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中学教育与能力模拟试题
教师工资不低于公务员,待遇稳定,福利有保障,教师拥有“双休”加寒暑假的超长假期,教师工作环境也相比其他职业更舒适。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教师资格中学教育与能力模拟试题,希望大家喜欢!
教师资格中学教育与能力模拟试题
1.以18世纪个人本位教育盛行于西欧,以( )为代表,强调尊重和爱护儿童,善良的天性,让儿童摆脱社会制度的束缚和社会偏见及恶习的影响,自然的自由的成长。
A.卢梭 B.杜威 C.维果斯基 D.斯滕伯格
2.( )中提出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与现在所提倡的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意思一致的是。
A.论语 B.大学 C.中庸 D.学记
3.1904年,清政府公布了由张之洞、荣庆、张百熙主持重新拟定的一系列学制系统文件,统称“奏定学堂章程”,这是中国近代由中央政府颁布并首次得到实施的全国性法定系统,此为( )的形成背景。
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 C.壬子癸丑学制 D.壬戌学制
4.支持( )的学者认为,人的身心发展完全是由个体内部所固有的自然因素预先决定的,人的身心发展顺序是由生理机制决定的。
A.内发论 B.外铄论 C.动因论 D.多因素论
5.( )主张一切学习经验都来自于经验,而学习就是经验的改造或改组,并为学生提供了更为广泛的学习空间和更为充分的操作机会。
A.选修课程 B.活动课程 C.隐性课程 D.学科课程
6.小虎在课堂上喜欢与同桌讲话,就算同桌不理睬他,小虎也能一个人说的不停,李老师为了不影响到其他同学学习,让小虎把桌椅搬到教室后面的角落,一个人坐,下列选项中,对该班主任的行为评价正确的一项是( )。
A激励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B.没有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C.没有尊重学生的人格 D.维护了教师的权威
7.有同学检举小韩偷拿宿舍同学的东西,同样的事情已经是第三次了,老师将小韩同学叫到办公室,小韩承认确有此事,说自己也想改掉这个毛病,但是有时就是忍不住,教室应从( )入手对小韩进行教育。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行为 D.道德意志
8.桑代克提出的( )是指如果一个动作导致情境中一个满意的变化,那么类似的情境中,这个动作重复的可能性将增加,但如果跟随的是一个不满意的变化,这个动作重复的可能性将减少。
A.效果律 B.练习律 C.准备律 D.动机律
9.课堂上,张老师让学生说出木材都有哪些用途,晓雨在有限的时间内,提供的答案数量最多,这说明晓雨思维( )好。
A.独创性 B.适应性 C.变通性 D.流畅性
10.学生先学习“熊”的概念,再学习“大熊猫”的概念,这属于( )。
A.上位学习 B.相关类属学习 C.派生类属学习 A.明确学习目标
【参考答案】
1.【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个人本位论的代表人物。个人本位论的代表人物有卢梭、裴斯泰洛齐、福禄贝尔、罗杰斯。
选项A,卢梭是个人本位论的代表人物主张从儿童的天性出发,提出了自然主义教育的思想。
选项B,杜威是教育无目的论的代表人物,主张教育除了自身以外没有其他的目的。
选项C,维果斯基提出了最近发展区。最近发展区指儿童现有的认知水平和即将达到的认知水平之间的区域。强调教学要走在学生发展的前面。
选项D,美国耶鲁大学的心理学家斯腾伯格提出了智力的三元理论。该理论包括智力成分亚理论、智力情境亚理论、智力经验亚理论。
根据题干描述个人本位论的提倡者强调尊重儿童、保护儿童的天性。选项B、C、D均与题意不符,故本题选A。
2.【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学记》的内容。《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写作于战国晚期。
选项A,《论语》是我国先秦时期一部语录体散文集,由孔子弟子和再传弟子记录编纂而成。主要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内容包括政治主张、教育原则、伦理观念、品德修养、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是儒家学派的一部经典著作。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
选项B,《大学》是最重要的儒家著作之一,在朱熹为其作注,并将它与《孟子》、《论语》、《中庸》合编为“四书”之后,获得极高学术地位,在中国思想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大学》原为《礼记》中的一篇,提出的“三纲领”(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和“八条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选项C,《中庸》作者现学术届普遍认为是子思及其弟子多人所作,原是《小戴礼记》第三十一篇,是儒家经典的《四书》之一。
