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教案2021必修二历史
我国人民近代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的变化,是文明、进步的表现,认识到进步的文明终将取代落后的习俗。下面是小偏整理的《《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教案2021必修二历史,感谢您的每一次阅读。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教案2021必修二历史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掌握近现代中国社会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迁的基本史实。
(2)通过分工合作,多渠道搜集资料、分析资料、整理编辑资料、展示成果,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与能力、搜集资料、分析归纳和表达的能力。
(3)通过对探究问题进行反思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思辨思维、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通过探究“近现代中国社会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原因”等问题,培养学生探究问题、全面分析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课前学生分组分工合作,通过上网查资料、访问调查等方式,课堂上展示成果,掌握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基本史实,构建知识体系。
(2)通过探究问题,理解分析中国人民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的原因。
(3)通过小组合作探讨“如何传承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学生联系身边的实例、通过自我加工提出新的建议与看法来解决问题,使学生将历史知识运用于生活中,让学生感觉到历史就在身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使学生认识到我国人民近代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的变化,是文明、进步的表现,认识到进步的文明终将取代落后的习俗。
(2)深刻认识到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才真正实现新生活新风尚。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是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根本前提。
教学重难点
重点:从衣、食、住和社会风俗等方面了解中国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发生变化的基本史实
难点:运用已学的政治、经济、思想知识,分析影响中国近代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因素
教学工具
幻灯片。图片。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1)按兴趣分成四组:服饰组、饮食组、建筑组和风俗组四组。
(2)选出组长,进行组内分工:教材组、资料组、采访组、编辑组、展示组、后勤组
组长:统筹安排、分工合作、指导方法。
教材组:负责分析教材,理清发展阶段,梳理教材知识点,设计方案,确定
所需资料,指导本组组员学习本专题内容。分析能力较强同学负责。
资料组:根据教材组的设计和要求,上网搜索所需要资料,补充资料。对资
料搜索方法熟悉的同学负责。
采访组:根据专题需要,向父辈、祖辈、身边老前辈采访该专题相关内容,从身边更加深入了解主题,为本组设计方案提供意见和补充内容。实践能力较强、身边拥有相关资源的同学负责。
编辑组:根据设计方案和搜索资料进行课件制作。建议:PPT制作熟练的同学担任。
展示组:负责探究学习成果展示。擅长语言表达同学负责。
后勤组:为以上各小组提供支援和协助。
(3)探究任务:
①根据选定的主题,搜索资料,分析发展变化的过程,发展线索脉络要清晰②根据发展变化,探究发展变化的原因、特点、影响③通过对选定主题的探究学习,小组提出学习中出现困难或疑惑,让全班同学探讨。
(4)主持人:科代表
导入新课:
由赵本山和宋丹丹的小品导入新课
科代表:同学们都知道,赵本山和宋丹丹是我国著名的小品演员,他们合演的许多小品脍炙人口,深受大家喜爱。由他们合演的小品《昨天、今天、明天》,就把全国男女老少乐翻了天。下面,我选取其中一段,让大家欣赏一下。
(多媒体课件播放小品)《昨天、今天、明天》选段(9分44秒至11分52秒)
宋丹丹:俺俩搞对象那会儿吧,我就想送他一件毛衣,那会儿穷,没钱买;赶上呢我正好给生产队放羊,我就发现那羊脱毛,我就往下薅羊毛。晚上回家呢,纺成毛线,白天一边织毛衣,一边放羊,一边再薅羊毛。结果眼瞅着织得差俩袖了,让生产队发现了,不但没收了毛衣,还开批斗会批斗我,那会儿不是有个罪名叫……
崔永元:挖社会主义墙角!
宋丹丹:是,给我定的罪名就叫薅社会主义羊毛。
崔永元:这罪过不轻啊!
崔永元:我听出来了,这个定情物实际上就是没有送成,那结婚的时候就没有像样的彩礼,有没有?
宋丹丹:说出来都不怕大伙笑话,他家穷的啥都没有!
赵本山:别巴瞎,当时还有一样家用电器呢!
崔永元:还有家用电器呀?!
赵本山:手电筒么!
崔永元:哎呀,也没有什么像样的定情物,也没有什么像样的彩礼,但是你看大叔大妈风风雨雨这么多年,过得挺好,我觉得就是这个一如既往的劲儿啊,就值得我们年轻人学习,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赵本山:嘿嘿,别向我们学习,俺俩感情出现过危机。
崔永元:以前?
