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68教学资源网 > 学生作文 > 按题材分 > 观后感 >

观看《老师好》有感精选5篇:那场名为高考的战役

2020-05-29 17:42:18
|福萍2

  又是一年高考来临,在此祝愿考生们金榜题名。好了,接下来我们就谈论一下观看《老师好》之后,作为高考生的你们有什么感触呢?下面是5068儿童网小编为大家精心收集整理的老师好观后感,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观看《老师好》有感精选5篇:那场名为高考的战役

  老师好观后感(一)

  苗宛秋和他的英雄主义

  转眼间,念高三的日子已经过去十一年了。年前在老家翻出当时的毕业照,那个时候还扎着马尾辫,脸上写满了青涩。毕业以后回忆高中时代,常常梦见考试解不出来数学题,整个高中时期,因为课业的繁重,哪里有什么狗血的剧情,不过是日复一日的枯燥诵读解题和考试。

  这些年有关青春影视剧看过太多,却只有于谦老师的《老师·好》,让我想起来我自己的,有关青春的日子,和高中时期的那些老师们。我想,于谦老师这一次,不过是想讲一个有关小人物的平淡故事。

  于谦老师扮演的苗宛秋,是一个因为出身的原因不得不选择教书的知识分子,所以他要强、每件事情都要争第一,他无比重视学校对于他的奖赏,比如各种奖状、印着奖字的瓷杯,学校奖赏他的自行车,都成了刻画苗老师形象的重要道具。也因此,苗老师颇有些古板,喜欢品学兼优的学生,对爱捣蛋的同学带着固有的成见,这个相当明显的人物缺点,却使得苗老师这个形象变得非常有血有肉。

  想一想我们高中时的班主任,那些在教室的窗户后面躲着的一双眼睛,是多少同学的噩梦。而等我们真正长大,开始面对人生的残酷时,再想起少年时代被老师严厉管教的种种,却开始鼻酸。待到真正面对生活,我们才知道,曾经最严厉的责罚,都比不上成年后的人生最不值一提的残酷。

  而苗宛秋的人物形象,平凡、古板、严厉、心软,我们高中时的老师不也是这样吗?我还记得曾经站立在落日余晖之中,被班主任喊出去谈心的景象,爬山虎在夕阳的光里若隐若现,我的成绩稍有下滑,老师苦口婆心地叮嘱我学习的重要性。那个时候已经快要被压力击垮,还要听他的婆婆妈妈,心里不是没有埋怨的。

  那个时候我们时常会在教室里议论老师们,电影中苗宛秋老师的自行车被破坏,也是真实地发生在我的老师身上。直到后来我在北京工作,摸爬滚打好多年,我每年赚的钱是老师工资的数倍的时候,我才真正体会过老师的伟大。他们舍弃了另外一种人生的可能性,就像电影里,苗老师跟安静说,如果你选择读师范院校,就要做一个跟我一样普通的老师。这种选择,对于一个颇有能力和抱负的人来说,日复一日的重复教书,并不算丰厚的物质回报,被学生们怨怼的委屈,无异于是一种需要强大心理建设的选择。

  有些人,就像我们当时的老师,选择留下了。很难说,这种留下不带有对于教书育人的情怀。负责的老师如父亲如母亲,你成绩下滑,他才是最操心的那一个,你前途堪忧,他才是揪着心的那一个。曾经所有的你觉得啰嗦不已的教导,都饱含着老师们的期待,不仅仅是为了升学率,还有为人师对于影响学生们命运的使命感。

  这个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认清生活的真相之后,还依然热爱它。

  苗宛秋身上,有这样的一种英雄主义。可能是他太像我高三的班主任了,严厉、古板、热心、负责,所以在看完电影之后,我觉得特别感同身受。我们十几岁青春时经历的一切,都对日后的人生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我们在十几岁的时候被塑造的一切,也深深地影响了我们对于生活的看法。

  年少时总是讨厌被管束的种种,成年后彻底自由了,却忽然发觉,白衣少年永远回不去了。那是我们逝去的青春,也是我们的老师们日渐老去鬓间出现白发的印记,是我们共同的刻在生命中的记忆。

