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68教学资源网 > 学生作文 > 按题材分 > 议论文 >

有关于2019中小学生作文兼容新潮和传统议论文范文五篇

2019-10-15 09:40:49
|廷峰

  议论文,又叫说理文,是一种剖析事物,论述事理,发表意见,提出主张的文体。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关于2019中小学生作文兼容新潮和传统议论文范文五篇相关模板,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有关于2019中小学生作文兼容新潮和传统议论文范文五篇(一)

  新鲜事物总是引人注目,因为其中包含着新的知识和未知的领域,这总能勾起人们的兴趣,但传统文化却不怎么找人待见,即便人们可能对它们也一无所知,但因传统文化是“过去式”,人们“理所应当”的选择了漠视。

  由此展开,传统文化如今到底什么处境呢?

  说这传统文化,我们就得谈谈汉族服饰,你可能问为什么要谈服饰,因为我们是“礼仪之邦,素有服饰之美”嘛!那么问题来了,什么是汉族的传统服饰呢?是中山装?还是旗袍?对了,在当下,旗袍似乎也开始受到部分人的追捧了。但,这些都不是传统服饰,真正的传统服饰,应是“汉服”。说实话,在“汉服”这两个字上打上引号挺让人难受的,因为作为汉民族自己的服饰,理应人人熟知才对,为什么要打上引号让人有第一次听说的感觉呢?就好像日本人谈及和服时,难道需要特地加上引号吗?但很不幸,现在就是有许多人对汉服一无所知,甚至出现有所谓“愤青”将汉服当做和服,要求穿着者当街脱下并焚烧,这样的恶性事件,这件事除了暴露了部分人不分青红皂白,主观臆断的性格缺陷,也暴露了人们对汉服知之甚少的事实。五十六个民族,基本都有自己的服饰,人数最多的汉族却不知道什么是自己的传统服饰,岂不是很讽刺?

  王八蛋,忘八端:穿西装,着汉服。后者应与前者无异,新鲜潮流也应与传统文化并存,而不能遗忘传统,直追“新潮”。

  作文网专稿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近年来,语文教材中不断加入新元素,新知识,是理所应当的,因为学习也应追上“时代潮流”。而出版社再版重印民国课本,确这真的是让人惊喜,且不论出版社从哪得来的民国课本,亦不论最后出书的质量如何,单是出版社的精神和背后的目的,就应被人们称赞。复印民国课本能让人们学习到更多的传统文化,激起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这在当今追求新鲜的大环境里实在可贵。

  “你这个王八蛋!”在今天,这句话绝对算得上是“粗鄙之语”,如果你很厌恶某个人,又想逞口舌之利,一句“王八蛋”多少能解你的气。但是说完后又会觉得自己骂脏话了,很没素质,很苦恼吧?其实,如果你对传统文化有一定的了解,就不会在骂与不骂间纠结了。“王八蛋”从何而来呢?为什么骂人不是“乌鸦蛋、麻雀蛋、乌龟蛋”诸如此类的东西呢?这是因为“王八蛋”在古代与现在恰恰相反,是高素质的人对低素质的人的一种羞辱用词,是“忘八端”因人们口口相传而沦为现在的脏话,而这“八端”,就是人们常说的“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了。诸如此类的还有“嫁乞随乞,嫁叟随叟”,“三个裨将,顶个诸葛亮”,“狗皮不通”等等。怎么样?你是否对传统文化有了些兴趣呢?是否还认为自己不需要学习传统文化了呢?