赵本山:现在。
崔永元:怎么回事儿?
赵本山:改革开放富起来之后,我们俩盖起了二层小楼。这楼盖完了,屋多了,突然跟我提出来要分居,说搁一个屋准耽误她学外语,完事呢说感情这个东西是距离产生美。结果,我这一上楼,距离拉开了,美没了!天天吃饭啥的也不正经叫我了,打电话,还说外语:“Hello哇,饭已OK了,下来咪西吧!”
科代表:好,小品就欣赏到这儿。不知大家从这段小品中感受到什么?
生:我感受到中国老百姓的物质生活和生活习惯在改革开放前后发生了巨大变化。
科代表:的确如此。如果我们再把视野投射到一百年前,就会发现现在社会生活相对于一百年前发生的变化更是巨大。下面,请服饰组、饮食组、建筑组和习俗组四组带领我们一起走进第14课《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穿越时空重游我们生活中的“今天”与“昨天”的变化。
一、服饰的变迁
主持:服饰组
主持人:请同学们说说:我们中国人的代表服饰有哪些?它们什么时候出现?
(一)服饰的变迁及特点
通过历史图片,介绍男装、女装服饰的变迁历程
构建知识结构,提问法,全班归纳阶段性发展特征:
第一阶段:鸦片战争后到新中国的建立(1840-1949年)
男装:长袍马褂、西装、中山装
女装:改良旗袍
特征:中式与西式、传统与现代并存
第二阶段:新中国成立后到十一届三中全会(1949-1978年)
男装:列宁装、中山装(干部装)、绿军装、中式便装
女装:列宁装、布拉基(连衣裙)、绿军装、碎花衣裳、中式便装
特征:朴素单一
第三阶段: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特征:新式新款层出不穷
发展趋势:由“封闭”走向“开放”“个性化”
(二)服饰变迁的原因
(1)受政治环境、形势的影响:鸦片战争、辛亥革命、苏联关系等的影响。如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当时人们崇尚新礼仪、追求新风尚,中山装流行。50年代与苏联关系友好,苏联的列宁装、布拉基流行。
(2)外来思想文化的传入:鸦片战争后,西方物质文明和思想文化的传入。
(3)中国人学习的西方思想文化,中国人思想观念的改变,由保守、谨慎、等级观念逐渐改变开放、平等、追求个性
(4)经济上,经济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后,推动服饰多元化发展。
(5)服装特点与功能:服装简便适应了逐渐快速的生活节奏和工作要求。
(三)服饰变迁的思考
1、中国近代以来服饰的变迁中可反映其发展趋势是由“封闭”走向“开放”。这样的趋势,一反映了中国人思想观念的转变:由拘谨、保守、等级观念变为逐步开放、追求个性化。现在服装也成为展示自我的一种方式,反映了中国人更加自信、更加多元化、更加国际化;二反映了近现代中国在落后的情况下先向西方学习,后向苏俄学习,最后自我独创的发展历程;三反映了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审美情趣的改变,更加多元化。
2、对现实的反思:在重要节日、场合,日本人穿和服、韩国人穿韩服,中人呢?我们作为中学生,中山装、唐服我们一次也没穿过,中国的传统文化在逐渐丢失,我们感到痛心和彷徨。我们非常希望能保留我们中国的传统,传承我们的非物质文化。我们如何才能传承我们文化,不让它在我们这代丢失呢?这值得我们在反思和探讨。
科代表总结:
1、中国近现代男子服饰的变化
长袍马褂——西服——中山装——列宁装——当代时装
2、中国近现代女子服饰的变化
晚清旗袍——改良旗袍—列宁装和布拉基(连衣裙)——绿军装——碎花衣裳——当代时装
二、饮食的变迁
主持:饮食组
问题引导请同学们说说:我国南北方的传统饮食有何区别?为什么形成这样的特点?请同学们说说在改革开放前后你家饮食种类和结构的演变?谈谈其中的原因?