  人生之中,再也没有哪个阶段像那个时候一样纯粹美好。

  后来苗宛秋在同学们毕业的时候离开了学校,临走时,他给同学们在黑板上留下了一段话,我不是在最好的时光遇见了你们,而是遇见了你们,我才有了这段最好的时光。

  苗宛秋是一个小人物,就像千千万万基层教师一样的小人物,他有自己的倔强、对于命运的无奈,却面对于命运并不公正的安排,依然尽职尽责。这种英雄主义在我看来,比战场上的牺牲更加来的动人。

  轰轰烈烈的故事固然叫人印象深刻。但普通人的青春没有什么撒狗血的剧情,有的是日复一日地在平凡中的坚持,有的是在岁月中磨砺出来的师生情,有的,是籍由某种缘分聚集在一起的人的情分。

  我们曾经陌生,后来变得熟悉,再后来分道扬镳再未联系,但这段交集,却成为了我们彼此的人生之中最难以抹去的印记。熠熠闪光。

  老师好观后感(二)

  你严厉古板专制 但你是个好老师

  没看《老师·好》之前,想当然的以为于谦扮演的老师会像很多影视作品中经典的老师形象那样,倡导学生遵从自己的内心、反抗体制,比如《死亡诗社》、《GTO》里的老师。但结果却让我大跌眼睛,于谦扮演的苗宛秋老师专制顽固,对问题学生有自以为是的刻板印象,偏向学习好的学生,一切以高考为导向,但这正因为这些明显的缺点让苗老师这个现象更为立体,更加有血有肉,也更为真实。要知道在那个年代里,确实有这么一批为了让学生考上理想的学校据“鞠躬精粹”的老师们,比如我初中的班主任。

  我初中的班级是学校的重点班,班主任真是一门心思抓学习,对待学习差的同学就没有客气的时候,当然对待学习好的同学更是爱之深责之切。不仅学习上要求我们拔尖,运动会上,如果我们没有获得好的名次,也会面临一场严重的责备。但是也因为班主任这种高压似的教育,我们班整体的学习成绩确实出类拔萃。我记得在一场期末考试结束后,我们的班主任就脖子上缠着绷带出现在我们面前,原来她刚刚做了一个小手术,麻药劲儿还没过去,就赶回了学校,为的是给我们继续讲一些重点,为下一场考试做准备。那天,平时严厉的老师第一次在我们面前展现出虚弱的一面,她坐在那里缓缓地提醒我们几个重要的考点,看着她虚弱的样子,泪水模糊了我们的视线。

  电影中的苗老师在开学第一天就给了全班同学下马威,不仅没收了同学的口红等和学习不相关的东西,还让几名同学在讲台前罚站。在选班长这件事上,他也没有遵循民主,固执得让学习最好的安静同学担任了班长,学生们也因此给他起了个外号“苗霸天”。但正是这个“苗霸天”,在得知学生得了脑瘤后,组织学生为其捐款并自己捐出了一个月的工资,也是这个苗霸天,无偿给家境落后的非本校学生做课外补习。他的自行车丢了后,全班同学利用晚自习的时间为他找回了自行车,但苗霸天却严厉地批评了大家浪费了学习时间。我理解苗霸天的这种急切,他是把自己没能进入北大的遗憾寄托在自己的学生身上,希望他们可以考上自己理想的学校,从上社会,过上自己理想的生活。

  放到当下,我的班主任和《老师·好》里的苗老师一定不是主流人群、主流观点推崇的“好老师”,但他们这样的老师确实是我们80后这代人都遇到过的“好老师”,那个时代,几乎每个“好老师”都信奉“知识改变命运”,让自己的学生好好学习,考上好的学校,是他们每个人的信念。

