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68教学资源网 > 学生作文 > 按题材分 > 观后感 >

《攀登者》2019观后感5篇_《攀登者》感悟及影评5篇

2019-10-07 11:45:08
|景清

  2019年国庆档电影《攀登者》正式上线各大影院,对于《攀登者》这部影片,其主要讲述的中国登山队在1960年与1975年两次向珠峰发起冲刺,完成了世界首次北坡登顶这一不可能的任务,并首次完成了珠峰海拔高程的精确测量的故事,而这故事也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所以关于观看2019年《攀登者》电影的观后感悟,小编准备了以下文章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攀登者》2019观后感5篇_《攀登者》感悟及影评5篇

   《攀登者》观后感悟【1】

  能在大银幕上看到完整的珠峰北坡登顶,从冰塔林、北坳到大风口…以及传说中的第二台阶和“中国梯”,身为登山片爱好者,心情久久难以平静。《攀登者》是国产电影在此类题材上的突破,论特效水平和专业程度,不输给《垂直极限》和《绝命海拔》。而且影片还让观众看到了两次登顶,从1960年的3人到1975年的9人,那种伟大的使命感和坚忍不拔精神的传承,意义超越登山运动本身。

  真实的历史只有比电影更艰苦,更加悲壮,当年克服万难的攀登珠峰,每个人都背负着巨大的荣誉感,“唯有牺牲多壮志”,前仆后继勇往直前,这在电影中多次出现,令人泪目。影片为了戏剧性做了改编,但还是基本忠实呈现了两次登顶中的真实状况,如屈银华搭人梯冻坏脚趾,营地帐篷被风吹走,二登搭建“中国梯”,以及夏伯渝为保暖他人双腿截肢等,遗憾的是刘连满没在片中登场。李仁港把擅长的动作戏集中在了吴京身上,危险处命悬一线,紧迫感扑面而来。虚构的两段情感戏见仁见智,与其说是想让人物更丰满,不如说是补充了气象、医疗和后勤等支援团队的形象,历史上他们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和牺牲,这最能体现出的“集体主义精神”,在雪山大全景的“航拍”中荡气回肠。

  剧本结构上,“保护摄影机”才是整部影片自始至终的核心情感,60年的遗憾到75年来弥补,由此关联起张译与吴京、井柏然之间的对手戏,也构建起了角色的性格和命运,所有的拼搏,所有的牺牲,都是为了看到队友们登上珠穆朗玛峰,把五星红旗插在我们自己的珠峰顶上。

  P.s.映后还见到了屈银华(片中张译原型)的女儿和夏伯渝(胡歌原型,四十年后终于登顶),亲身讲述当年的故事。当看到夏老把裤腿拉起来,露出假肢时,忍不住热泪盈眶了,他们才是真正的“攀登者”!

    《攀登者》观后感悟【2】

  首先,非常值得肯定的是电影的立意:老一辈攀登者为了”中国高度“,坚守使命与责任,完成珠峰测量任务,并为后续登顶提供条件。《攀登者》是一部对”使命“诠释很到位的电影,“比生命还要重要的是什么,是使命”,这句话一直自我看电影之初便在我的脑子里面打转。从电影初次进入方五洲的回忆,我便被带入这种玄妙的感觉,当面对暴风雪,方五洲临危受命接受初代队长的嘱托继续登顶,全程三位队员没有交流,配合默契的将眼前的任何一个困难给解决,这个时候言语反而是多余。我猜想对于当时的他们来说已经没有精力去交流想法,计较得失,估算困难,只知道我需要向前冲,用最直接的办法不断爬山,虽然不知道还有多远,但需要一直爬下去。影片三人登顶的时候说:前面没有路了,都是下坡。直到这时他们才意识到原来自己登顶成功,自豪和欢喜才爬上每个人的心头。这种情景不禁让我想起人生中的那座山,其实也是望不到山头,但我们需要不断向上爬,哪怕是凭本能也需要不断的行动,最终当我们登顶的那一刻,也许我们自己都没有感觉。

  在观影过程中,几乎没有虚席的大影厅内 没有发出很嘈杂的声音,以至于差我三排的女孩子吃薯片的声音都是一清二楚。大家也没有交流,我想大家是否和我一样,对于电影中大部分人的选择不是感到困惑懵懂:为何不畏生死呢?在1975年那几百个国家队员和工作者中,有多少人是抱着一种工作的心态将此次登顶仅仅认为是一次冒险。从全员试验便能够看出,没有登山经验的人,尤其是没有见过冰山暴风雪的人是很容易杯弓蛇影,被自己想象中的困难吓死的。如果没有”使命“来纯化队员思想,令众人脑子里面只剩下”登顶“二字,无论如何也不会成功的。