通过历史图片,介绍饮食的变迁历程
(一)饮食的变迁及特点
1、中国传统菜式:
(1)中国四大名菜:鲁菜、粤菜、川菜、淮扬菜
(2)南方饮食:米饭、海鲜
(3)北方饮食:面食、肉类
特点:受地理、自然环境、自然经济影响,达到自给自足、地区特色强。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2、近代现代饮食
(1)近代西餐传入,吃西餐成为时尚
(2)改革开放后,倡导“菜篮子工程”
3、特点:中西合璧,饮食更加多元化、多样化、营养搭配更均衡
(二)饮食变迁的原因与影响
原因:(1)近代: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随着西方列强蜂拥而入,来中国的洋人与日俱增,从而把西餐烹饪技术带入中国。
(2)新中国:政府政策的支持,国家经济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追求更加健康、优质的饮食。
影响:中餐采用了西餐中常用原料,丰富了食物种类,均衡营养
(三)饮食变迁的思考
饮食的变迁反映中国人思想观念、生活习惯的改变。
国家经济的发展是制约饮食质量提高的重要因素。
三、建筑的变迁
主持:建筑组
安居乐业是中国人的梦想。你知道多少中西方居室建筑?
通过历史图片展示近现代建筑的变迁
(一)建筑的变迁及特点
1、民居变迁:
(1)传统民居建筑:北京四合院、珠海古村落
(2)近代民居建筑:欧式洋房、中西合璧豪宅
(3)新中国民居建筑:新式楼房、“安居工程”
2、家具变迁;
(1)传统家具
(2)西式家具传入
3、特点:中西合璧,逐渐西化
(二)建筑变迁的原因
1、近代受外国人在中国通商口岸设立的使、领馆区建筑式样的影响
2、现代受思想观念、生活方式、经济发展的影响
(三)建筑变迁的思考
1、中国的居民建筑具有地域特色、讲究功能性
2、现代的建筑风格越来越西化,中国味越来越淡
3、古建筑的工艺在逐渐丢失,是中国文化的一大损失,如何采取一定有效措施传承我们的传统工艺是值得探讨的。
四、社会风俗的变迁
主持:风俗组通过历史图片展示生活习俗的变迁
(一)社会风俗的变迁及特点
1、近代风俗变迁:
(1)婚丧习俗
①戊戌变法时的维新派:主张改革传统的婚姻制度。
②民国时期:婚丧仪式由繁琐愚昧改为简约文明。
主张婚姻自主,解放后,恋爱自由
丧礼趋于简化,土葬为主开始向以火葬为主改革
(2)断发易服、废止缠足
①戊戌变法时的维新派:主张“断发易服”“废止缠足”,并改革传统的婚姻制度。
②辛亥革命前后:“断发易服”具有反清革命色彩。
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喜欢穿一种简便的西服,被称为“学生装”。
孙中山先生对此稍作改制,后流传开来,被尊称为“中山装”。
女子改穿旗袍,百姓穿上洋衣洋袜。
③民国时期:政府颁布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等法令。女子也开始步入社会
(3)社交礼仪
民国成立后
打招呼:西式握手、鞠躬取代等级界限鲜明的跪拜礼;
称呼:平等的“先生”、“同志”,取代了尊卑贵贱森严的“老爷”“大人”。
(4)增添了国庆、元旦等新节日。
2、改革开放后的生活风尚:休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重环保、讲卫生、赈济灾区的生活风尚形成
3、特点:破除迷信、简约文明。近代社会的变化主要体现在近代城市生活之中,广大农村依然存在着旧式的生产和生活习俗,处于落后、封建的状态。
(二)社会风俗变迁的原因
(1)内因: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生巨大变革的时候,社会习俗和风尚也随之发生变化。
(2)外因:伴随着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入侵,国外的观念、礼俗等也随之涌入中国。
(三)社会风俗变迁的思考
1、社会风俗反映了民主、平等的观念开始深入人心
2、中国传统的陋习根深蒂固,政府的措施发挥强而有力的作用。
3、在建立新社会风尚上,政府要大力宣传教育
4、在近现在的变迁中,有些优良的传统被否定、遗弃。对于我们传统的风尚应该批判继承和改造,要继承优良的习俗。
科代表总结:各组通过丰富的材料让我们超越时空,全面了解近代以来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和原因。带领我们对我们的现实进行了反思,也提出新的课题:如何才能更好地传承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保护我们的文化遗产?现请老师指导我们解决这些问题。
五、合作总结:
教师通过两个问题,指导学生综合以上小组的分析,总结近代人们物质生活和习俗变化及原因。
1、变化表现:
从“衣”来说,由清末笨拙的旗人服装转变为西装和五彩缤纷的休闲服装;
从“食”来说,引进了西餐,而且更多的考虑到膳食结构和营养配餐;
从“住”来说,以传统的平房为主转变为整洁宽敞的楼房为主;
从社会风俗来说,传统的陈规陋俗转变为简约文明的习俗。
2、变化原因:
外因:鸦片战争以来由于西方国家的侵略,使西方的生产方式和生活习俗传入中国。
内因:先进的中国人认识到自身的落后,主动向西方学习;中国共产党以发展国民经济,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工作重心。
