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和蛋白质技术生物选修一高频考点
提取生物大分子的基本思路是选用一定的物理或化学方法分离具有不同物理或化学性质的生物大分子。下面是小偏整理的DNA和蛋白质技术生物选修一高频考点,感谢您的每一次阅读。
DNA和蛋白质技术生物选修一高频考点
1、提取生物大分子的基本思路是选用一定的物理或化学方法分离具有不同物理或化学性质的生物大分子。
2、DNA溶解性:①DNA在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中溶解度不同。在0.14moL/L的NaCL溶液中,溶解度最小。②DNA不溶于酒精。
3、DNA对酶、高温和洗涤剂的耐受性:因为酶有专一性,蛋白酶能水解蛋白质,但对DNA没有影响。DNA比较能耐高温。洗涤剂能够瓦解细胞膜,但对DNA无影响。
4、在沸水浴条件下,DNA遇二苯胺会被染成蓝色。
5、提取DNA的材料一般用鸡血而不用猪血,因为哺乳动物(猪)成熟的红细胞无细胞核,无DNA。
6、破碎鸡血细胞时,可以加入一定量的蒸馏水,同时用玻璃棒搅拌,过滤后收集滤液即可。
7、为了纯化提取的DNA,需要将滤液进一步处理。在滤液中加入NaCL,使其浓度为2mol/L,过滤除去不溶的杂质,再加入蒸馏水,使NaCL浓度为0.14mol/L,析出DNA,过滤除去溶液中的杂质。
8、向溶解了DNA的NaCL溶液中加入体积分数为95%的冷却的酒精溶液,目的是提取含杂质更少的DNA。
9、PCR原理:DNA体外复制
10、PCR的条件:①一定的缓冲溶液;②DNA模板;③分别与两条模板链相结合的两种引物;④四种脱氧核苷酸;⑤耐热的DNA聚合酶;⑥控制温度的仪器设备。
11、为什么要引物?因为DNA聚合酶不能从头开始合成DNA,而只能从3′端延伸DNA链。DNA的合成方向总是从子链的5′端向3′端延伸。
12、PCR三步骤:变性、复性和延伸。在PCR循环之前,常要进行一次预变性,以便增加大分子模板DNA彻底变性的概率。
13、PCR的结果:特异地复制处于两个引物之间的DNA序列,使这段固定长度的序列呈指数扩增。
14、DNA在260nm的紫外线波段有一强烈的吸收峰。
15、蛋白质分离的方法:凝胶色谱法和电泳。
16、凝胶色谱法是根据相对分子质量的大小分离蛋白质的有效方法。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蛋白质,移动速度慢,后洗脱出来;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的蛋白质,移动速度快,先洗脱出来。
17、电泳利用了待分离样品中各种分子带电性质的差异以及分子本身的大小形状的不同,使带电分子产生不同的迁移速度,从而实现各种分子的分离。
知识导向,加入讨论交流
古语有云:“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这句话强调的就是交流过程对于学习的重要性。事实上,在高中生物学习中,交流的形式有很多,既有实验观察中的合作学习,也有观察之后的分析探讨,更有针对某一种现象的交流讨论,这些交流形式可以打破学习者之间的壁垒,让知识处于一种活动流通的状态中。观察之后的交流可以让学生发散思维,学会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和思考问题,起到举一反三的效果。以苏教版高中生物教材必修3《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一章为例,在教学过程中,我在第一节时引导学生对人体生命活动的一些调节现象进行观察,将观察之后的结果以简单形式汇报给大家,和之前的观察活动不同的是,我更侧重以知识为导向。所以,在观察之前我就为学生布置了相关任务,提醒大家要事先确定好一定的知识目标,即在接下来的观察中究竟要获得什么样的新知识,就可以围绕这些新知识对观察对象展开观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的观察更有针对性了,对于身体中出现的一些不同的细微感受基本上都能捕捉到,从而对于本章节的知识也就掌握得更牢固了。交流和讨论通常发生在观察活动结束之后,对于那些通过观察之后所获得的知识,交流讨论是一种必要的巩固手段。在围绕任务开展观察活动的过程中之所以会强调以知识为导向,其根本原因就在于观察对象往往会呈现出很多不同的现象,但究竟哪一种现象才是真正地为学习任务服务的呢?这往往就需要师生进行合理取舍。在观察活动开始之前就强调以知识为导向,有助于学生观察效率的提升,而交流的好处就在于让学生互相学习彼此优势,在看到别的同学的问题之后可努力避免,从而让学习效果更好。
综上所述,在高中生物课堂上对观察能力的培养是师生的重要任务,同时培养观察能力也符合《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的要求。这种能力的培养应建立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上,我们应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提升观察能力,如此一来,不仅学生的观察能力提升了,也巩固了生物知识,为今后的学习、工作做了充足准备。
DNA和蛋白质技术生物选修一高频考点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