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68教学资源网 > 学生作文 > 按题材分 > 议论文 >

关于存在感话题的高三优秀议论文800字左右5篇

2019-07-01 10:49:56
|小妹

 自信的生活会给你最好的存在感。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收集的关于存在感话题的高三优秀议论文800字左右,欢迎大家阅读!

  最好的存在感来自自己

  这个世界那么大,充满着灯红酒绿,各色的人在各自的生活中游走着。都怕没了自己的那份存在,怕被这个世界遗忘,被生活抛弃。

  时代不断的更近,社会不断的进步,出现了许许多多先进的科技,互联网的出世,智能手机的普遍又被研发出了许多的手机app。有了我们相互交流的微信,分享生活的朋友圈。可以去点赞,评论,增进感情,但时间久了,这些不在只是单纯的开心和分享生活了,朋友圈中的生活和真是的生活变得不同,许多人把朋友圈中自己的形象伪装的很好,去很贵的餐厅,去健身,去图书馆,可实际上她第一次去哪个餐厅,他去了健身房只是发了个朋友圈,去图书馆其实什么都没看,朋友圈变成了炫耀,变成了另一个自己。

  人们把所有好的一面展现在朋友圈,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同,渴望从别人那得到存在感,为了寻找存在感乐此不疲的想让人驻足回眸,但这些存在感都是虚无的,刷出来的存在感并不是真正的存在感,真正的存在感是自己给自己的,刷出来的存在感是不真实的,不能长久的,自信的生活,强大的内心才是最好的存在感。是不会离开你的存在感。

  《申肖克的救赎》在刚上映的时候票房惨淡,一些奖项也都没有获得,但在今天它能为了经典,真正好的东西是每个人都会欣赏的,不需要去证明,时间就是最好的证明。

  周星驰年轻的时候,没人找他拍戏,因为他的形象并不是特别好,同期得人都成名了,当了主演,他还是个配角,可他从来没有怀疑过自己,没人给他存在感,可他用他强大的内心给出了最好的存在感,这才有了现在的经典。

  他们都没有因为缺少关注而感觉缺少存在感,因为他们的内心强大,自信,这是可以伴随一生的存在感。互联网时代,所有的人,事,物都快速的更新,以至于每个人都惶恐着,怕被这个时代淹没,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在快速发展的时代保持内心的强大就变得特别重要,只有内心充实才不会去过度的寻求别人的关注,刷出来的存在感不是真正的存在感,不要让分享变成了炫耀,不要让生活变成了让他人回眸的工具,不要让这个高速发现的时代把你变得陌生。

  别人片刻的回眸永远不敌自己永久的注视,最好的存在感永远来自那个内心强大自己。自信的生活会给你最好的存在感。

  存在感

  存在感。这个对于人们而言较为陌生的词汇却是所有人毕生的追求,正如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第一层是生存需求;第二层是安全需求;第三层是情感、归属需求;第四层是尊重需求;第五层是自我价值实现的需求。它们就像一个巨型金字塔,而自我价值的实现则排在金字塔的顶端,也是最高层次的需求。

  我们生活在这个车水马龙,人才辈出的时代,存在感越来越难以体现,从而导致生活压力山大,每个人似乎都卯足了劲证明自己的不凡与出众,将自我价值发挥到极致。儿童拼才艺;青少年拼学业;中年人拼生活质量;老年人拼诸如脑白金之类的保养品,然而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不甘落后的心在蠢蠢欲动,烦恼也接踵而至。

  当所有人都朝同一个目标同一个大方向努力时,存在感便荡然无存,以致于出现另辟蹊径的现象。青春期反叛,更年期出现及日渐增长的离婚率,都预示着社会亚健康状态。而在相对落后的农村,一个孩子便是家中的顶梁柱,干点农活就会得到全家人的青睐,他的存在感得到了很大的满足,又哪里来的反叛?而在某种程度上来讲父母如天一般的存在,说话如圣旨,更年期现象也不复存在。它并无城市中的喧嚣与攀比,亦很容易体现自我价值。而此时此刻围绕在我们身边奇装异服,令人指点的青少年们,似乎浑身上下的每个细胞都在呐喊看我,看我!而现在最为普遍的青春期撞上更年期所产生的一系列化学反应,也不过是两类人体现存在感的慰藉罢了。

  对于一部文学作品或者电影作品的赏析而言,也不过如此,创作者的初衷无非是利用主人公对于存在感的追求反应社会现实,从而使人们对本我有正确的认知,并且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创作者本人的自我价值。

  这或许又是本我与自我之间的角逐,就像弗洛伊德所说本我过去在哪里,自我就应在哪里。

  存在感高三优秀议论文800字左右

  谁是中国最可怜的人?

