由表及里地认识白求恩,又能懂得向白求恩学习什么,为什么要向他学习,怎样向他学习。

D.《诫子书》选自《诸葛亮集》。课文是三国时期政治家诸葛亮写给自己八岁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文中包含着对儿子的殷殷教诲与无限期望。

导析:A A项,莫顿·亨特是美国作家、心理学家。

7.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3分)( B )

①这些经典作品,经过时间的淘汰与筛选,其中有着最伟大的思想、最丰富的内容、最高尚的品格,是人类迄今为止所能达到的巅峰。 ②一个人能够获得多大的能量,取得多高的成就,很大程度取决于这种循环往复的阅读。 ③阅读是一种循环往复的过程。 ④对于这些举世公认的中西社科、文学名著,我们自然要尽情揣摩,反复精读,把握其内涵与要旨。 ⑤这种循环往复,就是人们常说的精读。

A.④②①③⑤ B.③⑤①④②

C.②③⑤①④ D.③⑤①②④

8.综合性学习。(9分)

亲爱的同学们,在“微笑着面对生活”的综合性学习中,你们一定微笑过。要知道,微笑着去唱生活的歌谣,一个豁然开朗的世界就会在你的眼前打开:蓝天,白云,小桥,流水。

(1)【活动一:汇集名言警句】微笑着面对失败,是一种很好的人生心态,许多古人先哲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至理名言,不妨写出来一两句,与大家共享。(1分)

答案:①失败是成功之母。②苦难对于天才是块垫脚石,对能干的人是财富,对弱者是万丈深渊。

(2)【活动二:学写演讲句式】根据下面的句式特点,在横线上面仿写合适的句子。(4分)

真诚的微笑是心灵对外界的一种自然映照。它比开怀大笑多了一份柔和,比哑然失笑多了一份温暖。微笑不是奉承,不是勉强,不是掩饰。它包含着温情,    ;它包含着理解,这是微笑的效果;它包含着赞许,    。

答案:这是微笑的魅力 这是微笑的神圣

(3)【活动三:模拟口语训练】你的班主任对工作十分负责,对同学们也十分关心,只是脾气急躁了一点,这使部分同学对班主任有情绪。作为班长的你,该怎样委婉地请求班主任改正自己的不足?该怎样做同学们的安抚工作?(4分)

A.你对班主任说:

B.你对同学们说:

答案:A.老师,您是我们最敬佩的老师,对我们的关爱令我们感动,如果您再温和一点,我想同学们的进步会更大!

B.同学们,老师也是为了我们的进步,别看他性子急,可他是一位有爱心的老师,我们要多多理解老师,好吗?(意对即可)

二、阅读理解(40分)

(一)阅读诸葛亮的《诫子书》,回答问题。(13分)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9.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1)非宁静无以致远(达到)

(2)淫慢则不能励精(振奋精神)

(3)年与时驰(疾行,指迅速逝去)

(4)意与日去(消失,逝去)

10.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译文:放纵懈怠就不能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

(2)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译文:这样的人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只有悲伤地困守在自己的穷家破舍里,到那时再后悔又怎么来得及!

11.诸葛亮认为成才成学的条件是什么?(2分)

答案:淡泊、立志、惜时。

12.《诫子书》跨越了一千七百多年的时空,仍给人以强烈的震撼,请就此谈谈你读后的体会。(3分)

答案:(示例)学习必须静下来(不能心浮气躁),才能必须通过学习才能获得。只有学习能拓展才能,只有立下大志才能学有所成。学习要脚踏实地,持之以恒,不能一曝十寒,也不能好高骛远。

(二)阅读短文,完成各题。(13分)

纪 念

张惠雯

①一个人如果曾有个非人类的朋友,如果他曾在某个瞬间真诚而平等地注视他那朋友的眼睛,他就会经由这双眼窥见另一种生命那纯净的灵魂,走到另一个世界的秘密中去。这样的人是幸运的。给予我此种幸运的是点点,它是一条斑点狗,在我家生活了十四年。对于我来说,这不是平常的十四年,而是人生中最美好的十四年,我从二十二岁走到三十六岁。在这段时光里,如果每次还乡在记忆里最终剩下了一些画面,那么几乎每个画面里都留有点点的影迹。