  说完片中的“老师”,我再说说对整部电影,没有抱着很大的期待看的电影,却让我感到惊喜,这个电影最大的惊喜就是真实,表演的真实,情节的真实,细节的真实。

  于谦老师真的是被相声耽误的表演者,他把苗老师这个角色塑造的真实可信,身上很多缺点却格外真实,也格外让人理解。“老师好”,“同学们也好”,武侠小说爱好者、满脑子鬼主意的王海、家境富裕、优越感十足的关婷婷、热爱霹雳舞、搞笑担当的“文明和建设”,帅气但“社会”的洛小乙、以及学习好、胆怯的安静等等,不仅人物个性鲜明,演员选得也好,不是现在流行的整容脸和小鲜肉,但每个人都让人印象深刻,也特别还原那个时代的人物。

  电影中还有一个重要线索就是自行车,我最喜欢的情节是学生们和苗霸天的斗争,数个回合,遭殃的总是苗老师的自行车,这辆自行车可是苗老师的心头好,它是苗老师优秀老师的奖励,是苗老师引以为傲的职业认证。前两次,几个淘气的小机灵鬼对自行车动了手脚,随着影片的行进,学生们渐渐理解认可了苗老师,老师的自行车被挂在了灯杆上,代表着学生对苗老师的敬意。后来老师的自行车丢了,同学们齐力找回,却被苗老师批评浪费学习时间,可以看出来苗老师把学生的学习看得比个人荣誉重。最后,安静骑着这辆自行车出了车祸,苗老师终于醒悟自己被当时的教育体制影响,忽略了教育的本质,放下了对学生学习成绩的执着,追寻教育最本质的意义。

  友情提示,该片有很多大咖客串,有的甚至没有一句台词,于谦老师的人缘也太好了吧,赶紧去影院数数都有多少个重量级客串吧。

  老师好观后感(三)

  灵魂工程师

  昨天看完。我就说一个情节。

  三十年后,老的一脸褶子(于老师本来就一脸褶子,化妆上,似乎是把这些褶子画的更下垂了的手段显得更老)的苗老师,拄着拐杖,在安静的书店外,远眺在店里看书的安静。 安静发现苗老师后,面部表情从惊愕,变成惊喜。

  下一个镜头,安静在书店门前,坐在轮椅上,面带释然的微笑看向书店外。

  镜头一转,画面里,三十年前安静给苗老师车钥匙上套上的蝴蝶结手工,被挂在书店门前的树枝上,而苗老师则已经转身,颤颤巍巍的拄着拐杖越走越远。

  这一系列的镜头,没有人物对话,没有旁白,只有表情,画面,动作,情绪。

  百分百纯的电影语言,一下子回答了,苗老师三十年前,为什么拒绝了学校的房子,没参加学生们的毕业照,而离开了学校。

  因为苗老师,在乎学生的前途,甚至强过在乎自己的前途,而学生为自己深渊的时候,遭遇车祸,耽误高考并落下残疾,是苗老师最无法接受的事情,他觉得自己愧对孩子,他觉得自己毁了孩子。

  于是到了这里,之前苗老师和学生们的冲突,一下子就观众释然了。

  苗老师并不是为了荣誉而努力教学,他在乎荣誉,是因为荣誉是对他的追求的肯定。

  荣誉和福利在他的眼里,永远是比不上孩子的未来的。 哪怕在三十年后,哪怕自己已经到了安静书店的门口,都还没有勇气去面对这位曾经在自己眼里前途无量的学生。

  因为在苗老师眼里,是因为自己,安静才会去县政府深渊,才会遭遇车祸,才会耽误高考,才会后面两年考的不满意。

  这才是真正把孩子为了当做自己事业最崇高追求的灵魂工程师!

