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全新模拟试题七(6)

晓铭5611分享

教师资格证是教育行业从业教师的许可证。在国内,师范类大学毕业生须在学期期末考试中通过学校开设的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课程考试。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全新模拟试题七(6),希望大家喜欢!

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全新模拟试题七(6) 

一、单选题

1.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正在进行的教学活动进行不断的自我认识和反思能力是( )。

A.教学设计能力

B.教学组织能力

C.教学决策能力

D.教学监控能力

2.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

A.了解和研究学生

B.做好个别教育工作

C.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D.统一安排教育活动

3.教师主导作用的正确和完全的实现,其结果必然是( )。

A.学生主动性的丧失

B.教师主动性的实现

C.学生主动性的充分发挥

D.造成学生的被动

4.“我们敢说日常所见的人中。十分之九都是他们的教育所决定的”,这一观点是出自洛克的( )。

A.《大教学论》

B.《教育漫话》

C.《爱弥儿》

D.《普通教育学》

5.教师提高研究技能的三种途径是( )。

A.自主、合作、探究

B.阅读、合作、行动研究

C.学习、讨论、创新

D.兴趣、发现、研讨

6.在学校教育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的是( )。

A.后勤工作

B.管理工作

C.教学工作

D.科研工作

7.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 )。

A.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矛盾

B.教育者与德育内容之间的矛盾

C.受教育者与教育内容之间的矛盾

D.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和受教育者已有的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8.“关注个体差异”就是根据学生实际存在的兴趣爱好和能力差异( )。

A.由学生自己决定如何学习

B.将学生按优中差分班教学

C.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

D.培养单科独进的尖子

9.新课程提倡师生新关系,新课程中具有现代师生关系的模式是( )。

A.合作模式

B.平等模式

C.管理模式

D.授受模式

10.“知子莫若父.知女莫若母”说明家庭教育比学校教育更具有( )。

A.先导性

B.感染性

C.性

D.针对性

11.德育的个体发展功能的发挥应注意( )。

A.强调德育的外在

B.注意功能实现的间接性

C.注重个体的享用性

D.尊重学生个体的主体性

12.班主任了解学生最基本的方法是( )。

A.观察法

B.谈话法

C.问卷法

D.实验法

13.学会写“石”字后有助于学习写“磊”,这种迁移符合( )。

A.水平迁移

B.顺向迁移

C.垂直迁移

D.具体迁移

14.苏轼评价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一思维过程属于( )。

A.联想

B.幻想

C.理想

D.想象

15.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和提高过程,其实施顺序是( )。

A.以“知”为开端,知、情、意、行依次进行

B.以“情”为开端,情、知、意、行依次进行

C.以“行”为开端,行、知、情、意依次进行

D.视具体情况.可有多种开端和顺序

16.鲁班是借助( )发明锯的。

A.定势

B.变式

C.问题

D.原型启发

17.哲学家和自然科学家( )对教育学的独立作出了重要贡献,于1623年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提出来,与其他学科并列。

A.赫尔巴特

B.凯洛夫

C.保罗•朗格朗

D.培根

18.“学不躐等”反映了( )教学原则。

A.巩固性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

D.循序渐进原则

14.【答案】D。中公教育解析:想象是人脑对已储存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是指由诗文加工而形成的有关诗文意境的画面,是一种想象过程。

15.【答案】D。中公教育解析:德育的实施顺序要依据个人特点和需求进行。

16.【答案】D。中公教育解析:原型启发是一个心理学的概念,意指根据事物的本质特征而产生新的设想和创意。原型启发是一种创新思维方法。

17.【答案】D。中公教育解析:培根于1623年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提出来。

18.【答案】D。中公教育解析:“学不躐等”意为学习不能超越次第,反映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

19.【答案】A。中公教育解析:教师进修提高最经常、最普遍的形式是结合教育教学工作在本校组织的活动中学习提高。参加函授、电大课程学习、参加自学考试、脱产学习属于其他辅助方式。

20.【答案】C。中公教育解析:“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意思是不到他想求明白而不得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说出口却说不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这说明情绪的一极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可以转化为另一极的。

二、辨析题

1.错误。中公教育解析:国家课程侧重于学生发展的基本要求和共同素质,在实施上具有强制性。

2.正确。中公教育解析:班级是学校中开展各类活动的最基本的基础组织。是按一定的教育目的、教学计划和教育要求组织起来的学生群体。班级形成的基础就是要有明确的共同目标。班级目标对班级建设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有利于获得学生对班级发展的认同和支持;有利于引导班级发展方向,协调班级成员间的言行;有利于激发班级成员努力进取的行为动机:还可作为设计与选择班级活动的依据以及班级实施监督与考评的标准。为此,教师要精心设计班级奋斗目标。班级的奋斗目标一般可分为近期的、中期的和远期的三种,目标的提出应由易到难、由近到远、逐步提高。教师应根据国家的教育方针、学校的培养目标和班级群体的现实发展水平制定适当的明确的奋斗目标,并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充分发挥班级成员的积极性,使实现目标的过程成为教育与自我教育的过程。

3.错误。中公教育解析:义务教育与普及教育不是一个等同的概念。国家对学龄儿童和少年不分种族、肤色、宗教信仰、性别和能力,普遍实施的一定程度的基础教育称为普及教育;当以法律的形式规定普及教育的义务形式时,便称为义务教育。