  可事实就是这么讽刺,令人欣慰的是,有一些人开始拾起我们“扔”在地上的“汉家衣裳”了,也就是“汉服运动”的兴起。2003年,网友“壮志凌云”第一次穿汉服上街,同年“信而好古”着汉服为学生上课;2004年,来及全国各地的网友共计33人,在北京着汉服祭祀袁崇焕,同年“天涯在小楼”着汉服参加祀孔大典,并撰写文章《一个人的祭礼》……直至今日,越来越多的人为汉服复兴而努力,我也在学校运动会中看见一个班着汉服参加开幕式的场景,当时我的喜悦已然溢于言表。“汉服运动”令力争让人们在西装,韩版服装盛行的街上不显得那么突兀,穿着汉服,就应当那么平常,因为“裳人,本汉人也。部落在铁桥北,不知迁徙岁月。初袭汉服,后稍参诸戎风俗,迄今但朝霞缠头,其余无异。”希望有一天,你也能成为我们的“同袍”,毕竟这是汉家衣裳,这是传统文化。

  有关于2019中小学生作文兼容新潮和传统议论文范文五篇(二)

  “老味道”几十年不倒,熟悉菜肴满是传统浓香;“梦里时光”欣然兴起,花样翻新全含新潮芬芳。时代发展的十字路口,新旧异行,和谐兼容,方能共赢未来。

  传统佳肴带给人们的是味蕾上的回忆,新潮菜品则给人们舌尖上的刺激。回忆与新鲜,看似矛盾,但究其根本,二者都有一个共同的目的,就是追求“美好与享受”,既然如此,使其共存又有何难?

  中西式餐饮店比邻而处,新潮餐饮固然吸引人眼球,但八大菜系仍受国人热捧。不仅“食”如此,衣、住、行无一不是新旧共处,互融互促。欧式建筑与传统民居错落于各大城市,展现别样的艺术碰撞;潮流服饰与汉服唐装携手于大街小巷,带来奇特的视觉盛宴;圣诞彩灯与春联窗花点缀千门万户,绽放多维节日雅趣……新兴文化与传统文化既能各行其道,又有动人的融合之美。

  有人视新潮文化或异族文化为洪水猛兽,其实大可不必,所谓“入侵”之忧,纯属多虑。共存并不意味着同化,更不代表吞并取代。守与变的对立,本身是个伪命题。新潮文化之所以迅速被人们所喜爱接受,因其独特的内容和方式,触发了人们对美的新感受,当人们对新潮事物的热情褪去,新文化形式存留与否,时代自然会做出抉择,文化也同样遵循着“适者生存”的原则,“大浪淘沙”,文化总是在经历“去粗取精”的过程。

  传统文化被冷落,并非因为新潮文化的兴起,而是因其自身的价值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掘。激进的传统文化保护者们,与其花费时间“搜捕圣诞老人”,不如琢磨如何重塑经典文化,让传统文化重获生机。排外的“民族主义”,实际是对自我文化的不自信,无异于清末的“闭关锁国”,只会腐朽没落;阻止创新而刻意为之的“文化保护”,只会造成发展的短视,最后让传统文化陷于一潭死水。一个民族的文化要发展,就要有大度的接纳与包容之心。

  如何融合?新文化兴起容易,持久难,新式文化吸收传统元素,不仅要采其形式,还要纳其。当然,浮躁的社会背景下,难免有文化乱象,但只要记住支持新式文化是为了发展传统文化,而非消费传统文化,就仍然走在正道上。在创新之路上,应拒绝粗俗的恶搞和无底线的亵渎,要传递美,而不是糟蹋美。

  坚持传统之上创新,创新之上守住传统优势,当一种文化拥有了强大的生命力,才能历久弥香。

  有关于2019中小学生作文兼容新潮和传统议论文范文五篇(三)

  在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里,传统似乎成了中老年人的代名词,而时尚却是青少年的专利。传统与时尚,究竟谁更好?——

  no.1 q版语文与中国文化

  画面一:“《小马过河》中的小马一生下来就在视频聊天中遇见了小母马,于是它们结婚了;司马光砸缸后救出的是青蛙王子、流氓兔;白雪公主穿着高叉泳装……”《q版语文》就这样把故事篡改了。网上的一份报告显示,有40%的人认为这样做也无妨。文化就是这样被毁灭的。

