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破坏宝宝的专注力的做法
很多孩子的专注力不集中,主要的影响也是在父母,父母的过度关心都会是使孩子专注力的差的原因。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一些关注力差的原因。
一、不分时机的关心和干扰。
某天,三岁的宝宝正在玩沙,沙子跑进鞋子他也不在意,不一会儿就垒出了一个长方体,妈妈从旁边走过来大叫:“怎么把衣服都弄脏了!”爸爸也来了:“儿子,你堆的房子怎么没有门呢?来,爸爸教你开个小门!”“不要!我不要小门......”爸爸妈妈都没想到,刚刚还很开心宝宝怎么立即沮丧起来了。
这是很多家长都踏过的误区,他们不知道,自己不经意间的“打扰”已经破坏了宝宝在快乐中建立起来的专注力,用自以为是的行为瓦解了宝宝的自尊心和成就感。
正确做法:家长要管住自己时刻想“参与”和“帮助”的心,给孩子留出空间,尤其是孩子正在自己动手时,无论做得怎样,只要不涉及危险,就不要随意干扰他们,让宝宝能够享受到“由始至终”的连续感和满满的成就感,从而能建立良好专注力。正如蒙台梭利所说:“除非你被孩子邀请,否则永远不要去打扰孩子。为孩子打造一个以他们为中心,让他们可以独自“做自己”的儿童世界。”所以孩子的成长,有时候只需要大人们远远注视就好!
二、提供太多玩具。
有些家长想要宝宝玩得尽兴,就会一下子给孩子很多玩具,让他能想玩什么就“手到拿来”。但心理学上的刺激反应理论认为,过多的材料会引发注意力涣散。也就是说,选择越多越容易让宝宝无所适从,“贪心”地这个也玩一下,那个也玩一下,注意力不集中就是在多次的这些行为中逐渐形成的哦!
正确做法:有目的的活动其实更容易抓住孩子的专注力,家长可以在提供给宝宝玩具之前就让宝宝做好选择,并告知这一段时间里也只能玩这个玩具,想要其他玩具则要等到下一个时段,家长这样有意促成孩子在一段时间内从事一项活动,能够给孩子专注的机会。另外跟宝宝对话时,不要笼统地问:你想玩什么?而换成:你想玩积木,还是想看书呢?这样有针对性的提问,宝宝就比较好选择。
三、让宝宝过多接触电子产品。
在这个智能化的时代,电视、电脑、手机等各式各样的电子产品在我们的生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关于宝宝对电子产品的接触,一位妈妈曾问道:“孩子看动画片时很投入,但是做其他事情就不行了。那看动画片是不是一个很好的锻炼注意力的办法呢?”答案当然不是!
我们先来区别有关注意力的两个概念: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无意注意也叫被动注意,没有预定的目的,不需意志努力的注意,孩子出生便有无意注意的能力,这是注意的初级形式。有意注意也叫主动注意,也就是预设了目标,需要主观意志力去监督的注意,到了2~3岁才开始萌芽。我们通常说要培养孩子的专注力,实际上是指有意注意的形式。孩子只有具备连续不断的有意注意能力,才会在学习和工作时不轻易受干扰。
电视等电子产品会对孩子产生着非常大的吸引力,但孩子在看动画片时基本上属于被动状态——被那些色彩鲜艳、声音丰富且频繁闪烁的画面所吸引。习惯了跳动的画面,就很难静下来专心进行需要“静下来”的活动,要知道,孩子将来上学读书的课本可不会动,它需要孩子主动去汲取知识的有意注意。所以,让孩子长时间看电视反而会毁掉专注力。
正确做法:尽量少让孩子观看电视和接触电子产品,更不能为了省事,给孩子塞个手机或者iPad,让他自己玩。同时,妈妈和孩子一起阅读绘本是可以培养孩子专注力的绝佳办法,因为亲子阅读需要孩子集中精力去听,去读,去思考。如果慢慢培养孩子能够很好地关注绘本,那么他的有意注意也就得到了培养。
四、忽视孩子的兴趣和身心发展规律。
有位妈妈说:“我家宝宝两岁了,让她拿彩笔画个画,结果半小时都坐不住,可把我气坏了!”其实,不只这位妈妈,很多“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都特别喜欢用这样一个词——坐得住。然而“坐得住”并不是专注力的本质,它可能意味着枯燥被动、不切实际的坚持。有人问:“坐得住”怎么不好了?达芬奇学画画时,不就是因为坐得住,每天画几百个鸡蛋,最后成大画家了吗?但你忽视了这样一个问题:他的专注来自于自身的发展和热爱。
我们不妨先来了解各年龄段宝宝注意的时长:
年龄 注意时长/发展
3岁 3-5分钟
4岁 10分钟
5-6岁 20分钟
6岁以上 逐步过渡到30分钟或更长
同时需要各位明白的是,这个只是参考数值,不能一味套用,一般来说,若孩子对某个事物没有兴趣,他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就会明显低于这个数值,甚至根本就不去注意,而对于感兴趣的事,他们更愿意全身心地投入其中。所以不能单凭成人自己的标准和眼光来衡量宝宝专注的程度,如果给孩子贴负面标签、一味强迫,这样只能适得其反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