  孔子。

  鲁迅在《在现代中国的孔夫子》一文中将“可怜”二字送给了孔子。孔夫子的角色一度地被揉捏、涂抹以至变形、神化,伴随而来的还有他无所不在的“存在感”。

  乃至到今日,这种“存在感”仍居高不下,甚至愈演愈烈。从一座座新建的孔庙,到课本中越来越多的儒家经典,再到在国外炒的红火的孔子学院,无处不彰显其“存在感”。

  可我想,这种浮于表面的存在感,终究还是走不到人们心里去的吧。

  存在感,单从整个词来看,可能就显得有些空洞了。但若用拆字法来理解,或许还是重“感”不重“在”的。当一种精神、一种思想、一个人,不再被泛泛而谈而是被潜藏内心,那么他就有了存在感。王开玲曾经说过一句话,“容颜易摹,心灵却难以作弊”,大概就是这种意思了。

  到现在我仍记得《只缘身在此山中》的一句话:我心愿自己是个无面目的人,来此问清自己的面目。很多人都会习惯性地模糊了存在的概念,那就更不用谈相对空泛的存在感了。一个不知道自己为何而存在的人,是绝没有可能拥有存在感的。当然,我今天并不是来谈论我们为何存在的,但却只有明了自己为何而存在,才能有机会拥有存在感。

  譬如那个女子——张爱玲,“我爱你,关你什么事,千怪万怪也怪不到你头上去”,她是青花瓷上的浓淡转笔,是曲调里的抑扬顿挫。终其一生,横空出世地来,旁若无人地活,听天由命地走,最后孤身谢逝异国,用自己绝美的才情来祭奠世事的殇。她可以说是为了自己而活,才活得如此洒脱,如此浓烈,让人无法从心头抹去她那瞥孤冷的剪影。

  又如鲁迅,笔杆的英雄,思想的战士,这一生,他呐喊过,彷徨过,甚至在横站着的晚年仍然背负着难耐的寂寞,但是从来耻于屈服和停顿。他凭借一只“金不换“,便在看不见的、却无比艰险的战场里,建树起一等的殊勋。他为了唤醒铁屋子里的人们,为了民族,为了国家,战斗着,也同样拥有着不可磨灭的存在感。

  而往往那些鸡淫狗盗之徒,即使在历史中遗臭万年,却无法在人们心中留下一丝存在感。

  或许在不明白自己为何而存在时,会有一种“未入山门身是客,随云随波随泥沤”之感,而在明白自己为何存在后,又有一种“甫入山门身是谁,问天问地问乾坤”之感了。我还是更倾向于有存在感地活着的吧,至少你通透而又无憾。

  佛说:“身上之尘易净,心上之尘却难净。”若没有一个洁净的心灵,恐也难做一个有存在感的人。当年神秀“朝朝勤佛拭”,伴着那隔宿的雨,拂下那一撇“我身之执”的尘埃。菩提非树的境界,我懂的,难就难在肯不肯承认自己本来无一物,仿佛这一画押,就被判了死刑,往劫不复了。“我本无物”,却在无物间,实现了自我的存在感。

  今日,我伏案,奋笔疾书,或正应了林徽因的那句诗:我要借这一时的豪放与纵容,灵魂清醒地再喝一泉甘甜的鲜露,来挥动思想的利剑,舞那一暼最敏锐的锋芒,像皑皑塞野的雪在月的寒光下闪映,喷吐激越的辉艳。

  我写下这篇文章,以盼在芸芸众生中博得一席存在感。

  就此,搁笔。

  渺如尘埃

  江苏省木渎高级中学 高三9班 何文婉

  沿梯而上,两边是修长的竹林,双目所及,幽深宁静。

  细雨终是停了可那台阶湿滑异常,调皮的青苔时不时的让你往后一仰,或是向前扑去。怎么?小小青苔,也想找到存在感?

  是啊,有谁会去注意那微小不可察的一抹青色,满山青葱,鸣声上下,美景目不暇接,又有谁愿去看那斑驳暗青?