堂上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列现象不属于近代风俗习惯变化的是:C
A、断发易服B、废止缠足C、取缔赌博D、婚姻自由
2、近代以来,中国服饰变革的潮流开始萌动的直接原因是:A
A、西方服饰传入中国B、人们厌倦了传统服装
C、爱美之心人皆有之D、晚清政府的提倡
3、近代农村社会受西方影响较小的根本原因是:B
A、封建因素浓厚B、小农经济的落后和封闭
C、远离大城市D、西方列强侵略较轻
4、19世纪末,有人说“上海是冒险家的乐园”,从当时的社会条件来看,有钱人能实现的有:①吃西餐②喝西洋饮料③喝咖啡④建造花园式洋房C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②④
5、西餐成为一种时尚,在通商口岸兴起,最早可能出现于:A
A、19世纪40年代B、19世纪50年代C、19世纪60年代D、19世纪80年代
6、下列情况,在民国时期不可能出现的是:D
A、中山装流行B、中西餐并行于世
C、上海出现西式住宅D、大城市男子普遍留有长辫,女子大多缠足
7、民国时期,西方文明、卫生、简洁的丧葬礼仪逐渐盛行于:B
A、全国所有地区B、一些大城市里
C、来华居住的外国人群体之中D、边疆地区
8、从“老爷”“大人”到“同志”“先生”的称谓变化主要反映了:B
A、资本主义经济代替封建经济形式成为社会经济的主体
B、资产阶级的民主、平等的观念开始深入人心
C、对西方文化的盲目崇拜D、西方文化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侵略
9、下列不属于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物质生活新变化的是:A
A、粮食统购统销B、衣着五彩缤纷
C、“安居工程”D、“菜篮子工程”
10、1987年中国人民基本上解决了温饱问题,为进一步提高人民的饮食水平,政府发动了:B
A、“绿色食品工程”B、“菜篮子工程”
C、“基因食品工程”D、“安居工程”
课后小结
从20世纪到21世纪的中国,经过了百年的变迁。这种转变不是中国自发产生的,而是中国对外部现代性挑战的反应,它是列强用坚船利炮敲开的闭关锁国的中国的大门,是先进的工业文明对中华文明的碰撞。这也证明了闭关锁国只能导致文明的衰退,而人类文明的现代化则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所以作为21世纪的我们则应该把握时代,主动适应潮流,与世界接轨!
【教学反思】
1、教学应紧紧把握历史课程标准的目标要求,认真分析教材内容,熟悉学情,注重教学设计的科学性和灵活性。
2、课前指导学生合作学习、课堂学生主持组织学习,将课堂还给学生,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3、通过学生课前搜集资料、整理资料,使课堂内外的结合起来,活化历史。
4、放手让学生组织学习,教师必须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监控和指导在整个过程。
9px??-h[1]h{???-count:2.25'>3、近代农村社会受西方影响较小的根本原因是:B
A、封建因素浓厚B、小农经济的落后和封闭
C、远离大城市D、西方列强侵略较轻
4、19世纪末,有人说“上海是冒险家的乐园”,从当时的社会条件来看,有钱人能实现的有:①吃西餐②喝西洋饮料③喝咖啡④建造花园式洋房C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②④
5、西餐成为一种时尚,在通商口岸兴起,最早可能出现于:A
A、19世纪40年代B、19世纪50年代C、19世纪60年代D、19世纪80年代
6、下列情况,在民国时期不可能出现的是:D
A、中山装流行B、中西餐并行于世
C、上海出现西式住宅D、大城市男子普遍留有长辫,女子大多缠足
7、民国时期,西方文明、卫生、简洁的丧葬礼仪逐渐盛行于:B
A、全国所有地区B、一些大城市里
C、来华居住的外国人群体之中D、边疆地区
8、从“老爷”“大人”到“同志”“先生”的称谓变化主要反映了:B
A、资本主义经济代替封建经济形式成为社会经济的主体
B、资产阶级的民主、平等的观念开始深入人心
C、对西方文化的盲目崇拜D、西方文化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侵略
9、下列不属于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物质生活新变化的是:A
A、粮食统购统销B、衣着五彩缤纷
C、“安居工程”D、“菜篮子工程”
10、1987年中国人民基本上解决了温饱问题,为进一步提高人民的饮食水平,政府发动了:B
A、“绿色食品工程”B、“菜篮子工程”
C、“基因食品工程”D、“安居工程”
课后习题
小组合作讨论:各组的思考中都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继承提出了一些反思。在我们的生活和习俗变迁过程中,吸收了外来文化,改造了我们的传统文化,同时又丢失了我们的某些传统文化。对于如何更好地传承我们的传统文化,保护我们的文化遗产,你有何好的建议?
