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苏教版高二下册语文教案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是恩格斯作为马克思的亲密战友在马克思墓仪上发表的讲话。代表全世界无产阶级对于马克思的逝世表示了深切的哀悼。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苏教版高二下册语文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案
教学目标 :
1.把握全文,了解马克思为历史科学、为无产阶级所作的巨大贡献。
2.揣摩本篇悼词的语言,体会平实的语言饱含的深情。
重点和难点:
1.把握全文的结构特点。
2.通过对课文语言的品味,了解马克思的卓越贡献并感受马克思的伟大精神。
课时安排 : 4
教学过程:
第一、二课时
一.导入:
英国著名的广播公司BBC曾举办了一次千年最伟大思想家评选活动,结果马克思位居爱因斯坦、牛顿、达尔文等巨人之前,被评为过去千年最伟大的思想家。
为什么他会获得如此高的评价呢?
1883年3月14日,马克思不幸逝死,3月17日,在伦敦城北的海格特公墓为马克思举行了一次盛大的悼念活动。马克思生前最好的战友恩格斯发表了一篇激情洋溢的文章——《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在这篇讲话里也许我们能从中找到答案。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恩格斯的《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板书: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恩格斯
大家都知道,马克思是饮誉世界的思想家、科学家、社会活动家。他以毕生的精力创立了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深刻地影响了20世纪的人类生活,推动着人类社会不断地向前发展。为什么我要把他的影响定义在全世界全人类这个范围内呢?而不是只限于社会主义社会?因为马克思在西方国家,在资本主义社会,同样受到尊重,同样受到推崇,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已经成为了西方国家不可缺少的理论基础。在美国的大学中,马克思主义理论已经成了一门必修的科目。可见,马克思在西方世界中的地位。可以说,马克思一生的贡献是卓越的、伟大的。为什么马克思一生能做出如此卓越、如此伟大的贡献呢?他背后存在着一种什么样的精神呢?
一百多年前,马克思的女儿也马克思之间有过这样一次对话,“您喜爱的座右铭是什么”“思考一切”。这是马克思留给我们后人的一个经典的回答,一笔巨大的财富,这是一种独立思考的思维品质!这是作为思想家、科学家与革命家的马克思一贯的性格,是马克思伟大创造精神的起点。
因此,在学习这篇课文之前,我们必须明确,要学习马克思思考一切的精神,学会独立思考,学会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这是你们作为中学生所必须具备的思维品质。
二.听课文朗读,注意作品包含的情感,初步感知全文,理清文章结构。
(一) 本文的文体及特点
从这个标题中的“墓前”和“讲话”,我们看出这是一篇什么文章?——悼词
所谓悼词,就是对死者表示哀悼的话。
(1)从结构内容看,悼词也有一定的格式。一般分三部分:开头、主体、结尾。一般开头都是介绍死者逝世的原因、地点、时间及享年。还有死者生前的身份职务;然后追述死者的生平和一生中做出的贡献,并简要地作出评价,最后是对死者表示哀悼之情,对参加悼念仪式的人提出希望和要求等等。简而言之,就是对死者生平的评价和对死者的悼念。可以概括为“论其人,述其哀”
板书: 结构:开头、主体、结尾
悼词 内容:论其人、述其哀
表达方式:抒情、叙述、议论
(2)从表达方式看,有叙述,有议论,,更有抒情,而且可以这么说,抒情贯穿着全文。
根据这样的提示,我们先给这篇文章分段。
第一部分(1) 开头悼念 交代马克思逝世的时间、地点以及逝世当时的情况。
第二部分(2-7)主体评价 对马克思一生的功绩作简要评价。
第三部分(8) 结尾悼念 表达对马克思的尊敬、爱戴和悼念之情。
分析第一部分:
刚才我们说到,这是一篇悼词,我们还知道恩格斯是马克思最好的战友。他的逝世,对于与他并肩战斗了40多年的恩格斯来说,无疑是一个沉重的、巨大的打击。所以他作这篇讲话的时候感情基调是怎样的?作者的语气又如何?饱含了深情,基调是的。齐声朗读第一段。
(1) 感情基调:深沉含蓄 语气:平静 (是激动,是平静,还是失落?)
(2) 从哪些语句词语看出他的语气是平静的,感情却是深沉含蓄的?
