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三次月考试卷部编版
语文考试是我们学习语文时重要的环节,八年级的学生在复习时是少不了要做月考试题的。那么八年级语文月考试卷怎么做呢?以下是小编准备的一些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三次月考试卷部编版,仅供参考。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三次月考试卷
(总分120分,时间120分钟)
一、语文知识及运用(30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畎亩(quǎn) 万仞(rèn) 荷担(hè) 拂士(fú)
B.穷匮(kuì) 箕畚(qī) 魁父(kuí) 孀妻(shuāng)
C.始龀(chèn) 介胄(zhòu) 棘门(jí) 曩者(nǎng)
D.提携(xié) 折戟(jǐ) 殷勤(yīn) 燕脂(yàn)
2.下列词语书写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冀州 阻塞 一厝 固不可彻
B.彀弓弩 雍南 按辔 天子之诏
C.发簪 嗟叹 篷舟 必敬必戒
D.朔东 云鬟 悠然 空乏其身
3.下列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石拱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能几十年几百年甚至上千年雄跨在江河之上。
B.我们现在的学习、生活条件和父辈们比起来,真是迥乎不同。
C.卢沟桥上的石狮子雕刻得栩栩如生,连眼睛里仿佛都泛着神采。
D.由于会场太嘈杂,两人只能交头接耳,大声说着昨天发生的事情。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各级政府积极采取措施,加强校园安保工作,防止校园安全事故不再发生。
B.每当站在祖国地图前,使我都会产生无尽的感慨。
C.学习成绩的提高,主要取决于学生自身是否努力。
D.人们常常在意自己失去了什么,却往往忽略自己拥有了什么。
5.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2分)
①百般不能排解思情,不妨往诗文中寻个消遣处。
②王维的乡思亦有画意: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③从古至今,乡愁是诗人的惆怅。
④没有什么再像乡愁一样令我悲伤,这么美丽的文字,这么伤感的情怀,只有诗人才能表达。
⑤诗云: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A.①③④⑤② B.③⑤①②④
C.③①⑤②④ D.⑤①③④②
6.默写古诗文。(8分)
(1)晴川历历汉阳树,____________________。(崔颢《黄鹤楼》)
(2)采菊东篱下,____________________。[陶渊明《饮酒》(其五)]
(3)____________________,惊起沙禽掠岸飞。(欧阳修《采桑子》)
(4)____________________,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赤壁》)
(5)《春望》中表现诗人因忧国、伤时、思家而形容苍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李贺的《雁门太守行》中渲染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描写城内将士严阵以待的情形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名著导读。(5分)
“它们扇动双翅,四足高高翘起,黑黑的肚子卷起,触到黄色的足,用大颚仔细搜索,从闪亮的淤泥表面挑选出精华”,这是法国昆虫学家____________描写长腹蜂从淤泥中垒建巢穴时的情景。《昆虫记》是优秀的科普著作,被誉为“_________”,鲁迅把它奉为“讲昆虫生活”的楷模。在作者笔下,____________像个吝啬鬼,身穿一件似乎“缺了布料”的短身燕尾礼服;____________“为它的后代做出无私的奉献,为儿女操碎了心”;而被毒蜘蛛咬伤的小麻雀也会“愉快地进食,如果我们喂食的动作慢了,它甚至会像婴儿般哭闹”;____________在地下“潜伏”四年才能钻出地面,只能在阳光下活五个多星期;蜘蛛善于捕食、织网;螳螂善于利用“心理战术”制服敌人;樵叶蜂可以不用任何工具“剪”下圆叶片做巢穴的盖子。
8.综合性学习。(6分)
材料1:河畔婉转的雎鸠、白露时节的蒹葭;采菊东篱的悠然、带月荷锄的自在;石壕村中的夜啼、“安得广厦千万间”的呼声……时间的长河,奔涌不息,五千年的文化,源远流长。
材料2:国学经典是民族文化的瑰宝,在历史的星空里闪耀着智慧的光芒。穿越时空,国学将千年积淀的智慧生存法则呈现给世人。国学要真正发挥作用,只有活学活用,把理论与客观实际紧密联系,才能智慧地解决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各种困惑。