4.错误。中公教育解析:这种观点所带来的后果是:素质教育成为使学生不堪重负的、包含基础教育阶段所有“美好”东西在内的“筐”。这是对素质教育“使学生发展”的误解。素质教育强调为学生的发展奠定基础.同时又要发展学生的个性,因而素质教育对学生的要求是合格加特长。这决定了一方面学生必须学习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夯实基础;另一方面,学生还应该学习选修课程.充分发展自己的特长,形成独特的个性。

教师资格笔试报名条件

1.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

2.遵守宪法和法律,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

3.符合申请认定教师资格的体检标准。(详见北京市教师资格网,网址:https://www.bjtcc.org.cn认定体检要求)。

4.申请人具有北京户籍或有效期内的北京市居住证(不含北京市居住登记卡);持有港澳台居民居住证、港澳居民来往内地通行证、五年有效期台湾居民来往大陆通行证的在京学习、工作、生活的港澳台居民;本市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在校三年级以上本科学生(含专升本学生)、毕业年度的专科生、在读研究生;驻京部队现役军人和现役武警。

5.符合《教师法》规定的学历要求。

申请参加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师范类毕业生应当具备幼儿师范学校毕业及其以上学历,非师范类毕业生应当具备大专毕业及其以上学历;

申请参加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师范类毕业生应当具备中等师范学校毕业及其以上学历,非师范类毕业生应当具备大专毕业及其以上学历;

申请参加初级中学教师资格考试,应当具备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或者其他大学专科毕业及其以上学历;

申请参加高级中学及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资格考试,应当具备高等师范院校本科或者其他大学本科毕业及其以上学历;

申请参加中等职业学校实习指导教师资格考试,应当具备中等职业学校毕业或以上学历并应具备助理工程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或中级以上工人技术等级。

在京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在校三年级及以上学生(含在读研究生),大专在校学生须在毕业的学年度方可报考(即三年制大专在三年级报考,两年制大专在二年级报考)。

考生可通过学信网查询学籍及学历信息,网址:https://www.chsi.com.cn。

6.申请第二种类的教师资格须参加教师资格考试。第二种类教师资格包括申请同学段不同学科、同学科不同学段、不同学科不同学段的教师资格。(例如原认定了初中语文教师资格,现申请认定初中英语教师资格;原认定了初中语文教师资格,现申请认定高中语文教师资格;原认定了幼儿园教师资格,现申请认定小学教师资格。)

7.被撤销教师资格的,5年内不得报名参加考试;受到剥夺政治权利,或故意犯罪受到有期徒刑以上刑事处罚的,不得报名参加考试。曾参加教师资格考试有作弊行为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九)》、《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教育部第33号令)的相关规定执行。

8.符合《教师法》、《教师资格条例》及《<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规定的其他条件。

教师资格考试高频考点合集

一、行为主义——强化主义

强化主义的代表人物为巴甫洛夫和斯金纳。行为主义的观点认为学习是刺激与反应的联联结,强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因为也强调了强化能够促进学习动机。例如,小明妈妈通过奖励小明100元钱的方式,激励小明去弹钢琴。通过例子我们不难发现,行为主义中学习动机的强化理论所强调的是外部动机,通过外在的奖励和诱因驱动学生学习。

二、人本主义——需要层次理论

需要层次理论的代表人物是马斯洛。马斯洛认为人的行为动机都是在需要的基础上被激发出来的。而人具有5种需要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其中,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需要属于缺失性需要,缺失性需要的满足主要依靠外界;而自我实现的需要属于成长性需要,其满足主要依赖于自身。例如,小明父母忙于工作缺少对小明关心,在学校中比较孤僻受到同学们的孤立和老师的责备,导致小明成绩一落千丈对学习提不起兴趣。在该例子中,小明的归属与爱的需要没有满足,底层需要没有满足影响上层次需要的满足,所以影响了学习需要的满足进而降低学习动机。

三、认知主义

1.成就动机理论,代表人物为麦克里兰和阿特金森,他们将个体的成就动机可以分成两部分:趋向成功的倾向和避免失败的倾向。趋向成功的倾向指力求克服障碍,施展才能,从而尽快地解决某一难题的心理倾向,一般喜欢选择有挑战性的任务,也就是难度在50%的任务;避免失败的倾向指为了避免因失败在他人心中形象受损时带来的不良情绪,一般喜欢选择任务难度趋近于0%或者趋近于100%。关于成就动机理论考点在于趋向成功的倾向和避免失败的倾向的特点和倾向选择的任务。

2.成败归因理论,代表人物维纳。韦纳对行为结果的归因与学习动机的影响进行研究,并把归因分为三个维度:内部归因与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可控制归因与不可控制性归因。他又把人们活动成败的原因即行为责任主要归结为六个因素,即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易、运气好坏、身心状态和外界环境。

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全新模拟试题七(6) 相关文章:

教师资格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模拟题及答案

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教师资格统考《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模拟试卷及答案

教师资格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模拟试题及答案

教师资格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模拟题及答案

教师资格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试题及答案

教师资格统考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模拟试题四(7)及答案

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全新模拟试题三及答案

教资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

教资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模拟题及参考答案

    319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