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测试卷
七年级的学生在进行语文单元复习的时候,多做一些语文单元试卷能够帮助我们巩固知识点并且有效应对考试。以下是小编准备的一些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测试卷,仅供参考。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测验卷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完成1-10题,每题 3 分,共 3 0分)
1. 在横线处写上恰当的汉字或拼音。
酝(niànɡ) 发(jì) 清(liè)
高 邈 莅 临 棱 镜
2 、下列词语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酝 酿 ﴾ li á ng ﴿ 黄 晕 ﴾ y ù n ﴿ 发 髻 ﴾ j ì ﴿ 应 和 (hè)
B、 济 南(jǐ) 水 藻 (zǎo) 着 落(zhuó) 竦 峙(sǒng)
C、 寥 阔( li á o ) 薄 雪(bó) 清 洌 ( li è) 梦 寐 ( m è i )
D、澹 澹 ( d à n ) 耸 峙( s ǒ ng ) 栖 息( q ī) 禅 心( ch á n )
3 、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 、获益非浅 绞尽脑汁 愚蠢 燎亮
B 、小心翼翼 随声附合 哄托 显耀
C 、迫不及待 多姿多彩 酝酿 抖擞
D 、咄咄逼人 黯然飘渺 摇蓝 烦燥
4 、下列句中加粗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 舒活 舒活 筋骨,活动活动精神。(舒展活动)
B 、水何澹澹,山岛 竦峙 。(高高地挺立)
C 、济南的冬天是 响晴 的。(指声音响亮明朗)
D 、春天像小姑娘, 花枝招展 的,笑着,走着。(比喻姿态优美)
6 、选出修辞方法判断 有误 的一项( )
A、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拟人、排比)
B、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比喻、排比)
C、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比喻)
D、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比喻、拟人)
7 、下列关于作家作品的叙述, 不正确 的一项是:( )
A 、《济南的冬天》选自《老舍全集 》,是一 篇现在散文,作者老舍,现代作家、人民艺术家 。
B 、《雨的四季》选自刘湛秋的《散文 》,文章写了 四季雨的不同特点 , 表达了作者对雨的爱恋 和赞美之情。
C、马致远,元大都人,著名诗人,他的《天净沙秋思》写出了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的悲哀。
D、朱自清,字佩弦,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民主战士。散文代表作有《春》《背影》等。
8 、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正确的是 ( )
A.小宁在语文课上答错了一个问题,弄得面红耳赤、 声名狼藉 。
B.班长李华学习好,品德好,在班上 德高望重 。
C.韩日世界杯上,中国足球队以0比2不敌哥斯达黎加队,大家对此 津津乐道。
D.“六一国际儿童节”到了,邻居家小女孩打扮得 花枝招展 的,可爱极了。
9.下面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 为避免中小学校园不再发生踩踏事故,教育局要求学校经常性地开展安全教育。
B. 有没有接触过活禽,成为我们判断被H7N9型禽流感传染的标准之一。
C.我们必须及时应对并随时发现日本某些右翼分子对钓鱼岛的挑衅举动。
D.只有紧紧依靠人民,不断为人民造福,我们才能真正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10 、我们说话应根据不同的场合选择相应的用语,下列说法不妥的一项是 ( )
A.请别人为自己修改文章时应说“斧正”。 B.称别人的父亲叫“令尊”。
C.自己对别人说话叫“对牛弹琴”。 D.请别人帮忙应先说“打扰”。
二、阅读理解(完成11-25 题 ,共 4 5 分)
(一)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回答 11-15 题。 ( 共 15 分, 每题 3 分 )
①“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②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 )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③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④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 )。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 )着一层薄烟。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 )着。