(1) 【整合材料探国学】阅读以上两则材料,你获取了哪些信息?(2分)
(2)【陶冶情操用国学】孝敬父母,尊师重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古至今,这样的典范不胜枚举。请你分别举出一例。(2分)
(2) 【孔孟之道亮国学】孔子作为“至圣”,孟子作为“亚圣”,他们对后世影响深远。请你根据已有的知识,写出与他们有关的成语或故事各一个。(2分)
二. 古诗文阅读。(11分)
(一)阅读诗歌,回答问题。(5分)
雁门太守行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土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9.请从修辞或炼字角度对“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进行赏析? (3分)
10、对这首诗内容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第一句“黑云”比喻敌人大军压城的气势,第二句“金鳞”比喻铠甲在太阳下反射的闪光。
B.第四句中“燕脂”、“紫”都是形容边塞泥土的颜色怪异,包含着当时战况严峻的象征意义。
C.第六句,“寒声”指战鼓的声音低沉重浊,“不起”指战士们在这样沉重的鼓声中斗志难振。
D.第七、八句意思是战士们为了报答君王平日里对自己的重视,决心奋战沙场,为君王献身。
(二)文言文阅读,完成下面练习。(6分)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中,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1. 本文开篇列举的六个事例可以印证“逆境出人才”的道理,而当代中学生大多处于“顺境”之中,在这样的“顺境”中怎样才能避免“死于安乐”呢?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4分)
12.孟子认为造就人才的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分别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概括。(2分)
三.现代文阅读(30分)
(一)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22分)
太阳下的草帽§
杜崇明
①阳光透过树叶,洒落在草地上,我摘下头上的草帽下意识地摇动起来,驱赶的是蚊子,带来的是一阵凉爽。
②已是休工的时间了,火辣辣的太阳下,还有三五个头戴草帽的同事在田间除草,苞谷黄灿灿,水稻黄灿灿,远山近水丰收在望。
③抽一支烟,让大自然过滤往事。草帽在手中细细数点,仿佛带着太阳的光芒把心情照耀。常年的机关生活,很难直接与太阳和田野对话。这次进村子、进农户,深入到农村一线、深入到基层群众中,和他们同吃、同住、同劳动。让久违田间劳作的我,确实感觉有点累了,而手中的草帽,却让我想起了父亲。
④父亲是路桥总工程师,路要修到哪里,桥也就跟着修到哪里;父亲和草帽走到哪里,我们的家自然也就搬到哪里。母亲常说:“草帽就是我们的家。”真的,我细心地观察过,每搬到一个新的地方,屋里的家具全是破旧的,但草帽准会是新的。在父亲看来,换上一顶新的草帽,预示着一个新的开始。我还意识到,只要草帽由金黄变成黑黄,那么,我们不知道什么时候又该搬家了。
⑤太阳造就汗水和智慧,草帽见证信念和意志。真正的阳光,也正属于草帽。
⑥一次,母亲病重躺在床上。我盼望着父亲早一点回来,给母亲煎药。可父亲刚回到家就接到一个电话,不由分说,他拿起草帽又朝工地赶去了,大桥工地建设更需要他。我用异样的眼光望着父亲拿起草帽。父亲愧疚地摸着我的头鼓励说:“男子汉要学会顶起一片天。”
⑦又一次,父亲要到省城开劳模表彰大会。他希望我在“五一”假期读读他的一本日记《坚持和执着》。路桥,是他的才华文章。他爱事业就像爱生命。宿命的爱,完整的爱,不会随意被烈日暴晒,被风雨打湿。也就在父亲把一顶旧草帽挂在墙头的一刻,我忽然意识到父亲的头发已经花白了。
⑧两年后的一天,一辆我所熟悉的吉普车来接我和母亲,从驾驶员陈叔叔凝重的目光中看得出,显然是父亲出事了。果然,他告诉我们,我父亲为了救一个触电的工人,自己身受重伤,昏迷不醒,正在医院抢救。顿时,母亲有点支撑不住了。“男子汉要学会顶起一片天。”我想起了父亲的教导,扶着母亲低声细语:“爸爸是好样的。”到了医院,我们看见一个工人模样的人,拿着一顶草帽跪在地上请求医生,要救活他的恩人。认识我们后,这个工人拉着我和母亲的手哭诉说,他触电后,是我父亲用这顶草帽,把他从死神手中抢回来,自己却……
⑨父亲终于苏醒了,是在我守候的睡梦中苏醒的。晨曦,露出了淡淡的微笑。父亲伸过手,拿起我手中的草帽看了看,然后,轻轻地扣在我的头上。我忽然觉得我完全长大了。后来,我获得硕士学位,成了工程师,成了公务员。我更加理解了,有太阳才有白天,才有路,才有草帽顶起的一片天。
⑩“上工啰……”声音从不远处传来。我收藏好记忆,戴上草帽,拿起锄头,又走进了一片丰收的玉米地。
⑪我忽然感觉到,这顶太阳下的草帽,不正是中国知识分子本质的一部分吗?