选项D,《学记》,系统而全面地阐明了教育的目的及作用,教育和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以及同学之间的关系。比较系统和全面地总结和概括了先秦中国的教育经验。是中国古代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和教学问题的论著。
根据题干描述,该句话意思是经过学习才知道自己知识的不足,经过教授才知道自己知识的困惑。隐含通过实践才能不断发现问题、完善自己、提升自己,尤其是在教学之中,通过教学实践与反馈,不断完善教学方式,可以达到教学相长的效果。选项A、B、C三项均与题干无关,故本题选D。
3.【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我国学制的发展历程。奏定学堂章程又称癸卯学制是1904年由张之洞、荣庆、张百熙制定的学制,主要继承了日本学制的内容,反映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
选项A,壬寅学制又称钦定学堂章程,是1902年由清政府管学大臣张百熙负责编制,是中国首次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但是只颁布而没有实行。
选项B,癸卯学制又称奏定学堂章程是1904年由张之洞、荣庆、张百熙编制,主要反映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是中国开始实施的第一个现代学制,也是现代学制的开端,成为中国近代教育走向制度化、法制化阶段的标志。
选项C,壬子癸丑学制是1912年-1913年由蔡元培负责编制的学制,它第一次规定男女同校,是我国教育史上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学制。
选项D,壬戌学制是1922年,以美国学制为蓝本。规定小学六年,初中三年,高中三年又称作六三三学制。
根据题干描述,选项A、C、D三项均与题干无关,故本题选B。
4.【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人的身心发展的动因。人的身心发展动因包括内发论、外铄论、二因素论、三因素论和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选项A,内发论又称遗传决定论,主要观点认为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身心发展的顺序也是由身心成熟的机制决定的。
选项B,外铄论又称环境决定论,它的基本观点认为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力量,诸如环境的刺激和要求他人的影响和学校的教育等。
选项C,动因论为无关选项。
选项D,多因素论认为人的发展是有个体的内在因素(如先天的遗传的素质、机体成熟的机制)与外部环境(外在刺激的强度、社会发展的水平、个体的文化背景等)相互作用的结果,这是一种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根据题干描述,选项B、C、D三项均与题干无关,故本题选A。
5.【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课程的类型,根据课程的实施要求,分为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根据课程的内容属性,分为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根据课程呈现形式,分为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
选项A,选修课程主要指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个性,学生可以在一定范围内有选择地学习的课程。
选项B,活动课程又称经验课程、生活课程,主张从儿童的兴趣出发,以儿童活动为中心来设计课程,主导价值在于使学生获得关于现实世界的直接经验和真切体验。
选项C,隐性课程指学校情景中以间接的内隐的方式呈现的课程。这一词由杰克逊在1968年出版的《班级生活》一书中首先提出的。
选项D,学科课程主张分科设置课程,即从学科知识整体中选取关联密切的内容组成一门学科分科组织教学。
根据题干描述,活动课程关注儿童的直接经验,认为一切学习来自于经验,学习就是经验的改造或改组,并为学生提供充分操作的机会属于活动课程的概念。而选项A、C、D三项为无关项,故本题选B。
6.【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班主任工作的内容。
选项A,激励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属于无关项。
选项B,没有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主要指教师没有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