  画面二:一个五岁的小孩朗诵着“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上小学二年级的哥哥说:“不对不对,应该是“日照香炉生紫烟,李白来到烤鸭店。口水直流三千尺,一摸兜里没有钱。我们班同学都是这么读的。”一旁的妈妈愕然。

  画外音:某些时候,时尚代替不了传统,代替不了我们心中那个不知深浅的小马,机智勇敢的司马光,美丽动人的白雪公主,多才的李白。所以我想,传统更好。

  no.2 写信与电子邮件

  画面一: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奶奶双手颤抖地把一封信折好,装进信封,帖上邮票,走了一个多小时的路,终于把信件放进了邮局的信箱,可当她准备回家时,突然晕倒了。原来,这位老奶奶患有高血压,由于走路太久又太累,于是突发脑溢血,不治身亡。

  画面二:一位年轻的小伙子写了一篇论文,准备寄给某杂志社,但后来又想,用e-mail不是很好吗?他便在网上找到了杂志社的邮箱,用 e-mail轻松地发了过去。

  画外音:电子邮件方便快捷,这是事实。它避免了写信的麻烦,既然有人创造了信息高速路,就应当合理地利用起来。这个时候,时尚更好。

  no.3 晚礼服与旗袍

  画面一:一位穿着华丽礼服的贵妇人,正匆匆忙忙地从一辆黑色宝马车上下来,她的礼服可真炫:晶莹剔透的钻石镶嵌在胸前,下身是紫色的纱裙,裙摆上有数不清的水晶。看样子,是要参加一个盛大的晚会吧?

  画面二:一位年轻美貌的女子矜持地坐下,她身着鲜红的旗袍,上面绣着鸳鸯戏水,看上去格外好看。

  画外音:礼服代表华丽、高贵、典雅;旗袍,代表复古、庄重、素雅。一种是西式风情,一种是中式服装。此时,传统与时尚都挺好。

  传统与时尚,说不定谁好谁坏。如果说传统的好,那封建迷信呢?如果说时尚的一定好,那流行性感冒呢?我们要扬其之长,避其之短,中西结合,我相信,生活一定会更美好!

  有关于2019中小学生作文兼容新潮和传统议论文范文五篇(四)

  当传统遇上新潮,应该是碰撞还是融合呢?

  在我的印象里,传统应该是一位老奶奶,身穿唐装,拄着拐杖,慈祥和蔼,可以用她温和的目光容纳我们的任性,体谅我们的一次次的背叛,也许是年纪大了,追不上我们的步伐,只能默默驻足,停留在我们出发的地方,期盼我们在迷茫时候的一次回望,让我们在她善意的目光里找到新的方向,涌起新的勇气前进。

  新潮在我的感觉里是一位妙龄少女,年轻活泼,生机勃勃,充满着朝气活力去做每一件事,也许一些事出人意料,也许有些独特清新,但这就是她的个性,她用自己独特的气质吸引着我们跟随,前进。当我们对前面的路途充满犹豫时,她用她阳光般的笑容,清新的气息为我们带路,于是,我们又有了前进下去的方向。

  当传统遇上新潮,会是碰撞吧,奶奶不会喜欢小女孩的活泼,希望我们沉稳地面对前进的事物,一步一个脚印走下去,小女孩不会喜欢老奶奶的迟缓,希望我们把前进的步伐迈大一些,像一阵清爽的风,想要快快带我们前进。于是,碰撞必不可少,我们该选择哪一方呢?传统与新潮不一定非要兵戎相见,传统由新潮蜕变而来,新潮必定逐步走向传统,她们并不是冰火不相容。

  当传统遇上新潮,该是融合吧,结合传统的沉稳经验、新潮的大胆创新,会合成一个独特的样子,绽放出奇异的光彩。但现实并不是这样,碰撞必不可少,谁能保证传统没有拌住新潮轻快前进的步伐,谁又能保证新潮没有丢弃传统的一些可贵经验呢?于是,当传统遇上新潮,她们得坐下啦谈谈。

