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戏曲的说明文作文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的国家,在这过程中所诞生的传统文化自然也是数不胜数的。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关于戏曲的说明文作文,欢迎大家阅读!
关于戏曲的说明文篇1
同学们,你们上过美术课、作文课、奥数课、音乐课……可是,你们上过戏曲课吗?戏曲,主要由5种构成。其中,越剧是中国第二大剧。而在维度“草房子”作文课上,同学们就邂逅了美丽的越剧。预知后事如何,请跟我来吧!
走进教室,那华丽的服装,美丽的头饰,奇丽的面具,那五花八门的色彩,就吸引了同学们的眼球,平日同学们学习的教室一下子竟然成了戏剧的舞台,转型之快令人乍舌!不过我们也已经习以为常了,林老师经常变,而且,我们的身份都跟着变。今天我们化身为戏曲演员!
戏曲课开始了。小林老师先清唱,那唱腔柔美又不失阳刚之气。唱着唱着,老师的手也不经意地动了起来,那平日里简单的日常动作,在戏曲里竟显得格外贴切,根本不需道具,意境浑然天成!老师还说,越剧起源于浙江。我想,也只有浙江这个小桥流水之地可配得上越剧吧!不知不觉,我们走进了如诗如画的意境中……
老师逐字逐句地教,想不到,戏剧中许多文字咬字不同,例如“娴静”要念成“盐津”,“客”要念成“卡”,还有许多无法标音的,如:“上”、“角”、“流”、“藏”……听,这旋律时长时短,时缓时急。急时可以像是一闪而过;缓时便好像声音转了十八弯,可绕梁三日,可谓是变幻无穷!那上下句的衔接就更难了,一个人上一句还在延音,下一个人就要抢唱了,集体对唱时教室里乱成了一锅粥。
同学们个个卖力地唱,有的同学脸都唱红了,有的同学舌头都唱得打了结。这戏曲虽难唱,但同学们都很喜欢,仿佛从此刻就要做一个戏曲演唱家,谁都在认真练习着。
同学们这次唱的是贾宝玉与林黛玉初见时的场景。在优柔的唱曲里,大家仿佛能看到黛玉和宝玉初遇时的天真、率直、好奇……体验那种从未见过但又仿佛无比熟悉的微妙情感……
越剧是蜜汁,滋润着我国文化;越剧是鲜花,点缀着我国文化;越剧是阳光,照亮着我国文化……啊,越剧,为你点赞!
我是新时代的接班人,我在此对戏曲承诺:我要多多发扬祖国传统文化,“不听戏曲,枉为中国人”!
关于戏曲的说明文篇2
我的奶奶是个老戏迷,夏天的傍晚她经常带我去水族馆门口去听戏,那里每天晚上都聚集着一些爱听戏、爱唱戏的老人。
这天当我们又说说笑笑来到水族馆门口时,唱戏的地方已经聚满了人,我和奶奶好不容易挤了进去,戏曲早已开始,今天演唱的是一位老奶奶,她头发花白,大概有60多岁。她唱的正是大家耳熟能详的《花木兰》,随着悠扬的配乐声响起,只见那位老奶奶拿起话筒开始唱了,她声音清脆、洪亮,一点也看不出是位60多岁的老人。一曲唱完,台下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又一位奶奶上场了,她唱的是《对花枪》。虽然这些演唱的爷爷奶奶们都是业余爱好者,但他们凭着那股对戏曲的喜爱和热情,还是赢得了台下观众们的阵阵掌声和叫好声。
在回去的路上,奶奶不停的跟我唠叨着:“戏曲呀有很多种,像河南的豫剧,浙江的越剧,北京的京剧,安徽的黄梅戏等等,不同地方的戏曲有不同的风格和特色,每一部戏里都有一个故事,每个故事里都在讲做人的道理,听戏呀不光要用耳朵去听,更要用心去听,去听戏里的故事和道理。”这时我才明白,原来,一个大字不识的奶奶懂得这么多的道理都是从戏曲里学来的呀。难怪老一辈的人都这么热衷于这些戏曲呢。
从奶奶那里我了解了中国的戏曲源远流长,是我国的文化瑰宝,也是我们的老祖先留下来的宝贝,我们年轻的一代要把它发扬光大!
关于戏曲的说明文篇3
10月17日那天,我们穿着统一的校服,戴着鲜艳的红领巾,在学校草坪上观看了由仙桃市沔阳花鼓戏剧团为我们演出的节目。看了之后,我对花鼓戏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在这之前,班主任刘老师曾经多次提醒过我们要穿校服、戴红领巾,并且强调说要我们把发在班级群里的问答题背会。所以对今天的活动我们有了充分的准备。
活动开始了。
首先由仙桃市沔阳花鼓戏剧团的副团长为我们讲解了花鼓戏的起源与发展:它起源于农村老百姓的田间生活中所唱的歌曲。它的四大主腔分别是:高腔、圻水、四平和打锣。
然后,由演员们为我们表演了《红红的国旗》。戏中的那几个英雄人物让我印象深刻。
第一个出场的是雷锋。当一个人问他为什么要为别人做那么多好事时,他说,那是因为爱!多么动人的语句啊!听到这里,我想起自己有时帮弟弟洗一下脸都很不情愿,感到羞愧无比:连帮亲人做一点儿事都不情不愿,何况是别人啊!和雷锋叔叔一比,我感到自愧不如。
最后一个出场的是刘胡兰。她说的一句话一直在我心中流淌着,那就是:怕死不是共产党员!这是要多大的勇气才能说出来的话呀!那时,她也才15岁,只比我大四岁而已。
通过这次“戏曲进校园”的活动,我知道了中国有很多伟人为建立新中国而奋斗过。我们一定不能忘记他们的期望,要把中国建设得更加美好、繁荣!
