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68教学资源网 > 学生作文 > 话题作文 > 人物作文 >

风流人物刘禹锡的作文

2020-08-22 16:40:34
|马绍

  刘禹锡,其祖先为汉景帝贾夫人之子刘胜,七代祖刘亮,事北朝为冀州刺史散骑常侍,随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有关风流人物刘禹锡的作文。

  刘禹锡

  我喜欢刘禹锡的诗,无论短章长篇,大都简洁明快,风情俊爽,有一种哲人的睿智和诗人的挚情渗透其中,极富艺术张力和雄直。刘禹锡的诗又大多自然流畅、简练爽利,同时具有一种空旷开阔的时间感和空间感。

  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弟。刘禹锡耳濡目染,加上天资聪颖,敏而好学,从小就才学过人,气度非凡。他十九岁游学长安,上书朝廷。二十一岁,与柳宗元同榜考中进士。同年又考中了博学宏词科。后来在政治上不得意被贬为朗州司马。他没有自甘沉沦,而是以积极乐观的精神进行创作,积极向民歌学习,创作了《采菱行》等仿民歌体诗歌。他性格刚毅,饶有豪猛之气,在忧患相仍的谪居年月里,感到了沉重的心理苦闷,吟出了一曲曲孤臣的哀唱。但他始终不曾绝望,写下《重游玄都观绝句》以及《百舌吟》、《华佗论》等诗文,屡屡讽刺、抨击政敌,由此导致一次次的政治压抑和打击,但这压抑打击却激起他更为强烈的愤懑和反抗,并从不同方面强化着他的诗人气质。后来,几经多次调动,刘禹锡被派往苏州担任刺史。当时苏州发生水灾,饥鸿遍野。他上任以后开仓赈饥,免赋减役,很快使人民从灾害中走出,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苏州人民爱戴他,感激他,就把曾在苏州担任过刺史的韦应物、白居易和他合称为"三杰",建立了三贤堂。刘禹锡晚年回到洛阳,任太子宾客,与朋友交游赋诗,生活闲适。死后被追赠为户部尚书。

  他的诗精炼含蓄,往往能以清新的语言表达自己对人生或历史的深刻理解,因而被白居易推崇备至,誉为“诗豪”。他在远谪湖南、四川时,接触到少数民族的生活,并受到当地民歌的一些影响,创作出《竹枝》、《浪淘沙》诸词,给后世留下“银钏金钗来负水作文,长刀短笠去烧畲”的民俗画面。至于“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更是地道的民歌风味了。他在和白居易的《春词》时,曾注明“依《忆江南》曲拍为句”,这是中国文学史上依曲填词的最早记录。刘禹锡针对白居易赠诗中“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两句,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酬答,劝慰白居易不必为自己的寂寞、蹉跎而忧伤。沉舟侧畔,有千帆竞发;病树前头,正万木皆春。他的领悟也深深影响了白居易晚年的生活。

  就是他这种积极乐观的态度,被贬至安徽省和州时,按当时的规定,他应住衙门里三间三厦的屋子。可是,和州策知县是个见利而为的小人,目光势利,他见刘禹锡被贬而来,自无好处,便多方刁难。先是安排刘禹锡住在县城南门,面江而居。刘禹锡见房子面对大江,不但没有埋怨,反而很高兴,特撰写一联贴于房门: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他这个举动气坏了策知县,又令衙内书吏将刘禹锡的住房由城南门调到城北门,由三间缩小到一间半。这一间半房子位于德胜河边,附近还有一排排杨柳树,自是别有一番风趣。刘禹锡见了这个环境,也没有计较,依然安心住下,又写了一副对联贴在新居:杨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策知县见他自是悠然自得,又把刘禹锡的住房再度调到城中、而且只给一间仅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房子。半年时间,刘禹锡连搬三次家,住房一次比一次小,最后仅是斗室,他仍然读书作文并写下了《陋室铭》请人刻于石头上,立在门前,。

  《陋室铭》流芳千古,让人在世俗的喧嚣中感受到心灵的那份宁静: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刘禹锡的人生态度和他的诗句深深的吸引着我,让我感受到他的世界。

  特立独行的刘禹锡

  在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学习儒家经典和吟诗作赋,既聪明又勤奋。十九岁在长安游学时就声名鹊起,二十二岁,就与柳宗元同榜进士及第,同年登博学鸿词科。这便是“唐宋八大家”中的刘禹锡。

  刘禹锡的诗,无论短章长篇,大都简洁明快,风情俊爽,极富艺术张力和雄直气势,故有“诗豪”一称。如《秋词》中的“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全诗一反传统的悲秋观,而是极力的赞美秋天,赋予秋一种引导生命的力量,表现出积极乐观的心态以及对自由境界的无限向往之情。而更令人钦佩的是刘禹锡的为人。

  刘禹锡性格刚烈,饶有豪猛之气,因屡屡讽刺,抨击政敌,以及为他人仗义执言,写下《元和十年自朗州承召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百舌吟》、《聚蚊谣》等诗篇,由此导致一次次政治压迫和打击,但这压抑打击却激起了他更为强烈的愤懑和反抗,且不断的强化着他的诗人气质,还自嘲道“我本山东人,平生多感慨。”

  在任监察御史期间,刘禹锡曾经参加了王叔文的“永贞革新”,反对官宦和藩王割据势力,革新失败后被贬至安徽和州县当一名小小的通判。按规定,通判应住三间三厢的房子,但势力的知县见刘禹锡是上面贬下来的“软柿子”,就故意刁难他。安排刘禹锡住在偏僻的地方,但刘禹锡却丝毫不为住房之事所计较,而是写下“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垂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来“感谢”和州知县。而这位知县也真是闲得慌,半年的时间内,强迫刘禹锡搬了三次家,且住房面积一次比一次小,最后仅是一间破旧的茅屋。想想这位势利眼的狗官,实在欺人太甚,于是奋笔疾书,写下了超凡脱俗、情趣高雅的《陋室铭》,并请人刻上石碑,立于门前。

  这位写诗豪情万丈,做人志洁行廉的就是刘禹锡。

  刘禹锡的简介

  刘禹锡(772-842),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人,自称“家本荥上,籍占洛阳”,又自言系出中山。其先为中山靖王刘胜。有“诗豪”之称。

  刘禹锡贞元九年(793年),进士及第,初在淮南节度使杜佑幕府中任记室,为杜佑所器重,后从杜佑入朝,为监察御史。贞元末,与柳宗元,陈谏、韩晔等结交于王叔文,形成了一个以王叔文为首的政治集团。后历任朗州司马、连州刺史、夔州刺史、和州刺史、主客郎中、礼部郎中、苏州刺史等职。会昌时,加检校礼部尚书。卒年七十,赠户部尚书。刘禹锡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并与白居易合称“刘白”,有《陋室铭》《竹枝词》《杨柳枝词》《乌衣巷》等名篇。哲学著作《天论》三篇,论述天的物质性,分析“天命论”产生的根源,具有唯物主义思想。有《刘梦得文集》,存世有《刘宾客集》。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1953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