11、阅读语段,联系全文,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本文选自《春》,作者朱自清,字佩弦,著名作家、散文家,代表作有《背影》《雪朝》《欧游杂记》等。
B、作者围绕“春”依次写了盼春、绘春、赞春,表达了对春天的喜爱之情,对美的追求和对光明的向往。
C、第一语段是春风图,写出了春风和煦温暖的特点。
D、第二语段是春雨图,写出了春雨贵如油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春雨的喜爱。
12、下列各句运用的修辞方法有误的一项是( )
A、“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引用、比喻)
B、 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拟人)
C、 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排比、比喻)
D、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比喻)
13、如果将第1自然段划分层次,正确的划分是(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④
14、文中括号里应填入的词语依次是( ) (3分)
A.混 脑 罩 静默 B.夹 恼 盖 沉默
C.混 恼 笼 静默 D.混 恼 飘 静默
15、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段中的第①句从人的嗅觉出发,写出了春风温柔温暖的特点。
B、第一段中的第③句从人的听觉出发,写出了春天里鸟鸣的宛转和笛声的嘹亮。
C、“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依次写了春雨的亮、细、密的特点。
D、“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这句话刻画出雨中的树叶和小草青翠、浓绿的特点。“逼”极写了小草的青翠,以一个动词达到了形容词达不到的效果。
(二)阅读下面短文,回答16-20题, ( 每题 3 分 ,共15 分 ) 。
①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②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③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④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⑥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16、给这段话选一个标题。( )
A.雪后的景色 B.冬天群山美 C.雪后图 D.雪后山更美
17、.文段开头“最妙的是下点小雪”,究竟“妙”在哪里?选出正确的一项( )
A、小雪可以给小山穿上“花衣”。 B、小雪可以给蓝天“镶银边”。
C、小雪可以把小山衬托得更加美丽。 D、小雪可以反射出小山的各种色彩。
18、本段层次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 / ②③④⑤/⑥ C、①/②③④⑤⑥ D、①/②③/④⑤/⑥
19、本文写景是按什么顺序安排的?( )
A、时间顺序 B、空间顺序 C、事件先后 D、景物主次
20、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本段文字选自《济南的冬天》,作者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著名作家,作品收在《老舍文集》里。
B、作者围绕“妙”字,描述了小雪使矮松越发青黑,给蓝天镶上银边,给山穿上花衣,薄雪还会露出点粉色这四个方面的景色。
C、文中的“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一句中的“白”指积雪,“暗黄”指的是草;而“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则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写出了自然之景的美丽。
D、本段文字作者主要描述了薄雪覆盖下的小山的美景,表达了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之情。
(三)读下面古诗,回答21-25题 ( 15 分)
(一) 次北固山下(唐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21 . “次北固山下”的“次”意思是 _________ ( 1 分)
22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哪两句诗集中表达了这种感情?( 3 分)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 .首联中的 _________ 、 __________ 两个词已暗含身在异乡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2分)
24 .诗的前二联中,描写远景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分)
