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塔大课堂第二十八课有感5篇
通过灯塔大课堂第二十八课,大家学习郭永怀、孔繁森、王杰同志的感人事迹之后,最大的感受是什么呢?可以写一写。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2022灯塔大课堂第二十八课有感5篇,以供大家参考!
灯塔大课堂第二十八课有感(一)
万物都有来去,也有始终,一切皆有定数。我们人类也一样,不管你来世上一遭,过的是值得还是不值得,都有要离去的那一天。
一个人的离世,由于不舍,我们常会安慰自己说,他们是飞到天上做了一颗星,这颗星会永远的在天上守护着我们。
正是因为星星的神秘,星星的遥不可及,跟星星的永恒。我们愿意相信,我们最敬爱的人,一定是成为了他们其中的一员,变成了一颗最闪亮的星。
其实我们都知道,这只是一种假想。人类离世了之后,究竟去了哪里,谁都无从知道,也没有办法去证实。
为了纪念那些我们最尊敬的,对社会做出过巨大贡献的杰出人物,国家就以他们的名字为小行星命名,这样他们就能永恒的存在于这个世界,永远享受着人们的仰视。
"郭永怀星" 是在2018年被国际小行星中心正式命名的。为什么郭永怀能获得如此殊荣,他是怎样的一个人物,他为国家做出了什么贡献,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郭永怀北大物理系毕业,之后出国深造
郭永怀出生于山东荣成的一个农民家庭,他自小聪敏好学,17岁那年考上了青岛大学附属中学,他的成绩优异,十里八乡也就只有他获得了公费上学的资格。
中学毕业之后,郭永怀考到了南开大学理工系。两年之后他又经导师推荐进入北大物理系学习。当时物理界两位知名教授顾静薇教授和饶毓泰教授,都对郭永怀尤为赏识,对他的培养也特别的用心。
1938年留学委员会举行了一次,留学生招生考试,他们要在3000多名考生中录取一人。竞争是相当的激烈,郭永怀以超出分数线350分的成绩被成功录取。1940年8月郭永怀如愿进入了加拿大的多伦多大学。
第二年郭永怀进入到了国际空气动力学研究中心,在这里他认识了钱学森,他跟钱学森一起合作推出了上临界概念。这个概念为超声速飞行提供了理论依据。此后郭永怀又通过三年的努力,为跨声速气体动力学,研制出了一种最便捷最实用的数学计算方法。
这两项研究成果,让郭永怀成为了国际上备受关注的,科技人才。国际上的高端的研究院,科研中心都在争取郭永怀的加入,优厚的待遇条件不断的加码,可是郭永怀此时却一心想要回国。
祖国的科学建设需要人才,建设国家是中华儿女的责任,他义无反顾地选择归国。虽然归国的道路障碍重重,但是他坚定了决心,不管付出什么代价都要回到中国。
两弹一星任务艰巨, 郭永怀临危受命
1956年10月,历经艰辛,郭永怀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最开始他先是在中国力学研究中心,跟钱学森一起共事。
1950年开始,国家就在积极地探讨核工业的可能性,直到1956年我国就成立了原子能和导弹发射事业的研究中心。
直到1962年,国家领导人正式下达了,要造出两弹一星的工作要求。科研工作的任务异常的艰巨,国外用10年的时间可以造出核武器,我们中国给自己制定的时间是8年。
郭永怀就是在这种形势之下,进入了青海核武器研究基地。两年时间之内,原子弹的研制就取得了极大的成果。1964年10月16日下午3时,中国的第一颗原子弹在黄羊沟试验场,正式发射,下午三点整,随着一声巨响,原子弹成功引爆。
巨大的蘑菇云升腾在大漠的上空,两弹一星的工作任务算是完成了一个。但是郭永怀没有停下来休息,他还有下一个工作任务,热核导弹的研究发射工作。
郭永怀飞机失事,烧成焦尸扔紧抱核武数据
1968年12月4日,在青海核武器研究基地。郭永怀正在昼夜不停地,攻关热核导弹的重要难题。连续攻关了两个多月之后,郭永怀终于得出了重要的实验线索。