13.本文以“草帽”为线索,依次写了“我”和父亲的哪些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述。 (4分)
14.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含义。 (4分)
真正的阳光,也正属于草帽。
15.品析下面句子中的动词,体会父亲的用意。 (4分)
父亲伸过手,拿起我手中的草帽看了看,然后,轻轻地扣在我的头上。
16.文章结尾说“这顶太阳下的草帽,不正是中国知识分子本质的一部分吗”,从本文来看,你认为中国知识分子的本质是什么?(4分)
17.如何理解父亲所说的“男子汉要学会顶起一片天”? 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在生活中如何践行这句话。(6分)
(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第18—20题。(8分)
鲨鱼是海洋系统的“整容师”
柳 静
①鲨鱼是海洋中的庞然大物,也是食肉类的凶猛鱼类,号称“海中狼”。可是,最近它被贴上了“整容师”的标签,因为它可以改变海洋中很多鱼的眼睛和尾鳍的尺寸。听到这些,你是否感到十分惊讶呢?
②原来,在海洋系统中,许多小鱼都有着较大的眼睛和有力的尾鳍,帮助它们及时发现并快速躲避鲨鱼的攻击与吞食。尤其在鲨鱼出没捕食的低光环境下更是如此:一定尺寸的尾鳍可以保证鱼类突然加速游动,以此来远离鲨鱼的追捕。但是,在2018年1月,西澳大利亚大学等机构研究人员的最新研究发现,近年来由于人类对鲨鱼的大量猎杀,导致多种鲨鱼濒临灭绝。鲨鱼数量的减少,使得其他鱼类的生存得到了暂时的和平安稳,导致它们的形态也正在发生明显的改变,如眼睛变小,尾鳍变小。因此,鲨鱼就成了海洋系统里的“整容师”。
③研究人员对澳大利亚西北海域罗利沙洲和斯科特礁两个珊瑚礁系统中7种不同的鱼类专门进行了对比分析。这两个珊瑚礁有着相似的自然环境,但不同的是,罗利沙洲禁止捕鱼,鲨鱼数量比较稳定,而斯科特礁允许对鲨鱼进行商业捕捞,且已经持续了一百多年。研究人员分别在两个珊瑚礁海域进行了采样捕捞,并测量出了所捕捞鱼的体长、体宽、眼部和尾鳍大小。结果发现,与罗利沙洲的鱼类相比,斯科特礁同种鱼类的眼睛尺寸小46%,尾鳍尺寸小40%。
④研究人员解释说,人类捕捞鲨鱼使其数量减少,会造成一系列生态后果,小鱼的眼睛及尾鳍尺寸等发生变化仅仅是一个方面,其实,鲨鱼数量的减少还在悄悄地影响着其他海洋生态系统。
⑤首先,鲨鱼数量的大幅度减少,那些体弱多病,基因突变导致畸形的鱼,就不会及时被消灭,进化过程中的优胜劣汰也不能更好地延续下去。那些没有被吃掉的弱鱼、病鱼就会一直繁殖下去,直到基因退化,这不利于种群的健康发展,对整个海洋生物多样性、优化性将是一个致命打击。
⑥其次,鲨鱼数量的大幅度减少,将使海洋生态环境无法正常维持,水质环境会进一步恶化。因为,鲨鱼是海洋系统名副其实的“清道夫”。它可以通过清理腐烂的大型海洋动物尸体,来净化海洋生态环境。
⑦由此看来,鲨鱼在保持海洋生态系统平衡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称它为海洋系统的“整容师”一点儿也不为过。
18.第③段中画线句子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何作用?(3分)
19.其实,鲨鱼数量的减少还在悄悄地影响着其他海洋生态系统。(为什么用“悄悄”一词?)(2分)
20.鲨鱼在保持海洋生态系统平衡中发挥了哪些方面的作用? (3分)
四.作文。(50分)
要求:①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500字;④凡涉及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一律用A、B、C等代替;⑤不得抄袭。
以《那一抹绚丽的风景》为题写一篇作文。
八年级下册语文学习方法
一、做好预习,自主探究。
预习即在听老师讲课前的自学。预习不能应付老师,要落到实处。首先要把老师将要讲的内容从头到尾看几遍,把不认识的字、不懂的词句等标注出来,然后翻查教辅相关内容,
第二、整体感知,把握要点。做到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写作思路,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等。一定要先自己思考再看教辅,《语文周刊》第一版‚课文助读‛解决了这些方面的问题。在整体感知的过程中要学会查阅相关的资料,如作者的生平、思想,有关这篇课文的评价等,可参看本书‚创新〃 思维拓展‛部分。
第三、深入思考,学会质疑。在预习课文的过程中,即使没有疑问,也要逼自己去寻找疑问`发现疑问。质疑一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考虑:1、词语、句子的语意是什么,有何深层含义?2、重点词语用词是否准确,可否换一个?3、词语、句子的次序是否可以颠倒 ?4、文章开头、结尾是否呼应,怎样呼应?5、文章的段落为什么要这样安排?6、文章的表现手法是什么?7、人物的性格形象、事物特征、论述的方法是什么等等?质疑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把握重点、难点,以备上课听讲时解决。每篇课文的具体学习方法,请参考本书中的‚方法〃技巧平台‛。只要你持之以恒,一定能提高自主探究能力。