  老师好观后感(四)

  这部电影可以起个别名,叫《于谦老师的朋友圈》

  这一次,在电影《老师·好》中,善于扮演配角、为人捧哏的于谦老师第一次当主角,不但当主角,还是这部电影的制片人。

  作为观众,通过这部笑点密集、剧情并不复杂的青春电影看到了浓浓的师生情和满满的真情实感,也看到了于谦老师在娱乐圈强大的号召力——感觉这部电影可以起个别名,叫《于谦老师的朋友圈》。

  整部电影客串的明星像走马灯,张国立、何冰、马未都、韩童生、胡军、吴京、乔杉、艾伦、关凌、蒋小涵……数都数不过来,比任何一部贺岁片里的客串还要多。

  客串的这些艺人在电影里大部分也就一两句台词,更有甚者只有一两个镜头,转瞬即逝,连句台词都没有。

  在这部描写80年代高中生活的电影中,他们有的扮演代课老师、有的扮演体育老师、有的扮演英语老师、有的扮演看门大爷……总之,不论咖大咖小,都纷纷进入1985年、进入影片中描写的南宿一中,围绕在于谦老师饰演的班主任苗宛秋老师周围,客串连名字都没有的小角色。

  最初,人们是先知道郭德纲,才知道于谦,在台上,他们一个逗哏、一个捧哏,在大多数观众眼中,于谦是郭德纲的配角。

  德云社利益纷争,徒弟们纷纷和郭德纲反目成仇,唯独没听谁说过于谦的不是,也从未看他站过队、排挤过谁。

  郭德纲说,于谦是德云社最重要的人,他才是德云社一哥。

  于谦却说:“我就是德云社的普通员工,不拿股份,只拿演出报酬。”

  所有观众都知道,于谦老师的爱好是:抽烟、喝酒、烫头——他的那份不争不抢、云淡风轻早已深入人心。

  而在这部描写80年代高中生活和师生情的电影中,于谦老师扮演的却是一个严厉到甚至有点不近人情、动不动就对着学生劈头盖脸一通臭骂的班主任老师——苗宛秋。

  影片的开头儿,片区优秀教师苗宛秋驾驶着他荣誉的象征、本片的重要道具——教委奖励片区优秀教师的崭新二八自行车进入画面,迎接新一届的学生。

  随着苗老师和学生们的几次没有硝烟的对决,这辆自行车的命运充满坎坷与辛酸。

  于谦饰演的严苛教师苗宛秋一脸神圣不可侵犯,动不动就对着学生横眉冷目、痛心疾首,在学生遇到帮助和支持时,又会流露出温情慈爱的一面,像极了我初中时的物理老师。

  我上的初中是我们厂区的附属学校,同学们的父母基本都是附近工厂的工人。

  那时候,大家住的都是工厂的宿舍楼、爸妈们骑的都是自行车,同学之间的家庭环境也都差不多,不像现在贫富差距这么大。

  当时,家长见到老师,最常说的话就是:“_要是不听话,您就使劲儿打!不用替我客气!”——那时候,家长深知自己文化水平有限,对老师是充满敬意的,这种敬意,和现在家长动不动就给老师送礼所表达出的敬意不太一样。

  像影片中的洛小乙、王海、文明、建设一样,每个班都会有几个格外调皮捣蛋、不爱学习的学生。

  而老师们最爱说的话也和影片中的班主任苗宛秋老师一样,不外乎那么几句——“能不能别再胡闹了?!”、“留给你们的时间不多了!!”、“我们的责任是要把你们送入社会!”、“我要对你们的家长负责!”

  于谦饰演的苗宛秋老师并不完美,好面子、唯分数论,非常明显地偏袒自己眼中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对差生的责骂常常劈头盖脸、不留情面,丝毫不考虑学生的自尊心。

  但他又是学生眼中的好老师,他会在得知自己的学生身患重病需要筹钱做手术时捐出自己一个月的工资,会不放弃堕落成混混儿的差生,会在学生家人生病后留下一句:“需要钱的时候说话。”

  临近高考,他不愿意让自己的学生牺牲复习的时间帮助别人,却在自己家里开免费的补习班,最后还被同为教师的邻居举报了,差点失去教职。

  班主任苗宛秋在学生面前简单粗暴、霸气叫嚣:“从今天开始,这个班上的规矩他姓苗!”

