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阅读一本书读后感想

宇洋0分享

读完一本名著以后,你有什么体会呢?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读后感了。那么你真的会写读后感吗?下面给您带来如何阅读一本书读后感想,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后感1

艾德勒在美国学界和出版界都是个传奇性的人物。范多伦是1950年代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一位博览群书、才气过人的出身书香门第的年轻教授。艾德勒在1940年出版了《如何阅读一本书》第一版。在1970年艾德勒找到范多伦改编《如何阅读一本书》。这也是我现在看到的这个版本。

读得快、读得多就是读得好吗?读得慢、读得仔细就是读得好吗?这是这本书解答的第一个问题。那就是引用了弗朗西斯培根的名言“有些书只需浅尝辄止,有些书该囫囵吞食,还有少数的书则当细嚼慢咽。”不管是速读还是仔细读,读者要有自己的选择。作者认为可以仔细读的书不过一千本。另外读得多也不见得就是读得好,读得越多,却没收获的这种情况叫可怜。作者认为只有读者从书中获得了营养才算读得好。

在这本书的作者看来阅读分成四层次: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主题阅读。

基础阅读就相当于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检视阅读是速读的能力。分析阅读是指读者能从书籍分类、书名知道作者想表达的是什么,并能从大概上了解到作者的写作思路。

主题阅读是指读者能用带着共性的话题感强的问题从一本书中找出自己想要的答案。一个读者要带自己的主动性去选择自己想读的书。作者在这本书的最后提出不同类型的书的阅读技巧。实用型、想象文学、故事、戏剧、诗、历史书、科学、数学、哲学书、社会科学。

这本书给我最大的启发就是读得多就不一定是读得好。有些书必须要精读,即使读不懂,也要找到自己能找到的切入点来坚持下去愉快阅读,我的好朋友也跟我说有想法就要写下来,不然就是纸上谈兵。我觉得他说得有道理,所以我就在这的最后一段给他致谢。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后感2

借本次街道年轻干部培养,让我有机会静下心来阅读、沉下心来感悟。在《如何阅读一本书》中,明确地提到了阅读的重要性,并且指导我们如何正确读书。阅读是一个人基础的能力与素养。从前读书时,往往会发现自己并不太能从书中获得太多,往往读完一遍后里面的内容也忘了大半。而这本书中的阅读方法却让我感触良多,对阅读这件事也有了新的看法——用心思考的阅读才是最有趣的。

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中,我们阅读的目的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一是为了获得资讯进行的阅读,二是为了提高理解能力的阅读。前者是为了获得资讯,实际上并不能真正地理解;而后者才是真正能提升能力的东西。如果纯粹是读了一本书,没有进行思考,与作者形成共鸣,那么谈何收获。《如何阅读一本书》中提出的四种阅读方法,让我受益颇深。即基础阅读,能够基本认识每句话的字义;检视阅读,大致上了解一本书在说什么;分析阅读,通过分析书本,从而与作者形成共鸣;主题阅读,整理出同一个主题,在这个主题下比较分析不同的书的异同点,从而进行阅读。通过作者这套读书方法,让我更为直观地明白了怎么阅读、怎么共鸣,使得阅读真正成为一种更为高效的学习方式。

我想说,读书从来都不应该是一时兴起的心血来潮,而应该是一种习以为常的生活方式。让我们的梦想从学习出发,从阅读起步!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后感3

现代社会日新月异,人类迎来了大爆炸的信息时代,书籍对人们的作用似乎不大了。新闻资讯充斥耳边,报纸是我们了解世界的窗户,我们可以很快知道这个世界发生的事情,但仅仅是知道而已,因为这只是资讯,是个消息,我们只是在搜集消息罢了,而评论是别人的看法,看了之后我们最多只是知道了一些事,就像吃速食快餐罢了,没有营养且有害。久而长之,我们的大脑会受到影响。但阅读长久以来就是相当令人困扰的问题没有时间,兴趣阻碍着人们阅读的心。但作为学生已经满足了各种条件,学了十几年我们就会阅读了吗?老师则并未培训我们相关技巧与方法。《如何阅读一本书》则告诉我们不是。

本书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为基础阅读与检视阅读。

检视阅读告诉读者通过前言与目录索引,了解作者的目的,写书如同谈话。任何一个作者和读者交流总需要一个观点,而书则是他如何阐释解读他的观点,无论书看似如何费读难懂,作者都不会为难读者,而是诱导读者去发现懂得理解他所表达的意思。

