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
月亮与六便士为了使灵魂宁静,一个人每天要做两件他不喜欢的事。那么当你看完《月亮和六便士》这本巨作之后你有什么感想呢?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方便大家学习。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1
生活中也许我们能够忍受孤独、寂寞,也能够忍受谎言甚至背叛,但是却无法忍受观念不同,更无法打败理想不同而产生的背离。很多人分手的原因不是为了名和利,也不是不能容忍对方的缺点,只是简简单单地因为道不同,不相为谋。很久以前,我听人说过一句话,梦想就是给自己定的目标,因为这个梦想很遥远,所以走着走着,一回头发现,不过是一场梦,而钱不一样,攥在手里,有一种真实感,它可以解冻你的生活必需,解决你很多麻烦。在这之前,我也这么认为,可到后来才发现,梦想给人的勇气,大到自己都会觉得不可思议,就像《月亮与六便士》的思特里克兰德。
男主人公思特里克兰德本来是一位很普通的证券交易员,他有一个富裕和美满的家庭:妻子漂亮,只不过与大多数女性一样,有点爱慕虚荣,两个孩子也健康快乐。
他真应该满足于人世的快乐,尽管这种生活未免庸俗和平静。但在他们婚后的第17个年头,他突然离家去了巴黎,抛弃了在外人看来有前途的事业和美满的家庭。人们都以为他有了外遇,事实却让人大跌眼镜:他原来只是为了画画,而且他以前根本不怎么专长绘画。别人都以为他疯了,他几次险些因饥饿和疾病而死,他的画作也完全没有品味,除了个别蹩脚的画家把他当成上帝外,任何人都不会买他的画。他不停地流浪,最后来到了一个小岛,与一个土著姑娘爱塔结了婚。他似乎很知足,只要每天都在那里作画。但最后他感染了麻风病,而且又成了瞎子。新婚妻子一直照顾他,帮助他完成了自己的巨型壁画。后来他身体溃烂而死,妻子依照他的遗言焚毁了挂满壁画的屋子。
故事似乎很荒唐,也确实是艺术的再创造,但是你我的身边也许就有这样的人。为了追求梦想,可以抛弃所有的荣华富贵,可以做出我们认为非常荒唐和绝情的事情,比如弘一法师李叔同。可是对他个人来说,是一次壮举,一次人生的涅槃。
在别人眼里,这就是个疯子,为了一场空想,将原本的生活搞的乱七八糟。可在这场孤独的旅行中,他却走的越来越坚定。
在我眼中,他的一生就像一条船,突然改变了自己的航海方向。在中年的时候,在生活和艺术中作出了选择,即便这个选择与之前的生活大相径庭,但他还是选择遵从本心,踏上一段未知的旅程。
后来的思特里克兰德到了塔西提岛,在那里他娶了当地的土著姑娘爱塔,之后全心投入艺术的创作中,在他完成巨型画作后,身体溃烂而死。在无尽的孤独流浪后,他实现了灵魂的释放。
再回到主人公思特里克兰德身上,他在六便士和高高挂起的“月亮”(梦想)中,毫不犹豫地选择“月亮”,离开稳定生活也代表一种流浪,可“月亮”就是有这种魔力,让人斩断后退的一步而走的桥,义无反顾的走接下去的路。
对于六便士和月亮的选择中,当代人也经常会有这种困惑,这两样东西在一定程度上,其实处于对立面,很难存在共存,有时候怀揣着梦想却选择六便士,在生活的摧残中,慢慢变成你厌恶的俗人。
那我只能说,你不是思特里克兰德,在抬头看到月亮的时候,你却选择了六便士,月亮在你心里依旧高远皎洁,可却不属于你。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2
毛姆的《月亮与六便士》中写到“月亮是那崇高而不可企及的梦想,六便士是为了生存不得不赚取的卑微收入,有多少人只是胆怯地抬头看一眼月亮,又继续低头追逐赖以温饱的六便士?”
