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

浩杰21344分享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我们十分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人教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5篇,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大家喜欢,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人教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1

学习目标

1.学习并积累“鼻祖、旷野、随心所欲”等词语和优美语句。

2.了解藏戏的形成,体会藏戏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体会在表达上的特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通过默读,了解藏戏的形成,体会藏戏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准备

通过网络或者图书馆等查询藏戏的由来、历史变化及主要剧目等相关信息;藏戏面具图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出示黑格尔的话: 哪个民族有戏剧,就标志着这个民族走向成熟,戏剧是一个民族开化的民族生活的产物。

——黑格尔

2.中华民族戏曲历史悠久,种类繁多,有据可考的就有275个剧种。你知道哪些剧种呢?下面我们来听几段戏曲,看看你能不能说出他们分别是什么剧种?(课件播放,学生猜一猜他们分别是什么剧种。)

3.你能说说戏曲表演有些什么共同的特点吗?

4.今天老师要带你们了解的这个剧种啊,有着600多年的历史,比国粹京剧还早400多年,被称为藏文化的活化石,它就是——藏戏(板书课题,齐读),跟其他剧种相比,藏戏有着怎样的表演特色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

5.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让我们先来读读学习提示,想一想这段话告诉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去了解藏戏?(根据回答板书:形成、特色)

二、读文,理清思路

1.默读课文,注意默读的速度。读后划出文中不懂的词语,利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想想意思。

2.同桌互相交流自己读懂的词语。

3.速读课文,思考:课文哪些段讲了藏戏的形成,哪些段介绍了藏戏的艺术特色。

读后交流、梳理:4-7段讲的是藏戏的形成,8-20段讲的是藏戏的艺术特色。

4.藏戏同其他剧种相比,独具魅力的地方是什么?

5.学生快速浏览课文,画出相关语句。(戴着面具演出;没有舞台;一部戏演三五天还没有结束。)

三、朗读品味,了解藏戏的特点

(一)读第一部分,初步了解藏戏的特点

1.指名读前三自然段。

2. 这三个都是什么句?回忆一下反问句的作用,那么作者连用三个排比式的反问句,想强调什么? 又想表达强烈的什么感情呢?再读读句子,看谁能读出

问号背后的东西?

(强调藏戏的特点,表达强烈的民族的自豪感。)

3、就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情感再读一读这三个句子。

读出藏戏的特色;藏戏剧种的稀少;中国拥有藏戏的自豪。

(二)读课文第三部分,具体了解藏戏的特点

1.课文哪几段具体描写了这三个特点?

2. 默读8—20小节,找与第一部分相对应的具体描写。(8—16自然段写的是藏戏戴着面具演出的特点;17—18自然段写的是藏戏演出没有舞台的特点;19-20自然段写的是藏戏一部戏要演出三五天的特点。)

2.自由读8—16自然段,说说你进一步了解到了什么。

3.说一说颜色象征了什么,看图片,结合具体的面具,体会藏戏的面具不但每一种颜色都有它的象征意义,颜色和形状还非常地夸张。对角色的什么特征作了夸张。这在戏曲表演中是多么独特的现象啊,难怪作者一开始就这么赞叹——齐读课文第1句。

4.自由读17和18自然段,想想不需要舞台的藏戏简陋到什么程度?从那里体会到?结合“不要„„不要„„不要„„只要„„”来体会藏戏以广阔的大自然为背景,道具更是简陋到了极点。

和那些以精美的舞台与华丽的灯光做背景的其他戏曲比起来,以雪山江河、草原大地为背景,不要幕布,不要灯光,不要道具,只要一鼓、一钹为伴奏,在观众团团围坐下席地而唱的藏戏显得多么质朴、多么大气、多么豪迈啊!齐读17、18小节。难怪作者会这么赞叹—齐读课文第二句话。

5.自由读19、20小节,你还了解到藏戏的什么特点?

