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沉默为话题的议论文
沉默,可却耸立成了风景; 秋很谦卑,它总是沉静,沉静,可 却带来了收获. 学会谦卑,梅花依旧傲骨,知 不与百花争艳,依旧是冬的宠儿,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有关沉默为话题议论文。
沉默
思想家说:沉默是一种美德。教育家说:沉默是一种智慧。诗人说:沉默是神的降临的永恒仪式。可是,沉默,真的正确么?
权力巅峰的沉默是致命的。
明朝天启皇帝朱由校,专心致志地做木匠活,对对朝廷政事不管不顾,任由阉党权奸魏忠贤把持朝政,而自己却选择了沉默。到底是谁,该为杨涟等十多位被魏忠贤迫害致死的顾命大臣负责?铸成大错,只因沉默。
有人说:明朝之亡,始于嘉靖。当时明朝历史上最大的权奸严嵩任内阁首辅,严党遍布朝廷,残害忠良,“朱道士”嘉靖却毫无作为,一心一意地炼丹以求长生不老。杨继盛因敢于直谏而惨死,嘉靖不说话;夏言全家被抄斩,嘉靖不说话;直到俺答率大军在京城近郊烧杀抢掠,严嵩也不过是换来一顿臭骂,等人家走了,该贪污贪污,该腐败腐败,只因嘉靖对一向言听计从的严嵩的所作所为保持沉默。即使他都知道。明朝的命运,从这里开始改变。
君王的沉默诚然致命,然而庶民的沉默,足以导致民族的覆灭。鲁迅先生在他的《记念刘和珍君》中写道:“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民国时期的混乱,民众的无知,北洋军阀的跋扈,革命者被斩首而旁观者拍手叫好的悲剧,正是由于大部分有志之士都选择沉默、选择退步以保全自己。鲁迅的著名文章《药》,很血腥,很残酷,而且很不幸,但这就是事实。
再看看现今,王悦已经走了有一段时间了,死者已故,生者犹思。18个路人相继看到王悦倒地后,竟都没有作为,无人上前施救,无人拨打求救电话,不约而同地选择了沉默,这实在无法不令人痛心。沉默,导致本不应离去的生命的离去。难道这十几年所受的教育就是为了教我们沉默么?
在西方,有一位哲人苏格拉底,曾经公开批评过当时的某些制度,公元前399年,苏哥拉底被判死刑。在执行死刑的前夕,他的学生买通了看守,劝苏哥拉底逃跑,苏哥拉底断然拒绝。按照雅典城邦的法律,如果苏哥拉底表示忏悔向公民大会乞求可以以流放来代替死刑,然而苏哥拉底毅然选择了死。
想想杨继盛,想想夏言,想想杨涟,想想刘和珍,想想王悦,想想苏格拉底,我们在沉默什么?我们又有什么理由沉默?当我们受到不公平的待遇,当我们受难,面对旁人的沉默,想想都心寒。不要沉默了,国人;爆发吧,国人!
