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68教学资源网 > 儿童教育 > 功课辅导 > 学科辅导 > 历史学习 >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教案高中历史必修三2021

2020-10-27 17:41:23
|小黄

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的主要观点,理解儒家思想的形成。下面是小偏整理的《“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教案高中历史必修三2021,感谢您的每一次阅读。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教案高中历史必修三2021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的主要观点,理解儒家思想的形成。

过程与方法:

适度引入古代中国政治发展与传统文化方面的材料,启发学生思考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以列表的方法,从时代、主要观点、影响等方面,指导学生归纳孔子、孟子和荀子的主要内容。以百家争鸣为主题,组织学生谈一谈继承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认识和感受。组织一次“我读《论语》的读书活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中国古代思想的博大精深:通过学习早期儒家的民本思想,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精神;了解儒家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最主要部分,认识其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和对后世的影响;联系现实,使学生正确对待儒家传统文化,发挥其在当代的积极意义。

教学重难点

重点

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历史意义;

孔子、孟子、荀子的主要观点,了解儒家思想的形成。

难点

儒家思想的形成,认识其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和对后世的影响。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1988年,一位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在巴黎一次集会上说,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还要到2500年前孔子的思想中去寻找智慧。

看到这些,老师感慨:孔子究竟有什么价值,让这些政要精英们有如此行动、如此断言呢?今天就让我们走近圣贤,领悟传统文化的精髓,感受他们的魅力,寻找启迪。”

【导入新课】

第五届世界儒学大会暨2012年度孔子文化奖颁奖典礼在孔子研究院隆重举行。本届大会上突出了现实性,主题为“儒家思想的当代意义”。围绕“儒家理论与市场理论”、“中华元典与现代文明”、“儒学与国民教育”等重大现实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与广泛对话。

俗话说“有实力才有魅力”,一个人在2500多年后还有这么大的影响,孔子的魅力在哪里?儒家思想是怎样形成的?

【推进新课】

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1、“百家争鸣”的概念

(1)所谓“百家”,是泛指,意为数量多。《汉书o艺文志》上主要分为儒家、墨家、道家、法家、阴阳家、杂家、名家、纵横家、兵家、小说家等十家。

(2)所谓“争鸣”是指争论和辩难

百家争鸣”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按照本阶级(层)或本集团的利益和要求,对宇宙对社会、万事万物作出解释。于是,他们著书立说,广收门徒,高谈阔论,互相辩难,争相发表自己的见解。于是形成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

2、合作探究1:“诸子百家”为什么要争论辩难?有什么深刻的社会原因?

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大变革时代,奴隶社会日益崩溃,封建社会逐步确立。

(1)经济上,井田制崩溃,社会经济迅速发展。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促使井田制走向瓦解;封建经济的迅速发展,为学术文化的繁荣提供了物质条件。

(2)政治上,周王室衰微,诸侯纷争,分封制瓦解。各种力量在争衡、较量。对社会变革的现实发表不同的看法,提出改革时弊的各种方案,就必然会出现观点各异的现象;加上新的统治阶级还未有绝对的权威,人们的思想也就不受任何条框的束缚和制约,尽可以畅所欲言。

(3)阶级关系上,“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各诸侯国都想富国强兵,兼并他国,取代周天子的地位,因而特别地礼贤下士;士人们代表本阶层或政治派别的利益和要求,希望实现用自己的思想主张治国平天下的政治愿望。

(4)思想文化上,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私学兴起。私学的兴起,造就了一大批知识渊博和阅历丰富的士,同时也为学术繁荣提供了舆论阵地。在社会上,一批以传播文化,发展学术为宗旨的社会力量被称为“诸子百家”。

合作探究2:百家争鸣出现的根本原因与直接原因是什么?

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处于变革时代;

直接原因:各家学派代表著书立说,互相批驳,形成“争鸣”局面。

3、主要派别代表:

春秋战国,学术思想空前发达。学派很多:三教九流-------。其中影响较大的有(P4历史纵横)

儒家:孔子、孟子、荀子。道家:老子、庄子。墨家:墨子。法家:商鞅、韩非等。

4、历史影响

这些学派相互诘难、批驳,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同时,各派吸收、融合,逐步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对当时和后世影响深远。

合作探究3:百家争鸣对中国社会有何重大影响?(学生回答)

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二、孔子和早期儒学

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无人不晓。你对孔子知多少?

(学生回答后简要介绍孔子生平。)

1、孔子的思想

合作探究4:对孔子思想中“仁”和“礼”的认识?

(1)“仁”:①主要内容:“仁者爱人”,“德”是孔子“仁”的思想在政治上的体现。②评价:这一思想对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对制约统治者对民众的过度盘剥,对中华民族传统理论道德的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礼”:①主要内容:“克己复礼”。②评价:是孔子思想中的保守部分,他承认阶级压迫,维护等级制度,成为封建统治者维护统治的思想工具。但“礼”的思想对于稳定社会秩序、发展生产力、制约社会下层的反叛意识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2、战国时期孟子和荀子的思想

(1)主张

2.影响:①孟子、荀子对儒家思想加以总结和改造,又吸收了一些其他学派的积极合理成分,使儒学体系更加完整,儒家思想更能适应社会的需要。

战国后期,儒学发展成为诸子百家中的蔚然大宗。

3.孔子、孟子、荀子思想比较

合作探究6:如何认识现代“以德治国”思想与儒家思想的“德治”?