  其次,《攀登者 》传达了一种传承的思想“前人种树后人乘凉”,攀登本身便是一种传承性的运动,前人探索的路,需要后人不断的打破,同时为了后人提供登山经验和资料。从1921年英国第一次登山开始,登珠顶活动已成为各国政府以及登山者不断重视的一件事。中国在1960年中国登山队员王富洲,贡布,屈银华三人成功登顶,但这次登顶没有受到国际上的认可,主要愿意是夜间登顶,没有留下登山影像资料,还有一个社会原因是,苏联政府单方面撕毁对华经济援助协议,中国在面临国内严重自然灾害的前提下,扛下了苏联的外债,利用五年的时间归还上世纪对苏联的欠款。所以影片国家登山队在没过多久便解散了。经过十年的动乱,中国在1975年是经济大复苏,为了向世界展示中国力量,鼓舞国人信心,再次启动珠峰登顶计划。这次走的路线以及整个方案都是第一次登顶所留下的,同时这次登顶,留下了“中国梯”,影片镜头在中国梯上停顿的几秒钟,那种令人自豪的念头持久不息。

  最后不得不说,《攀登者》更加强调的是精神和动作,对于一些年代的,历史背景的知识过于缺乏。当方五洲收到来自国家的命令传唤时,自己还在吃着看起来非常有近期感觉的买条,我在想,对于当时的生活已经好到这种程度了么?不过一切都需要去考证,不管怎么样,在观影过程中,我唯一的感受是,影片很优秀,不舍得眨眼,最后结束也很不舍。登山队员登山描述除了经典镜头,没有那种漫长的一步一步攀登的展示,我有时候在想,登山时候,最令人害怕的不止山体上突如其来的风暴,还有那渺无希望的惯性步伐。

    《攀登者》观后感悟【3】

  9月30日,电影《攀登者》上映。演员吴京对于登山也曾有过浪漫的想象,他觉得登上珠峰后,向心仪的女孩求婚是件挺酷的事,可是因为受伤,这个愿望未能实现。当有机会拍摄讲述攀登珠峰的故事时,吴京毫不犹豫地加入到了《攀登者》剧组。带伤拍摄的他完成了所有镜头,在杀青前,他还有些遗憾,“希望不要杀青,等我腿再好一点,可能会拍出更好的东西。

  根据真实历史事件改编

  《攀登者》根据真实历史事件改编。1960年,国家体委决定从珠峰北坡挑战珠穆朗玛峰。5月24日,王富洲、刘连满、屈银华和贡布四位登顶队员开始突击主峰。在珠峰艰险的“第二台阶”处,刘连满为托举队友而耗尽力气,停留在8700米处,剩下三名队员在25日凌晨登顶珠峰。这是人类首次在夜晚登顶珠峰,也是人类首次从北坡成功登顶。

  贡布当时拿出了一面五星红旗,让国旗在风中飘扬。那段曾被国外登山者视作“不可逾越”的岩石路段,他们是靠搭人梯通过的。遗憾的是,由于缺乏登顶的影像资料,国际上始终对我国成功登顶珠峰存在怀疑之声。

  1975年,中国再次攀登珠峰,电影《攀登者》就是以此为背景,讲述方五洲(吴京饰)和曲松林(张译饰)在气象学家徐缨(章子怡饰)的帮助下,带领李国梁(井柏然饰)、杨光(胡歌饰)等年轻队员再次挑战世界之巅。

  剧中“兄弟们”很给力

  正在养腿伤的吴京毫不犹豫地接演了《攀登者》,为了演好角色,他看了中国队员登珠峰的纪录片和书籍,还去了青海岗什卡体验,“去的时候我感冒了,那种滋味儿太难受。”

  真正拍摄起来,更加艰苦,“电影中的装备都是几十年前的,就拿羽绒服来说,那时的羽绒服不防风不防雪,拍完动作戏之后,身上热了,衣服里面是湿的,外面是结着冰的。”

  吴京喜欢和张译演对手戏,“就算见不到对方的脸,也能体会到对方的情绪。”在他看来,这次的“兄弟们”都很给力,“一场拉轮胎的戏,井柏然因为时间赶,没做准备活动,拉大轮胎时吐了。吐完之后,歇一会儿继续拍戏;胡歌过独木桥差点从桥上摔下去,但也是说‘没事儿,再来再来’,这些兄弟们,非常敬业。”