板书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
一、近代时期(1840—1949年)
变化趋势:保守、传统中西合璧
二、新中国成立后至十一届三中全会(1949—1978年)
变化趋势:中化、独立化。
三、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今(1978年至今)
变化趋势:国际潮流化。
人教版高一历史下册必修2《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教案【二】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结合材料掌握中国近现代以来物质生活习俗方面变化的具体表现,并分析发生变化的原因;
⑵通过阅读教材和收集课外资料,理解“断发易服”““废止缠足”“菜篮子工程”“安居工程”等概念的内涵和意义;
⑶掌握改革开放后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表现,并分析其原因;
⑷通过比较和归纳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情况,培养归纳发展特征的能力;透过变化的现象看到变化的本质,理解这是人们追求进步、民主和文明的表现,培养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⑴课前通过社会调查、上网或去图书馆查找资料,在课堂上通过材料学习法和观察法解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习俗的变化;
⑵通过整理和归纳材料,在对比分析中理解变化的原因,培养自主构建知识体系,自主学习的能力;
⑶学会从身边的小事关注历史的发展,通过主动探索、合作交流以及体验、感悟和反思,增强历史的现实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从我国人民近现代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的变化中看到这是文明、进步的表现,认识到进步的文明取代落后的习俗是一种必然的趋势,从而要树立崇尚科学,坚定求真、求实和创新的科学态度;
⑵深刻认识到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才真正实现新生活新风尚,认识到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从衣、食、住和社会风俗等方面了解中国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发生变化的基本史实。
2教学难点
结合上学期学过的《历史》必修1的内容,认识影响中国近代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因素。
教学工具
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
1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现在我们先来看些图片,在看听的过程中边思考问题:你从图片人物中的可以感受到什么?
生:很可悲,痛苦,还有一种无奈和愤恨……
师:看来同学们都很能体会人物的心情,可以感受到当时的妇女缠足是如此地毒害着女人的身体健康。传统的陈规陋习给人们的身心造成了极大的伤害,也阻碍了当时的社会的发展。那么,同学们想想,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封建的一些陋习被剔除?为什么又会被剔除呢?人们的生活除了习俗上的改变还有哪些方面发生了变化,为什么又会有这样的变化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进入新课的学习。请同学们翻开课本的第64页,我们来学习第14课《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
2新知介绍
一、动荡中变化的近代社会生活
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使中国沦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也成为了中国历史的一条分界线。那么鸦片战争前后,中国社会具体状况是如何的呢?前后发生了哪些变化?
