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68教学资源网 > 学生作文 > 按题材分 > 议论文 >

以生命的信仰为话题议论文1000字

2021-07-19 09:27:05
|嘉欣2

  信仰是一个人最高的操守,是一个人在面对困难时口不言弃的精神支柱。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有关生命的信仰为话题议论文1000字。

  生命的信仰

  漏断人初静,缺月挂疏桐。默默的夜,是凝固的旋律,静止的音符。

  有一种声音是用来感觉的,无须语言文字,有什么样的感觉就有什么样的振动质感。

  黑得太寂寞的夜色,没有一颗两颗的星星作点缀,也没有静静流淌的月光作背景,只有一色的缄默弥漫天上。如果午夜使你什么都看不见,那就让黑夜给你当眼睛吧,用它认真看的话,你会觉得夜的黑是浮动着的,像流水,像行云,像和风……站在一天的最边缘处,我的心海不起一圈涟漪,如一面光滑的镜子,将所有的风景倒映,不存在对称轴,因为这让夜给染模糊了。

  在拒绝喧闹的凌晨起来散步,惬意无法讲!在乡间小路上,走着的是我的魂灵,还是我的脚呢?我想,不必带着生活的琐屑来到这里,这里只需要轻松的心情,沉思的步伐就应当停止了。

  午夜独歌者,这种行为是否就是无病呻吟呢?万家灯火已熄灭了,在这宁静时分放声歌唱,不因寂寞,只因心有澎湃的汹涌的浪花,我压不住激情。

  夜如凉水,清新,但好像又变得凝重起来,不能流动。我闭上双眼,仿佛又遇上了另一个更加黑的夜,或者应说那是我的精神世界,一个无底洞,可以无限大的容纳一切好的坏的心情,但始终有一种东西丢不进去,那应该是自己吧!也就是因为这个,时常想自我超脱却时常陷入困惑迷惘。

  人总得有信仰吧。那不是迷信,是一种对美的追求。我相信夜是最为纯洁的,灯火辉煌的不叫夜,那只是白天的熙熙攘攘的延续。所谓夜,就像一片悠然飘落的落叶,一朵悄然绽放的红花,只有心灵的宁静,才能感应这微弱的振动,即使不用耳朵也能聆听,整个身体也可以当作是声音传播的介质。夜就是要让不透明的黑布覆盖,虽深邃但可触摸。不同的心境会使人造成对夜有不同的感觉:冷清,孤单,肃穆,抑或是浪漫,清静,温馨。但这些都是一致的,就如夜总是黑的。

  我的信仰就是夜纯粹的静寂与安宁。

  静静的夜,就像一段没有歌词的旋律,但它的主题却使静止的音符飘飞了起来。

  生命的信仰

  你闻到花香了吗?或许没有。但是它一定开了。

  某个山谷,某个石缝里,有一朵花径自开了又落了。

  我如此的确定,因为我在这个春天,我便是那朵花。你认识我吗?你在风里可曾嗅到我的心事么?你可以给我一个名字么?

  你知道吗?我开放在一处小小的山崖上。

  带着流浪气息的风拂过我的身体,我看见这澄澈的天空,翻卷的云。我想随风而起,飞向一个未知的天地。

  然而风停下时,我感觉到了那无限的空虚。纤弱的根系所缠绕着的大地,是我所挚爱着的,却也是我的束缚。

  无奈。

  最后一丝日光被地平线吸食殆尽。夜晚像冰凉的潮水覆盖上我的身体。这黑暗是如此的漫长,无边无际。好像白天时那一丝一缕的春的气息是我的幻觉。直到那一缕日光撕破了天际,轻轻触摸我的叶子,轻抚我残破的肢体。

  是春啊。这气息。

  我听见脚踩树叶的声音。还有人类的呼吸。很轻很浅。带着一种敬畏和虔诚。

  这虔诚并非为着这漫天的黄尘,更不是为我。我知道,是春。是对美丽的敬畏。

  有人来了。我是如此的自豪。仿佛他欣赏着的是我一般。

  而我又是如此的清楚。我的花儿开的最美的,便是昨天,今天已凋败了。

  我看见他的眼睛带着诗人一样的灵性,瞳仁里流动着初融的春水;我看见他的双手纤长细腻,灵动有生气。那是一双画家的手。

  我苦笑着,舒展开我的身体。

  是为了挣扎着让他看见吗?