(1)儒家的德治与今天所提倡的德治的本质区别:

德治的内容不同。儒家的德治是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封建地主阶级道德为基本内容的;今天的德治是以社会主义道德和共产主义道德为基本内容的。

所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前者是代表封建地主阶级利益的,是为维护封建统治服务的;后者是代表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是为维护社会主义的稳定和发展服务的。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加强德治的必要性:市场经济具有自发性。加强道德建设,可以约束和规范市场经济主体的交易活动和行为,使市场经济健康、正常、有序地进行。

三、道家、法家和墨家

1.道家

(1)老子:①世界观:世界万物的本原是“道”。②政治主张:“无为而治”。他强调一切要顺应自然,提倡清净无为、知足寡欲。③辩证法:世界万物和人类社会总在不停地运动,有无、难易、贵贱、福祸都是相互依存,不断转化的。

(2)庄子:①把世间万物都看做是相对的。②认为放弃一切差别观念,就能获得精神上的自由。

2.法家

(1)代表:韩非子

(2)主张:君主要以法治国,利用权术驾驭大臣,以绝对的权威来震慑臣民。

(3)评价:法家把君主的权力提高到极点,迎合了建立大一统专制国家的历史发展趋势。

课后小结

课后习题

高考真题: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一、选择题

1.(2014o山东文综)春秋时期,孔子兴办私学,学生来自士农工商各阶层。这一做法()

A.打破了贵族垄断教育的特权

B.瓦解了宗法分封制度

C.动摇了周王室的统治基础

D.适应了诸侯争霸战争的需要

2.(2012o海南单科)儒家经典强调:“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这段话体现的是()

A.民本思想

B.仁政思想

C.礼法并重

D.礼治为先

3.(2012o山东文综)有学者评论战国时期某学派说:“他们都是些注重实践的政治家……他们认为贵族的存在已不合时宜……他们把商人和学者看作是可有可无或多余的人。”这一学派是()

A.儒家

B.道家

C.墨家

D.法家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解析:本题考查孔子“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题干材料体现了孔子“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其主要意义在于打破了原来“学在官府”的局面,即打破了奴隶主贵族垄断教育的特权,故A项为正确答案。宗法分封制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孔子的教育思想并没有冲击瓦解宗法分封制,故B项错误。周王室统治的经济基础是井田制,政治基础是宗法分封制,孔子的教育思想既没有冲击井田制,也没有动摇奴隶主贵族的统治地位,故C项错误。孔子的教育思想以“仁”“礼”为主要内容,含有反对当时诸侯争霸的内涵,故D项错误。

答案:A

2.解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传统思想,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材料强调的是“好礼”“好义”“好信”,并没有反映“民本”和法治,故A项和C项错误。材料内容并未涉及“礼治”,故无法体现“礼治为先”,D项错误。礼、义、信都是仁政思想的体现,故B项正确。

答案:B

3.解析:本题考查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由材料中“注重实践”“贵族的存在已不合时宜”和轻视商人与学者等信息可知,该学派否定贵族政治,主张法治,重农抑商,注重实践。结合所学,可知该学派应为法家,故D项正确。材料中对商人和学者的认识不符合战国儒家学派的观点,排除A项;战国时的道家抱有“逍遥”的人生态度,材料中对“贵族”的认识不符合该学派的观点,排除B项;墨家主张非攻、尚贤、节俭,材料内容均不能体现该学派的观点,排除C项。故选D项。

答案:D

高中历史必修3《“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教案【二】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过程。掌握诸子百家的思想特征及其代表人物的主要主张;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原因及重要意义。

2.过程与方法:学生可以根据教科书与教师提供的材料以及自己的观察所得,进行推理分析,主动探究问题的答案,并学会用观察法、比较法等方法学习有关问题。能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

教师应该注重启发式教学,设计具有针对性、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并对学生在探索过程中的表现予以及时而恰当的评价。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春秋战国时期思想活跃而繁荣的文化盛况的学习,使学生对祖国文化有深入的认识,从而更加热爱祖国历史与文化,有志于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逐步培育起民族精神,激发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自豪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

难点:1、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内容较多而且新知识、新内容多,不易掌握。

教学工具

幻灯片。图片。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学案展示。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一.孔子和早期儒学

1.孔子

(1)政治思想:提出“仁”与“礼”的学说;主张建立一个礼乐文明的社会。

注重政治与人事,对鬼神敬而远之。

(2)教育思想:开创了中国古代私人讲学之风;把自己的思想主张贯穿到教育活动中;注重人的全面发展。

(3)孔子的历史地位:儒家学派创始人,教育家,文化传播者。

2.孟子

(1)思想内容:孟子继承了孔子学说,并对其“德治”思想进行发挥,提倡“仁政”学说,并提出“民贵君轻”思想。

(2)影响:对儒家思想发展有重要贡献。

3.荀子

(1)主要思想:

强调“天行有常”,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还对“礼”进行深入的讨论。

(2)地位:广泛吸收了各家思想的精华,丰富了早期儒家的思想内容,成为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在讲完本子目后,归纳孟子、荀子在哪些方面发挥了孔子的思想及早期儒学的基本特征。

二.其他主要学派的代表人物及主要思想

指导学生填表,之后启发他们结合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政治经济状况,分析老庄之学产生的社会基础。

对于同一学派内部,不同思想家的思想也要加以区别分析。从总体与局部两个方面来把握各家学派的思想特点。

记住:法家代表除了上述三人外,还有吴起、申不害等。法家内部形成重“法、”重“术”、重“势”三个不同学派,韩非子是法家思想集大成者。

三、建议分组讨论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原因及重要意义。

启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结合当时及以后中国古代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史实来理解。通过自己的情感体验、主观认识、独立思考与判断,分析春秋战国时期各学派思想对社会发展所做出的贡献。

(四)反思总结,当堂检测。

教师组织学生反思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并进行当堂检测。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构建知识网络并对所学内容进行简单的反馈纠正。

(五)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我们已经学习了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过程,那么,儒家思想又是怎样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的呢?下节课我们一起学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课后小结

本课的设计采用了课前下发预习学案,学生预习本节内容,找出自己迷惑的地方。课堂上师生主要解决重点、难点、疑点、考点、探究点以及学生学习过程中易忘、易混点等,最后进行当堂检测,课后进行延伸拓展,以达到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

板书

一.孔子和早期儒学

1.孔子

2.孟子

3.荀子

二.其他主要学派的代表人物及主要思想

三.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原因及重要意义。

历史教学反思

本学期,带高二三个文科班、四个理科班,高一一个尖子班的历史教学,一周共15节课。课程量似乎不多,但是却特别累。尤其是高二历史教学倍感吃力。下面就谈谈自己的这一周教学感受:

首先在备课时,特别是第一单元内容,备课起来总感觉无处下手,对知识点的处理把握不住,备课起来很苦难。思想史是一定时期社会经济政治发展的历史产物,内容比较的抽象,时间又比较的久远,学生理解起来也很困难。第一单元还有很多内容涉及到哲学的内容,讲深了,学生还没有学过哲学,根本就无法理解;简单处理,学生了解不了,很是矛盾。要是哲学学过后,我想第一单元的内容教与学都会很容易的。

其次是上课,一周5节课(包括晚自习),上完两节内容,课后与学生交流,学生认为对某些问题还是很难理解,感觉比政治与经济史的学习还要难。期间我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教学手段,备课时充分考虑到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灵活方法。所以上课时感觉有种前所未有的卡。

第三,由于我校学生的基础知识较差的实际,本学期我要求学生坚持“课前预习,课堂大胆展示”,改变原来课前不愿意预习、懒于预习的状况,同时以各种方式去检查与敦促。几节课后,有很多学生与我聊天时,都谈了自己的感受,认识到课前预习,课上敢于展示对学习好历史的重要意义。仍然有很多学生不能严格要求自己,不愿意课前预习,不愿意课堂去展示,与同学去讨论,要养成良好的习惯,估计需要我们一起努力,也需要很长的时间,不过我对他们与自己都有信心。

第四、在讲述思想与政治、经济的关系时,我深感学生对必修1、2知识的遗忘程度严重,因此还要加强对必修1、2知识的复习与回顾,这就与课前预习有很大关系,每节课前我都要求学生复习回顾相应的与之有关的知识,特别是必修1、2的内容,但是真正做到的很少。针对此,我准备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加强必修1、2内容的复习,准备每一单元开始时,先把必修1、2内容进行复习;单元结束时,再把政治、经济、文化内容按照专题的方式进行归纳,以便学生能从宏观上,系统地掌握知识点,搞清楚知识点前后关联。这只是我目前的想法,不知道现实中能不能实现,也深知这样需要花大量的时间,增加自己的教学负担,而我最担心的就是会不会增加学生的负担,起不了正面的效果。是否具有科学性?对此渴望得到同行朋友们的指点。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教案高中历史必修三2021相关文章:

《维新运动的兴起》教案高中历史选修一2021 - 5068儿童网

《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教案高中历史选修一2021 - 5068儿童网

《促进民族大融合》教案高中历史选修一2021 - 5068儿童网

《“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教案高中历史选修一2021

《改革的后果》教案高中历史选修一2021 - 5068儿童网

《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教案高中历史选修一2021 - 5068儿童网

《百日维新》教案高中历史选修一2021 - 5068儿童网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教案高中历史选修一2021 - 5068儿童网

《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教案高中历史选修一2021 - 5068儿童网

《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教案高中历史选修一2021 - 5068儿童网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27217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