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68教学资源网 > 教学资源 > 教学教案 > 其他教案 >

高一物理必修课教案大全精选

2020-05-25 11:32:19
|志豪2

  只要学习始终参与到学习情境中,激活思维,大胆猜想,敢于表达,学生就能得到发展和提高.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分享的是关于高一物理必修课教案大全精选,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吧,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你们。

  高中物理教案篇一

  【学习目标】

  1. 会用描点法作出 v-t 图象。

  2.能从 v-t 图象分析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学习难点】

  1.各点瞬时速度的计算.

  2.对实验数据的处理、规律的探究.

  【自主学习】 (A级)

  一.实验目的 探究小车速度随 变化的规律。

  二.实验原理 利用 打出的纸带上记录的数据,以寻找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三.实验器材 打点计时器、低压 电源、纸带、带滑轮的长木板、小车、 、细线、复写纸片、 。

  四.实验步骤

  1.如课本34页图所示,把附有滑轮的长木板平放在实验桌上,并使滑轮伸出桌面,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长木板上没有滑轮的一端,连接好电路。

  2.把一条细线拴在小车上,使细线跨过滑轮,下边挂上合适的 。把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并把纸带的一端固定在小车的后面。

  3.把小车停在靠近打点计时器处,接通 后,放开 ,让小车拖着纸带运动,打点计时器就在纸带上打下一行小点,随后立即关闭电源。换上新纸带,重复实验三次。

  4.从三条纸带中选择一条比较理想的,舍掉开头比较密集的点迹,在后边便于测量的地方找一个点做计时起点。为了测量方便和减少误差,通常不用每打一次点的时间作为时间的单位,而用每打五次点的时间作为时间的单位,就是T=0.02 s ×5=0.1 s 。在选好的计时起点下面表明A,在第6点下面表明B,在第11点下面表明C……,点A、B、C……叫做计数点,两个相邻计数点间的距离分别是x1、x2、x3……

  5.利用第一章方法得出各计数点的瞬时速度填入下表:

  位置 A B C D E F G

  时间(s) 0 0.1 0.2 0.3 0.4 0.5 0.6

  v(m/s)

  6.以速度v为 轴,时间t为 轴建立直角坐标系,根据表中的数据,在直角坐标系中描点。

  7.通过观察思考,找出这些点的分布规律。

  五.注意事项

  1.开始释放小车时,应使小车靠近打点计时器。

  2.先接通电源,计时器工作后,再放开小车,当小车停止运动时及时断开电源。

  3.要防止钩码落地和小车跟滑轮相撞,当小车到达滑轮前及时用手按住它。

  4.牵引小车的钩码个数要适当。

  5.加速度的大小以能在60cm长的纸带上清楚地取得六七个计数点为宜。

  6.要区别计时器打出的点和人为选取的计数点。一般在纸带上每5个点取一个计数点,间隔为0.1 s 。

  2-1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探究案)

  实验纸带

  1.

  2.

  3.

  数据处理(完成表格)

  小车在几个时刻的瞬时速度

  位置编号 0 1 2 3 4 5 6 7 8

  t/s 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V1(m/s)

  V2(m/s)

  V3(m/s)

  做出速度-时间图像

  学习反思:

  2-1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训练案)

  1.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按照实验进行的先后顺序,将下述步骤地代号填在横线上 。

  A.把穿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固定在小车后面

  B.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木板的没有滑轮的一端,并连好电路

  C.换上新的纸带,再重做两次

  D.把长木板平放在实验桌上,并使滑轮伸出桌面

  E.使小车停在靠近打点计时器处,接通电源,放开小车,让小车运动

  F.把一条细线拴在小车上,细线跨过定滑轮,下边吊着合适的钩码

  G.断开电源,取出纸带

  2.在下列给出的器材中,选出“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所需的器材并填在横线上(填序号)。

  ①打点计时器 ②天平 ③低压交流电源 ④低压直流电源 ⑤细线和纸带 ⑥钩码和小车 ⑦秒表 ⑧一端有滑轮的长木板 ⑨刻度尺

  选出的器材是

  3.为了计算加速度,最合理的方法是( )

  A. 根据任意两计数点的速度用公式○算出加速度

  B.根据实验数据画出v-t图,量出其倾角,由公式a=tana求出加速度

  C.根据实验数据画出v-t图,由图线上相距较远的两点所对应的速度、时间,用公式

  a=△v/△t算出加速度

  D.依次算出通过连续两计数点间的加速度,算出平均值作为小车的加速度

  4.汽车沿平直的公路行驶,小明坐在汽车驾驶员旁,注视着速度计,并记下间隔相等的各时刻的速度值,如下表所示.