二、抓住重点,学会阅读。阅读包括现代文阅读和文言文 阅读,在语文学习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八年级课程标准阅读的基本要求见本书的‚专家计划书‛。这些要求要熟记于心,它是我们阅读的指南针。
要达到这些要求,必须具备以下四种基本能力:
1、认读能力。认读能力是阅读进行的前提,认读能力越强,认读的质量和速度也就越快。认读包括对字、词、句、段的认读。
2、理解能力。理解能力是阅读的中心和基础,是阅读能力高低的主要标志。它包括对词语、句子、句子之间的关系、段落及其段落之间的关系、 篇章以及结构等的理解。
3、鉴赏能力。鉴赏能力是以理解能力为基础的。理解是指根据文章的表达形式正确把握文章的内容;鉴赏是根据文章的内容去探究表达形式的运用。经过了这样一个从形式到内容再到形式的来回,才算真正渎懂了文章。
4、创造能力。创造能力是时代对我们提出的新的要求。阅读不仅仅是获取文章中的知识,还应当通过质疑、探究、联想等思维活动,努力发现文章中的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形成新的观点。这是通过阅读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有效途径。
三、及时复习,融会贯通。复习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环节,也是培养自主学习的有效措施。
课程标准教材的复习要根据它的特点进行,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的特点之一就是单元以内容为版块,即同一方面的内容不同的表达形式。如这册教材的第一单元就有新闻、小说、战地通信、书信、散文等体裁。
根据这一特点,我们进行复习可以运用以下几种方法:
1、系统整理。学完一课或一单元都可以对其内容、知识进行系统整理(本书‚单元知识梳理与能力整合‛可供参考)。如小说可以从其三要素(情节、环境、人物)进行整理。
2、比较异同。比较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同一单元几篇课文的体裁、内容、结构、表现手法等。
3、自我检测。自我检测就是自己考自己,经常进行自我检测有助于复习巩固知识,培育能力,并能对自己的学习情况做到‚心中有数‛。本书每课课后配有‚能力〃题型设计‛,单元后配有‚知识与能力同步测控‛。总之,复习的关键是要点面结合(点,即重点〃难点,面,即全面),由浅入深,做到融会贯通。
四、巧用课文,提高作文水平。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教材无非是例子 ’如何在作文中用好这个‚例子‛呢?首先,我们可以从课文中学习选材。作文中的一大 难题就是没有材料。其实,我们并不是真正缺少作文素材,而是缺少发现素材的‚眼睛‛,纵观我们的语文教材可以发现,写平常生活的课文不少。
如鲁迅的《阿长与〈三海经〉》、朱自清的《背影》、李森祥的《台阶》等,写的都是日常生活中发生的普普通的事情。因此,我们要通过课文学习作者的选材方法,学会写小事。 我们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身边有许许多多的事情发生,只要我们善于捕捉,勤于观察,就有写不完的材料。其次,我们可以从课文中学习立意。我们平常的作文固然有立意深刻的佳作,但也有不少同学的作文立意不深,甚至出现偏差。这是因为我们初中学生生活经验较少,社会阅历较浅,看问题难免失之偏颇。
因此,我们要从课文中学习作者的立意方法。如杨绛的〈〈老王〉〉通过写车夫老王的身世、她与老王交往的生活片断及老王死后她的愧怍心理,揭示了关怀不幸者的社会问题。最后,我们还可以从课文中学习写法。‚文无定法,但有常法‛。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大多文质兼美,名家的写作方法有许多值得我们借鉴之处。开头、结尾、顺序、倒叙、详略等等, 都能从课文中学到。当然,还可以看《语文周刊》第四版‚作文〃潮流区‛,总之,阅读与写作是相辅相成的,学语文一定要将阅读与写作结合起来,只有这样,作文水平才能提升,语文成绩才能整体提高。
五、参与实践,学以致用。同学们打开新的课本,翻开目录就会发现:每单元除课文、诵读、写作外,还有口语交际`语文实践活动、专题等内容。这些内容充分体现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特点,也是自课改以来中考命题的热点。口语交际、实践活动等的学习,既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课堂学习,也不同于其他课外活动。
其主要区别就在于:在学习内容上,不再拘泥于语文学科,而是要关涉科学、人文、自然、社会等各个领域,体现了语文学科的综合性特点(具体要求见本书‚专家计划书‛)。这对我们初中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我们不要轻视,更不能放弃。只要我们平时就要重视口语交际的训练,积极参与各种语文实践活动,就一定能不断提高语言交际中的思维和创造能力,提高我们的综合素质及应试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