  是不甘心永远这样不被注意吗?

  是无知的以为自己还有机会吗?

  不。相信我。我的朋友。是信仰。

  我为何要开在这山崖?这不是重点。我已不在乎了。为何无人问津我的美丽?我不在乎了。我只在乎我的信仰。

  我的花儿为我自己绽放。我仅仅是在为了我自己。我为何要绽放着那无人问津的花儿?

  是的,是为了自己不会后悔。

  我是一株花,绽放是我的使命,亦是我的信仰。

  那个年轻画家拿出了画板。我笑着。我知道他画的不是我。我依旧笑着。

  他画完了。令我诧异的是他没有将那幅画带走,而是将纸张从画板上取下,细细端详然后微笑着将画扬向风中。那幅画从我的眼前飞过时我看到了。

  他竟画了我那支离破碎的身躯,我那凋残了的花儿。在右下角他写着:信仰。

  我放肆的笑着。我竟忘记了他有一双诗人的眼睛。这世上唯一能看见我们的灵魂的人。

  他走了。我看见他残疾的右腿。他突然转过身来冲我喊:“谢谢啦——”声音被风儿带上云霄,在这悬崖上不断回响。

  是我给了他信仰。他不知道的是,他,将我的信仰缝合在我的灵魂上,使我如此的坚定。

  生命的信仰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人的一生是如此短暂,却又这般千变万化,充满着离奇与诗意,梦想和传奇。

  身处物质世界的我们,穷尽一生努力追求的却远不仅仅是物质。“信仰”、“人生”、“死亡”之类看似虚无缥缈的东西,在我们的生命里一次次地被提及。我们总会忍不住去思考生命的意义,尽管这是从古至今无人找到答案的话题,但却并不妨碍我们拥有自己的一份理解。在这个世界上,有人向死而生,有人醉生梦死;有人在拼命追求着我们从未想过的东西,甚至不惜倾其一生。人与人的外在如此相像,内心却又如此大相径庭。有的人,我们可能一辈子也无法理解他们的追求;而我们自己心中的所想所盼,不被他人理解和接纳的又有多少?

  每当这个时候,我们便需要寻觅精神的支点来站稳脚跟。人总是需要有信仰的,那是在万念俱灰的时候唯一支撑着我们活下去的东西,也是我们最后的立足点,最后的动力。因此人们信仰宗教,普通的人们将其当做心灵的慰藉,虔诚的人们则为之奉献终生,完成灵魂的超越。“__要求人们在一个充满邪恶和不公、痛苦和恐惧的世界里有担当地生活,其中真谛就在于承受苦难与爱他人。”历史上,马礼逊和柏格理,以及千千万万的传教士,不也正是为此而来到中国的吗?来到这个几乎未曾接受过宗教洗礼的国家,给苦难中的人民带来西方的信仰。

  人是一根有思想的芦苇。正因人是如此感情丰富而内心脆弱,很多时候,尽管我们外表看起来无比强大坚定,内心却早已是摇摇欲坠的玻璃瓶,而心中的信仰,就是它唯一的也是最后的立足点,只要拥有这个支点,我们就拥有重新站起来的机会。

  拥有信仰的人是幸福的,他们内心沉静笃定,无所畏惧;但同时也有人始终无法成为有信仰的人,比如托尔斯泰。他曾说,他也想皈依一种宗教,“只要它不要求我否定理性”。可是有哪一种宗教不否定信仰者的理性呢?于是这成了他的矛盾所在。最终他所找到的生命的支点,不是宗教,而是人民。他从劳动人民的身上,发现“生命是合理的”。这成为了他的信仰,他的精神动力。有了这个支点,他才能够正视人生,直面死亡。他克服了自己对死亡的恐惧,为生命寻找到了新的解释和意义。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263
c
id
8840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