25 . 对这首诗赏析 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这首写景诗描写了作者客游他乡的羁旅之情,表达出作者放眼山川的宽阔博大的胸襟。
B.诗的颈联写景致的缺憾:残夜中的海日和旧年中的江春,使人顿生惆怅之情。
C.尾联运用设问的修辞手法,抒写了思乡之情。
D.在唐朝的诗人里,王湾并不算一位有名的人物,但他的这首五言绝句却使他留名青史。
(二)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26 、曲中能够概括全篇主旨的词语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曲运用了__________ 的写法表现羁旅异乡的人 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分)
27 、作品中为什么既写了满目萧瑟的秋景,又写到“小桥流水人家”?( 2 分)
答:
三、诗词默写:( 20分,每空1 分)
① ,若出其中; ,若出其里。
② ,闻道龙标过五溪。 ,随 风 直到夜郎西 。
③乡书何处达? 。
④水何澹澹, 。 ,百草丰茂。
⑤ ,断肠人在天涯。
⑥《天净沙•秋思》中“ 天净沙 ” 是曲牌名,秋思是散曲的_____。
⑦《次北固山下》中说明新事物终将代替旧事物,事物总在向前发展的名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⑧《天净沙•秋思》被誉为“ ”,曲中直接道出天涯游子之悲的句子是
,本曲中描写苍凉萧瑟的秋景的两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⑨《观沧海》中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的句子是
⑩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 , 。 春天像小姑娘 , , 。
四、 综合训练( 5 分)
有 人说“微笑是一把神奇的钥匙,可以打开心灵的迷宫。 ”请你另外写三个同样的比喻句,说明“微笑”在生活中的神奇作用。
微笑是一把神奇的钥匙,可以打开心灵的迷宫。
微笑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微笑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微笑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初一语文学习方法全面指导
一、学会利用语文书不要单纯认为读书就是念字,泛泛而读,作用不大,收效甚微。因此有必要首先下一番功夫,学会从整体到局部再从局部到整体,认真研读课本。
学期初,新书一到手,先要看目录看说明,甚至插图、附录。明确本学期的任务和重点,然后逐单元阅读单元提示,明确各单元的具体任务。还可以摘抄或列表格来加深印象,随时参照。在每一课的课文阅读上学会“读提示——做预习——提问题——解疑难——做练习——写总结”六步读书法。做到读通、读懂、读好。
在利用课本的同时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方法,具体做法是:在阅读语文书的同时,还要注意勾画出文中的重点句、生字词及疑难问题。鲁迅先生就喜欢边读书边在书上勾画,浓圈密点、脚注眉批,当有人向他借书时,他总是另外买一本借给别人,因为他的书经过勾画批注已变成他的服务工具了。再如老师的教科书,也是如此,这种在课文的字里行间勾画读书法,既可以使我们读书时思想集中,提高效率,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还有利于我们复习,复习时只要翻翻书,重点难点一目了然。
学会利用书,还应做到把文质兼美的课文当作自己学习写作的范文,尤其是初一写作文应从有意识的模仿开始,然后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
二、学会上课听讲
在校学习,听课是获得知识,转变能力的重要途径,怎样才能提高听课效率呢?我认为要做到:看、听、记、问、思五点:
1、眼看
科学实验表明,从记忆的保持速度上说,“看”的记忆为最好,上课时看老师讲课,看黑板上的板书,挂图、投影等,看课文内容。课堂上老师既是演员又是导演,要注意看老师的表情,手势等各种体态语言,板书是老师精心设计的一课的重点内容,要一字一句看明白,力争做到过目不忘,在老师的指导下看课文内容,边看边思边记。眼、脑、手并用,学习效果好。
2、耳听
上课时要耳听一方。听老师的讲析,听老师的提问,听同学的发言,跟上老师讲课的思路,积极思考,听出重点、难点、疑点。只要认真用心听,听出这几个关键,不仅可以以点带面,提高记忆力,还可以增强理解力。
3、笔记
看明白听清楚并不够,还要认真记笔记。记笔记,以看、听为主,笔记为辅。要记重点,老师的板书、开场白是重点。有的学生开头没注意,再听后话,不知所云。有的认为开场白是闲话,不注意听,当听到正题,才知闲话不闲,想记,晚了。老师提的要求是重点,如“__段要重点分析理解,__内容了解即可。”老师讲的结论也是重点,这往往是“画龙点睛”之笔。
记在哪?语文课上一般记在书上即可,学完一课后再归纳整理记到笔记本上,整理总结的过程又是一次消化吸收的过程。
怎样记?充分利用老师讲课的间隙,如重复、停顿、板书时抢记,逐渐培养听记结合的能力。
4、积极答问
课上答问,一种是“内心独白”自问默答;另一种是老师提问时,与同学齐答或举手起立独答。这是一个模仿学习的方式,或是成功,或是失败,总有收获。积极答问能锻炼自己的反应与表达能力,当然问还包括向老师提问,请老师答疑。及时解决自己在听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三、认真对待作业
