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园地三》三年级语文下知识点
语文学习的意义也许就是让人有一个基于中华文化的宏大的精神世界,希望我国的鸿篇巨著不要太远。下面是小偏整理的《语文园地三》年级语文下知识点,感谢您的每一次阅读。
《语文园地三》三年级语文下知识点
一、易读错的字
屠(tú)苏(sū)旧符(fú)欲断魂(hún)
酒(jiǔ)家兄(xiōng)弟创(chuàng)造
蔡伦(lún)朝鲜(xiǎn)保存(cún)
经验(yàn)欧洲(zhōu)造纸术(shù)
社(shè)会制(zhì)作一册(cè)
前爪(zhǎo)智(zhì)慧赵(zhào)州桥
设(shè)计历史(shǐ)河北省(shěng)
石拱(gǒng)桥横(héng)跨工匠(jiàng)
张择(zé)端作(zuō)坊一寸(cùn)
摊贩(fàn)官吏(lì)一乘(shèng)轿子
故宫(gōng)马笼(lóng)头
二、易写错的字
欲:左边“谷”的第四笔“捺”变为“点”;
录:上下结构,下面是“”;
欧:左边“区”的笔顺是横、撇、点、竖折;
匠:最后一笔是“竖折”;
创:左右结构,左边第二笔是“点”。
三、会写的词语
新旧符号欲望灵魂借书酒家何处
牧童兄弟独自异乡佳节造纸术
伟大记录保存大约东汉经验
阿拉伯欧洲社会文字方便青铜器
学问轻便盛放西汉吸收树皮破布
原料切断价格满足朝鲜影响赵州桥
节省县区石匠设计历史创举而且
智慧中间桥洞河面流水冲击水花
各自双龙戏珠似乎体现人民才干
四、多音字
少shào(少年)shǎo(多少)行háng(银行)xíng(行人)
传zhuàn(自传)chuán(传扬)累lèi(劳累)lěi(积累)
鲜xiǎn(朝鲜)xiān(鲜花)横hèng(蛮横)héng(横跨)
爪zhuǎ(爪尖儿)zhǎo(前爪)作zuò(作业)zuō(作坊)
笼lǒng(笼罩)lóng(鸡笼)乘chéng(乘客)shèng(千乘之国)
都dōu(全都)dū(首都)
五、形近字
河(河水)何(何处)纬(纬度)伟(伟大)
碌(忙碌)录(记录)啊(啊呀)阿(阿拉伯)
鸥(海鸥)欧(欧洲)州(自治州)洲(欧洲)
汁(果汁)计(设计)惠(惠民)慧(智慧)
知(知识)智(智慧)厉(严厉)历(历险)
拦(拦住)栏(栏杆)饭(吃饭)贩(贩卖)
泽(恩泽)择(选择)滩(沙滩)摊(摊贩)
六、近义词
除—去千门万户—家家户户遥—远
异乡—外地发明—创造贡献—付出
记录—记载保存—保管大约—大概
粗糙—毛糙改进—改良传承—继承
促进—推动参加—参与建造一修建
坚固—牢固节省—节约宝贵一珍贵
缠绕—围绕保存—保留完整—完好
紧急—危急传神—逼真
七、反义词
暖—冷新—旧有—无高—低
少—多伟大—渺小保存—丢弃
创造—模仿笨重—轻巧贵—贱
粗糙—精致容易—困难得到—失去
促进—阻碍建造—拆除减轻—加重
节省—浪费完整—残缺普通—特殊
保存—销毁清清楚楚——模模糊糊
八、词语搭配
1.形容词搭配:
(1)形容词+名词:
(伟大)的贡献(好用)的纸
(世界闻名)的石拱桥(精美)的图案
(美丽)的水花(相互缠绕)的龙
(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名扬中外)的画
(热闹)的场面(形态各异)的人
(2)形容词+动词:
(完整)地保存(悠闲)地溜达
2.动词搭配:
(改进)了造纸术
(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
九、词语归类
1.带有数字的四字词语:
千门万户千秋万代千方百计千军万马
2.ABB式词语:
雨纷纷雪皑皑水汪汪水淋淋
3.数量词语:
一(件)事情一(册)书
一(个)人一(层)薄片一(种)纸
4.可颠倒顺序的词语:
相互(互相)演讲(讲演)
觉察(察觉)代替(替代)
整齐(齐整)问询(询问)
5.AABB式词语:
清清楚楚来来往往明明白白反反复复
十、句子积累
1.思乡怀亲的名句: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2.排比句:
(1)有的刻着两条相互缠绕的龙,嘴里吐出美丽的水花;有的刻着两条飞龙,前爪相互抵着,各自回首遥望;还有的刻着双龙戏珠。
(2)张择端画这幅画的时候,下了很大功夫。光是画上的人物,就有好几百个:有从乡下来的农民,有撑船的船工,有做各种买卖的生意人,有留着长胡子的道士,有走江湖的医生,有摆小摊的摊贩,有官吏和读书人……
(3)走在街上的,是来来往往、形态各异的人:有的骑着马,有的挑着担,有的赶着毛驴,有的推着独轮车,有的悠闲地在街上溜达。画面上的这些人,有的不到一寸,有的甚至只有黄豆那么大。别看画上的人小,每个人在干什么,都能看得清清楚楚。
3.“把”字句:
不过,这么一来,倒把马右边的两头小毛驴吓得又踢又跳。
4.“被”字句:
站在桥栏杆边欣赏风景的人,被小毛驴惊扰了,连忙回过头来赶小毛驴……
十一、考点提示
1.背诵《古诗三首》、日积月累。
2.默写《清明》。
3.熟记我国的传统节日,知道各个节日的风俗习惯。
4.能找到文章中的过渡句或者过渡段。
5.学习并能从构段和句式两个方面说出怎样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
6.学习搜集、整理资料的方法。
语文学习的意义
这个问题的确很有道理。我写下那句话的时候真是不假思索,可是深究其个中道理,却着实说不清楚。事实上,我当时所指的基础教育主要是语文教育,可是语文教育究竟有什么用呢?我不禁想起了我的语文学习故事。
我从初中开始一直是语文课代表,但这并不代表我语文学得好。班主任委派我做语文课代表的主因是因为我的语文相对于我的理科学的并不好,他们希望给我一点责任能促进我的语文学习。可惜我是个精打细算的学生,我思考了一下,语文这种科目的问题在于学与不学都差不多,一张语文试卷顶多有20%的内容与语文课有关。而理科课程真是立竿见影,多做几道题考试就能多得分,所以我如果有学习时间,还是全都交给了数理化,语文就放任自流了。
所以我的语文课依然过得很休闲。高中时上语文课的主要活动是用ipodtouch这种上个时代的产物玩DoodleJump,如果touch被同桌抢走了或是跳跃的小人总是摔死,那我可能会翻找一下语文课本,看看有什么有趣的内容可以背。由于跳跃的小人总是摔死,所以我还背了语文课本上挺多的内容。可惜这依然不能掩饰我语文学习不力的事实。
这么想来,语文学习究竟有什么用呢?我在中学时代始终没有想清楚这件事,然而到了现在,仿佛却有了多一些的理解。
前一段时间被迫天天调试Python(依然没学会),等待的时候就看了一本书叫《认得几个字》,是一个台湾作家写的,讲的是每个字的演化历史和在古代的含义。虽然程序写不好,但是这本书还是很有启发。我突然意识到多年以来的语文课帮助我更深层地理解了文字的意义,从而也从世界中看到了更多的意义。比如前一段时间汤一介先生逝世的纪念文章中,经常会提到“西学东渐”这个词。我小时候看到这个词都跳了过去,因为我不知道“渐”在这里做什么。后来考了试我才知道“渐”念一声,意思是“渗透”。于是现在我看到“西学东渐”这个词,就有了明确的理解,也更好地明白了汤先生的贡献。