阅读的第三个层次:分析阅读。这是一个追求品质的过程。阅读也像打猎,我们捕获的猎物不能仅仅弃之不顾,需要处理。矛盾是推动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作者要表达的观点与思想,都源于他对一些问题与现象的看法与思考,要看懂一本书就必然要找出这些矛盾,这是问题的关键。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读物繁杂五花八门类型众多。比如面对现象文学时。没有现象就没有人类的今天,这是一种思想与创造力。现象文学的作者首先应该具有广博的胸襟,有了这思维创造才会没有局限,才能超脱现有的桎梏,摆脱现有的时空观。作为一个普通读者,面对这种想象文学,我们应该按照作者的规则去融入他的世界中,故事戏剧小说皆是如此。

时代向前发展,多媒体的出现提供了不同的阅读方式而书籍阅读的技巧和意义却是难以被取代的活学活用不拘于条条框框。

要做主动地读者就像棒球比赛中的捕手,尽可能接住头球手投来的任何球,捕捉作者传递的信息,让读书成为一种有意义的智力活动,与作者进行心灵交流。

智慧需要积累知识,而累积知识最重要的是透过阅读。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我们读书学习始终是为社会实践服务的,从实践中来到实践去。时间宝贵,我们不可能看尽所有的书,因此,在有限的时间尽可能吸收更多的知识,就要将这本书的精华融会贯通,就要像庖丁般目无全牛而知牛,终达神技实践出真知。不断改进,摸索适合自己的技巧,以我为主,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进而提高效率,提高自己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后感4

《如何阅读一本书》是美国作家艾德勒于1940年写的,距今已有八十一年,这本关于阅读的书历久弥新,堪称经典之作。

最近,我只阅读了这本书的前两章———《阅读的活力与艺术》以及《阅读的层次》,书中的金句在耳畔时常回想,细细品味,深有感触。

阅读,为什么而读?爱看书,关注儿童阅读的我,从书中找到了答案。

首先,做一个主动的阅读者。书中写到:《如何阅读一本书》是一本为阅读人,或是想要成为阅读的人而写的书。阅读是一件主动的事,阅读越主动,效果越好。这些话令我醍醐灌顶。如果我们的学生从学校老师让我读、家长让我读,转变为我要读,阅读的效果就会大大提高。书中提到:读者对他自己,以及自己面前的书籍,要求的越多,获得的就越多。结合我个人的阅读经历,我深有同感。我喜欢读书,不是为了提高专业技能,更不是为了炫耀,就是自己心中有疑惑,需要到书籍的海洋里寻求答案。一开始,可能什么也找不到,随着时间的推移,看得多了,想得多了,领悟慢慢加深,心中的疑惑自然茅塞顿开了。

其次,阅读的目标:为获得资讯而读,以及为求得理解而读。在自媒体发达的时代:手机微信、QQ等聊天工具无时不刻不入侵我们的生活,我自己也感觉工作离不开手机,生活离不开手机,有时想阅读一些文章就随手到微信订阅号上刷几篇,又快又省事。以上这些都是为了获得资讯而读。在知识大爆炸的时代,我们确实需要为获得资讯而读,然而要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就必须为求得理解而读。

书中将“阅读”这个词,区分成两种不同的意义。

我的阅读很多时候都停留在为获得资讯而读的层次。我也从来没有思考过自己的阅读要为增强理解力而读。读了这本书,我有一种想见恨晚的感觉:要是我能早点读到这本书,我的阅读之路就不会走那么多弯路了。所以,我现在总是想去肯一些自己不怎么读得懂的书,比如艾德勒的这本《如何阅读一本书》,就是我特别想深入研读的书之一。想想之前自己带领班级跟随百千一起读的两本书,不禁觉得汗颜———我自己都还不懂得读,就胆大妄为地带领班级的孩子试水读了两本,收益可谓少之又少,只不过聊胜于无罢了。

我期待在后面的共读和自己的阅读之中,有更多的收获。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后感5

《如何阅读一本书》是2004年在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图书,该书作者是[美]莫提默·J·艾德勒、查尔斯·范多伦。初识此书,已经是六年前的事情了。记得当时我还在义城工作,是一位特别爱读书的老同事张荣全老师推荐给我的。当时我对此书嗤之以鼻,认为“认识汉字不就会读书了吗?还需要这么厚的一本书来概述和引导吗?”但是,当我真正捧起这本书开始阅读的时候,我才知道,阅读,原来是这么深刻的一件事。

