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68教学资源网 > 儿童教育 > 功课辅导 > 学科辅导 > 历史学习 >

《明朝的统治》七下册历史教案

2020-10-21 17:05:08
|小黄

阅读教材目录以把握整体知识框架,这是在宏观上把握历史的前提;阅读教材正文以把握基本的历史知识。下面是小偏整理的《明朝的统治》七下册历史教案,感谢您的每一次阅读。

《明朝的统治》七下册历史教案

1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明朝建立的相关史实,识记朱元璋强化皇权的措施;知道明朝经济的发展;掌握明朝的八股取士,理解其影响;理解朱元璋强化皇权的原因和影响,认识这是中国封建社会逐步走向衰落在政治上的表现

过程与方法

联系以往学过的知识,对比概括明朝加强君权的特点,培养学生用联系的观点综合分析、对比史实的能力;通过制作多媒体课件,增强课堂教学的直观性、趣味性。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明朝君权的加强,在一定时间和一定程度上,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但它又是中国封建社会逐步走向衰落的原因;通过设疑讨论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

教学难点:八股取士的消极影响。

2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是否曾经听过、看过《明朝那些事儿》这部小说?它以一种网络语言向读者娓娓道出了从1344年到1644年这三百年间关于明朝的一些故事、人物。其中原本在历史中陌生、模糊的历史人物在书中一个个变得鲜活起来。《明朝那些事儿》为读者解读了历史中的另一面,用幽默风趣的语言,让历史变成一幕幕生动的故事,很多人看完这部小说都对明朝的历史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今天就让我们从明朝的建立之初开始学习,领略只属于明朝的魅力。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明朝的建立

1.图片展示。

2.学生读教材,分析元末农民起义爆发的原因。

答案提示:元朝末年,政治十分腐败,各级官吏竭力搜刮民财,导致社会动荡,民不聊生。

3.教师讲述明朝建立的概况。

(1368年,朱元璋称帝,建立明朝,定都应天府,他就是明太祖。随后,明军攻占元大都,结束了元朝的统治。)

目标导学二:朱元璋强化皇权

1.教师简要介绍朱元璋强化皇权的历史背景。

(朱元璋认为元朝的灭亡是由于地方分权和朝臣的权力过大所致。)

2.提出问题:朱元璋强化皇权的目的。

答案提示:巩固统治。

3.分组(中央、地方、军事、特务)讨论朱元璋强化皇权的措施。

答案提示:(1)中央组:朱元璋为进一步集中权力,废除丞相制度和中书省,使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

(2)地方组:取消行省,设立“三司”,将原来行中书省的权力一分为三,互不统属,从而使行省的权力分散;分封诸子为王,驻守各地,巩固皇室。

(3)军事组:把原来的大都督府分为五军都督府,将军队调动和武官任命的权力统归兵部,这样皇帝就直接掌握了军事大权。

(4)特务组:朱元璋设立锦衣卫,明成祖时期设立东厂。

4.教师总结这些措施带来的结果。

(皇权高度集中,君主专制大为加强。)

目标导学三:科举考试和经济的发展

1.史料解读。

材料一:所谓八股文,每篇由破题、承题、起讲、入题、出题、起股、中股、后股、束股、落下十个部分组成。

材料二:明代著名学者顾炎武曾抨击过八股文: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

2.根据教材回答八股取士的目的。

答案提示:加强思想控制。

3.学生回答八股取士的考试范围。

答案提示:题目必须来自“四书”“五经”;考生对题目的解释,必须是以朱熹的《四书集注》为标准,不得自己随意发挥。

4.分组讨论八股取士的影响。

答案提示:(1)积极:考试形式标准化,利于规范考试。

(2)消极:八股文内容空疏,形式呆板,又脱离实际,禁锢思想。应试的人为了能够被录取,只有死读“四书”“五经”,成为皇帝旨意的顺从者。

5.教师简短地介绍一下明朝经济的发展情况。

(农业:明代引进了南美洲的玉米、甘薯、马铃薯、花生、向日葵等。手工业:棉纺织业在明代已从南方推向北方;苏州是明代的丝织业中心;景德镇是全国的制瓷中心。商业:北京和南京是全国性的商贸城市;出现了有名的商帮,如晋商、徽商。)