②很难用“宠物”这个词来描述点点,它是条极有灵性的忠犬,理解人、信赖人,它是我的朋友,一个忠诚、温厚、沉默的朋友。它表达爱的方式是忠诚地守在你身边,离你近一点、更近一点,直至偎依着你。它和你一起散步,总是走在你旁边,即使因为什么新奇事物稍微跑到前面几步,它也会立即意识到,然后停下来回头凝望着你——它是在等着你。有时候,你到家附近的小店去买东西,出门时并没有带着它,但很快你会发现它来找你了,找到你,就欢喜地和你一起回家。

③前一个冬天,我有种莫名的忧虑。有一次,我和母亲打电话,我说,北方的冬天寒冷,如果点点能熬过这个冬天,它就能多活一年,那么我下次回家时也许还能见到它。母亲叫我不要担心。过后,我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回到家,家里显得格外荒凉,似乎人都出去了。于是,我想到点点,我想至少它应该在家。我到它住的杂物储藏间里找它,里面铺着干草,仿佛废弃已久,我里里外外地喊它、寻找它,突然,我想到,难道它已经不在了?因为这个梦太不祥,我不愿对别人提起。两三天后,我给家里打电话,问起点点,我母亲说它正在外面卧着晒太阳呢。后来,每次打电话问起它,母亲都说它很好。

④就在几天前,我又梦见了点点。我梦见终于回家了,我走进往家去的那条小胡同,突然,点点迎面朝我跑过来,就像过去很多次我回家时一样,它是来迎接我的。不过,这次它显得更欢喜,看起来就像一两岁时那样年轻。我记得它的表情像是在笑。这是个温暖的梦,但醒来的我却十分悲伤,因为我觉得它太过温暖,倒像是种告别。这一次,我打电话给三姐,她告诉了我实情:点点已经在三个月前去世了,家里人一直瞒着我。现在想来,它大约在我做那个不祥的梦之后不久就去

世了。

⑤点点似乎精心地选择了自己的死期。也许为了让我这个和它聚少离多、不在场的好朋友记住它,它是在我三十六岁生日后的第二天离去的,而这一天刚好是星期天,是全家人团聚的日期,姐姐们都带着孩子回来了,它因此能在临走前和大家告别。之前的三天它已经滴水不进,它一直待在它那间小屋里,卧在母亲冬天特地给它铺的厚毯子上。三天里,它再也没能站起来,姐姐试图喂它一些葡萄糖水,但它无法下咽。不知道是什么毅力让它撑到了那个星期天的中午,它一直等着,等所有人都到了以后。当时,大家聚在它的小屋里,它来回地看着他们中的每一个。大人都落泪了,狗也流泪了,孩子们抚摸着它,已经泣不成声。它就这样呼出最后一口气,平静地闭上了眼睛。后来,大家就在后面的小菜园里埋葬了它。它死时有众人的陪伴,而不是在某个寒冷的夜里孤独地离开,它也没有长期瘫痪而后痛苦而屈辱地离开,这对我来说是最大的安慰。

⑥我不相信人或动物死后仍有灵魂,但我相信它们活着时有灵魂,这灵魂就是一颗心灵能走进另一颗心灵的桥,就是我从它那双眼睛里看到的令我感动的东西。尽管如此,我想当我再回到家,我还是会去埋葬它的地方陪伴它一会儿,就像它过去无数个时候曾静静地陪伴我。那时,我们两个顺着门前那条南北大街来回地走着,常常是在夏日的晚风中,或是冬日上午温暖的阳光里。有时,我骑着自行车,它跟在旁边。最初,年轻健壮的它四蹄飞奔;再后来,它跑得慢了;终于,它老得几乎跑不动了,我得骑得很慢,还要不时停下来等它。两年前最后一次回家,点点的两条后腿骨质老化,它有时高兴地站起来想朝我走来,却会突然摔一跤。我最喜欢带它去父母在房后开辟的那个小菜园里,站在石榴树或柿子树下,吹着风,就那么安静地站一会儿,我感到我们同样在体会着世间的某种美好,那种温暖的欣欣的生意,感受着极其祥和的相伴的快乐……