  传统:“我充满着前人的智慧,当他们的子孙看到我时,也许我有些落伍,有些更不上时代的潮流,但我是宝贵的经验,是无价之宝,是不可能用金钱来衡量的,人们可以在我身上学到许许多多的知识,我是智慧的结合体,我是那么默默地,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在他们心目中,我的地位无可比拟,是不可以用其他物品代替的,人们是不会抛弃我,奔向前去的。”

  新潮:“我充满着现代气息,我是思维的潮流,我带领人们进入一个崭新的世界,也许有些人不能接受我,忽略我的作用,但其实,我也早就慢慢渗入到人们的世界,人们在不知不觉中,早已跟在我步伐的后面,我引领着大家前进,我像一阵清风,带领着大家走向一个大家所不知道的世界,充满着新奇,我相信我的作用无可替代,人们一定会跟在我的后面前进。”

  传统:“我也许没有新潮有活力,但是我有充足的经验。”

  新潮:“我也许没有传统有经验,但是我有前进的动力。”

  当传统遇上新潮,不应该是碰撞,也不应该是融合,而是求同存异,在不同的地方上运用不同的技巧,传统也好,新潮也罢,都在时代的背景下发挥着各自应有的作用,当传统遇上新潮,时代的舞台缓缓升起,我们前进的步伐依然坚定!

  有关于2019中小学生作文兼容新潮和传统议论文范文五篇(五)

  唢呐匠和剃头匠,都是传统文化的一个缩影。面对渐行渐远的老行当老传统,面对日新月异的新事物新文化,是简单的“喜新厌旧”,还是有机融合发展?

  悠扬的唢呐声中,电影《百鸟朝凤》走向了尾声。震撼观众的,不只是如黄土高原一般辽阔的规律,更是主角游天鸣的那份坚守。

  游天鸣从小跟着师傅焦三爷学习吹唢呐,勤奋刻苦与品行端正使他在众多徒弟中脱颖而出,得到了师傅的认可,也成为师傅的接班人。正当游天鸣接管“焦家班”,一切看起来风平浪静的时候,唢呐艺人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新潮文化不断涌现。唢呐不再像从前那样受重视、受欢迎了。唢呐艺人也不再那么受尊重,不少人舍弃旧业,去城里奔波打工了。作为“焦家班”唢呐传人,游天鸣牢记着师傅那句“无双镇不能没有唢呐”,无奈而坚定地往前走着。

  游天鸣踽踽独行的身影,让我想起了老家的“孙爹剃头店”。剃头店在城东河边已开了四五十年,孙爹的剃头功夫更是样样称绝。孙爹一直想让儿子子承父业,可儿子不屑于当一个剃头匠,高中一毕业就出门闯荡。

  孙爹的生意一度很好,不过,小城后来开了不少新式理发店,孙爹的剃头店日渐冷落。看到父亲的难处,望着老人的头发一天天变白,儿子终于决定回来帮父亲了。儿子跟着父亲学了一段时间理发,感到“不过瘾”,于是跑到广州,学了一手烫发、染发的新技术,还在一家大型美发中心当上了“五星美发师”,并给自己起了个外国名字“戴维”。去年底,儿子辞去了广州的工作,回来与父亲“并肩作战”。

  现在的“孙爹剃头店”窗明几净,一边是新式理发设备,儿子为那些新潮的年轻人打理出一个个时尚发型;另一边,则是孙爹一直沿用的老式木头理发椅,老人的剃头刀在顾客头上娴熟地游走,展示着他的手艺。剃头匠和美发师,传统与时尚,交织统一在同一个屋檐下。

  唢呐匠和剃头匠,都是传统文化的一个缩影。面对渐行渐远的老行当老传统,面对日新月异的新事物新文化,是简单的“喜新厌旧”,还是有机融合发展?在影片《百鸟朝凤》的最后,似乎给出了答案,又似乎没有……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263
c
id
9849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