这一点和英文词汇量也很像,对词汇的理解可以帮助你从相同的材料中读到更多的深意。我曾经问过美国同学:“如果你们看到书中有词不认识,怎么办呢?”美国同学简略地回答:“那就不看这句话。”人们有时会说,你不用理解“恣睢”、“辽夐”这种词就能很好地活着。但知道更多的知识就能看到更丰富的世界。比如该微信公众号的头像其实是“此处有野生动物出没”的交通标示,我建公众号的时候刚刚考了交规,所以把这只鹿当成了头像。也正因如此,公众号的第一批文章用的都是野生动物做封面。如果你知道那只鹿是交通标志,可能就会理解这背后的小逻辑。词语也是这样,如果你明白每个词的深刻含义,那么你对文字的理解就会更深刻,从相同的材料中就会获得更多的信息和启迪。
当然你不需要会“逡巡”这种词就能写出好文章。对于写作而言,语文教学的意义可能是教会我们运用基础词汇进行规范表达。这一点我以前没有什么感觉,后来看了父母一辈的人写的各种东西之后才意识到问题非常严重。也许是当年的高考训练还不够严酷,我经常能从他们写的文字中看到各种语法错误、词汇滥用甚至错别字等等。真正好的文字需要发挥每个词汇的最大效用。比如海明威的书词汇非常简单,但当我在某课上分析他的修辞和写作手法时,我才意识到他的写作技术是多么炉火纯青,各种技巧混合在一起,根本无法分开分析。如果连基础表达都做不好,那么也就无法发挥文字的力量了。
然而表达更像是一个表面问题,我去了趟美国回来之后,才意识到语文最重要的价值在于建立中国文化下的思维方式。
在美国的时候,我发现即使同是华裔同学,你也能很明显地感受到每个人是ABC、初中移民到美国、高中移民到美国还是大学来美国的。人们的区别不仅停留在语言的差异上,也更加深刻地表现在人们的思维方式之中。我后来想了想,语文的本质是观点。无论是古文还是现代文,我们学习的语文都是中国文化下的观点阐述。久久浸润于中文中,我们也就接受了这种思维方式,学会了用中国人的眼光看问题。
中学学语文的时候,老师说:“语文是立人的学问。”当时我心想,我2岁也就站起来了,这和语文有什么关系。但我后来才意识到,人要在精神上立起来,还是得学语文。这并不是说如果你小学就出国了你就无法在精神上自立,只是说如果你出国了,你会有一套拼接的精神骨骼。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这也解释了小学背诵古文的作用。如果你在小时候就更加密集地学习最古典的中国文学,那么你的精神骨密度可能会更高,从而在长大后有更结实的精神世界。
我觉得这也解释了文章开头的问题,那就是为什么语文教育的缺失导致当代中国文学没有好的作品。上一代人在成长的时候几乎完全没有接受良好的语文教育,这导致他们的精神世界在成长的过程中缺钙了,于是在长成之后也没能有足够的力量贡献好的作品,这着实令人遗憾。具体例子就如《平凡的世界》一样,我觉得路遥是个非常诚挚的作者,也非常努力地写出了那个时代的悲欢离合。然而各种不足使他无法产生足够深刻的洞察力来刻画更深刻的人性,于是《平凡的世界》是一部好的作品,却不是中国的《战争与和平》。我想起更老一辈的范曾先生在60岁时还能流畅背诵《离骚》全篇。且不说他做了什么,但我觉得只有这样的教育,才有可能支撑真正好的作品。
前几天是托尔斯泰诞辰纪念日,我从GoogleDoodle中截了一张《战争与和平》的插画,觉得很好看。套用托尔斯泰的名言:“好的作品什么都好,不好的作品各有各的缺点。”语文学习的意义也许就是让人有一个基于中华文化的宏大的精神世界,希望我国的鸿篇巨著不要太远。
《语文园地三》三年级语文下知识点相关文章:
★ 《语文园地三》三年级语文上册知识点归纳 - 5068儿童网
★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语文三年级上册知识点 - 5068儿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