  但在妻子询问学校分房结果时却支支吾吾、顾左右而言他,被同事煽风点火儿也不敢去找校长争取理论。

  说到底,他只是一个普通人、小人物。

  苗宛秋这样的老师,我们每个人在学生时代都曾遇见过。

  只不过,在我们年少时的学生时代,他们在我们眼中的形象是扁平的、单薄的,只有讲台上严厉且不近人情的一面,那时的我们,很难与他们平等对话,对他们的生活,更是无从了解。

  若干年后,待我们也成长为社会上芸芸众生中的成年人、普通人,再回想起那些曾经指引过我们成长的老师时,再回忆起他们在我们的年少时所曾扮演过的角色,往往会多一些唏嘘。

  片中,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安静有保送至师范的机会,身为班主任的苗宛秋老师却嘱咐她要慎重考虑。

  安静懵懂地问:“和您一样不好吗?”

  苗老师脱口而出:“不好。”而后意识到不妥,又谨慎地解释:“等你长大以后会明白,这会是两条截然不同的道路,在我们的一生中会遇到很多十字路口,对于我们的人生来说,最关键的选择机会,可能就那么几个。”——这句话像是在告诫他的学生,又像是说给他自己。

  于谦饰演的苗老师学生时代收到了北京大学中文系的录取通知书,却因为家庭成分问题只能去读师范当老师。

  在当年,他是没有更好的选择的,他那时的老师在万般无奈下为他指了做老师的出路。

  若干年之后,他也成为了老师,身处同样的角色,却希望自己的学生能有更好的选择、能圆他当年未完成的梦想……

  虽然有满屋子的奖状奖章,虽然被评为片区优秀教师,但苗老师对当老师这条路,还是有遗憾的。

  随着后来安静的车祸,他寄托厚望的学生未能如愿参加高考,苗老师的希望再次落空。

  在痛苦中,他也陷入反思,意识到教育真正的意义,随后辞去教职,去往最需要知识的山区继续做老师——从此之后,对于分数与成绩,原先唯分数论的苗老师或许会有和以往不再相同的理解。

  忘了具体是哪个情节让自己忍不住潸然泪下,整部电影没什么复杂的情节设置,更像是一部学生时代写的流水账,同样是青春校园题材,却没有早恋和狗血的剧情,更多的则是同学间真挚的情谊和老师对学生恨铁不成钢又充满爱护的责任心。

  电影中的苗老师,让自己忍不住想起了自己学生时代遇到的那些好老师们,作为他们当年的学生,此时此刻真的很想知道,他们现在怎么样,他们过得好不好,可是早已无从联系了。

  对于学生来说,每位老师大概都是我们人生中的配角。

  在我们的学生时代,老师是我们的鞭策者、引路人,和我们永远存在着时差与代沟,我们很难和他们以平等的身份共同交流——那时候,我们太稚嫩了,也并不懂什么是生活、什么是人生。

  但,再笨的孩子也会长大。

  等我们逐渐成熟后回头看,自会明白当年是谁一直想真心拉我们一把、又是谁在糊弄年少时的我们。

  若干年后,待我们长大成人,才意识到,每个人的生活中都包含着酸甜苦辣——我们的老师也像我们一样,他们不是无所不知、无所不能,他们其实并没有那么高大神圣不容侵犯、他们也只是生活中如我们一样普通的小人物。

  随着我们的成长、毕业、离开校园,我们与老师之间就像两条曾经相交但向不同方向延伸的射线,极少再能交叉相遇。

  但,在我们曾经相遇的那个交点上,他们曾经都或多或少地影响过我们的方向和人生。

  感谢我们生命中的遇到的每一位优秀的老师。

  感谢他们在我们稚嫩懵懂时曾如此尽职尽责、不计得失地为我们指引过方向与人生。

  老师好观后感(五)