6.没有舞台,席地而唱,演出时戴着面具,一部戏一唱就是三五天,这在戏曲表演中是多么独特、多么稀有啊,难怪作者开篇就用了三个排比反问句来表达心中强烈的赞叹和自豪之情(齐读1—3小节)

四、了解藏戏的形成

这么独具特色的藏戏是怎么形成的呢?这里面还有一个美丽感人的传说故事呢,(板书:传说)请大家自由读读4—7小节。

人教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2

一、检查预习情况

1、同学们,课前通过互联网搜索,你对中国的民居有了哪些了解。

2、共同交流。

(设计意图:课前预习是学习的重要环节,学生进入六年级,应该具备了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而互联网搜索的引入,也大大地拓宽了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所以我们不能再像以前那样,把进入课堂的学生当做一张白纸,而应该了解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以生定教。)

二、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1、同学们,我们国家幅员辽阔,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国土上生活着五十六个民族,“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不同民族在艺术形式上百花盛开,在民居上也是各具特色。

2、下面我们就来做个游戏,猜猜下面出现的分别是什么地方的民居。

(出示老师课前以“民居”为关键字在“百度图片”中搜索整理出的有代表性的民居,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抢答。搜索的方法学生在信息课中已掌握,这里不必现场演示搜索)

3、小结学生回答情况。

4、这些五花八门的房子,真让人眼花缭乱了。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课前读了这篇课文,大家知道这篇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哪两种民居?

2、就让我们走进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去参观领略一番。

3、自由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读后划出不懂的词句。

4、先联系上下文或利用“百度词典”自己解决不懂的词句,再同桌交流。

(如:闽西南粤奇葩夯筑竹篾)

5、再读课文,把读不通顺、读不懂的地方多读几遍。

6、默读课文,思考: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各有什么特点?画一画。

四、自主研读,了解民居

小组合作学习课文,体会民居特点。

五、体会说明方法:

1、再读课文,思考:作者介绍民居特点时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2、集体交流,要求:结合文中语句举例谈说明方法,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列数字——通过厚1米、高15米以上,三至六层,一百至二百多间房屋,两三百年甚至五六百年,这些具体的数字,使人准确地了解客家民居的基本特点;打比方——房屋如橘瓣状排列,生动地写出了民居独特的造型。)

六、拓展延伸

1、中国民居各具特色,比较出名的还有北京四合院、皖南民居、土家族吊脚楼等课后请同学们通过互联网搜索去了解它们,每个小组完成一份《特色民居》小报。

人教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3

一、 教案背景

加强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通过互联网搜索技术的引入,拓宽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好基础。

二、 教学课题

课题:人教版语文第十二册第8课《各具特色的民居》。 教学时间:1课时

三、教材分析:

中国民居具有古老而独特的魅力,是中华文明的宝贵遗产,体现了民族的智慧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本文是描写我国地方民居的说明文,介绍了特色鲜明的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一是让学生了解客家民居、傣家竹楼的特点及民风民俗,激发学生对民俗文化探究的兴趣;二是体会课文的说明方法和语言的表达特点,并能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

四、教学目标:

1、读读记记“骚扰、偏僻、魅力、清风徐来、和睦相处、勤俭持家、秩序井然、遮天盖地、宏伟壮观、别致美观、蜂拥而至、安然无恙、崇山峻岭”等词语。

2、默读课文,了解客家民居、傣家竹楼的鲜明特色,体会中华传统民居丰富的文化内涵。

3、学习课文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的描述,积累语言,领悟表达方法。

五、教学方法:

创设情境、小组合作、互联网搜索等学习方法相结合。

六、教学准备:

1、教学环境:多媒体及网络环境;

2、教学资源:课前布臵学生通过互联网搜索获取关于民居的文字、图片、视频等资料。

人教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⒈知识与能力

⑴读读记记“和睦、酷热、蜂拥而至”等词语。

⑵默读课文,了解客家民居、傣家竹楼的鲜明特色。

⑶学习课文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的描述,积累语言,领悟表达方法。 ⑷学习对比阅读的阅读方法。

⒉过程与方法

初读课文,读准读通;再读课文,整体感知;合作研读,体会特点;深读探究,领悟方法;归纳总结,感受文化;拓展延伸,迁移练写。

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中华传统民居丰富的文化内涵,领悟民族的智慧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教学重点:

让学生了解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的特色及民风民俗,激起对民俗文化探究的兴趣。

教学难点:

体会课文的说明方法和语言的表达特点,并学习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 教学准备:

⒈教师制作课件(关于各地民居,如土楼和竹楼的图片;中国民居邮票图片); ⒉学生搜集有关中国民居的文字、图片资料,对相关的知识有所了解。 课时安排 :1课时

一、资料展示,揭示新课

⒈师: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民族众多,风俗各异,“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在艺术形式上百花盛开,在民居上也是各有特色。

⒉出示民居图片:,猜猜这是哪个地方的民居?(如,上海石库门、西藏民居、客家民居、傣家竹楼等)

⒊简介中国民居

4.师:这些五花八门的房子,真有点令人眼花缭乱了,这节课,我们就走进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去参观领略一番。(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读准读通