由于该书主要论述指导如何通过阅读增进理解力,所以,专业性的语言和论述比较多,以至于对当时那个自以为会读书的我来说,是根本看不进去了,这才是一直搁浅了那么多年的真正原因。

六年过去了,我也已经由当初那个“自以为是”者成长为“潜心读书者”。作为一个爱读书之人,这些年我也看了不少书,家里的书柜由1个变为3个,各种类型的书堆满了书柜。对于我特别喜欢的家庭教育和心理学方面的书,我都是认真地逐字阅读,并及时抄写读书笔记,对于娱乐性质的小说,我选择一目十行地读,掌握故事梗概便可。当然,如果文笔特别好的,我也会放慢速度,领略文字之美。对于学术类的书,因其往往晦涩难懂,我经常反复的研读。同样的方法也用在读推理类作品上。各种方法不一一例举。最初,我是抱着“陪孩子读书”和“完成每月的读书任务”的心态读这些书的,但是在看过这本书后,我确实学到了很多知识,也发现了自己值得学习和探究的空间还很大。

首先,我意识到了自己的不足。我读书一般不看第二遍,当然个别我非常喜爱的书除外。一本书我往往看过一遍便归入开头提到的“读完的书”那一类,并不再会去翻阅。就像在这本书中说的一样,这样的人“不值得羡慕,而应该同情”。因此,我在看书时不再给看过的书“判死刑”,而是时不时的拿出以前看过的书来回顾。坚持一段时间后,我发现不仅仅是个别好书值得一读,即使是哪些自己曾经因为枯燥无味的书,在第二遍读的时候也能体会到它有趣的一面,真可谓收获不小呀。

其次,书中所提及的阅读的4个层次也让我耳目一新,刷新了我的阅读观。这四个层次,分别是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和主题阅读。所谓基础阅读是关注每个词句的含义。这点并不难理解。检视阅读则是通过限时地、有目的地快速阅读找出书中谈及的重点、主题的分类、基本组织框架。接着是分析阅读,即带着问题全盘阅读、完整阅读,该阶段不计较时间的长短,目的在于尽量消化书中的系统性知识概念、论题等。最后是主题阅读。主题阅读又称比较阅读,意思是通过阅读多本相关主题的书籍,最终从比较中提炼出自己的理解。

这四种层次对于我来说并不陌生,只是我没想到它们是被归为层次,而非方法。基础阅读几乎每本书都在做着。而分析阅读和检视阅读则多用在做阅读理解时。主题阅读则会用于写读后感或比较时。但作者的意思明显不是这样的。除了基础阅读,其他几种我都是在课业需要或有目的的进行,并不是自发地以这些方式阅读。

可以这么说,曾经,我的读书方式是根据自己的喜好而选择的,并非为了阅读而阅读。对于阅读,我们应当怀着虔诚的心态,去体味,去感受。在阅读的过程中,重要的是主动阅读,与作者对话,与书中的主人公对话。一本新书,就像一个陌生的朋友,需要我们用热情、主动、接纳的情怀,用适当的方式方法了解她,走进她,真正地和她融为一体。我想,这,大概才是真正读懂一本书最高的境界吧。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后感6

这本书是为那些想把读书的主要目的当做是增进理解力的人而写。

作者开篇指明读者对象。如果读书是为了消遣,那这本书不适合你;如果读书是为了资讯,那这本书也不适合你。如果想在读书之后,可以清楚知道:这本书是讲什么?作者的写作架构是如何的?主张/主旨/诉求是什么?和我的关系是什么?那么,这本书可以帮你。

知道这是怎么回事,进而明白如果我们想做出什么,应该怎么利用他们。

这个时代,找到信息/资讯并不难,随手百度/google,即使不是直接的答案,随着相关的搜索结果也或多或少可以找到相关的内容。所以,我们不需要做个“百科全书”,而是要做好准备,随时可以解决问题。怎么准备?目前我找到的答案就是不断自我学习,或者叫“思考”。思考包括观察、记忆、想象、分析以及审思。