选项C,没有尊重学生的人格,主要指对学生进行区别对待,讽刺、侮辱学生。
选项D,教师权威是教师在角色要求下控制或约束学生的权力,维护了教师的权威属于无关项。
根据题干描述,班主任做法是错误的,故对班主任行为表示肯定含义的选项都应排除,排除A、D。班主任没有解决小虎的问题,老师让小虎把桌椅搬到教师后面的角落没有做到尊重学生,题干中没有涉及到对学生主体性的表述,故本题选C。
7.【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德育过程是促使学生的知、情、意、行互动发展的过程,学生的思想品德是知、情、意、行的统一体。
选项A,道德认识是对道德行为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是个体品德中的核心部分,是学生品德形成的基础。
选项B,道德情感是根据道德观念来评价他人或自己行为时产生的内心体验,是产生品德行为的内部动力是品德实现转化的催化剂。
选项C,道德行为是实现道德动机的行为意向及外部表现。道德行为是衡量品德的重要标志。
选项D,道德意志是个体自觉调节道德行为,克服困难,已实现道德目标的心理过程,是调节品德行为的精神力量。
根据题干描述,小韩多次偷拿同学的东西自身想改但是就是忍不住,主要反映了小韩不能克服困难,道德意志薄弱。选项A、B、C三项均不符合要求,故本题选D。
8.【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桑代克尝试-错误学习的基本规律,桑代克的学习定律包括:准备律、练习律、效果律。
选项A,效果律指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所得到的各种正或负的反馈意见会加强或减弱学习者在头脑中已经形成的某种联结。效果律是最重要的学习定律。
选项B,练习律指对于学习者已经形成的某种联结,在实践中正确的重复这种反应会有效的增强这种联结。另外,桑代克也非常重视练习中的反馈,他认为告诉学习者练习正确或错误的信息有利于学习者在学习中不断纠正自己学习的学习内容。
选项C,准备律指在进入某种学习活动之前,如果学习者做好了与相应的学习活动相关的预备性反应,包括(生理和心理的),学习者就能比较自如地掌握学习的内容。
选项D,动机律不属于桑代克学习定律属于无关项。
根据题干描述,满意或不满意都会加强或削弱学习者头脑中的某种联结,属于效果律。而选项B、C、D三项均不符合要求,故本题选A。
9.【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创造性的基本特征,研究者认为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其主要特征包括:流畅性、变通性、独创性。
选项A,独创性指个人面对问题情景时,能独具慧心,想出不同寻常的、超越自己也超越前辈的意见,具有新奇性。
选项B,适应性即通过生物的遗传组成赋予某种生物的生存潜力,是一个生态学术语。它决定此物种在自然选择压力下的性能。不属于创造性的特征,属于无关选项。
选项C,变通性即灵活性,指个人面对问题情景时,不墨守成规,不钻牛角尖,能随机应变,触类旁通。对同一问题所想出不同类型答案越多者,变通性越高。
选项D,流畅性指个人面对问题情景时,在规定的时间内产生不同观念数量的多少。该特征代表心智灵活,思路通达。
根据题干描述,晓雨在有限的时间内,提供的答案数量最多说明这是流畅性。而选项A、B、C三项均不符合要求,故本题选D。
10.【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知识学习的种类,根据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的关系,可以分为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和并列组合学习
选项A,上位学习又称总括学习,是指新概念新命题具有较广的包容面或者较高的概括水平,这时新知识通过把一系列已有观念包含于其下而获得意义,新学习的内容便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观念产生了一种上位关系。
选项B,相关类属学习属于下位学习的一种既新内容纳入可以扩展、修饰或限定学生已有的概念、命题,并使其精确化。
选项C,派生类属学习即新学习内容仅仅是学生已有的、包容面较广的一个例证,或是能从已有命题中直接派生出来的。
选项D,明确学习目标属于无关项。
根据题干描述,先学习了“熊”再学习“大熊猫”属于下位学习中的派生类属学习,故本题选C。
教师资格考试备考要点合集
一、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
顺序性强调的是个体身心发展有方向性和顺序性,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简单到复杂、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人的发展是不可逆并且不可跨越的。如,人的肌肉发展先发展大肌肉群再发展小肌肉群。
所以对教育工作者的启示是应按照学生的发展顺序进行施教,做到循序渐进。切忌拔苗助长和陵节而施。