做作业,要目的明确,切忌以下几点。其一,单纯为了完成“任务”,向老师交差;其二,做作业前不认真看书、消化课本内容,甚至连概念都没弄清;其三,不动脑筋,套书本格式做作业;其四,抄袭别人作业,互相核对答案。这样做作业尽管也花费了不少时间,但是错误多、效率低、容易遗忘。
做作业究竟应达到什么目的呢?首先,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有利于将书本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知识;其次,它可用来检查学习效果,发现问题,以便及时补救;第三,通过做作业,促使同学们积极思考,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第四,做作业可以累积资料,为了全面复习做好准备。
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按照阅读学的原理,阅读效率等于阅读时间乘上阅读的认识水平。如果是考试,阅读时间对大家是同一的、公平的,可以说是一个常量。而阅读的认识水平则因人而异,各人的差异极大。要提高阅读的认识水平,当然要靠平时的多读和考时的读准。而这点又往往是我们容易忽略的。平时阅读量甚少,即便读了,其实也不是“读书”,而是“看书”,关键之点是没有读出声音来,亦即没有朗读,正因为没有朗朗上口的朗读,缺乏出声的吟诵,所以没有语感,缺乏语感或语感不强,要进行阅读和写作是有困难的。
1、熟读、背诵的习惯。古代的学校,诵读之声不绝于耳,他们日日诵,天天读,读得摇头晃脑,读得唾沫横飞,读得喉干舌燥,所以古时候有“手肘成胝,口舌成疮”之说。学习语文,必须养成熟读背诵课文的习惯。因为一方面,只有在反复的诵读中才能实现识字悟意的目的,“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另一方面,只有在反复的诵读中才能深刻的感受汉语所特有的审美表现力。比如,汉语的抑扬顿挫的节奏感,那和谐悦耳的韵律感,不通过诵读是很难品味出来的。其他诸如词汇美、句式美等,都要在反复诵读中予以体会。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学课本中的每一篇范文都要熟读成诵,特别古诗古文。常说语文学习“要死要活”,就是要“死背”。自己不读不背,光听老师讲得天花乱坠,是学不好语文的。中学时代,是青少年记忆力最佳时期,多读多背,能开阔视野,能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发展智力,错过“季节”要补救,就来不及了。
2、精思的习惯。读书的同时必须学会思考。要眼到、口到、心到,不能“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只有精思,才能有自己独到的感受、独到的理解、独到的体验和评价,才能产生新的疑问,有新的发现,有新的发展。
3、博览的习惯。我们说某人学识渊博,“渊”是指高深,“博”是指广泛,语文学习最讲究“博”。古今中外、天文地理都要涉猎,以开阔视野,形成知识网络。所以希望多读有益的课外书,广泛的浏览各种报刊杂志,学会从电视、广播、网络上获取信息,学会粗读、通读、跳读等方法。阅读量增加了,语文水平自然也会提高的。
4、勤查工具书的习惯。语文是一门包罗万象的语言文字学科,学习中离不开工具书。工具书用好了,学习就事半功倍。常遇到学生问“老师,这个字怎么读”这样的问题,我一般不会告诉他。我请他自己去查字典,培养他的能力,自己查工具书认识的,印象也自然深刻些!也希望大家今后少问这样的简单问题。
5、有意识积累的习惯。学习语文是一个积累的过程,不可一蹴而就,只有长期的积累才能使语文学得更好。积累也就需要大量地阅读与背诵,当我们空闲的时候,读一读,好的书籍或文章不仅能丰富知识,还能陶冶你的性情。不过,不能只是读,还要思考,我们应准备一个记录与摘抄的本子,在阅读的过程中将遇到的好的句子抄下来,并不时地看看,让它们变为自己的东西。当遇到疑点,难点时,也要记下来,与旁人讨论,听取别人的看法。这样才会有所长进,水平才会提高。“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一般的人对读过的书日子久了就没有多少印象了,等到要用的时候“书到用时方恨少”。有意识的积累,可以使人博学多才,用时得心应手。
五、良好的写作习惯
1、规范书写的习惯。俗话说:“字是门面书是屋”,可见字迹的重要性。字如其人,写字体现人的风格、品质和人文素质,从执笔、坐姿、放本子、距离等都要有良好的习惯。其实,平时写字就是一个很好的练字过程。
2、勤于练笔的习惯。会读书的人不一定能写出好文章,只有通过自己的实践练习,学以致用才能真正掌握知识。每天坚持观察、感受、思考生活,并写下所见所闻所感,可以叙事、状物、抒情,要言之有物,有真情实感,形式可以是日记、周记、读后感、随笔、命题作文等。害怕作文,可以理解,那是自己把作文看得太高深,没有谁要你当作家,你要明白作文就是用自己的笔写自己的思想和感情,生活就是我们写作的“源头活水”。学习语文,不能囿于课本。课本上学的大多是“语言”,而生活中学习的大多是“言语”,而母语的习得更主要的是来源于生活,从阅读书报到欣赏影视文化;从人际交往到“听君一席谈”,我们无不都在学习语文。我们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学会表达真情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