如果你不靠自己,只想依赖别人为你作判断,那你就是奴隶,不是自由的人。

阅读的过程,不是单纯接受的过程,而是一种思辨的积极的批判的过程。如作者所写,书里回答了什么?是所有吗?它是如何来论证的?古人说“尽信书不如无书”,比尔盖茨谈到当读到一本与他想法不一样的书,是最难受的,最花时间的,因为他要去思考为什么会这样。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后感7

读完《如何阅读一本书》,第一感觉就是一本阅读指南,介绍怎样阅读的方法和技巧,阅读所应具备的视野。一开始作者就强调了一个观点:阅读是一件主动的事,阅读越主动效果越好,通过主动的阅读,你会投入心思去不断思考,这样才会有更大的收获。

说实话,最初是好奇的心态来读这本书的,但是看过这本书后,确实学到了很多东西。首先意识到了自己很多不足之处。

读一本好书就是和一个良师的对话。一本新书仿佛就是一个陌生人,他包含学识却不愿吐露心声,只有当你主动去打开一本书时,才开启了你与良师的交流之门。

阅读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所谓精神食粮便是如此。这本书关于阅读者的看法不一定尽善尽美,但是以现代的观点来看,书中提及了一些分类,仍具有科学性,现代社会快速发展的电子产业,将阅读逐渐带向电子书时代,认为书中的观点不仅适用于阅读纸质书籍,对电子书、网络阅读也有很大的指导作用。

尽管很多时间阅读是为了放松或者打发时间,但我们还是应该以严肃的态度去面对阅读。一本好书是作者的心血结晶,人生历练,更是对世人的告诫,我们应当怀着尊敬、感恩的心情去阅读。读书是一个人的修行,当你翻开书的那一刻修行便开始了。我们要做的不仅涉取新的知识,更要增加我们的感悟能力和理解力。真诚阅读一本好书,对于作者对于自己都是一种嘉奖。

读完这本书,才明白最初的想法有多么愚不可及,世上没有什么事是简单而随便的,心中认为理所当然的事也未必有它的章法。《如何阅读一本书》它也是一种哲学。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后感8

值得一读的书,虽然很多人都会想:读一本书,想怎么读就怎么读,不需要别人的指导或者帮助。之前我也是这样想的,以为自己会读书,以为自己有一套自己的读书方法,但我自以为的读书方法不管用。怎么知道不管用?问一个问题就知道了。你能不能把一本书读好,读懂,读得有效,这真的是需要方法的。这本书就给了我们很大的参考价值,不仅讲了阅读方法,还有参考书目。正如书里面所说的,好书都是经历过岁月的洗刷而留下来的,经典也是人们千挑万选留下来的。这本书的作者可以说是知识渊博了,不然也不会写出这样的一本书来,这里涉及了很多学科,无论是人文社会学科还是自然科学学科,作者都信手拈来,这一点是值得我们敬佩的。

美中不足的是翻译问题,这个。虽然大部分的情况下还是可以读懂的,这本书本身逻辑就很严密。但我还是要不得不说一下个人认为一个地方的不妥之处:莎士比亚的经典悲剧《哈姆雷特》里的那句经典独白:“生存,还是毁灭?”在这本书里译成了:“要死,还是要活?”[捂脸][捂脸] ?说实话,我自己看到这句翻译的时候有点愤怒了,毕竟之前看过好的翻译之后,看到这样的翻译难免有些转换不过来。

整体来说,这本书还是不错的,老师推荐我们阅读的。加入书架之前有看到过书友在读,当时没在意,后来看舍友买了这本书,她说是为了凑单。但我还是加入书架了,后来并没有开始读,直到上课的时候老师提到过,推荐我们去读这本书,然后才开始阅读。阅读过程有点艰难,在零碎时间来读这样一本逻辑性强的书还是比较艰难的,建议做一下笔记,我打算再回去补一下笔记。推荐给更多的书友,如果有机会的话,买纸质版的会比较好操作。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后感想5篇相关文章:

读一本好书读后感范文五篇

阅读书籍读后感800字议论文5篇

读一本好书读后感600字片段八年级5篇

《如何阅读一本书》的读书笔记范文

读后感5篇范文精选五篇

课外书读后感五篇精选

读一本书读后感600字小学生模板最新5篇

阅读一本书的读后感500字作文6篇最新

阅读一本名著的读后感500字初中6篇

怎么写好读后感5篇1000字

    2538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