  它存在与否,似乎都无甚改变,美景依旧,鸣声依旧。

  晴后的阳光分外耀眼,沾着水的新叶、枝干都散发着金黄,光彩夺目,想不注意都难。

  青苔啊青苔,若你也像阳光一样,发光发热,也就不用如此找存在感了。可你终是不能,只能任人踩踏。有时,也觉得你甚是顽强,被一遍遍的碾过,却依然爬满台阶,延展着属于自己的那片暗绿。

  突然想起那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出于好奇,俯身,再低头,再凑近,当真有牡丹般盛开的苔花吗?怕是要用放大镜细细搜寻了。

  可是,苔花,这又是何必呢?那样渺小的你,即使开出再娇艳的花朵,也没有人能看到,更不要谈欣赏,只能与尘埃作伴。也许,也只有在尘埃中,你才有足够的存在感吧。

  不知怎的,似是听见你低低的呢喃抗议,你说:“花开不为他人笑,独自消遣又何妨”。原来,你开花并不为了那存在感。你亦是花开花落,见世一面,而又匆匆离去,难道就不想让这世界记住你?

  你在风中,与尘埃一起轻轻笑着,却不回答。

  双手轻轻抚过青苔,带着点湿润,带着点沧桑,带着点锋芒。不知不觉中对你肃然起敬。我想,我应是懂了你一二了。我们存于世上,难道定要从他人那里寻得存在感?存在的价值并非为那一句无力又无用的赞美或批判。亦如我们其实都渺小如苔花,即使没有能力为世界做贡献,也当努力绽放自己的生命,不为别人的肯定,只为自己,于消弭之际能轻叹一声“此生足矣”。

  青苔依然爬满台阶,调皮着似要奖行人滑到,这次不再责怪,反觉甚是可爱。

  存在感

  关于存在感,生存的一定条件。

  谈到存在感,自己貌似应该对这个敏感话题像老鼠一样逃避而之。

  如今却堂而皇之地站出来。

  自己的确是个没有存在感的人。

  小学时候亦是如此,初中之后虽然有了点存在感,但就连副的语文课代表都敢对正的语文课代表大吼大叫了——有点可悲。

  小学时候因为没有当过班干部,所以总装出一副死读书的书蛀虫一样,事不关己——我是个懒人。压力不适合我。

  我觉得自己是个一生平凡的人。我没有经历过什么风花雪月大风大浪波澜起伏,生活13年一直如此平静如水。

  之所以没有存在感,因为平凡。没有值得称道的地方。

  自己虽然学过钢琴,但因为没有音感,学了7年也就勉强考了个“钢琴三级水平”。羡慕别人,嫉妒别人,自己却一如既往地如此下去。

  现在放弃钢琴,对五线谱之类实行全部遗忘,至此看到钢琴只会陌生地说一句“哦,钢琴呀。”

  之类。

  上了初中,终于有了一点存在感。当上语文课代表之后,发现自己原来还是挺优秀的:数学名次从来没有下过20名,语文名次从来没有下过10名,英语分数从来没有下过95。原来自己也很优秀。

  但为什么。上小学的时候就没有这种感觉呢。

  上小学时,总觉得自己不如别人。虽然每一天都过得很单调,就好像每次都在过同一天一样,但,也是挺快乐的。

  正是因为没有存在感,正是因为不受瞩目,正是因为认为自己不够优秀,所以——

  所以,才能这样静静地看着人情世故,用自己不流畅的文字书写下来。

  我喜欢文字。

  但喜欢文字,喜欢书写文字,并不代表就可以冠上“作者”这样高贵的字眼。

  因为没有存在感,所以觉得自己不够优秀,所以没有自信,所以说自己写文字总说自己是“写文”而不是“写作”,总说自己是“写手”而不是“作者”,更高贵自恋一点应该是“作家”。

  “写作”“作者”之类高贵的字眼,衔在自己头上很别扭——一点也不协调。

  至于“作家”。在我们这种年龄段的人,要有足够的资本,例如作文十分优秀,才可以冠上“作家”这样高贵的头衔。又或者,是本人自恋到称自己为“作家”的地步。

  因为没有存在感,所以,小学时候作文从来没有被当做范本过。小学最后也是最关键的一个学期,我终于通过自己的努力,整个学期的作文,30分制的体制我从来没有下过27分。但可悲的是从来没有上过29分。

  更可悲的是,从来没有当做范本念过。

  明明并不像别人一样,虽然有作家梦但作文都是敷衍而过。

  每一次的作文都很用心地去写。

  所以,“作家”这样高贵的头衔,距离并非肉眼可以看得见。

  但这一切。

  果然还是存在感的问题,么。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263
c
id
9048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