最为大的思想家 停止思想 安静地睡着了 永远地睡着了
(3) 既然恩格斯要表达的是深切的悼念,为什么语气还如此的平静?(自由讨论)
要点到以下关键词:表面是平静的,但恩格斯的内心是异常不平静的,恩格斯直面战友的墓穴,是在向他最亲密的战友的告别。
恩格斯无法接受马克思的逝世,仿佛他还活在身边一样。
恩格斯是代表广大无产阶级和战斗的革命群众讲这番话的,这就决定了作者表达思想感情的方式必然是相当含蓄的。他巨大的痛苦、复杂的感受、深刻的理解,几乎全被溶缩在了最后一句:他已经永远的睡着了。这是一种委婉的说法,更能引起人们的共鸣,更能激起人们的哀悼,它可以起到化悲痛为力量的作用。
(4)字词:
“不到两分钟”: 补充注释
1883 年 1 月,马克思带着严重的支气管炎病从英国南部的文特诺尔回到伦敦梅特兰公园路 41 号。这时并发的喉头炎使得他几乎不能吞咽。2 月间,肺部发生脓肿。经过一段时间治疗,气管炎逐渐痊愈,吞咽食物也比较容易了,因此,死亡是意外地来临的。3 月14日下午两点多钟,恩格斯到马克思那里去,护理马克思的女仆海伦走上楼去看了一下,下来说,马克思处在半睡状态。她随即陪同恩格斯一起上楼去。当恩格斯走进马克思的卧室时,马克思已坐在自己的安乐椅上安详而毫无痛苦地长眠了(他的写字台上还放着《资本论》第三卷的第八次修改稿),这时隔海伦离开房间不过两分钟光景。
————让人深感惋惜、痛心、遗憾
“安静”:指安详
“永远”一词表达了强烈的悲痛之情
(5)讳饰
讳饰,有叫做婉曲,委婉,是要表达的意思并不直截了当的说出来,而是用比较曲折的方式烘托或暗示给读者的一种修辞方式。
例如:孔乙己一到店,所有喝酒的人都看着他笑,有的人就说了:你脸上又添新伤疤了。
这里“又添新伤疤了”是用了讳饰的手法暗示了孔乙己又挨打了。
又如在闽南一带,“人死了”表达上都用“老了、走了、回去了“这些话来代替。
它所起到的作用是含蓄、耐人寻味。
第一段最末一句的破折号的作用:从语法意义方面看,它表示说话的暂时中断,后面的话对前面的作补充说明,同时意思起了转折。它的修辞作用是反映了思格斯内心情感上的矛盾和巨大悲痛,他希望马克思是真正的,暂时的,像往常一样地“安静地睡着”,而不希望、不愿意想到并且说出“永远地睡着了”的话,但却又不能不说出这样的话。这个破折号起到了“潜台词”的作用。
分析第二部分:
那么,在这篇世界著名的悼词当中,恩格斯是如何“论其人”的?
第二段:总写巨大损失。
(1):请同学快速思考一个问题:作者从哪两个方面论述了马克思的伟大贡献?
明确:在第二部分,恩格斯对马克思有“科学家”和“革命家”两个评价性称谓,表明马克思的贡献包括理论和实践两方面。
这一点在第2段中有明确而概括的语句来说明,即“这个人的逝世,对于欧美战斗着的无产阶级,对于历史科学,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其中,第一个“对于”,突出了作为革命家的马克思在无产阶级实际斗争中的领导作用,领起下文第6段;第二个“对于”,则突出了作为科学家的马克思在社会科学研究领域中的杰出成就,领起下文第3、4、5段。两个“对于”,分别列出了“马”贡献的两个方面:革命斗争实践和科学革命理论。是全文的总纲。
(2)语句分析:
第一分句是单句。去枝叶,找主干,把这个长句变成一个短句。
(3)马克思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都赢得了人们对他的尊敬和爱戴,因此他的逝世对人类是一大损失。这句话中哪些词语集中表现了“损失”之大?
——“不可估量” “空白”
(4)这一段不仅论述了马克思的逝世对于全人类的巨大损失,而且也从另一方面揭示了马克思生前两方面的伟大贡献,是对无产阶级革命实践的指导,和对社会科学理论的发现
在总写巨大损失后,接下来就具体写马克思生前的主要功绩和贡献。这些功绩和贡献分成两大方面来写,即理论贡献和实践贡献。
现在请在第3段到第5段中找出马克思在理论方面做了那些贡献?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原文阅读
3月14日下午两点三刻,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让他一个人留在房间里不过两分钟,等我们再进去的时候,便发现他在安乐椅上安静地睡着了---但已经是永远地睡着了。
这个人的逝世,对于欧美战斗着的无产阶级,对于历史科学,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这位巨人逝世以后所形成的空白,在不久的将来就会使人感觉到。
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繁茂芜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所以,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因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为基础;人们的国家制度,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而,也必须由这个基础来解释,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做得相反。
不仅如此,马克思还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由于剩余价值的发现,而先前无论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或社会主义批评家所做的一切都只是在黑暗中摸索。
一生中能有这样两个发现,该是很够了,甚至只要能作出一个这样的发现,也已经是幸福的了。但马克思在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甚至在数学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这样的领域是很多的,而且其中任何一个领域他都不是肤浅地研究的。这位科学巨匠就是这样,但这在他身上远不是主要的。在马克思看来,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任何一门理论科学中的每一个新发现,即使它的实际应用甚至还无法预见,都使马克思感到衷心喜悦。但是当有了立即会对工业、对一般历史发展产生革命影响的发现的时候,他的喜悦就完全不同了。例如,他曾经密切地注意电学方面各种发现的发展情况,不久以前,他还注意了马赛尔·德普勒的发现。
因为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他毕生的真正使命,就是以这种或那种方式参加推翻资本主义社会及其所建立的国家设施的事业,参加 现代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正是他第一次使现代无产阶级意识到自身的地位和需要,意识到自身解放的条件,---这实际上就是他毕生的使命。斗争是他的生命要素。很少有人像他那样满腔热情、坚韧不拔和卓有成效地进行斗争。最早的《莱因报》(1842年),巴黎的《前进报》(1844年),《德意志-布鲁塞尔报》(1847年),《新莱茵报》(1848-1849年),《纽约每日论坛报》(1852-1861年),以及许多富有战斗性的小册子,在巴黎、布鲁塞尔和伦敦各组织中的工作,最后是创立伟大的国际工人协会,做为这一切工作的完成--老实说,协会的这位创始人即使别的什么也没有做,也可以拿这一结果引以自豪。
正因为这样,所以马克思是当代最遭忌恨和最受诬蔑的人。各国政府---无论专制或共和政府---都驱逐他;资产者--无论保守派或极端民主派---都纷纷争先恐后地诽谤他、诅咒他。他对这一切毫不在意,把它们当作蛛丝一样轻轻抹去,只是在万分必要时才给予答复。现在他逝世了,在整个欧洲和美洲,从西伯利亚矿井到加利福尼亚,千百万革命战友无不对他表示尊敬、爱戴和悼念。而我敢大胆地说,他可能有过许多敌人,但未必有一个私敌。
他的英名和事业将永垂不朽!