附:一堂语文课
下午最后一节语文课,当老师正在滔滔不绝地讲课时,突然开始转移话题,讲了昨天日记中出现的几个笑话。
有人把雷锋的“锋”写成了“峰”。等我们笑完之后,老师又说:这还不算好笑呢!我们班还有人把黄继光写成了“黄靖康”。我们班的黄靖康同学好好地坐在这里,怎么去堵枪口了呢?我们又哈哈大笑起来。
这堂语文课虽然只有短短的40分钟,但使我懂得了以后写字一定要注意写对,不然会闹很多的笑话的。
关于戏曲的说明文篇4
提起戏曲,我真的跟他很有缘。因为我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都很喜欢戏剧,尤其是我的爷爷、奶奶,他们不仅喜欢听戏,而且,还很会唱戏。所以下面就由我细细道来。
每次过年回老家时,我们都不会错过奶奶爷爷唱的戏。每次奶奶唱戏时,不管角色还是唱腔,都是变化多端的。奶奶有时扮娘子,有时扮书生,还有时装扮成少年郎。音调有细有粗、有高有低,非常的专业。有一次,奶奶唱哭戏那一段时,真的哭了出来,非常投入,迎来了很多观众的喜爱,所以表情也很重要的。还有那么多的台词,奶奶都能很准确的背出来了,我真的很是佩服她!
当然,没付出就没有收获!每年大家都在家欢天喜地的过年吃饺子时,而奶奶却在寒冷的冬天排练戏曲,一场接一场的演给大家看。家人们都在家用各种方法取暖时,而奶奶演出时穿的戏服里却穿了很少的衣服。为的是显得不是那么臃肿,给观众带来最好的视觉效果。爷爷奶奶他们唱的戏可是老家驰名中外的。据我所知,爷爷奶奶唱戏都唱了十几年了。难怪每次表演时台下都有很多他们的忠实观众。
其实,我很喜欢他们对戏曲这么感兴趣,因为每次他们听起戏来,心情都会倍好!我希望我也越来越喜欢戏曲,让我们把这个习俗一起传下去吧!
关于戏曲的说明文篇5
下午,从荣昌戏曲协会来了一些长辈,牌子上“戏曲进校园,经典共传承”几个字特别醒目。早有耳闻,只是一直无缘亲见,于是,我们满怀期待的顶着太阳那毒辣辣的烘烤听主持人介绍这次“戏曲进校园”。
主持人虽然年迈但追求潮流,戴着一副墨镜。首先是校长致词,只见张校长快步跳上舞台,开始了抒情,类似“让我们传承经典”、“炎炎烈日”、“初夏”……等等,一听就是文化人。上面一帮人早蓄势待发,好戏终于上台了。我们把注意力集中在吹唢呐的老爷爷身上,伴着鼓声,仿佛……这,开了个玩笑。
然后是长段戏剧——川剧登场。所谓川剧,是用川话带川风的戏剧段子。首先上场的是个“老妈妈”,声音老大了,说震耳欲聋都不为过。然后上来个“红兜娃”,妈呀,太“妖娆”“辣眼”了吧!然后那位“小姐”叫:“哥哥”,我们故意全体答应道:“诶”!她佯怒道:“哪来这么多哥哥!”引得台下看戏的我们一阵笑声。重点登场,没想到她口中的“哥哥”竟是“蓝采何”,等等,他说他叫啥,小淘气?我还小可爱呢!“妈妈”和“哥哥”出门后,“二郎神”被“锦衣卫”追杀,后来才知道原来是东厂的,老坏了,那“二郎神”头上一点红,却是英雄岳飞的儿子,最后被“红兜娃”玉莲救了。
最后一个节目我不陌生——川谱变脸。我仔细观察机关,一开始我以为在帽子上,一翻就变了,可变成青牙时,并没有碰到“面具”。他又变成了红色,我开始怀疑头上有没有细丝,做动作时有人拉绳子。金黄的代表曹操,青色的代表周瑜,我观察到他变脸时,总把手放到披风后,并且那个不是面具,是在面膜上画的,对了,披风后肯定有绳子。我更聚精会神的欣赏,但很快这段表演便结束了,“戏曲进校园”整场演出也到此结束了。
这次,长辈们千里迢迢来我们学校表演戏剧,让我们了解传统艺术文化,传承经典,不仅给我们带来了欢乐,还开阔了眼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