六便士是现实,是衣食住行,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书中斯特里克兰原来的生活是众人赞许甚至向往的:有恩爱贤惠的妻子,可爱的女儿,一份虽无聊却收入不菲的工作。“现实”是极有道理的,价格更高的食物的确更美味,更具营养价值,无论我们追求与否,“六便士”都是我们一生中不可或缺的。
月亮是理想,是从心所欲,是看似飘渺的追求。在《月亮与六便士》中,斯特里克兰为了梦想几乎放弃了自己前半生奋斗所获得的一切。他说“我是为了不愧对自己而不顾一切,就让那梦想的熊熊烈火,烧掉所有道德与社会的羁绊,烧亮我穷尽一生的追求。”他在现实与理想中选择了理想,用美好平静的生活换来了传世芳名,他不是为月亮而放弃六便士的嚆矢,只是其中的成功典型。“理想”亦是极具道理的,不从心所想的去追求,永远也不知道自己多优秀,昊大无边的天,看似平淡无奇,却有一轮明月,成为多少人追逐的美好。
月亮与六便士中的任何一个都难以割舍,如果做不到斯特里克兰般的绝对,我们不妨于现实的路上向理想的方向奔跑,袁隆平热爱研究,致力于解决人民的粮食问题,如今的他让理想充满现实意义;霍尊热爱传统、弘扬传统曲艺,人们喜爱欣赏他,也喜爱欣赏着传统曲艺;《没有色彩的多崎作和他的巡礼之年》中多崎作自儿时起就喜欢观察火车站,长大后成为火车方面的工程师。由此可知,梦想与现实可以兼得,正如七堇年《被窝是青春的坟墓》中所写“我们要有最朴素的生活,与最遥远的梦想,即使明日天寒地冻,路远马亡。”
其实梦想是一个说出来就矫情的东西,它就像扎根在现实的土壤中的一颗种子,只有破土而出,奋力生长,终有一日开出花来,才能光明地凌驾于现实之上,让所有人知道。在此之前,除了在现实中苦苦坚持,我们别无选择。廖一梅有言“跟梦想有关的一切对我是禁忌,在生活里你可以随意伤害我,我无所谓,但是你不能碰我的梦想。”把理想藏在现实之下,仅仅是因为理想尚未开花,不代表有人可以伤害种子。
倘若月亮与六便士不可兼得,我会首选天边月。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3
主人公斯特里克兰德在事业有成、家庭安稳之际抛家舍业,独自去到巴黎寻找理想——画画,他不想谋生,而想生活。他认定了精神,看轻了物质,不管现实如何残酷,他都坚定不移地追求精神境界。他厌恶世俗,嘲笑尘世,是一个理想主义者。在他传奇的一生中出现了三个女人,第一个斯特里克兰德太太,这个被现实异化而不自知的女人,始终活在别人的眼光里,因此她成为虚伪的典型代表,也成为世俗眼光的牺牲品。第二个是朋友的妻子,她不顾世俗眼光与丈夫决裂,成了斯特里克兰德的情妇,为爱忧郁而亡。第三个是异族女人阿塔,但他最爱的还是绘画,爱情于他而言是没有意义的,爱情不是全部。他最后的女人阿塔是最让我感动的,不像前妻一样怨恨他,不像情妇一样感性寻死,她默默地守在他身边,不离不弃,陪他走到最后,陪他完成了伟大的室内壁画巨著,是和他精神相通的伴侣,是真正理解他的红颜知己。她毫无索求的爱融化了斯特里克兰德冷漠的心,斯特里克兰德一边在医生面前口是心非地贬低阿塔,一边流下了感动的眼泪。她尊重自己的爱人,遵从他的意愿烧了房子,将杰作付之一炬,这也是让他灵魂得救的象征——涅槃重生,摆脱躯壳,归为虚无。到底要追求怎样的人生,这部小说中的主人公给出了他的选择:理想胜于一切。
在现实生活中思特里克兰德这样的天才是不被接纳的,天才会被误认为傻子,人生如何才是幸福,不是他人眼中所谓的客观体面的“幸福”,而是自我主观的“幸福”,对于斯特里克兰德而言,绘画就是他最大的幸福,即便活在社会的底层,为食物劳苦奔忙,他也能很开心地活着。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每个人的理想也都应该得到尊重。我们能做的是尊重别人的选择,坚持自己的选择和理想。