  那真是他们最好的时光吗

  看片之前,对《老师·好》并不抱什么期待,看完之后,意外觉得挺好。

  关于师生关系的电影,我们看过不少,也大致能猜到它的套路:一个与众不同的老师,试图挑战僵化的教育体制,无论结果成败,他都成功改变了一拨学生的观念和人生轨迹。

  类似电影有《死亡诗社》《放牛班的春天》《自由作家》等,2015年的电影《尼斯·疯狂的心》,也是此类电影的变种。

  这类电影都在表达同一个观念:教育的核心不是应试,也不是教人学乖,而是尊重学生的个性,使其成就自己。

  影片中的老师最后败得越狠,就越令人动容,也越能起到批判的效果。因为一个腐朽体制最害怕的,就是有反思精神的个体,老师的失败,只能证明他的强大以及体制的脆弱。

  相比之下,《老师·好》不太一样。

  于谦扮演的苗老师虽然也与众不同,但他并不是反体制的斗士,相反,他恰恰是这个体制的急先锋。

  他治理下的三班,心无旁骛,从上到下只有一个目标:高考。

  他不容许女生抹口红、涂指甲,不容许男生抽烟、迟到、顶撞,不容许一切有违应试目标的行为出现,他甚至直接喊出:“从今天开始,这个班只有一个规矩,它姓苗!”

  看到这一连串情节,原本瘫在座位上的我,立马坐直了。

  我意识到,这个老师和我从前看过的都不一样,我很纳闷电影要怎么拍下去。

  苗老师被同学们戏称为“苗霸天”,是个说一不二的狠角色。

  他心里很清楚,要想维持自己的绝对“统治”,有两件事要格外警惕:第一,个人不能挑战我;第二,众人别想左右我。

  关于第一件事,最好的办法就是抓典型,把班里的刺头搞定,其他人就好说了。

  于是第一堂课上,苗霸天盯上了洛小乙,他让这个不良少年以很没尊严的方式站在班门口喊“报告”,以此警告众人,臭来劲在我这儿不好使,没人能例外。

  第二件事,苗霸天通过选班长,向众人宣告了自己不可置疑的地位。

  他先借此打击了拍马屁的女生,后又无视大家的选择,自己指定了班长。那意思是说,你们套近乎没用,人多势众也没用,这个班最后还是我说了算。

  就这样,苗霸天的绝对权威树立起来了。

  他要这样的权威也不为别的,只是为贯彻自己的教学理念:一切为了高考。

  估计现在的学校里也很难见到这样的老师吧,哪怕大部分老师都认可应试教育的理念,也不见得有人像他这样从思想到行为都坚决贯彻。

  与此同时呢,他也并不是铁板一块,影片也展现了他温情的一面。比如帮身患重病的学生募捐,骑车送学生去医院探病,对后进学生不离不弃,以及无偿为穷困学生补习……

  可是,他的温情并不泛滥,而是有着一道决绝的边界,那就是不允许任何事威胁到“高考”这件事。

  他的学生为了帮他找回自行车,花了几个晚自习的时间,结果自行车找到了,却换来他的破口大骂。

  学生们想为他赢回荣誉,课余时间排练健美操,最终文艺奖杯拿回来了,他只默默看了两眼,并不为此感到开心。

  就连无偿办补习班这件事,最初的念头,也是因为不想让自己最看好的学生浪费时间帮别人补习,才突然萌生的。

  这个有着温婉名字“苗宛秋”的老师,就像一个良心未泯的暴君,在生活的大部分时候,他都是个和蔼的好人,可一旦和“高考”二字沾上边,立马就变成一副凶恶的嘴脸。

  为什么会这样?