1、变化的表现:衣、食、住、习俗
(1)衣:
①通商口岸的“洋布”、“洋装”渐渐进入城市百姓生活;
②辛亥革命后,中山装受到新派人士的青睐。
③20世纪20、30年代,中国服装五花八门——西服、粗布大衫、旗袍、学生装、欧式裙子。
随着“洋布”“洋衫”经过开放的通商口岸进入到百姓的生活中,人们的传统的服饰受到了影响。从前的长袍马褂有着极强的封建传统的色彩,慢慢地已经被简单的充满西式风情的西装所取代。
重点介绍中山装和旗袍:中山装是孙中山先生倡导的一种具有特殊意义的服装,中山装五个扣代表中国五大民族,袖口三个扣代表孙中山先生所倡导的三民主义,上衣四个兜代表东南西北全国的统一。中山装以特有的政治含义很快被中国的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接受并迅速推广开来。
旗袍是清代的旗人之袍,是贵族的衣饰,现代意义的旗袍,诞生于20世纪初叶,盛行于三四十年代,是中国女性服装的代表。经过多年的修正与改良,旗袍已经成为一种能很好体现女性曲线美的服装,以其流动的旋律、潇洒的画意与浓郁的诗情,表现出中华女性贤淑、典雅、温柔、清丽的性情与气质。
(2)食:
1)传统饮食——中餐
2)变化——西餐
西餐馆、面包房、咖啡馆的出现
传入的时间、原因: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随着西方列强蜂拥而入,来中国的洋人与日俱增,从而把西餐烹饪技术带入中国。
对中国传统饮食的影响:西餐中常用原料进入餐桌,经营西式食品的食品厂出现。
(3)住:
1)原因:
A:受外国人在中国通商口岸设立的使、领馆区建筑式样的影响;
B:西方民主思想的传播,中国人开始追求个性解放。
2)特点:传统民居和欧式洋房、中西合璧豪宅的出现
(师:穿的,吃的,住的都发生了变化,从这些物质上发生的变化可以看出人们的思想观念在不断地进步。西方民主共思潮对中国人们的影响更深刻地体现在社会习俗的变化上,我们来看是如何呈现这一深刻变化的。)
同学回答,教师板书关键词:断发易服、废止缠足、婚姻制度、婚丧礼俗
展示课件及图片:
(4)习俗:断发易服、废止缠足、改革婚姻制度和婚丧礼俗
①戊戌变法时的维新派:主张“断发易服”“废止缠足”,并改革传统的婚姻制度。
②辛亥革命前后:“断发易服”具有反清革命色彩;
③民国时期:政府颁布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等法令。婚丧仪式由繁琐愚昧改为简约文明。
小结以上关于物质和习俗变化的原因:
①鸦片战争打破清政府“闭关锁国”政策。;
②西方物质文明和思想文化的影响;
③政府政策的影响;
④先进的中国人的努力和开风气之先。
(过渡到第二个子目:历史在发展,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进入一个新纪元,在新的历史状况下人们的生活又是怎样的呢?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二部分的内容。)
二、新中国社会生活的新风尚
让学生自主学习完成以下的表格(概括性的答案即可)
先指导学生先完成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情况,然后边填表边分析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
当时人们的衣着方面也呈现出新的特点:朴实、带有革命色彩
●20世纪50年代:女孩子喜欢穿布拉基(连衣裙);男孩子以列宁装、中山装为主流;
●“”时期:以着绿军装、戴军帽为荣,绿色成为流行色。
展示图片:
归纳总结建国初期人们生活上的发生的变化的原因:
①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人民当家作主;
②党和政府的调整和发展政策使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基本保障;
③勤俭节约、无私奉献成为当时社会的主流。
(师:新中国成立初期由于政权刚刚建立,经济发展水平还不是很高,虽然有了基本的生活保障,但是人民的生活水平普遍都比较低,生活简单简朴。但是当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神州大地的时候,带来的是人民生活上的翻天覆地的变化。那到底改革的春风给人民的生活带来了什么了,我们一起来看看。)
教师课件展示人民衣、食、住、习俗的变化:
改革开放后人们生活的变化:
①衣:颜色由灰蓝色调为主变为五彩缤纷,从单一款式走向多样化。
不仅说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且说明人民生活观念的转变,审美情趣的提高。
②食:
A: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提高了生产力,粮食产量逐年提高,基本解决温饱问题;
B:政府倡导“菜篮子工程”。
③住:
A:人均居住面积逐年增加;
B:平房向普通楼房转变;
C:国家启动“安居工程”。
D:家用电器的增多。
(同学们展示自己家在改革开放前后家用电器的变化情况。老师总结:改革开放使中国人民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其中离不开的是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和决策。)
④社会习俗:
A:休闲娱乐进入人们的生活;
B:休闲方式的多样化;
C:形成新的社会风尚。
小结改革开放后人们生活上的这些变化的原因:
A.新中国的成立
B.党和政府的重视
C.改革开放社会经济的发展
【课后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从鸦片战争到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物质生活与习俗发生的变化,分别从衣、食、住、习俗四个方面来了解其中的变化及其原因。同学们要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有条理地记住每个时期在这四个方面上的代表性的改变,更重要的是要从这些变化中看到变化的原因。这是我们这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所在。课后大家可以根据老师的课件进行巩固,也可以根据老师的板书进行知识的梳理。)
3复习总结和作业布置
复习总结
1.服饰变迁的三大阶段及特点
2.有关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迁的几个误区
(1)西式服饰传入中国,引发服饰变革,但并没有完全取代中式服饰,而是中西服饰并行。
(2)清朝缠足陋俗最盛,但清政府并不支持缠足,还多次下令废除缠足。
3.近代人们思想观念及习俗变化的影响。
提示:(1)政治上,有利于中国反封建斗争的展开,促进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发展。
(2)经济上,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发展。
(3)思想文化上,有利于冲破封建文化的束缚,革除弊端,既保留中国文化的精髓,又日趋科学合理。
4.近代人们思想观念及习俗有何变化?