  从表中数据得到汽车在各段时间内的运动特点:在o~15 s内,汽车的速度在变化,每5s速度增大______km/h;在15~30 s内汽车速度不变,速度大小为_______km/h;在35~45s内汽车速度在变化,每5 s速度减小_________km/h.

  5.某同学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算出小车经过各计数点的瞬时速度如表格中所示:

  计数点序号 1 2 3 4 5 6

  计数点对应时刻(s) 0.1 0.2 0.3 0.4 0.5 0.6

  通过计数点的速度(m/s) 44.0 62.0 81.0 100.0 110.0 138.0

  请作出小车的v-t图象,并分析运动特点。

  6.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如图给出了从0点开始,每5个点取一个计数点的纸带,其中0、1、2、3、4、5、6都为计数点。测得:s1=1.40 cm,s2=1.90 cm,s3=2.38 cm, s4= 2.88 cm,s5=3.39 cm,s6=3.87 cm。那么:

  (1)在计时器打出点1、2、3、4、5时,小车的速度分别为:v1= cm/s ,v2= cm/s ,v3= cm/s ,v4= cm/s ,v5= cm/s 。

  (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作出速度—时间图象。

  (3)分析小车运动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高中物理教案篇二

  [教学要求]

  1、力的示意图

  2、力的分类

  [重点难点]

  1、力的分类

  [教学要求]

  1、力的示意图:(表示力的意思的图,一为逗乐,二为揭示物体名词的命名方式)

  用有向线段表示力的方向和作用点的图,叫做力的示意图。(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的区别在于,力的图示除表示力的方向和作用点外,还表示力的大小。即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正好是力的三要素。而力的示意图中并不表示力的大小)

  2、力的分类(力有许多种分类方式,比如力可以分成接触力和非接触力。但今天我们学习的是其它的分类方法)

  ①按力的性质分--重力、摩擦力; 弹力、电场力、磁场力、分子力等(性质力)

  ②按力的效果分--引力、斥力; 压力、支持力、浮力、动力、阻力、拉力等

  (每个分类前两个力的后面之所以用分号分开,目的是说,前面的两个力老师直接给出它们是什么力,也通过这四个力让同学们知道什么是“性质力”什么是“效果力”。后面的力,告诉同学们名称,让同学们试着自己分析是性质力还是效果力。以增强同学们的分析能力。这比直接把几个力都写出来效果好多了。)

  (这里还有两个没有学过的知识,老师可以提前简单地做一下介绍。第一个是“弹力”,我告诉同学们说,“弹力”这一概念是中学物理中同学们遇到的第一个难理解的概念,它包括三层含义,先是“变形”二是“恢复原状”,三是“产生弹力”,然后叙述:发生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跟它接触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这个力就是弹力。第二个是“电场力”,让同学们想象小学学到的“摩擦起电”中带电体吸引轻小物体,初中学到的“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实际上物理学上把这种力叫做电场力;同理,磁体间的作用力就叫磁场力。)

  (实际上到目前为止,我们所见到的性质力一般不超过这六种)

  [巩固练习](练习时间:三分钟)

  把下列的力按“性质力”和“效果力”进行分类

  弹力、重力、动力、摩擦力、磁力、阻力、压力、支持力、拉力、斥力、引力。

  高中物理教案篇三

  教学目标

  基本知识目标

  1、知道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在具体问题中能够区分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2、知道力既有大小,又有方向,是一矢量,在解决具体问题时能够画出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

  3、知道力的两种不同的分类;

  能力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了解对某个力进行分析的线索和方法.

  情感目标

  在讲解这部分内容时,要逐步深入,帮助学生在初中知识学习的基础上,适应高中物理的学习.