  影片最终为我们揭晓了答案。

  原来在1965年,年轻的苗宛秋曾经考上过北京大学,录取通知书到手后不久,他因家庭成分不好被取消了入学资格。

  这是埋藏在他心里多年的一道伤疤,难以痊愈,并随着时间慢慢腐烂,流出烫人的脓水。

  这伤疤折磨着他,每当看到赶上好时候却不知珍惜的年轻人,就会无比愤恨,伤口也愈发疼痛。

  最终,在他温厚的另一面,恶魔已悄悄长成,而唤醒恶魔的咒语只有两个字:高考。

  一提到“高考”,苗宛秋就会不自觉地恶魔上身。

  于是,苗宛秋的结局,也就不可能像其他影片中的老师一样,用自己的失败证明自己的胜利。他只可能在经历了自身的失败之后,又将这种失败生出的恶果毫不自知地传递给下一代。

  因为,一段没有被妥善处理的历史,像瘟疫一样,会自动传播。

  因为,一个人的恨意,会催生出报复性的补偿心理,使得恨无法消失的同时,还会滋生出更多的恨。

  尽管在影片的最后阶段,导演试图用毕业时刻告别的伤感,来消解掉批判的尖锐性和弥漫全片的悲情气氛。

  可是,你还是能明显感觉到,苗宛秋这个人物的一生,已彻底灰败。

  至于被不断叨念的金句“我不是在最好的时光遇见你,而是遇见你们我才有了这段最好的时光”,在我看来,更像是一种温情的伪装。

  那真的是他们最好的时光吗?

  我深刻地怀疑这一点。

  不信你看最后,当一切煽情的气氛都已备好,毕业照的位置留下了,同学们站好了,可苗宛秋却选择独自离开。

  这种离开是带着悔意的,仿佛在说:哪怕那真的是最好的时光,哪怕学生们献上的是最诚挚的道别,我也不配留下。

  如果没记错的话,苗宛秋第一次出现在镜头时,他正推着自行车走进校门。

  自行车作为贯穿全片的重要道具,代表着什么?

  其实就代表着体制对个体的褒奖与绑架。

  那自行车是苗宛秋获奖得来的,是一种荣誉,可荣誉背后形成的恶性循环却是,你要不断为这样的体制卖命。

  哪怕你从前是受害者,只要你此刻进入了体制,就要为体制所用,甚至无意中成为施害者。

  到了影片中,我们看到,学生与老师之间的抗衡,基本是围绕自行车展开的。

  自行车作为体制的一种代表,起初被学生破坏、拆散、高高挂起,可是最终,令人细思极恐的事情发生了。

  当苗宛秋丢了自行车之后,那些曾经与他势同水火的学生们,突然集体转身,与他休戚与共,竟自发去寻找自行车了。

  没错,这就是这场教育的胜利。

  苗宛秋——一个恩威并重的长者,当他威严站立于学生面前,对他们苦口婆心地讲述做人道理的时候,那些教诲已潜移默化地发生了作用。

  它使得学生们从教育体制的对立面,悄悄移开,聚在老师的周围,决心为他的荣誉而战,投入到“高考”的大业之中。

  这其中最悲剧的角色,就是安静。

  她原本可以保送成为老师,却在苗宛秋的暗示下,为弥补他未能读北大的遗憾,一心要考上北大。

  最终又是因为自行车,安静出了车祸,错过了考试。此后的两年又连考不中,最后她放弃高考,人生彻底改变。

  这不仅是安静和苗宛秋个人的悲剧,更是整个时代的悲剧。这出悲剧最悲情的部分,就是使得善良的人们承担本不必承担的负罪感。

  影片最后的落点,是几十年后,年迈的苗宛秋再次找到安静,默默把当年没收的蝴蝶结,系在安静门前的树上。

  那分明是一次忏悔,忏悔自己犯下的无心之错。

  而那蝴蝶结象征的美好年华,已一去不返,再难追回。

  不可否认,《老师·好》在制作上有不少糙的地方。

  最后也难免要为老师洗白,落在一个相对温情、怀旧、春风化雨的结局。

  但它想要完成的批判,都包裹在温情的外衣下悄悄实现了,而且还很锋利。

  他用一个人的失败,追溯了一场更大的失败,这种反思力度,在近年来的国产片里也是少有的。

  好希望每次走进电影院,都能收获这样意外的惊喜。

  那天偶然看到一句话,说:生活是由微小的成功与巨大的失败构成的无尽合集。

  我想,文艺作品带给我们的感受,恰好也是巨大失败的痛楚与微小成功的喜悦的集合,因为这就是生活的真相,是一句彻头彻尾的大实话。


老师好观后感相关文章:

1.2019《老师好》观后感,学生看老师好的心得体会范文3篇

2.学生角度《老师好》观后感精选范文5篇

3.老师好观后感优秀范文5篇:青春的选择

4.电影《老师好》观后感作文

5.中学生《老师好》观后感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267
c
id
89505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