  与章子怡感情戏份重

  这次在《攀登者》中,吴京不仅动作戏份很重,还有大量感情戏,和章子怡谈了一段跨越岁月的恋情。吴京形容两人在片中的关系就像《泰坦尼克号》里的杰克与露丝的相知相守。

  吴京和章子怡18年前曾在徐克导演的《蜀山传》里合作,他感慨18年后再合作“挺难得”。

  吴京透露,十几年来两人都有联络,一直很熟悉,所以演起来很放松,“有一场戏是没有预设的,我和章子怡就自然地演,导演一直没有喊停,我俩多演了一分多钟,在戏中人物的那种交流之中,特别享受。”

  登山不是率性而为

  拍完《攀登者》,吴京对于登山这项运动有了更深刻的认知。他认为,登山是自律的过程,“在登山过程当中,可以不断地去检验自己,你到达什么程度必须干什么样的事情。可能一只没有烤干的袜子,一个没有绑好的冰爪,就会带来生命危险,所以,登山是一个特别律己的行为,而不是率性而为的一项运动。”

  “你要严格地考核自己的控制能力,一切以不超越自己的极限为原则,一定不能拿自己的生命开玩笑,山永远在那里,要懂得保护自己。”

    《攀登者》观后感悟【4】

  1960年5月25日,中国登山队成功从北坡登顶珠穆朗玛峰,完成人类首次北坡登顶珠峰的壮举。时隔59年,由徐克监制、李仁港执导、阿来编剧,吴京、章子怡、张译、井柏然、胡歌、王景春、何琳、陈龙、刘小锋、曲尼次仁、拉旺罗布、多布杰主演,成龙友情出演的电影《攀登者》袭来。在致敬海报中,五位演员神情坚毅、目光坚定,传递出一往无前的信念和决心。

  电影《攀登者》根据真实历史改编,讲述了中国登山队在1960年与1975年两次向珠峰发起冲刺,完成了世界首次北坡登顶这一不可能的任务,并首次完成了珠峰海拔高程的精确测量。电影《攀登者》剧组为了真实还原这段历史故事,影片的主创团队在前期筹备阶段做了大量的史料收集工作,无论是影片中富有历史年代感的场景搭建,还是1960年、1975年中国登山队员所使用的冰镐、冰爪、氧气瓶以及登山服等装备与服装道具,都遵循史料记载,做到真实还原。据了解,为了让演员表演更加真实,剧组的每一位主演都要背着重达17公斤的登山装备进行训练和拍摄。为体验高海拔和极寒环境下的真实感受,主演吴京还在去年年底最冷的时节到海拔5200多米的青海岗什卡雪峰,足足体验了半个月的攀登生活。

  在此之前,大概很少有人知道这是中国一段几乎尘封了60年的历史,一个关于民族尊严与捍卫家国的故事。在刚解放时期,珠峰位于中国和尼泊尔两国边境,由于它特殊的地理位置,上世纪50年代,中尼双方因为珠峰的归属问题起了争议。尼方认为珠峰完全在尼泊尔境内,与中国无关。当时中方提议给山峰起一个友好的名字“友谊峰”,尼方也拒绝接受,尼方坚持认为“中国人从来都没有登上过珠峰,何谈珠峰是你们的领土”。为此,国家开始紧锣密鼓的筹备登山队,我们要为了国家的荣誉而战!攀登不只是一项运动,更是一种使命一种态度,不同的年代,不同的岁月,有不同的攀登者,但攀登的精神融汇在每个中华儿女的血液里,流淌在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心中。攀登的精神不在浩渺无边的宇宙里,而在一点一滴的小事与日复一日的坚持中。在这个奋斗的时代,每一名中国人都是攀登者。14亿中华儿女在各自的岗位上,在细碎的生活里,传承攀登的精神,追求美好的生活,书写属于自己的篇章。

    《攀登者》观后感悟【5】

  《攀登者》展现的场景却是我们大多数人一辈子都不可能去的珠穆朗玛山。

  因此,看的过程很震撼、很揪心。

  看完之后,我感触最深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信任和怀疑

  1960年,中国登山队向珠峰发起冲刺,方五洲、曲松林、杰布,三位勇士,完成了世界上首次北坡登顶这一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但是,因为没有留下影像资料,被西方登山界的一些人质疑,也被一些群众和学生质疑。甚至有人用石块砸碎方五洲工作的锅炉房的窗玻璃,喊着“什么登山英雄,骗人的。”