  教学建议

  一、基本知识技能

  1、理解力的概念: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力不仅有大小还有方向,大 小、方向、作用点是力的三要素.

  2、力的图示与力的示意图:

  3、要会从性质和效果两个方面区分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一)、对于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要准确把握这一概念,需要注意三点:

  1、力的物质性(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存在);

  2、力的相互性;

  3、力的矢量性;

  (二)、力的图示是本节的难点.

  (三)、力的分类需要注意的是:

  1、两种分类;

  2、性质不同的力效果可以相同,效果相同的力性质可以不同.

  教法建议:

  一、关于讲解“什么是力”的教法建议

  力是普遍存在的,但力又是抽象的,力无法直接“看到”,只能通过力的效果间接地“看到”力的存在.有些情况下,力的效果也很难用眼直接观察到,只能凭我们去观察、分析力的效果才能认识力的存在.在讲解时,可以让学生注意身边的事情,想一下力的作用效果。对一些不易观察的力的作用效果,能否找到办法观察到.

  二、关于讲解力的图示的教法建议

  力的图示是物理学中的一种语言,是矢量的表示方法,能科学形象的对矢量进行表述,所以教学中要让学生很快的熟悉用图示的方法来表示物理的含义,并且能够熟练的应用.由于初始学习,对质点的概念并不是很清楚,在课堂上讲解有关概念时,除了要求将作用点画在力的实际作用点处,对于不确知力的作用点,可以用一个点代表物体,但不对学生说明“质点” 概念.

  教学过程设计方案

  一、提问:什么是力?

  教师通过对初中内容复习、讨论的基础上,总结出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教师通过实验演示:如用弹簧拉动钩码,或者拍打桌子等实验现象展示力的效果以引导学生总结力的概念,并在此基础上指出力不能离开物体而独立存在.指出了力的物质性.

  提问:下列实例,哪个物体对哪个物体施加了力?

  (1)、马拉车,马对车的拉力.

  (2)、桌子对课本的支持力.

  总结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有施力物体就有受力物体,有力作用,同时出现两个物体.

  强调:在研究物体受力时,有时不一定指明施力物体,但施力物体一定存在.

  二、提问、力是有大小的,力的大小用什么来测量?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什么?

  教师总结:力的测量:力的测量用测力计.实验室里常用弹簧秤来测量力的大小.

  力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符号:N.

  三、提问:仅仅用力的大小,能否确定一个力:

  演示压缩、拉伸弹簧,演示推门的动作.主要引导学生说出力是有方向的,并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体会并得出力的三要素来.

  教师总结: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四、提问:如何表示力?

  先由教师与学生一起讨论,然后教师小结.

  力的表示: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

  力的图示:用一条有标度的有向线段表示力的大小,箭头方向表示力的方向,线段起点表示力的作用点.

  讲解例题:用20N的推力沿水平方向推一正方形物体向右匀速运动.用力的图示表示出推力.

  教师边画边讲解.注意说明:

  1、选择不同标度(单位),力的图示线段的长短可以不同;

  2、标度的选取要利于作图

  通过作图练习、教师指导让学生掌握力的图示作图规范.

  力的示意图:用一条无标度的有向线段表示力的三要素.

  让学生体会力的示意图与力的图示的不同.

  五、力的作用效果:

  回忆初中的知识,提问:力的作用效果是什么?

  力的作用效果:使物体发生形变;使物体运动状态改变.

  六、力的分类:

  教师总结力的分类,强调高中阶段按照力的性质划分,在力学范围内常见的力有重力、弹力、摩擦力.

  按性质命名的力:重力、弹力、摩擦力、分子力、电力、磁力等等;

  按效果命名的力:拉力、压力、动力、阻力、支持力、压力等等;

  在力学范围内,按力的性质划分的常见的力有:重力、弹力、摩擦力.


高一物理必修课教案大全精选相关文章:

1.高一必修课物理教案大全

2.高一必修课物理优秀教案

3.物理必修课教案高一范文

4.高一物理必修课教案设计

5.高一必修课物理教案范文

6.高一必修物理教案

7.高一物理教案设计

8.高一物理教案范文精选

9.高一必修一物理教案范文

10.高一必修物理教案范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981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