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68教学资源网 > 儿童教育 > 功课辅导 > 学科辅导 > 生物学习 >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生物必修三教学设计2021

2020-10-23 16:09:39
|小黄

上课一定要跟着老师的思路走,注重理解,注重知识的生成过程,掌握方法,才有助于能力的提升。下面是小偏整理的植物生长素的发现生物必修三教学设计2021,感谢您的每一次阅读。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生物必修三教学设计2021

1.概述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2.体验发现生长素的过程和方法。

3.解释植物向光性的原因。

4.说出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

一、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1.相关探究实验

(1)达尔文实验:证明单侧光照射能对①胚芽鞘尖端产生某种影响,在传递到下部伸长区时,造成背光面比向光面生长快。感光部位:②尖端;生长部位:③尖端下段。

(2)鲍森•詹森实验:证明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影响可以透过④琼脂块传递到下部。

(3)拜尔实验:证明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因为尖端产生的影响在其下部分布⑤不均匀造成的。

(4)温特实验:证明造成胚芽鞘弯曲的影响是一种化学物质,并命名为⑥生长素。

(5)1946年郭葛证明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⑦吲哚乙酸。

2.植物激素的概念:由⑧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送到⑨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⑩微量有机物。

二、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

1.合成:主要是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

2.运输:在胚芽鞘、芽、幼叶和幼根中,生长素只能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称为极性运输。极性运输是细胞中的主动运输。在韧皮部可发生非极性运输。

3.分布:在植物体各器官中都有分布,但相对集中地分布在生长旺盛的部位:如胚芽鞘、芽和根尖的分生组织、形成层、发育中的种子和果实等处。

1.达尔文是怎样解释胚芽鞘的向光性的?

2.“红杏出墙”所描绘红杏的生长方向有何特点?可能是哪种因素的刺激引起的?

3.你能参照教材上温特实验的示意图,给其设计一个对照实验吗?请描述你的设计。

知识点一: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1.下面图示的一系列实验分别说明了什么问题?

2.结合生长素的发现历程,尝试总结以下问题。

(1)生长素产生的部位:。

(2)生长素发挥作用的部位:。

(3)感受单侧光刺激的部位:。

(4)生长素的作用:。

(5)弯曲生长的原因:。

(6)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匀的原因:。

知识点二:生长素的运输

1.请说出生长素的运输方式是什么?

2.请为下列实验设计图设计对照实验,证明生长素的极性运输。

3.结合示意图分析植物具有向光性的原因。

(1)植物具有向光性的原因是:。

(2)向光性产生的内部因素是,外部因素是。

例1下图为几组胚芽鞘向光性实验的示意图。试分析各组实验的结论(①~⑦),将编号填在适当的括号中。

图注:1.不透光罩;2.切去尖端;3.不透水云母片;4.不透光锡纸小帽;5.不透光锡纸筒;6.琼脂块;7.胚芽鞘尖端处理过的琼脂块

胚芽鞘的向光生长是具有尖端的缘故。②胚芽鞘是合成生长素最旺盛的部位。③胚芽鞘的生长具有向光性。④胚芽鞘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在尖端。⑤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吲哚乙酸。⑥胚芽鞘尖端产生了某种物质,并向下运输,促进下部的生长。⑦胚芽鞘尖端可能向下传递了某种物质。

例2用放射性同位素14C标记的吲哚乙酸来处理一段枝条的一端,然后探测另一端是否含有放射性14C的吲哚乙酸。枝条及位置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处理方法及结果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处理甲图中A端,不可能在甲图中的B端探测到14C的存在

B.处理乙图中A端,能在乙图中的B端探测到14C的存在

C.处理乙图中的B端,能在乙图中的A端探测到14C的存在

D.处理甲图中的B端,能在甲图中的A端探测到14C的存在

1.由燕麦实验得知,植物生长素产生的部位、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向光弯曲的部位分别是()。

A.胚芽鞘尖端、尖端下面的一段、向光一面

B.胚芽鞘、胚芽鞘尖端、尖端下面的一段

C.胚芽鞘尖端、胚芽鞘尖端、尖端下面的一段

D.胚芽鞘尖端、向光一面、尖端下面的一段

2.将燕麦胚芽鞘的尖端放在琼脂小块上,正中插入生长素不能通过的云母片,琼脂被分成相等的两部分(见右图)。单侧光照射后,琼脂内生长素含量()。

A.左右相等B.左多右少

C.左少右多D.左右均无

3.根据下图所示实验过程回答:

(1)甲图中,供应块是含生长素的琼脂块,接受块是不含生长素的琼脂块。实验结果,胚芽鞘C发生的现象是。这一现象说明生长素能由胚芽鞘的运输到,并能促进胚芽鞘。

(2)乙图中胚芽鞘D能不能发生C的现象?。这说明生长素不能由胚芽鞘的运输到。

(3)上述实验说明,生长素在植物体内的运输特点是。

第3单元植物的激素调节

第1课时植物生长素的发现

知识体系梳理

胚芽鞘尖端②尖端③尖端下段④琼脂块⑤不均匀

生长素⑦吲哚乙酸⑧植物体内⑨作用⑩微量有机物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形态学上端形态学下端主动运输非极性生长旺盛分生组织

形成层

基础学习交流

1.单侧光照射能使胚芽鞘尖端产生某种刺激,当这种刺激传递到下部伸长区时,会造成背光面比向光面生长快。

2.弯向墙外生长,可能是较长时间的单侧光刺激引起的。

3.取相同的切去尖端的胚芽鞘,在与实验组相同一侧放置一个未放过尖端的空白琼脂块,结果胚芽鞘不生长也不弯曲。

重点难点探究

知识点一: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1.图1实验说明:植物具有向光弯曲生长的特性(或向光性)。

图2实验说明:胚芽鞘的生长和弯曲与尖端有关。

图3实验说明:胚芽鞘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是尖端;弯曲部位是下部的伸长区。

2.(1)胚芽鞘的尖端(2)下部的伸长区(3)胚芽鞘的尖端(4)促进生长(5)生长素分布不均匀,导致生长不均匀(6)单侧光照、地心引力等

知识点二:生长素的运输

1.生长素的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

2.对照实验:

3.(1)单侧光照射胚芽鞘尖端(或植物茎尖),导致生长素横向运输(向光侧→背光侧)而分布不均匀,致使背光侧生长素分布多、生长快,向光侧生长素分布少、生长慢,使植物弯向光源生长(2)生长素分布不均匀单侧光的照射

思维拓展应用

例1A.③B.①C.⑦D.④E.⑥

【解析】上图每组实验均有一对照项,找出了导致每组中两项实验结果不同的原因,即找到了解题的关键。A组实验的条件一项在暗处,一项照单侧光,则结论是③;B组中一项切去尖端,一项不切尖端,则可得出结论是①;从C组实验可以推测不透水的云母片阻挡了某种物质的扩散而使胚芽鞘不能向光生长,所以结论是⑦;D组实验分别将胚芽鞘尖端和尖端下部遮光,造成生长状况不同,证明了结论④;E组实验则证实了胚芽鞘尖端确实产生了某种物质,并向下运输,促进下部生长,所以结论为⑥。

例2C

【解析】本题将示踪原子与生长素的极性运输有机地结合起来,重点考查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甲中A为形态学上端,B为形态学下端;乙中B为形态学上端,A为形态学下端。生长素在植物体的运输是极性运输,在植物体内只能从形态学的上端运向下端。

基础智能检测

1.C2.B

全新视角拓展

3.(1)向左弯曲生长上部下部生长(2)不能下部上部(3)极性运输

【解析】本题考查生长素的极性运输的特性。甲图中胚芽鞘的形态学上端在上部,生长素从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运输;乙图中胚芽鞘的形态学上端在下部,胚芽鞘的形态学下端在上部,生长素不能从形态学的下端向形态学的上端运输。

思维导图构建

胚芽鞘的尖端②尖端③胚芽鞘尖端④极性运输⑤吲哚乙酸

学习误区

误区一、死记硬背。仅仅记住事实性知识,无法在新的背景下灵活运用,背的很累,效率很低。所以上课一定要跟着老师的思路走,注重理解,注重知识的生成过程,掌握方法,才有助于能力的提升。

误区二、不重视课本,抱着资料书学习,本末倒置。高考题的特点是:题在书外,理在书中。尤其是2019年的高考题中加大对教材原文和语言表述的考查,所以建议同学们将课本上的结论性语言记熟练,课本上的图片和思考题、旁栏知识也要熟悉。

误区三,以刷题代替系统性的学习。通过做题,无法构建系统的生物学知识体系,所以同学们要学会系统的阅读课本,整理笔记,把碎片化的知识联系起来,构建起全面系统的知识体系,方能打下扎实的基础。

误区四,突击性学习。有些同学平时学习不用功,甚至上课开小差或者睡觉,总想后面突击一下就可以弥补回来。但是,同学们一定要认识到,知识是可以突击的,但是方法、能力、素养很难突击得到,这就要求学习过程一定要踏踏实实,建立起学科的知识结构的同时,也要学会生物学的思维方法,形成相应的生命观念。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生物必修三教学设计2021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26698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