相关的古文有:盈科而后进;欲速则不达;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至江海;杂施而不逊,则坏乱而不修。
二、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
阶段性强调的是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如,学生在童年期、少年期和青年期等阶段表现出不同的特点。
所以给教育工作者的教学启示是必须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分阶段进行,在教育教学的要求、内容和方法的选择上,不能搞“一刀切”、“一锅煮”,还要注意各阶段间的衔接和过渡。
相关的例子:幼儿教育小学化违背阶段性。
三、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
不平衡性强调同一方面的发展不同速。不同方面发展水平或成熟的时期是不同步的。如,个体的身体先成熟,心理后成熟。身体发展在刚出生的一年和青春期发展最快。
所以给教育工作者的教学启示是教育要适时而教,抓好儿童发展的关键期或期及时的进行教育。
相关古文: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
四、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
互补性强调出个体身心发展各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一方面是指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部分补偿,如盲人眼睛失明但嗅觉听觉十分灵敏。另一方面,互补性也存在于心理机能和生理机能之间。如身患重病或有残缺的人,如果他有顽强的意志和战胜疾病的信心,身心依然得到发展。
所以给教育工作者的教学启示是要结合学生实际长善救失,扬长避短,注重发现学生的自身优势,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注意培养学生自信和努力的品质。
相关古文:长善救失
五、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
个别差异性在不同层次上存在。从群体的角度看,首先表现为男女性别的差异;不仅是自然性别上的差异,还包括由性别带来的生理机能和社会地位、角色、交往群体的差别。其次,个别差异表现在身心的所有构成方面,其中有些是发展水平的差异,有些是心理特征表现方式上的差异。如,有的人聪明早慧,有的人大器晚成。
所以给教师的教学启示是教育必须因材施教,量体裁衣,根据学生的实际特点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和教育。
教师资格笔试考试报名条件
2、报名条件
报考条件
(一)以下人员可在我省报名参加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笔试:
1.户籍在浙江省内的社会人员;
2.在浙江省办理有居住证且在有效期内的社会人员;
3.符合我省报考条件的港澳台居民(持有居住地在浙江省内的港澳台居民居住证、港澳居民持港澳居民来往内地通行证、台湾居民持五年有效期台湾居民来往大陆通行证的人员);
4.在我省就读的列入国家普通高校招生计划的本、专科在校毕业班学生和全日制研究生;户籍(居住证)在浙江的列入国家普通高校招生计划的本、专科在校毕业班学生以及全日制研究生。
5.在我省就读的列入国家普通高校招生计划的本、专科师范生,可在毕业前第三个学期申请参加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
(二)报考人员还应当符合以下学历等要求:
1.报考幼儿园教师资格的应当具备大学专科毕业及以上学历,2011年及以前入学并取得毕业证书的我省中等职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幼师班)学生,也可报考幼儿园教师资格;
2.报考小学教师资格的应当具备大学专科毕业及以上学历;
3.报考初级中学、高级中学、中等职业学校文化课和专业课教师资格的应当具备大学本科毕业及以上学历;
4.报考中等职业学校实习指导教师资格的应当具备大学专科毕业及以上学历。
(三)被撤销教师资格的人员,5年内不得报名参加考试;受到剥夺政治权利,或故意犯罪受到有期徒刑以上刑事处罚的,不得报名参加考试。
参加教师资格考试取得合格成绩,只是认定中小学教师资格的一个必要环节,学历层次、所学专业、身体条件、专业技术资格、技术等级等都是认定教师资格的重要条件,因此,在报考前请详细了解本人拟申请认定教师资格所在地的认定条件,建议某些条件有可能会影响自己申请认定教师资格的人员谨慎报考。
根据《教育部关于印发<教育类研究生和公费师范生免试认定中小学教师资格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教师函〔2020〕5号)精神,符合条件的教育类研究生、公费师范生可免试认定中小学教师资格,也可自愿参加国家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申请认定相应的教师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