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68教学资源网 > 教学资源 > 教学教案 > 其他教案 >

高一物理教案范文精选

2020-05-25 11:15:39
|志豪2

  物理学是研究物质运动最一般规律和物质基本结构的学科。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分享的是关于高一物理教案范文精选,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吧,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你们。

  高中物理教案篇一

  一、研究多个变量之间关系的重要方法

  [问题情境]

  1.既然物体的加速度与物体的质量以及它受到的力有关,到底存在怎样的关系,请同学们讨论一下,通过什么实例可定性地说明它们之间的关系.

  2.加速度的大小与物体的受力和物体的质量有关,那么我们应采用什么方法来研究加速度的大小与物体的受力和物体的质量之间的定量关系呢?

  [要点提炼]

  1.控制变量法:在研究三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时,先让其中一个量保持不变,研究另外两个量之间的关系,最后总结三个量之间的相互关系.

  2.实验原理:研究加速度与物体受到的合外力间的关系时,保持物体的质量不变;研究加速度与物体的质量间的关系时,保持物体受到的合外力不变.

  二、加速度与力的关系

  阅读课本,明确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

  1.实验的基本思路:保持物体的质量不变,测量物体在受到不同力时的加速度,分析加速度与力的关系.

  2.实验数据的分析:根据定性分析判断结果:力越大,加速度越大,猜测a∝F,Fn.

  (1)设计表格,如下表

  次数

  项目    1 2 3 4 5 6

  F/N

  a/(m•s-2)

  (2)建立坐标系如图1

  图1

  (3)描点

  (4)连线

  得到图线,分析a与F的关系.通过实验可以发现a-F图象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改变小车的质量重复上面的实验,看得出的图象有什么不同.

  三、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

  阅读课本,明确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

  1.实验的基本思路:保持物体受力不变,测量不同质量的物体在这个力作用下的加速度,分析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

  2.实验数据的分析:根据定性分析判断结果:质量越大,加速度越小,猜测a∝1m,1mn

  (1)设计表格,如下表

  次数

  项目    1 2 3 4 5 6

  a/(m•s-2)

  m/kg

  1m/kg-1

  1mn/kg-n(2)建立坐标系如图2

  图2

  (3)描点

  (4)连线

  得到图线,分析a与m的关系.通过实验可以发现a-1m图象是一条过原点的倾斜的直线.改变物体受力的大小,看得出的图象有什么不同.

  例1 在做“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实验时,计算出各纸带的加速度后,将测得的反映加速度a和力F关系的有关数据记录在表1中.将测得的反映加速度a和质量M关系的数据列在表2中.

  表1

  a/(m•s-2) 1.98 4.06 5.95 8.12

  F/N 1.00 2.00 3.00 4.00

  表2

  a/(m•s-2) 2.04 2.66 3.23 3.98

  1M/kg-1

  0.50 0.67 0.80 1.00

  (1)根据表中所列数据,分别画出a-F图象和a-1M图象.

  (2)从图象可以判定:当M一定时,a与F的关系为______;当F一定时,a与M的关系为______.

  (3)由a-F图象可知,M=______.

  (4)由a-1M图象可知,F=________.

  图3

  例2 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实验中,利用如图3所示的装置.

  (1)本实验采用的实验方法是______

  A.控制变量法 B.假设法 C.理想实验法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

  A.在探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时,应改变拉力的大小

  B.在探究加速度与外力的关系时,应该改变小车的质量

  C.在探究加速度a与质量m的关系时,为了直观判断二者间的关系,应作出a-1m图象

  D.当小车的质量远大于托盘和砝码的总质量时,才能近似认为细线对小车的拉力大小等于托盘和砝码的总重力大小

  (3)某同学测得小车的加速度a和拉力F的数据如下表所示:(小车质量保持不变)

  F/N 0.20 0.30 0.40 0.50 0.60

  a/m•s-2 0.10 0.20 0.28 0.40 0.52

  ①根据表中的数据在图4所示坐标系中作出a-F图象.

  图4

  ②图线不过原点的原因可能是______.

  【即学即练】

  若测得某一物体受力F一定时,a与m的关系数据如下表所示.

  a/(m•s-2) 2.04 2.66 3.23 3.98

  m/kg 2.00 1.50 1.25 1.00

  (1)根据表中所列数据,画出a-1m图象.