⑦我们的亲戚、朋友都说点点是有福气的狗,这无非是指我们给了它足够的食物和一个栖身之所。可是,和它给予我们的信任、爱,和它带给我们的快乐相比,我们给它的多么微不足道!作为它的朋友,我的心此时充满悲伤和愧疚。在来美国以后的这几年里,我难得陪陪它。即使在短暂的回国假期里,我也要抽空去旅游,待在家里的时间并不多,加之在家时亲友应酬频繁,我每天匆匆忙忙、来来往往,竟忽略了这位老去的、忠诚的朋友。如今,一切补偿都已不可能。它的死令我意识到我已经太久没有回家了,它也提醒我,当一个人还能够给予爱的时候就尽力给予爱,不要寄望于不可知的未来。

⑧点点是一条被我们人类视为卑微的狗,但它却让我体会到仁慈、悲悯的更博大的意义。人的大部分生命都浪费在那些自认为重要的事务中了,但最后发现真正赋予这生命温度的却是那些短暂的美好、瞬间的感动,在记忆里,这瞬间成为了永恒。

⑨人生就像一个旅途,失去了这位挚爱的朋友,我擦干眼泪后仍得继续前行。而除了更加尊重、善待其他生命,我想不出更好的、纪念它的方式。

13.根据提示梳理情节。(3分)

“描述”点点→梦寻点点→又梦点点→泪别点点→回忆点点→愧念

点点

14.如果不用“宠物”这个词来描述点点,应该用文中哪个词语来描述,为什么?(2分)

答案:朋友,因为它极有灵性,理解人、信赖人。(答“给予我信任、爱和快乐”或“给予我人生启迪”也可。)

15.品析语言。(2分)

如果点点能熬过这个冬天。

答案:“熬”表示艰难忍受的程度,既暗含点点的年老,又饱含“我”对点点能否平安度过寒冬的深切担忧。

16.第④⑤段为什么要用倒叙的记叙顺序?(2分)

答案:先衔接上文,集中叙写“我”的两个梦(将两个不同类型的梦集中对比),更能突出对点点的关切和思念;再写点点之死,引出下文的“回忆”并为结尾的议论蓄势。(意思对即可)

17.下面这段文字是《散文随笔选粹》给本文的推荐语。请结合全文,谈谈有哪些“更多的隐秘情感”。(答出两点即可)(4分)

“这条陪伴她(作者)十多年的狗,既是她的朋友,也是她的镜子。也是在对它的回忆中,作者品味到更多的隐秘情感。”

答案:“窥见另一种生命纯净的灵魂”的幸运;世间某种美好和温暖生活的感受;及时尽力给予爱的领悟、仁慈、悲悯的博大意义的体会;尊重、善待其他生命的认知。

(三)阅读下文,回答各题。(14分)

贫寒是凛冽的酒

①是在我小学毕业时,父母带我来北京玩,在天安门广场,父亲问一个捡瓶子的人一个月可以挣多少,那人说两千。所以父亲说,可以留下来,留下来捡破烂都能活。因为父亲的工资当时才八百。虽然说那时算是处于公务员下海浪潮的尾声,可父亲以优异的业绩炒了公家的鱿鱼,还是震动乡县,以至于我们那个县盛传着谣言说父亲是到北京来贩毒的,否则没法解释。

②可实际上,我们初来乍到,连暖气都烧不起,每天是要砸冰出门的,因为晚上呵出的水蒸气会把门死死封住,这个恐怕很少有人体验过吧?第二年更是穷得过年只剩两百块钱,连老家都回不去。