这些数据文件,牵涉到导弹发射工作往后的进程,郭永怀一刻都不敢停歇。他当天晚上就从青海基地往北京赶。到北京需要先到兰州机场乘坐飞机,等飞机的间隙,郭永怀还跟课题小组人员探讨了工作问题。
凌晨5点多,郭永怀所在的飞机才缓缓地抵达了首都机场的上空。让人没想到的是意外在飞机降落时发生了,飞机在距离地面还有400米的高空时意外失控,发生了坠毁。
飞机上有13个人,这13个人全部都成了焦尸,飞机也变成了烧焦的残骸。救护人员通过郭永怀的夹克衫找到了他的尸骨,但是郭永怀跟飞机上的一名警卫人员死死地拥抱着,两具焦尸怎么样都分不开。
最后把他们两个分开之后才发现,他们拼命保护的是一份,热核导弹的机密文件。现场的所有人员都被感动哭了。我们的周总理听到这个消息也失声痛哭,半天说不出话。
郭永怀拼死保护的那份文件,为热核导弹的发射工作,贡献了重要的依据。郭永怀逝世的22天之后,中国第一颗热核导弹试验获得了成功。同日中央授予他烈士称号,此后又授予郭永怀。
灯塔大课堂第二十八课有感(二)
在加州理工期间,郭永怀开始研究当时空气动力学的前沿问题——跨声速流不连续解的研究,经过4年的努力,他终于取得了重大突破,并因此获得了博士学位。
那之后,郭永怀又与挚友钱学森合作,很快就刊登了几篇让学术界震惊的数论论文,首次提出了上临界马赫数概念,并得到了实验证实,为解决超音速飞行问题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在当时,飞机被发明已有40年了,但其飞行速度始终无法突破音速,郭永怀和钱学森为解决这一问题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因为这些出色的成就,郭永怀开始享誉全球,应聘参加了美国数学学会,并被加州理工学院特聘为研究员。二战结束后,郭永怀受冯·卡门大弟子威廉·西尔斯教授之邀,前往康乃尔大学航空工程研究生院任教。
在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之后,郭永怀本可以在美国享受优渥的生活,但他和钱学森一样,在得知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时间想的就是回国为祖国效力,但同样的,他面临了美国的万般阻挠,始终回不了国。
一直等到1956年,抗美援朝战争胜利以后,美国政府取消了禁止中国学者出境的禁令,郭永怀才终于获得了回国的机会,临行前,他举行了一次野餐会,会上,他做出了一个所有人都没想到的决定:他当着所有朋友的面亲手烧毁了自己所有的研究成果和资料。原来,郭永怀当时已经是全球知名的数学家、物理学家,美国虽然同意他回国,也断然不允许他把那些研究成果带回来,所以他不得不亲手焚烧掉那些自己的心血。
这一年国庆节的前一天,郭永怀终于离开了居住多年的美国,动身回国。回国后,周恩来在中南海接见了他,问他有什么要求,他只说了一句:“我想尽快投入工作。”
灯塔大课堂第二十八课有感(三)
1959年,中苏关系恶化,苏联撤走所有专家,拒绝向中国提供原子弹的数学模型和技术资料,我国的原子弹计划陷入了绝境。1960年3月的一天,钱三强突然找到了郭永怀,请他参加一项国家的绝密任务,正是这一次拜访,郭永怀的名字和中国原子弹联系到了一起。
郭永怀正式受命担任九院副院长,负责原子弹的理论探索和研制工作,那之后郭永怀经常是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有时候甚至彻夜不眠。
1964年10月16日,新疆罗布泊上空升起了蘑菇云,中国第—颗原子弹成功引爆,郭永怀累倒在现场。
1968年10月3日,郭永怀再次来到罗布泊实验基地,为我国第一颗热核导弹实验做准备,然后在西北地区各实验基地辗转,两个月过后的12月4日,郭永怀在实验过程中发现了一组很重要的数据,必须立刻处理,于是紧急返回北京。
然而,就在飞机到达终点的时候,却突发故障,机身失衡,开始不受控制地下坠,仅仅十秒钟后,便从400米的高空坠地。在飞机下坠的时刻,郭永怀想到的却不是怎么活命,而是他带回来的那份数据。为了保护好这份数据,郭永怀做了一个决定,他把藏着数据的公文包放在胸前,然后和警卫员死死抱在一起。