  (2)由a-1m关系可知,当F一定时,a与m的关系为____________.

  高一物理教案:探究物体运动与受力的关系参考答案

  课前自主学习

  1.逐渐增大 逐渐减小

  2.越小 越大

  3.速度 加速度 探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 探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

  4.控制变量法

  5.质量

  6.所受的力

  核心知识探究

  一、

  [问题情境]

  1.(1)受到相同的合外力,质量大的物体加速度小.如:并驾齐驱的大货车与小汽车在相同的制动力下,小汽车停下来用的时间少.

  (2)相同质量的物体,受力大的物体加速度大.如:质量相同的小汽车,牵引力越大,提速越快.

  2.可以用控制变量法,先研究加速度与物体受力的关系,再研究加速度与物体的质量的关系.

  解题方法探究

  例1 (1)a-F图象和a-1M图象分别如图甲、乙所示 (2)正比关系 反比关系

  (3)0.49 kg (4)3.98 N

  例2 (1)A (2)CD

  (3)①a-F图象见解析

  ②未平衡摩擦力或平衡摩擦力不够完全

  解析 (1)实验采用了控制变量法,即先保证物体质量不变,研究加速度与合力的关系,再保证物体受力不变,研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

  (2)探究a与m的关系时,保持F不变,改变m大小;探究a与F的关系时,保持m不变,改变F的大小,故A、B错;a-1m关系图象为过原点的直线,作出这个图象容易证明a与m成反比,C对.只有当小车的质量远大于托盘与砝码的总质量,托盘与砝码的总重力才约等于小车受到的合力,D对.

  (3)①作出的a-F图象.

  ②由a-F图象可知,当力F<0.1 N时,小车没有动,说明此时小车所受的摩擦力没有完全被平衡掉.

  即学即练

  (1)见解析图 (2)反比关系

  解析 要画a与1m的图象,需先求出对应的1m,其数据分别为:0.50、0.67、0.80和1.00.然后描点、连线,得到图象.由图象可得a与1m成正比,即a与m成反比.

  高中物理教案篇二

  一、教学目标

  1、会推导并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公式:vt2-v02=2as

  2、理解并掌握初速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以及几个重要关系,并灵活运用.

  3、能熟练而灵活地应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分析、解决较为复杂的运动学问题.

  二、重点难点: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三个基本关系式并加以应用是重点,而灵活运用这些规律解决实际运动学问题是难点.

  三、教学方法:讲授、讨论

  四、教学过程

  (一)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第三个关系式

  1、考察前面已学的公式,vt=v0+at, s=v0t+(1/2)at2,两个公式共包含vt、v0、a、t、s五个物理量,而每个公式只有四个物理量,而且都是时间t的函数式,如果将这两个关系式联立,并消去t,会得出怎样的结果?(学生推导)-------------结果是 vt2-v02=2as

  这个关系式也是四个物理量,但不含时间t,它就是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第三个关系式,当要解决的问题不涉及时间t时,用这个式子求解比较方便.

  2、 例题:教材第34页例题1.(学生阅读)

  学生叙述:已知枪弹在枪筒中作匀加速直线运动,筒长s=0.64m,a=5×105m/s2,隐含条件v0=0,求枪弹射出枪口时的速度,即末速度vt.

  此问题不涉及时间t,显然由vt2-v02=2as,可以得出vt=√2as,代入数据解得vt=800m/s.

  (二)讨论:教材第34页(思考与讨论)

  问题: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三个公式

  vt=v0+at

  s=v0t+at2/2)

  vt2-v02=2as

  共包含5个物理量,如果已知其中3个物理量,求解其余2个未知量时,怎么办?

  列出其中2个关系式,然后联立求解.

  问题2.如果物体的初速为零,匀变速运动的公式,又是怎样的?

  显然有 vt=at

  s=(1/2)at2

  vt2=2as

  例题2:教材第34页例题2,(学生阅读,然后分析题意,评讲)

  评讲:物理情景:人在山坡上自上而下滑雪,将此运动理想化为匀加速直线运动.

  已知条件:v0=1.8m/s,t=5.0m/s,s=85m,

  求解:运动时间t.

  解:教材给出了联立方程消去加速度a求时间t的办法,作为另一种简洁方法,即利用平均速度公式求解往往被忽视,其实运用起来十分方便.