恩格斯写于1883年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基础练习
一、给加点的字注音
估量(liáng) 悼念(dào) 肤浅(fū) 繁芜丛杂(wú) 忌恨(jì) 空白(kòng)
诬蔑(miè) 豁然开朗(huò)领域(yù) 诅咒(zǔ) 诽谤(bàng) 卓有成效(zhuó)
二、给下列多音字注音
量:①估量(liáng) 胆量(liàng) 空:①空白(kòng) 空调(kōng)
三、辨析下列形似字
①衷(zhōng)心 哀(āi)伤 ②竞(jìng)争 竟(jìng)然 ③诅(zǔ)咒 沮(jǔ)丧
四、解释下列词语
不可估量:不能估计。 浮浅:浅薄;肤浅
繁芜丛杂:本指杂草杂树生长茂盛,这里指马克思以前形形色色的唯心主义对人类历史的解释。
豁然开朗:指一下子出现了开阔明朗的境界。也形容一下子搞通了思想,领悟了道理,心情十分舒畅。
嫉恨:因嫉妒而愤恨;憎恨。 诬蔑:捏造事实败坏别人的名誉。
诽谤:无中生有,说人坏话,毁人名誉;诬蔑。 浅尝辄止:刚入门就不再钻研。
五、辨析下列近义词
(1)①领域:指认识的范围,也用于一般的社会活动适用范围较大。:如甚至在数学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
②范畴:哲学术语,只能用在思维逻辑等方面,适用范围较小。:如本质和现象是唯物主义辨证法的基本范畴。
二者都是名词,都可以指一定的范围。
(2)①摸索:指在不明方向、缺少经验的情况下一点一点的寻找,对象多为方向、门径、经验等。有“试探”的意思。:如由于剩余价值的发现,这里就豁然开朗了,而先前无论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或者社会主义批评家所做的一切研究都只是在黑暗中摸索。
②探索:侧重在进行深入的研究,试图发现,求得隐藏的事物,对象多为本质、根源、奥秘、规律等。书面语色彩更为浓厚。如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使我们对宇宙奥秘的探索工作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境界。
六、按要求完成语法练习。
(1)这个人的逝世,对于欧美战斗着的无产阶级,对于历史科学,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
①指出这个句子的主语和宾语中心语。
主语:逝世 宾语中心语:损失;
②“欧美”是“战斗着的”的定语,还是“战斗着的无产阶级”的定语?
“战斗着的无产阶级”的定语
(2)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纷繁芜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
①指出句子的主语和状语。主语:马克思 状语: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
②指出“为”的宾语。 “为”的宾语:意识形态?;
③指出全句宾语的中心语。 全句宾语:发展规律
七、重点语句理解
1、“一生中能有两个发现,该是很够了。即使只能作出一个这样的发现,也已经是幸福的了。”这两句话的深层含义是什么
______两个发现在人类思想史上具有极其伟大的意义,其成就和贡献是非常巨大的。_
2、“他对这一切毫不在意,把它们当作蛛丝一样轻轻拂去”这句话有什么艺术特点?它有何含义?
这句话运用了比喻修辞,含蓄发人深思。它具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说明敌人对马克思的攻击很多,但十分无力;二是说明马克思对敌人十分蔑视,表现了马克思崇高的思想境界。
3、怎样理解“他可能有过许多敌人,但未必有一个私敌。”这句话?
“私敌”是指以我为中心,以“我”的利害区分敌友,这是剥削阶级个人主义的一种表现。马克思没有这样的私敌,说明他不存私念。他是坚定地站在无产阶级的立场上,全力以赴地与形形色色的敌对分子作斗争,因而他有“许多敌人”。这些敌人都是无产阶级的敌人。这个评价含蓄深刻,高度赞颂了马克思光明磊落、大公无私的高尚的革命品格。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苏教版高二下册语文教案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