当工作人员赶到现场的时候,经过清理,人们发现,由于郭永怀和警卫员生前抱得太紧,花了很大力气才把他们分开,分开之后,那个重要的公文包完好无损。
郭永怀牺牲了,但那份数据被保存了下来。同年12月25日,中国第一颗热核导弹试验获得了成功,就在同一天,中央授予了郭永怀烈士的称号。1999年,在两弹一星授勋仪式上,郭永怀成为了唯一一位以烈士身份获此殊荣的人。
灯塔大课堂第二十八课有感(四)
王杰,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57年前,在帮助民兵地雷班军事训练时,拉火管意外自燃,生死抉择间,他舍身扑向炸点,用生命谱写了"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英雄赞歌。
1942年,王杰出生在山东省金乡县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1961年,响应国家号召应征入伍, 连续3年被评为"五好战士",两次荣立三等功, 1965年7月14日,王杰在江苏省邳县张楼乡指导民兵地雷班训练时,炸药包意外发生爆炸,生死瞬间,王杰纵身一跃扑向炸药包,挽救了在场12名民兵和人武干部,献出了23岁的宝贵生命。
江苏省原邳县张楼民兵地雷班班长 李彦清:当时话也没来及说,身子一下扑上去了,他的身体还没有完全接触地面,炸药包就起爆了。
王杰舍身救人的英雄壮举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他用生命践行了自己的豪迈誓言:"我要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做一个大无畏的人!"随即,全国各地掀起学习、宣传王杰事迹的热潮。
第71集团军某旅"弘扬'两不怕'精神模范连"连长 刘新清:老班长王杰不仅在日记中这样写的,在日常训练、工作、生活中,他也是这样做的。正是对自己的言行和思想有着严格的要求,他才会在生死瞬间义无反顾,用实际行动践行"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两不怕"战斗精神。
1965年11月27日,王杰生前所在班被国防部命名为"王杰班"。2015年2月28日,王杰生前所在连被原南京军区授予"弘扬'两不怕'精神模范连"荣誉称号。近年来,王杰部队官兵先后出色完成"国际军事比赛-2018"、陆军"精武-2018""铁甲奇兵-2019"工程方程赛等比武竞赛以及"跨越"系列体系演习、九江抗洪等重大任务。
至今,连队每天晚点名时,第一个名字还是"王杰",全连官兵齐声答"到"。
50多年来,王杰精神在一代代官兵中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他们争当王杰传人,用王杰精神凝神聚魂、精武强能、练兵备战,不断书写着王杰精神新篇章。
李彦清是当年被王杰救下的民兵之一,也是王杰精神的践行者,1973年5月,李彦清在一次地雷实爆中为掩护一位女民兵,像王杰一样毅然地扑向了炸点。
江苏省原邳县张楼民兵地雷班班长 李彦清:在实爆演习中,我为了掩护一位女民兵,身负重伤,双目失明。
50多年过去,王杰精神就像一座永不熄灭的灯塔,绽放出新的时代光芒。在王杰生前所在部队驻地江苏徐州 ,以英雄的名字命名的"王杰中学""王杰派出所" "王杰小学"等单位、场所有很多,人们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让英雄的精神不断传承。
王杰小学校长 李令斌:我们学校24个中队全部以英模的名字来命名,如王杰中队、雷锋中队、邱少云中队等,给予学生内发的荣誉感。
王杰派出所所长 陈智:我们和我们的王杰部队、王杰中学、王杰小学、王杰社区形成红色联盟,在平时工作当中优势互补,我们会主动去王杰中学、王杰小学进行校园安全、反诈宣传。我们会和王杰部队在勤务制度允许的情况下进行一些联防联控工作。
