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68教学资源网 > 教学资源 > 教学教案 > 其他教案 >

高一上册必修一二三物理教案

2021-02-08 10:21:53
|志豪2

  高一新生要根据自己的条件,以及高中阶段学科知识交叉多、综合性强,以及考查的知识和思维触点广的特点,找寻一套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分享的是关于高一上册必修一二三物理教案,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吧,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你们。

  高中物理教案篇一

  一、教学任务分析

  机械运动是本章的第一节,同时也是后面学习直线运动的基础。

  学习本节知识之前,学生需积累较多的相关生活经验,知道生活中关于运动和静止的一些自然常识,如地球会绕太阳转等。本节内容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有着广泛的现实意义。

  本设计从“手抓子弹”的小故事引入。通过对生活中的多个实例交流并归纳出机械运动概念。通过动手实验和小组讨论的方法归纳出要判断一个物体的运动情况,必须先选择合适的参照物,即得出选取参照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最后通过对生活中典型实例的解释,进一步巩固参照物的概念,同时解决“如何选取合适参照物?”的问题。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机械运动;知道参照物的概念。

  (2)知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3)知道一切物体都在运动,绝对静止的物体是不存在的。

  (4)学会用参照物解释物体的运动情况。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建立参照物的我概念,形成研究机械运动时如何选取合适的参照物的方法。

  3、态度、情感与价值观

  (1)能用所学的知识解释与生活有关的机械运动情况,感受物理与生活密切相关。

  (2)通过讨论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对同一物体运动情况的描述可能不同,认识到物体运动的相对性,进而初步体验辩证唯物主义运动观。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参照物,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难点:学会选择合适的参照物。

  四、教学资源

  1、器材:磁带盒,白纸。

  2、学习活动卡

  五、教学设计思路

  本设计的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机械运动的概念。二是参照物概念的建立。

  本设计的基本思路是:从生活中的具体例子和体验得出机械运动的概念。当判断生活中的物体的运动情况时出现矛盾,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然后通过实验、举例和讨论得出要判断一个物体的运动情况时,必须先选择合适的参照物,即得出选取参照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本设计要突出的重点是:参照物,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方法是:当判断生活中的物体的运动情况出现矛盾时,通过动手实验和小组讨论的方法得出: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要判断一个物体的运动情况前,必须先选择合适的参照物。

  本设计要突破的难点是:学会选择合适的参照物。方法是:通过对几个典型例子的解释的手段学会如何选择合适的参照物。

  本设计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重视概念的形成过程以及伴随这一过程的方法的教育。

  高中物理教案篇二

  ★教学目标

  1.知道平抛运动可以分解成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

  2.设计实验来验证这个结论,加强感官印象,加深对平抛运动特点的理解。

  3.能够设计实验得到物体做平抛运动的轨迹,能够对平抛运动轨迹进行研究得到结论。

  4.能够通过对平抛运动轨迹的研究计算平抛运动物体的初速度。

  ★教学重点

  A.如何设计实验。

  B.如何处理实验数据。

  C.通过实验处理结果加深对平抛运动的理解

  三、通过实验获得平抛运动轨迹

  师:刚才的演示实验中,我们进行的都是定性的观察,如果要定量地对平抛运动进行研究,我们首先必须设法描绘物体做平抛运动的轨迹。

  师:为了获得平抛运动的轨迹,我这里提供几种方法供同学们自己选择

  方法1:用水流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

  如图,倒置的饮料瓶内装着水,瓶塞内插着两根两端开口的细管,其中一根弯成水平,且水平端加接一段更细的硬管作为喷嘴。水从喷嘴中射出,在空中形成弯曲的细水柱,它显示了平抛运动的轨迹。设法把它描在背后的纸上就能进行分析处理了。插入瓶中的另一根细管的作用,是保持从喷嘴射出水流的速度不变,使其不随瓶内水面的下降而减小。这是因为该管上端与空气相通,A处水的压强始终等于大气压,不受瓶内水面高低的影响。因此,在水面降到A处以前的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可以得到稳定的细水柱。

  方法2:用数码照相机或数码摄像机记录平抛运动的轨迹

  数码相机大多具有摄像功能,每秒钟拍摄约15帧照片。可以用它拍摄小球从水平桌面飞出后做平抛运动的几张连续照片。如果用数学课上画函数图象的方格黑板做背景,就可以根据照片上小球的位置在方格纸上画出小球的轨迹。

  方法3:斜面、小槽、小球等实验仪器(实验室最常用的一种方法)

  实验图如下:

  1、将平抛运动实验器置于桌面,装好平抛轨道,使轨道的抛射端处于水平位置。调节调平螺丝,观察重垂线或气泡水准,使面板处于竖直平面内,卡好定位板。

  2、将描迹记录纸衬垫一张复写纸或打字蜡纸,紧贴记录面板用压纸板固定在面板上,使横坐标x轴在水平方向上,纵坐标y轴沿竖直方向向下(若用白纸,可事先用铅笔在纸上画出x、y坐标轴线),并注意使坐标原点的位置在平抛物体(钢球)的质心(即球心)离开轨道处。

  3、把接球挡板拉到最上方一格的位置。

  4、将定位板定在某一位置固定好。钢球紧靠定位板释放,球沿轨道向下运动,以一定的初速度由轨道的平直部分水平抛出。

  5、下落的钢球打在向面板倾斜的接球挡板上,同时在面板上留下一个印迹点。

  6、再将接球挡板向下拉一格,重复上述操作方法,打出第二个印迹点,如此继续下拉接球挡板,直至最低点,即可得到平抛的钢球下落时的一系列迹点。

  7、变更定位板的位置,即可改变钢球平抛的初速度,按上述实验操作方法,便可打出另一系列迹点。

  8、取下记录纸,将各次实验所记录的点分别用平滑曲线连接起来,即可得到以不同的初速度做平抛运动的轨迹图线。如图所示。

  实验注意事项:

  (1)必须保证记录面板处于竖直平面内,使平抛轨道的平面靠近板面。

  (2)调节斜槽末端水平,使小球飞出时的速度是水平方向。可将小球放于此处调节到小球不会左右滚动即可。

  (3)贴坐标纸时,可以用重锤线帮助完成,使重锤线与坐标纸的一条线重合,则这条线就是纵坐标。

  (4)坐标原点是斜槽末端处小球球心的位置。

  (5)每次从同一高度无初速释放小球。

  (6)选取轨迹上离原点较远的点来测量x,y的值可减小误差。描点时,应使视线与所描的点齐平。

  高中物理教案篇三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根据相关实验器材,设计实验并熟练操作.

    2.会运用已学知识处理纸带,求各点瞬时速度.

    3.会用表格法处理数据,并合理猜想.

    4.巧用v—t图象处理数据,观察规律.

    5.掌握画图象的一般方法,并能用简洁语言进行阐述.

    过程与方法

    1.初步学习根据实验要求设计实验,完成某种规律的探究方法.

    2.对打出的纸带,会用近似的方法得出各点的瞬时速度.

    3.初步学会根据实验数据进行猜测、探究、发现规律的探究方法.

    4.认识数学化繁为简的工具作用,直观地运用物理图象展现规律,验证规律.

    5.通过实验探究过程,进一步熟练打点计时器的应用,体验瞬时速度的求解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小车运动的设计,培养学生积极主动思考问题的习惯,并锻炼其思考的全面性、准确性与逻辑性.

    2.通过对纸带的处理、实验数据的图象展现,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能使学生灵活地运用科学方法来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创新意识.

    3.在对实验数据的猜测过程中,提高学生合作探究能力.

    4.在对现象规律的语言阐述中,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体现了各学科之间的系,可引申到各事物间的关联性,使自己融入社会.

    5.通过经历实验探索过程,体验运动规律探索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图象法研究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2.对运动的速度随时间变化规律的探究

    教学难点

    1.各点瞬时速度的计算.

    2.对实验数据的处理、规律的探究.

    教学工具

    多媒体、板书

    教学过程

    一、实验目的

    1.进一步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

    2.利用v-t图象处理数据,并据此判断物体的运动性质

    3.能根据实验数据求加速度

    二、实验器材

    打点计时器、一端附有定滑轮的长木板、小车、纸带、细绳、钩码、刻度尺、导线、交流电源.

    三、实验原理

    1.利用打点计时器所打纸带的信息,代入计算式

    即用以n点为中心的一小段位移的平均速度代替n点的瞬时速度.

    2.用描点法作出小车的v-t图象,根据图象的形状判断小车的运动性质.若所得图象为一条倾斜直线则表明小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3.利用v-t图象求出小车的加速度.

    四、实验步骤

    1.如图所示,把附有滑轮的长木板放在实验桌上,并使滑轮伸出桌面,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长木板上没有滑轮的一端,连接好电路.

    2.把一条细绳拴在小车上,使细绳跨过滑轮,下边挂上钩码,把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并把纸带的一端固定在小车的后面.

    3.把小车停在靠近打点计时器处,接通电源后,释放小车,让小车拖着纸带运动,打点计时器就在纸带上打下一列小点.

    4.换上新的纸带,重复实验两次.

    5.增减所挂钩码,按以上步骤再做两次实验.

    五、数据处理

    1.表格法

    (1)从几条纸带中选择一条比较理想的纸带,舍掉开始一些比较密集的点,在后面便于测量的地方找一个点,作为计数始点,以后依次每五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并标明0、1、2、3、4…测量各计数点到0点的距离x,并记录填入表中,如图所示.

    (2)分别计算出与所求点相邻的两计数点之间的距离Δx1、Δx2、Δx3…

    (3)计算平均速度,用平均速度代替相关计数点的瞬时速度,填入上面的表格中.

    (4)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分析速度随时间怎么变化.

    2.图象法

    (1)在坐标纸上建立直角坐标系,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速度,并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在坐标系中描点.

    (2)画一条直线,让这条直线通过尽可能多的点,不在线上的点均匀分布在直线的两侧,偏差比较大的点忽略不计,如图所示

    ((3)观察所得到的直线,分析物体的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4)据所画v-t图象求出其斜率,就是小车运动的加速度.

    六、误差分析

    1.木板的粗糙程度不同,摩擦不均匀.

    2.根据纸带测量的位移有误差,从而计算出的瞬时速度有误差.

    3.作v-t图象时单位选择不合适或人为作图不准确带来误差.

    七、注意事项

    1.开始释放小车时,应使小车靠近打点计时器.

    2.先接通电源,等打点稳定后,再释放小车.

    3.打点完毕,立即断开电源.

    4.选取一条点迹清晰的纸带,适当舍弃点密集部分,适当选取计数点(注意计数点与计时点的区别),弄清楚所选的时间间隔T等于多少秒.

    5.要防止钩码落地,避免小车跟滑轮相碰,当小车到达滑轮前及时用手按住.

    6.要区分打点计时器打出的计时点和人为选取的计数点,一般在纸带上每隔4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即时间间隔为t=0.02×5s=0.1s.

    7.在坐标纸上画v-t图象时,注意坐标轴单位长度的选取,应使图象尽量分布在较大的坐标平面内.


高一上册必修一二三物理教案相关文章:

1.高一必修物理教案范文

2.初中物理教案大全

3.《机械运动》物理教案与教学反思

4.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物理教案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980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