读完《月亮和六便士》之后,感触良多。这本书提醒我们在理想与财富之间选择时,要遵从自己的内心,同时也在教我们做人,告诉我们要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带着面具固然可以,可是别忘了摘下。更别忘了面具永远是面具,我们才是我们自己,不要虚伪地过一生,也不要受缚于现实。追求理想的过程是追逐自己的厄运,因为追逐理想的过程也是个苦难的过程,能否克服苦难是无法预知的。我们要成为幸福的人,因幸福而高贵。无论是选择月亮,还是选择六便士。做好自己,而不是成为别人口中的人。我们是人,是独一无二的存在,而非公式化的符号。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4
本书作者以第一人称的叙述手法,讲述思特克里兰德放弃美满家庭,稳定社会地位,追求绘画理想的故事,书中主人公为了追求梦想,不畏生活的贫穷,无视病痛的折磨,几十年来从不后悔,这种做法也许只有天才才能做到。
读这本书的经历有些曲折,天才画家梵高和高更的故事一直很传奇,得知《月亮与六便士》中主人公的原形是高更,而且《月亮与六便士》的名气很大,便想一探究竟,想看看书中到底写了什么故事。先是从图书馆借,没能借到,只借到了一本作者毛姆写的评论其他著作的书,想着同一个作者,应该也不错,结果书中所涉猎的故事都不太了解,读不下去,心里有些失望。后来有幸从朱老师那里借来一本,书到手便立马读了起来,也许是期望太高,前几章作者只铺垫了一些事情,很无趣,心里有些小失望,此书就被搁置一边了。突然有一天朱老师发了一些关于本书的评论,很有意思,又有了赶快读完此书的兴趣。
本书作者以第一人称的叙述手法,讲述思特克里兰德放弃美满家庭,稳定社会地位,追求绘画理想的故事,书中主人公为了追求梦想,不畏生活的贫穷,无视病痛的折磨,几十年来从不后悔,这种做法也许只有天才才能做到。此书越往后越精彩,思特克里兰德最后和土著人结婚,生活在与世隔绝的小岛上,每天画画,得了麻风病后依旧坚持作画,眼睛瞎了仍然阻挡不了,他的遗言是死后要把挂满壁画的房子一起烧掉……他是用生命在画画。
虽然小说的故事有些夸张,我想作者正是想要通过这种对比来表达理想与现实的差距。月亮高高在上,虚无缥缈,六便士很不起眼,却很实在,两者差距很大,但都不可或缺。在生活中,我们埋头奔波忙碌的同时仍需抬头仰_亮,不忘追求梦想,只有这样生活才更有意义。
最后特别感谢朱老师,能读完此书,多亏了朱老师!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5
“月亮是那崇高而不可企及的梦想,六便士是为了生存不得不赚取的卑微收入,多少人只是胆怯地抬头看一眼月亮,又继续低头追逐赖以温饱的六便士。”
我觉得《月亮和六便士》是这样一个故事:全世界都在追逐着梦想和成功,思特里克兰德却在追逐着他的噩运。所谓噩运,就是说思特里克兰德被梦想击中、被梦想胁迫。这里所说的梦想是真正的梦想,不是父母、老师、舆论绘制出那个蓝图。
于是他疾步如飞,如愿以偿地追上了他的噩运。他在巴黎贫病交加,躺在小阁楼里奄奄一息,若不是朋友相救,几乎一命呜呼。后来他又沦落街头成了码头工人。又过了几年,他自我流放到太平洋的一个小岛上,身患麻风病,双目失明,临死之前叫妻子把他的作品付之一炬。15年之内,这个伦敦的股票交易员风驰电掣,越过城市、越过大洋、越过文明、越过阶级,越过人性,终于追上了命运这匹烈马。
《月亮与六便士》并不单纯是一个勇敢追梦的故事;也并非批判现实,仿佛大多数人心中都有一个崇高的的梦想,是那遥不可及的月亮;可还是要穿梭于高楼大厦之间,穿梭于灯红酒绿的夜色里,为了养家糊口,卑躬屈膝地捡拾散落地面的六便士。因为思特里克兰德所做的一切都是他自己的选择。
不是所有人都可以像思特里克兰德那样与世俗一刀两断,不管不顾,再不回头。也不是所有的梦想都要以现实为代价,也就是说,月亮与六便士并不矛盾。每个人都应该也都有权力选择自己理想的生活,不管是不可企及的月亮,还是卑微平凡的六便士,它都应该是能照亮我们内心的追寻之路。
未来我们会面对太多这样那样的选择,会站在合适各式各样的十字路口。相信只要是心之所向,不管我们追求的梦想是高雅还是庸俗,不管是月亮还是六便士,都可以光芒万丈。
愿我们明心知往,力行求至。好比思特里克兰德拿起画笔时,却觉得自己是一个君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