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第6课《散步》学习笔记
《散步》主要写了作者、老母亲、妻子和儿子一同出去散步的事。在散步的过程中,体现了他们一家的其乐融融、互相帮助、互相关怀,更说明了亲情无价。下面是小编分享的七年级语文上册第6课《散步》学习笔记,欢迎大家阅读。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6课《散步》课文主旨
“我”们一家四口祖孙三代在初春的田野上一起散步的平凡小事,《散步》是一篇动人心弦的诗,一支感人肺腑的歌,颂扬了我国人民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反映了我国文明家庭建设的可喜成就。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6课《散步》写作背景
此文写于1985年,最先发表于当年的《中国青年报》上。当时莫怀戚父亲去世不久,照料了莫怀戚多年的母亲似乎一下子给抽调了了生活的目标,身体情况变得很复杂。莫怀戚有个弟弟是医生,私下说,莫怀戚母亲处在丧偶综合症中,这是一个微妙的阶段,必须谨慎度过,最不能缺的就是子女的陪伴。同时,作者在和美国汉学家柯尔特先生交流时候发现国外对“孝”也是倍加推崇,因此在一次全家三辈四口人的散步的时候产生了写下这篇文章的念头。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6课《散步》学习重点
课文说的是一家人散步的琐事,内容好像比较浅,但仔细品味,会感觉到正是这平常生活中流淌着的亲情,滋润着家人的心灵,承托起一个温暖的家。你的身边一定也不乏这样的温馨场景,回忆一下,感受其中的温情。朗读课文,力求读出文章的情味。
1、学习由小见大从平凡的事中挖抵深意的写法。(难点)
2、品味意蕴丰富的句子,领会文章的语言特点。(重点、准点)
3、培养尊老爱幼珍惜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重点)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6课《散步》文章结构
散步:主线-劝母多走走(爱老)-顺母走大路(尊老)-背母仔细走(孝老)
尊老爱幼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副线-“我”委屈儿子(爱幼)
母亲改变主意(疼幼)-妻子背起儿子(护幼)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6课《散步》课文赏析
一、认识生命
第一处描写的是:“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的起着水泡。”这里文章表露的是春的气息,但隐含的是对生命的感悟,更是对生命与自然共生共荣的放歌。
第二处描写的是:“小家伙突然大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这两句天真稚嫩的话语,不仅表现了小家伙的聪颖、机灵,更表达了他在懵懵懂懂之中对生命的直观认识。读来让人惊羡生命之美好,体会生命之传承,其代代相因,而生生不息。
二、珍爱生命
“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这里饱含着对母亲的深切的情,凸显的是对他人生命的关爱特别是对年老生命的关爱。温馨之情,溢于言表。
“天气很好。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这哪是对春天来迟的抱怨,分明更是作者对母亲生命的渴求与酷爱。赤子之心,跃然纸上。特别是一个“熬”字,用得让人动容——好歌当哭。
另一处描写母亲改变了主意,眼中所看到的小路;“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这不仅是母亲疼爱孙儿,满足孙儿的心愿,更是一位羸弱的老人——对美景、对生活的向往,对自我生命的眷念与珍爱。
三、尊重生命
“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我想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说:‘走大路。’”这里描写作者在面对一边是老,一边是幼的矛盾冲突中,所体现出的爱幼更尊老的精神是难能可贵的,它折射出作者尊重并善待衰老生命的光辉,读后敬仰之意油然而生。雏鸟知反哺,羔羊亦跪乳,人类当更甚!
四、生命的责任
“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这里作者向人们袒露的,是一个强壮的生命在家庭中的那份沉甸甸的责任感。
文章最后写的是:“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也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段话寓意深刻。它以轻衬重,不仅突出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含蓄地写出了“我”(此处三句话中用了四个“我”字,仅580字的全文“我”字就出现24次之多)——一个站在生命之链连接点上的中年人——对生命和社会的责任。最后一句揭示了本文的中心,是作者写作意图及情感升华之所在,与文章的第四段中“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前后呼应,在整篇当中起着点明题旨、深化内涵的作用,是点睛之笔。
掩卷思之,文章的意境如同橄榄的回甘在心中漫涌。在朴素的文字里,充满着欢乐、关爱、和谐,贮藏着憧憬、呼唤、眷念,饱含着贤良、孝敬、责任;字里行间,流淌着真情,闪烁着理性,抒发着感悟。初读,看到了自然的景和人间的情;再读,体会的是生命的美;读至最后,不禁陡然感觉增加了生命的分量。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6课《散步》课后思考
1、课文第4段语言清新明丽,景色优美动人,是像个花瓶摆在那里,仅作为装饰,还是别有深意?
【答】这段文字描写了新绿、嫩芽儿、咕咕地起着水泡儿的冬水,透露出春的气息。这样的气息,使人感觉到生命的存在和生命的召唤。正是因为感受到冬去春来,气候转暖,生机萌发,全家人才一起出来散步,这是对全文的铺垫,另一方面也使文章的感情基调由深沉变得欢快起来。
2、课文并未写妻子、儿子对“我”的决断的反应,对此你是怎样理解的?
【答】文中虽然对妻子、儿子着墨不多,但他们也在尽自己所能维护着家庭的温馨和谐。妻子温柔贤惠,尊重丈夫;儿子天真活泼、聪明伶俐,也非常懂事,在爸爸作出决定后欣然接受,没有一点蛮横无理的态度。这家人有良好的家风,对孩子疼爱但不溺爱。俗话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爸爸就作出了很好的榜样。儿子看到爸爸孝敬奶奶,长大后他也一定会像他的爸爸一样孝敬自己的父母,俗话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言传不如身教”,从小到大,孩子在潜移默化中懂得了做人的道理。
3、朗读课文,说说文章为什么取题为《散步》如果换个角度另拟一个题目,你会以什么为题?说明你的理由。
【答】本文的主题思想是通过一家人散步的平凡小事表现出来的,“散步”这个题目可以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同时提示了文章的叙事线索。另拟标题,如《母亲与儿子》《选择》《背上的世界》这些标题与文章的中心相关;《初春漫步》《大路还是小路》这两个标题提示了文章的线索。
4、品味下面的语句,结合全文,说说你对课文深层意蕴的理解: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答】从表面上看,这是形容他们走得小心,唯恐有闪失。从更深层面上来看,“我”和“妻子”都已人到中年,站在人生的中点上,肩负着承前启后的责任。对上,肩负着赡养老人的义务;对下,承担着培养教育子女的重任。形象地表明了“我”对生活有一种使命感,对人生有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同时也深化了全文的中心思想。
5、本文以叙事为主,其穿插了一些写景的语句,把它们找出来,品味这些景物描写的作用。
【答】景物描写一:“这南方的初春的田野!大块儿小块儿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枝上的嫩芽儿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儿....”作用:通过对初春秀丽景色的描绘,表现了春天蓬勃的生机,暗示熬过了严冬的母亲将会获得新的活力。
景物描写二:“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作用:渲染了融洽的氛围,也推动了情节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