愿“苏格拉底之死”式的悲剧不再上演。
沉默是金
“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这句名言相信大家早已耳熟能详。世纪转换,时代更替,“沉默是金”的论调似乎早在世人的口诛笔伐中腐烂蒸发。越来越多的口水战惹得硝烟四起。“沉默是金”四个字实在是应该重新被人们拾起。
相信我此言一出,一定会受到众人的猛烈攻击,毕竟这是个宣扬个性宣扬解放的时代,一切旧思想都会惹来群起而攻之。但既然是新时代新面貌,沉默是金这一理论自然也会焕发新颜——该“封嘴”的是无谓的炒作,刻薄的言论;在沉默中爆发的是行为的执着,坚持的自我,如此才是“金玉良言”。
沉默不代表妥协,将争论的力量变换到行动上,留给舆论一个潇洒的背影才是智者所为。意大利鬼才导演帕索里尼便是如此,一个一生竭力揭露人性本质真相的天才被世人视为异教徒,甚至待其猝死街头尸骨未寒之际人们就开始驱散其“邪恶”的亡灵。他的一生无疑是沉默的,其留下的却是一部部惊世骇俗的大作及萨特、贝鲁托奇等人的无限尊重与怀念。沉默是力量的源泉,沉默是对世俗的蔑视,沉默是对自我价值的充分认知与肯定。学会沉默的人,在远处迎候的往往是鲜花与掌声。
沉默是天才的等待,等待到达黎明前的黑暗。借用周国平的一句话:“大自然的星空,群星灿烂。那最早出现的,未必是最亮的星宿。有的星宿孤独地燃烧着,熄灭了,很久很久以后,它的光才到达我们的眼睛。”有些人的智慧与才华远远超过了他所处那个时代的想象,于是他们在一个错误的时代燃尽青春,却在下个世纪的转折点光芒四溢,比如勃伦朗,比如凡高,更比如尼采。这些天才不屑于对这个喧嚣的世界表达什么,他们大多数的时候都是沉默的,他们被世人所遗弃,但斗转星移,人们终在这疯子的聊聊的谵语中听出了先知的启示,对其思想顶礼膜拜。有些人才华抵不过时代的执拗,他只能在沉默中逐步瓦解时代的躯壳,直至在新的宇宙中爆发能量。
沉默不会掩盖真相与才华,世人不会对事物盖棺定论,我们必须经过戏剧性的前生后死,前死后生,才能真正体验生命,进而拥有登高俯视的无畏与超然。正如尼采在一首诗中写道:“谁将声震人间,必长久深自缄默;谁将点燃闪电,必长久如云漂泊。”
沉默是金
俗话说“沉默是金”,但也有另一种说法:凡事都有利有弊。那么,沉默是利大弊小,还是弊大利小呢?若要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还得好好分析一下“沉默”这件事了。
不该说的话不能乱说,这是个人人都知道的道理。何为“不该说的话”呢?所谓“不该说”,一是指事不关己,别人正讨论到兴头上时,你在这种情况下冷不丁地冒出一句来,自然不妥;二是指不了解情况,在这时你盲目地说上两句,恐怕会造成误会;三是指有关他人利益的事,你的随口一说就很可能引起轩然大波。不论在上述哪一种场合,你都应该保持沉默,如果不保持沉默的话,在场的其他人常会认为你是一个没有素质的人。
沉默,从一定程度上来说,就是聆听。大家都知道,我们都要做善于聆听的人。在适当的时机保持沉默,不仅可以很快了解别人说话内容的含义,也可以保证自己不会被攻击或鄙视。就拿我们班的一位班长举例好了,她一般很少说话,同学之中也少有能和她多说几句的人,但她在表面上沉默不语,实际上默默地为班级贡献了许多许多。因此,尽管她不怎么说话,但她一样得到了同学们的尊重。
但是,沉默也不是每种场合都适用的。
首先,若一直保持沉默,自己就没有了发言的机会。你可能听了别人的话以后自己也有想法,但沉默的意识让你不敢将自己的观点或疑问表达出来,这样你一味地听也只能做旁观者甚至还听得云里雾里。
第二,在一个集体里,除了所做的事以外,我们只能通过所说的话来彼此认识和了解。既然处在一个集体,就应该多和其他人交流,以便互相了解。只有这样,你才会获得更多的朋友,甚至是知音。相反,如果一个劲儿保持沉默,其他人也很少会主动开口与你说话,渐渐地,你就只能是集体中一个小角落,甚至被集体排斥。我小学班上的一位女同学就是如此,导致她在班上的存在感很低,我在暑假里翻毕业照时竟险些没认出她来。
由此看来,在适当情况下,不应该沉默,而应该选择参与。同样以我们班另一位班长为例,他的最大特点就是他很热情。无论对谁他都能够轻松地进行交谈,所以他在班里的朋友极多。他并不常常沉默,但很“讨喜”,也让老师和同学喜爱。
沉默的利与弊看似是均等的,其实还得看场合和人。有些人就是淡定,有些人就是健谈;有时候就不应该多说,有时候就是不能不说。总而言之,不管是沉默还是说话,都要适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