③但终究没饿死嘛。我母亲说北京人傻,吃鸭子就吃皮,留下个那么多肉的大鸭架子才两块钱一个,所以母亲就买鸭架子给我吃,我不记得自己吃了多少。母亲说,当时看着我蹲在门口能吃下一整只,她特别开心,但也总后悔说那时候没给我补好,害我个头没有长得像舅舅那么高。

④母亲还会买将死的泥鳅给我吃。她说泥鳅早上被贩到菜场,颠簸得都会翻白肚子,看起来像死的,所以才卖一块钱一斤。母亲就把它们买回来,用凉水一冲,不一会儿就都活了。

⑤当年住过的小屋,我还记得清清楚楚。家里就两张床,一张桌,一个电灯,一口锅,最高级的电器是我学英语不得不用的步步高复读机。那也是我们全家的娱乐工具,一家人吃了饭总会围着它唱歌录音。

⑥还有一次我踩翻了凉在电饭锅里的开水,烫了一脚的泡,母亲抱着我一个劲儿地哭,心肝宝贝地喊着,“真对不起,对不起,好好的干嘛到北京受这份罪呢?要是在老家,哪里会这样烫着脚了”。这倒是真的,我们用电饭锅煮开水,不就是为了省下一个热得快的钱吗?但忧患就是如此,会让亲爱的人抱得更紧,父亲在日后与我散步时曾对我说,那时他与母亲的感情比新婚还要恩爱。有太多的夜晚,他们愁到失眠,但是可以相依为命。

⑦可我毕竟是少年,当时对于贫穷并没有太多的感受,经常都是嬉笑过去了。比如我们没有钱买第二套校服,却需要每天都穿它,没办法的时候就在锅里炒衣服,校服洗过放到锅里去炒干。我很擅长这种技艺,我可以告诉你如何不把衣服炒皱,如何不把拉链炒化。

⑧好在后来富裕了。那是只有苦过拼过的人才知道的滋味。真正的财富,也许不是后来的富有,而是当年的贫寒;不是那些小家子气的冷暖自知,而是破釜沉舟的卧薪尝胆、含辛茹苦。因为,贫寒像凛冽的酒,喝过才敢提着虎拳,往世上走。(有删改)

18.文中哪几件事体现了我们的生活是贫寒的?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至少四件事)(4分)

答案:①我们因烧不起暖气而砸冰出门。②过年因没钱不能回老家。③母亲买鸭架子为“我”补身子。④母亲为省钱买将死的泥鳅。⑤家具简单,最高级电器是复读机。⑥用电饭锅烧开水。⑦“我”在锅里炒衣服。(答出其中任意四件即可。)

19.第⑥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答案: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作用: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我”受伤时母亲的心痛与自责,表现出母亲对“我”无尽的爱。(描写方法1分,作用2分。)

20.谈谈你对“真正的财富,也许不是后来的富有,而是当年的贫寒”的理解。(3分)

答案:(示例)真正的财富不是对金钱的拥有,而是在贫寒中磨炼了意志,增强了战胜困难的勇气,这种优秀的品质将是一生中最大的财富。(符合题意、理解深刻2分,语言流畅1分)

21.结合“你”的成长经历,谈谈对文章的认识和感悟。(4分)

答案:(示例)文中的“我”经历了贫寒,在贫寒中磨炼了意志,形成了优秀的品质,这种品质成了“我”一生中最大的财富。(2分)作为青少年学生,我也会在学习、生活中遇到这样和那样的“贫寒”,我应该将其作为磨炼意志的法宝,努力铸就自己的优秀品质。(2分)

三、写作(50分)

22.生活中处处有惊喜:取得超人的成绩,是惊喜;学习上的点滴进步,是惊喜;体会到一种真情,是惊喜;生活中大大小小的发现,是惊喜……惊喜,源于坚持,源于智慧,源于热爱……

请以“惊喜”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自选(除诗歌和戏剧外);②要写出真情实感;③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④字迹工整,卷面整洁,不少于600字。

    839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