提示:(1)摒弃等级观念,平等意识增强。古代封建等级及三纲五常伦理观念逐渐被民主、平等的思想所代替。表现在社交礼仪由跪拜、作揖演变为鞠躬、握手的礼节;发型服饰发生变化,男子留辫到剪辫易服,女子裹足到迫令放足,倡导男女平等;人们之间的称谓也发生了变化,由老爷、少爷变为先生、某君等。
5.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特点是什么?
提示:(1)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经历了一个由被动接受到主动向西方学习的过程。
(2)带有明显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色彩。中西合璧、土洋并存是其最典型的特征。
(3)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地域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不平衡。
(4)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实质上是东西方文化的激烈碰撞,结果是中西文化逐渐融合,且保留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特色。
(5)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有利于封建因素的消除和促进中国社会的向前发展。
课堂练习
1.(2014·全国新课标卷Ⅱ文综·28)1892年,维新思想家宋恕提出“欲更官制、设议院、改试令,必自易西服始”。康有为在奏议中也不止一次提及“易服”。维新派如此重视易服的主要原因是()
A.改制中易服更易推行
B.意在营造改制的社会氛围
C.中国需改变对外形象
D.长袍马褂代表了守旧势力
2.(2014·福建文综·15)旗袍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成为中国城市女性的时尚着装。其社会原因是()
A.西式服饰传入,生活方式完全西化
B.中华民国建立,人们思想观念变化
C.城市化进程中,女性开始引领时尚
D.旗袍典雅大方,体现女性的曲线美
作业布置
请同学们独立完成配套课后练习题。
将故事融入教学可以增长学生智慧
著名哲学家培根曾说“历史使人智慧”,从这句话中我们足以看出历史在明智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清华大学非常有名的葛兆光教授也曾说过这么一句话:“历史学家应该做到穿过历史的帷幕,让历史遗迹和历史文物重新复活,并重新想象历史,不应该只是对文献进行归纳、简单地陈列文物,那样只是档案,算不上是历史。”历史不但是人类以前的真实经历,还是我们祖先智慧的积淀。学习历史学生不仅可以感受到古人的智慧,还可以培养自己思考问题的能力,能够从历史中不断进行分析和总结,对自己以后的发展大有裨益,甚至可以受益终生。
将故事融入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多方面能力
在历史教学过程中通过穿插故事来实施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形象、判断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历史是真实的,丰满多姿的。历史人物的各种活动、所有历史事件的进程只有利用形象思维才能得以生动地再现。倘若缺少形象思维,历史将只会是苍白无力的文字和空洞乏味的过去。历史教材中很多繁琐抽象的内容,利用故事生动形象地讲述出来,能够让学生更容易了解和接受,缩短与历史的距离感,有利于学生形成准确的历史形象,进而加深他们对历史的理解,进一步提高其历史形象思维水平。因为历史比较久远,我们很难了解到很多历史内容的真实性,所以在学习历史时,可以利用相同历史事件不一样的故事版本,提高学生的思维判断能力,让他们学会从多个角度来看待历史人物、分析历史事件。让学生课下搜集整理历史故事,并在课堂上讲述出来,这就有效锻炼了学生的收集和语言表达能力。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教案2021必修二历史相关文章:
★ 《古代手工业的进步》教案2021必修二历史 - 5068儿童网
★ 《发达的古代农业》教案2021必修二历史 - 5068儿童网
★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八上历史教案2021 - 5068儿童网
★ 《古代的经济政策》教案2021必修二历史 - 5068儿童网
★ 《我有一个梦想》教案2021必修二语文 - 5068儿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