记者 唐一民:王杰是董存瑞、黄继光式的英雄,是雷锋式的伟大共产主义战士。他一不怕苦,日常训练当标兵,服务人民当先锋,甘于奉献不伸手;他二不怕死,危急关头义无反顾、舍生忘死,把宝贵生命毫无保留地献给党和人民,实践了自己的铮铮誓言。他的一生铸就了"两不怕"精神丰碑,他的名字将永载共和国史册 。
2021年9月,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第一批伟大精神正式发布,其中就包括王杰精神,王杰精神已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一部分,激励着更多的人民和官兵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国梦""强军梦"征途上阔步前进。
灯塔大课堂第二十八课有感(五)
王杰,一名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一个让共和国无法忘却的名字。
让我们跟随小编的脚步,来到江苏徐州,走进英雄王杰战斗、生活、牺牲的地方,去看一看在那里 “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先烈精神,正在绽放新时代的光芒。
走进第71集团军某旅“王杰事迹陈列馆”,王杰扑向炸药包的雕塑,和“一不怕苦、二不怕死”8个大字映入眼帘,无畏的身姿、坚毅的眼神,正如他当年舍己救人的那个瞬间。1965年7月14日,时任装甲兵某部工兵一连班长的王杰,在组织民兵训练时突遇炸药包意外爆炸。危急关头,他奋不顾身扑向炸药包,掩护了在场12名民兵和人武干部的安全,壮烈牺牲。
英雄事迹感人至深,精神传承血脉赓续。
第71集团军某旅战士告诉记者,在这个旅,每年新兵入伍,做的第一件事是参观“王杰事迹陈列馆”,看的第一本书是《王杰日记故事选》,上的第一堂课是“弘扬‘两不怕’精神,当好王杰传人”……作为王杰精神传人,该旅官兵争做王杰式的好战士,把精武强能、备战打仗的责任扛在肩上。王杰班的战士们用这样的方式表达着自己对老班长的思念。
晚冬的清晨,徐州市王杰小学内,孩子的嘹亮的歌声穿透寒意,响彻操场,还是那首熟悉的旋律——《王杰的枪我们扛》。这是一所以英雄名字命名的学校。走进这里,记者感受到这里独特的校园气息,学校通过开展军事文化、军事训练和走进军营等主题活动,强化学生拥军爱军意识。校长李令斌说,要让孩子们主动了解红色文化,传承红色精神,不能靠枯燥的说教。要通过富有趣味性和参与性的主题教学活动,让孩子们在体验中了解革命故事,自觉传承红色精神。
“孩子刚入校的时候,让孩子们专门了解王杰的事迹,我们学校专门打造了王杰的革命长廊,这些故事结合孩子的生活实际,他们能够真心感受到也是自己能做到的,例如乐于助人这样的小事,从小事做起,对孩子进行点滴的教育。” 李令斌向记者介绍。
2012年12月,江苏徐州云龙公安分局铜山派出所正式更名为“王杰派出所”,这是全国第一家以英雄名字命名的派出所。记者在所内看到,派出所里的文化墙、民警用的笔记本、 喝水了用的杯子、 休息用的被褥……都印有王杰精神的宣传标语,学习王杰精神,查摆差距,苦干争先的品质已经深深刻在了王杰派出所每位民警的内心深处。“在荣誉上不伸手,在待遇上不伸手,在物质上不伸手”,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像一面明镜,照亮了王杰派出所每名民警前行的道路。王杰所所长陈智介绍,通过党建引领,全所民警学习王杰精神,要求每个民警从王杰同志优良的品质当中,结合自己实践,在平时工作中学习“两不怕 ”精神。
走在徐州街头,随处可见关于王杰的城市记忆。“王杰广场”“王杰中学”“王杰社区”……这里的人民一直记得王杰,全国人民永远不会忘记王杰,一茬茬后继者正把“两不怕”作为自己的精神名片,融入血脉,接力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