⒈自由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读后划出不懂的词句。

⒉先利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自己解决不懂的词句,再同桌交流。

⒊再读课文,把读不通顺、读不懂的地方多读几遍。

⒋检查词语认读及理解情况:

闽西 南粤 东北 奇葩 骚扰 夯筑 竹篾 布局 均匀

风雨侵蚀 安然无恙 和睦相处 勤俭持家 秩序井然 遮天盖地 清风徐来 蜂拥而来 家道兴旺

承前祖德勤和俭、启后子孙读与耕多起竹楼,傍水而居树满寨,花满园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⒈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有着怎样的特点,请同学们带着这样的问题自由通读全文,要求读准字音。

⒉默读课文,看看你读懂了什么,有什么疑问,在书上标记一下。

思考: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各有什么特点。

⒊初步交流:

⑴交流阅读感受,分别用一个词形容它们给你留下的印象。

梳理整理:客家民居──世界民居奇葩

傣家竹楼──傍水而居。(或:绿色之家)

⑵概括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各具特色的民居》侧重写了被誉为“世界民居奇葩”的客家土楼和“傍水而居”的傣家竹楼的鲜明特色。

⒋把握层次

四、合作研读,体会特点

⒈划分小组,提出要求:

⑴分为“客家民居”组和“傣家竹楼”组。

⑵要求:先分读、议,再相互交流、补充。

⒉合作研读,完成表格:

⑴把“客家民居”组分为四个研读小组,研究内容:从建筑成因、建筑材料、形状结构、文化内涵几方面思考,客家民居为什么被誉为“世界民居的奇葩”?并完成下面的表格。

⑵把“傣家竹楼”组分为四个研读小组,研究内容:从建筑成因、建筑材料、形状结构、文化内涵几方面思考,傣家竹楼与众不同之处在哪?并完成下面的表格。

⑶研读方法:先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读后标注、整理归纳,最后填表格。各

小组交流整理结果后,推选代表准备介绍客家、傣家民居。

⒊全班交流,了解民居的特点。

⑴“客家民居”组的各小组代表分别汇报小组研读成果,小组代表发言后,先本小组其他成员补充,再其他小组补充。

人教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5

一、设计意图:

《和田的维吾尔》是人教课标版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中的一篇略读课文,课文主要向我们介绍了和田的维吾尔人的性格特点和民俗风情。条理清楚、结构严谨、生动形象是本文在表达上的特点。农村学生朗读,理解的能力较差,本教学设计,采用多次“默读、感情朗读”的方式,培养学生在默读中思考、在朗读中感悟和田维吾尔的性格特点和民族精神。同时,通过各种图片和视频欣赏,使学生们更直观立体地感受到维吾尔的风情。

二、教学预设目标:

1、知识和能力:自学课文中的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和田维吾尔族的民俗特点。

2、过程与方法:咀嚼“载歌载舞、铺天盖地、美不胜收、豁达乐观”等重点词语;学习文章条理清楚、结构严谨的表达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维吾尔族人豁达乐观的民族精神,激发对祖国文化的热爱和赞美。

三、预设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和田维吾尔人勤劳质朴、豁达乐观的特点以及民族风俗。

难点:学习文章准确的说明和生动的描述相结合的特点,并学习、运用到自己习作中。

四、教学准备:

1、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

2、学生搜集关于新疆和田及维吾尔族的风俗习惯等资料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欣赏图片说说你对维吾尔族有哪些了解?

2、对维吾尔族除了我们所了解的这些,还有哪些饶有趣味的风俗呢?现在我们就一起走进和田的维吾尔。(板书课题)

3、了解新疆和田的地理位置(师板画中国地图),介绍和田。过渡语: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作者的脚步一起走进和田,去真正感受和田维吾尔的风土人情吧!(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深化理解

1、检查预习情况(生字、都帕等维吾尔的意思)

2、生自由读,把课文读正确流利,说一说你了解到了维吾尔族哪些风俗习惯。找出其中的语句朗读体会。

3、课文中最能集中表现和田维吾尔人性格的是哪一句话?(教学预设:“豁达乐观的和田维吾尔人,纵使生活再苦,感觉也是甜的”。)齐读这句。

人教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二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

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学期高效教案设计五篇

二年级下册优秀教学设计

语文二年级下册教学课堂教案设计五篇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教学个人设计

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人教版备课模板借鉴2021

最新二年级语文教学设计5篇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学设计5篇

小学二年级语文课堂教学设计

二年级语文课本基础教学设计

    36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