  这时候,方五洲他们的领导说了一句特别暖心的话:“我们的强大和成就,不需要他们的承认。”

  1975年,经历了两次冲刺顶峰失败之后,当国家气象局已经宣布“不再有窗口期了”,方五洲相信徐缨带领的气象组的预测结果、相信科学。徐缨相信方五洲一定能带着突击队抓住机会成功登顶。

  正是他们彼此的信任,才铸就了这次成功的基石。

  二、换位思考与感同身受

  1960年登珠峰时,为了救曲松林的命,方五洲扔掉了摄像机。为此,曲松林恨了方五洲15年。

  1973年他们再次在登山队见面时,有一番对话。

  曲:换了你,你会选择保命,还是豁出命也要保住摄像机?

  方:我会豁出命,保住摄像机。但是,如果你是我,你会看着我去死嘛?!

  曲:无论如何,我也要保住摄像机,留下影像证据。

  1975年,曲松林作为副总指挥,为了登顶,不顾气象学家徐缨的劝阻,不惜让突击队与十级暴风雪交锋。

  当年轻的队长为了集体、为了保住摄像机而牺牲的时候。

  曲松林才体会到方五洲当年的心情,抱着方痛哭,说:“我错了,我全错了。”

  15年后,他才明白:为了祖国,为了登山事业,自己的命可以舍弃。但是,战友的命,无论如何,比任何荣誉都珍贵呀!

  所以,世界上实在难以有“感同身受”。只有有了真正相同的经历,可能才会有类似的真切感受。

  就像我看着电影里的登山英雄们在暴风雪中,一直在想:他们也不是钢筋铁骨呀,也是血肉之躯呀。他们在风雪中多冷呀,被风吹得撞在石头上多疼呀。

  可是,他们到底多冷、多疼,我还是无法“感同身受”。

  因此,在现实生活中,遇到别人的想法和做法与我们不一样的时候,只要没有突破道德、法律的底线,就算我们怎样不理解,也尽量多包容吧。因为,你不知道他经历过什么,你不知道此刻他的感受是怎样的。

  三、充分的准备是通向成功的第一要务

  1960年,三个年轻人在条件极其简陋的情况下,首次从北坡登上珠峰。条件虽然艰苦,但是,他们为了登顶也做了充分的准备。比如:他们在苏联接受了长时间科学的训练。

  15年后,方五洲和曲松林在气象学家徐缨的帮助下,带领李国梁、杨光等年轻队员再次挑战世界之巅。

  为此,他们整整准备了两年。严格、刻苦的训练,充分的后勤保障,当时最先进的实时气象保障。

  可是,到了气候严峻、气象瞬息万变的珠穆朗玛峰,还是失败了两次,还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最后,为了提供准确的窗口期的时间,气象组上到尽可能高的地方,突击队在暴风雪中先冲到第三台阶,等暴风雪过去,再进行最艰难的最后一段的登顶。

  就这样,才成功了,测到了珠穆朗玛峰的“中国高度”,拿到了登顶的360度影像资料。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我们做任何事情,要想成功,都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

  四、人为什么要登山

  人为什么要登山,而且,还要冒着生命危险登上世界最高峰?

  电影里,虽然路途遭遇雪崩与狂风等瞬息万变的天险难关,但登山突击队依旧以血肉之躯和险境抗争,誓死捍卫国家领土与主权。

  我们可以从电影中得到几个答案。

  第一个答案是:为了让世界承认“珠穆朗玛峰属于中国”。“中国人自己的山,要自己登上去。”

  第二个答案是:登顶珠峰,勘测出属于中国人的“中国高度”。

  第三个答案是:要告诉在天上的父亲,我很好,我想让你感到骄傲。

  无论是哪个答案,都让人敬佩。敬佩他们永不服输、永不言弃;敬佩他们战胜自我、挑战极限。

  我认为:一个人,一辈子,或为了祖国、为了民族,或为了父母兄弟,又或是为了自己,找到了某种使命,充分挖掘了自己的潜能,勇敢地去做了自己认为有意义的事情,无论成败,这一辈子,都值了!


相关文章:

1.中小学生观看《攀登者》电影心得感想800字优秀范文20...

2.2019《攀登者》最新观后感影评心得有感范文精选五篇 

3.2019爱国电影《决胜时刻》观后感精选范文五篇

4.中小学生《我和我的祖国》电影观后感精选700字范文 

5.《决胜时刻》精彩观后感范文五篇 献礼建国70周年《决胜时刻》观后感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267
c
id
97767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