  由s= v- t=(v0+vt)/2•t ,得到t=2s/(v0+vt),代入数据,解得 t=25s.

  (三)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若干特殊规律

  1、任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T内的位移之差是一个恒量,即

  s2-s1=s3-s2…=Δs=aT2

  2、在一段时间t内,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v等于这段时间的平均速度,即

  v=v- AB=sAB/t=(vA+vB)/2

  式中sAB为这段时间内的位移,vA、vB分别为这段时间初、末时刻的瞬时速度.

  对初速为零的匀加速运动的可视情况留给同学们自己证明,但对学生不作记忆应用要求

  (四)课堂小结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规律

  vt=v0+at

  s=v0t+(1/2)at2

  vt2-v02=2as

  s= v- t=(v0+vt)/2•t

  (五)课外作业

  教材第35页练习七:(1)至(5)题

  高中物理教案篇三

  一、教学目标

  1、 理解自由落体运动,知道它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2、明确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的条件

  3、理解重力加速度概念,知道它的大小和方向,知道在地球上不同的地方,重力加速度的大小是不同的

  4、培养学生实验、观察、推理、归纳的科学意识和方法

  5、通过对伽利略自由落体运动研究的学习,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并感受先辈大师崇尚科学、勇于探索的人格魅力

  二、重点难点

  理解在同一地点,一切物体在自由落体运动中的加速度都相同是 本节的重点

  掌握并灵活运用自由落体运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是难点

  三、教学方法

  实验—观察—分析—总结

  四、教具

  牛顿管、抽气机、电火花计时器、纸带、重锤、学生电源、铁架台

  五、教学过程

  (一)、课前提问: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是怎样的?

  vt=at

  s =at2/2

  vt2 =2as

  (二)、自由落体运动

  演示1:左手掷一金属片,右手掷一张纸片,在讲台上方从同一高度由静止开始同时释放,让学生观察二者是否同时落地.然后将纸片捏成纸团,重复实验 ,再观察二者是否同时落地.

  结论:第一次金属片先落下,纸片后落下,第二次几乎同时落下。

  提问:解释观察的现象

  显然,空气对纸的阻力影响了纸片的下落,而当它被撮成纸团以后,阻力减小,纸片和金属片才几乎同时着地。

  假设纸片和金属片处在真空中同时从同一高度下落,会不会同时着地呢?

  演示2:牛顿管实验

  自由落体运动: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叫做自由落体运动。

  显然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的条件是:

  (1)只受重力而不受其他任何力,包括空气阻力。

  (2) 从静止开始下落

  实际上如果空气阻力的作用同重力相比很小,可以忽略不计,物体的下落也可以看做自由落体运动。

  (三)自由落体运动是怎样的直线运动呢?

  学生分组实验(每二人一组)

  将电火花计时器呈竖直方向固定在铁架台上,让纸带穿过计时器,纸带下方固定在重锤上,先用手提着纸带,使重物静止在靠近计时器下放,然后接通电源,松开纸带,让重物自由下落,计时器就在纸带上打下一系列小点。

  运用该纸带分析重锤的运动,可得到:

  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2、重锤下落的加速度为a=9.8m/s2

  (四)自由落体加速度

  1、学生阅读课文

  提问:什么是重力加速度?标准值为多少?方向指向哪里?用什么字母表示?(略)

  2、重力加速度的大小有什么规律?

  (1)在地球上同一地点,一切物体的重力加速度都相同。

  (2)在地球上不同的地方,重力加速度是不同的,由教材第37页表格可知,纬度愈高,数值愈大。

  (3)在通常的计算中,可以把g取作9.8m/s2,在粗略的计算中,还可以把g取作10m/s2

  (五)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

  vt=gt

  h=(1/2)gt2 g取9.8m/s2

  vt2=2gh

  注意式中的h是指下落的高度

  (六)课外作业

  1、阅读《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

  2、教材第38页练习八(1)至(4)题


高一物理教案范文精选相关文章:

1.高一必修物理教案范文

2.高一必修一物理教案范文

3.高一必修物理教案

4.高一必修课物理教案大全

5.高一必修课物理教案范文

6.高一必修课物理优秀教案

7.高一必修三物理教案

8.物理必修课教案高一范文

9.高一上册必修一二三物理教案2020范文大全 - 5068儿童网

10.高一物理必修课教案设计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9809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