三、课堂总结

明朝是我国封建社会由盛转衰的时期。朱元璋采取的措施的确达到了加强君权,巩固统治的目的。但不少措施如特务机构、八股取士等也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阻碍了社会的进步。需要以此为鉴,带领同学们思考现代社会应创建什么样的社会环境才能更有利于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

3板书设计

明朝的统治

明朝的建立时间:1368年

建立者:朱元璋(明太祖)

都城:应天府(南京)

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地方:废行省,设“三司”

中央:废丞相,权分六部

设立特务机构:锦衣卫

实行八股取士

明朝经济的发展: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

4教学反思

明朝是我国封建社会中央集权制度高度强化时期,具有不同于前代的明显特点,如特务机构的出现,思想专制的强化。其一方面巩固了明王朝的统治,创造了比较安定的政治局面;另一方面也给明朝的统治埋下了危机。由此可见,明朝时我国封建制度已渐趋衰落。要启发学生从中得出正确的历史结论。

有目的的阅读

阅读教材目录以把握整体知识框架,这是在宏观上把握历史的前提;阅读教材正文以把握基本的历史知识: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典章制度、历史概念和历史结论等,这是在微观上把握历史;阅读正文中的小字、注释和图表,有助于对主体知识的理解和认识。最后这一点最容易被忽视。综观近年高考题,教材小字名义上是阅读教材,不做考试要求,而实际高考大纲中却强调把握知识体系,意即在知识系统中的内容都在考查之列,所以在多年的高考题中总不断出现小字部分内容。因此在阅读教材中要把小字、注释和图表内容都纳入到知识体系中去,才能做到全面复习,完整把握历史知识。

阅读中要抓住关键词以认识历史发展的程度、了解历史事件间的相关联系:如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中,社会的改造经历了“初步”、“进一步”、“彻底”等阶段;如《九国公约》签订,“又要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抓住“又”字就能将近代列强在侵华问题上的阶段性和相互关系发掘出来,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20年代经历了“相互争夺-共同支配-日本独占-共同支配”的历程;抓住对比词,以把握同类事件的个性和共性,如“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运动在世界许多地区展开,美国、德意志、意大利、俄国和日本等国家通过不同方式,走上了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抓住句中“不同方式”我们可以这样理解:这几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方式是不同的,但最终结果是一样的。那么“不同”表现在哪里?为何会有这种不同?由此我们就可以把握各国的特点;结果是一样的,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由此我们就可以把握本时期历史发展的基本特征。要在阅读中明确历史结论中各点的逻辑关系,如中国古代史上科举制的意义评价内容较多,正确的理解思路是:首先改变的是前代门阀垄断仕途的九品中正制,所以有“抑制门阀的作用”;其次与九品中正制相对比,门第不高的地主知识分子也能入仕为官,“扩大了官吏来源”;第三科举制与九品中正制不同点在于把读书、考试和做官紧密联系起来,“从而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第四因主管科举考试的是中央政府,改变了九品中正制由中正官把持人才选拔和官员任命权的局面,且选拔的大部分是有才能者,所以“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政局的稳定”;第五,这一制度“为历朝所沿用,影响深远”;第六科举制也造成士人把精力集中于应付考试,而忽视实用性学问的消极影响。这样从官吏来源(前两点)到选拔方式(第三、第四点)再到影响(第五、第六点)就可以比较紧密地联系起来了。


《明朝的统治》七下册历史教案相关文章:

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大全

《北宋的政治》七下册历史教案 - 5068儿童网

...鲜明的明清文化》历史教案

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大全

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范文

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范文大全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七下册历史教案 - 5068儿童网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七下册历史教案 - 5068儿童网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26355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