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习俗作文素材万能

阿祖0分享

春节习俗作文素材万能要怎么写,才更标准规范?根据多年的文秘写作经验,参考优秀的春节习俗作文素材万能样本能让你事半功倍,下面分享【春节习俗作文素材万能(精选12篇)】,供你选择借鉴。

春节习俗作文素材万能篇1

从“小年夜”到除夕

春节踏着农历12月24日零时的钟声,走入桂林的城乡。这天是桂林人的“小年夜”,也就是“过小年”。过小年这天,人们宰狗、杀鸭,庆贺春节来临。这天的爆竹声,带着人们送灶王爷“上天言好事”的心愿噼哩啪啦地炸响,声传高宇。人们认为灶神是一家之主,一家的善恶功过祸福都由它掌管,所以每年将尽,都要送灶神上天向玉帝奏明,为全家降福免灾。祭灶的仪式多由家里的长辈去办,他们将糖果放在灶头祭祀灶神,祈求灶神“上天言好事,下凡降吉祥”。用糖果祭灶神,目的是让糖“粘住”灶神的嘴巴,让他甜甜的嘴巴尽说好话。除夕夜幕降临后,再放爆竹接灶王爷下凡。这是桂林“过小年”的古俗,现在即便是鸣放鞭炮,也仅是古俗遗存的仪式罢了。

从腊月二十四到三十,人们忙着置办年货,打扫居室内外,以干干净净迎接新年。过节的传统食品种类繁多,且寓有美好的愿望:腊月二十九蒸年糕,年糕有甜、有成、有荤、有素,吃了年糕(高),新的一年生活、工作蒸蒸日上,步步高升。

除夕的晚餐,人们喜欢阖家团聚,菜肴中必有“圆子”、“欢喜”,取其团团圆圆,欢欢喜喜之意。这个夜晚,万人空巷,都在家中守岁。守岁时,要把火盆的炭火烧得红红火火,以象征生活岁岁兴旺。当零时一到,老老少少喜气盈盈,以爆竹声声迎接新年。这喜炮声不绝于耳,此起彼伏,直到更深夜静,人们仍无睡意,炉火依然旺着,就是要去休息,也依然不会忘记把火盆的火偎好,留下火种,等明天一早燃上一盆好火。新年的火种犹如人的生命,它是新年财旺、家旺的好兆头。人们对火的感情如此深厚,或许是因为火给人类带来了文明、带来了温暖吧。爱火就如同热爱自己的生命,在新年尤其如此。

春节习俗作文素材万能篇2

马上就要过年了,家家户户都在忙着贴对联、放鞭炮、布置房间,等待着这新的一年。而我也不例外,就在网上了解了解春节的习俗……

春节农历初一,又叫阴历年,春节是我国最最隆重的日子,每年都贴对联、放鞭炮……

传说在太古时期,有一种凶猛的怪兽,散居在深山密林中,人们管它们叫“年”。“年”的形貌狰狞,一天换一种口味,从磕头虫一直吃到大活人,人们就慢慢的掌握了“年”的出现时间,原来它每年春节都来,而且出没的时间都是在天黑以后,等到鸡鸣破晓的时候,它们便返回山林中去了。男男女女便把这可怕的一夜称作“年关”,并且想出了一整套“过年关”的办法:每到这天晚上,家家户户提前做好晚饭,熄火净灶,再把鸡圈牛栏全部拴牢,然后把宅院的大门封住,躲在屋里吃“年夜饭”,这顿晚餐具有凶吉未卜的意思,所以置办得很丰盛,除了要全家老小围在一起用餐表示,还必须在吃饭前先供祭祖先,祈求祖先保佑他们平平安安的度过这一夜。

天色渐渐黑了下来,“年”从深山老林里窜了出来,摸进人群聚居的村落。只见家家户户宅门紧闭,门前还堆着芝麻杆,街上却瞧不见一个人影儿。转了大半个晚上的“年”毫无所获,只好啃些芝麻杆挡着饥饿。再过些时,公鸡啼晓,这些凶残而又愚蠢的怪物只得返回树林。熬过“年关”的人们欣喜不已,就感谢天地祖宗的护佑,要互相祝贺没有被“年”吃掉,还要打开大门燃放鞭炮,和邻居、亲友见面道喜……

这样过了好多年,没出什么事情,人们对年兽放松了警惕。就在有一年三十晚上,年兽突然窜到江南的一个村子里。一村子人几乎被年兽吃光了,只有一家挂红布帘、穿红衣的新婚小两口平安无事。还有几个儿童,在院里点了一堆竹子在玩耍,火光通红,竹子燃烧后“啪啪”地爆响,年兽转到此处,看见火光吓得掉头逃窜。此后,人们知道年兽怕红、怕光、怕响声,每年,家家户户就贴红纸、穿红袍、挂红灯、敲锣打鼓、燃放爆竹,这样年兽就再也没有来了。

通过网络,我了解了很多关于春节风俗的知识,以后要经常上网,了解了解大事和有趣的事。

春节习俗作文素材万能篇3

“春节”是中国一个十分重要的传统节日。在春节期间,全国是上下举国欢庆,处处洋溢着欢乐和谐的气氛。

佛山的春节一般在农历的二十几就开始了。主要的活动包括逛花街,办年货等。佛山人喜爱逛花街,久而久之,这便成了佛山人过春节必不可少的活动。因此,按历代习俗,都会举行一次年宵花市。

“年廿八,洗邋遢”这句是广东话。佛山人会在农历二十八的时候把家里的每一个角落打扫得干干净净。把这一年不好的东西去除掉,迎接新年的来临。年前,佛山人还会开油锅、蒸年糕。开油锅炸蛋散、油角、煎堆等,寓意来年的日子像只油锅,油油润润,富富足足。佛山人还爱蒸年糕,寓意年年高。

在年三十晚这一天,是整个春节的高潮。这一天,孩子们都会到处燃放烟花爆竹。不仅如此,大家还会忙于做年夜饭。佛山人对年夜饭的菜色十分讲究,既要美味可口,还要好意头。一般的年夜饭都会有鸡,俗话说“无鸡不成宴”,所以,鸡是少不了的。其次,就是一些应景的菜,例如:鱼,代表年年有余;发菜,代表发财;蚝豉,代表好事……吃过晚饭,大家都会不约而同地去逛花街,越接近十二点,人气就越旺。

大年初一,大家都会睡到近中午才起床。吃过午饭后,佛山人会到公园去看表演或到亲友家去拜年。拜年时,不论带了多少礼物都不能是单数,因为俗话说“好事成双”。进了门,首先要对象说不同的祝福语。对老人要说“新春如意”,“寿比南山”;对有工作的人说“工作顺利”,“新年进步”;而做生意的人,最中听的莫过于“新年大赚”,“发财利市”了。拜年时,长辈会将事先准备好的利是给未成年人,表示把吉祥和祝福带给他们。

结尾:正月十五的元宵节,是春节的另一个高潮。在佛山,有这么一个俗语“行通济,无蔽翳”。这意味着在正月十五那一天,人们都会拿着行运风车和与“生财”同音的生菜走通济桥,祈求身体健康、财运亨通。除此之外,这一天还要吃汤圆,寓意和和美美,团团圆圆。

春节习俗作文素材万能篇4

除夕夜,我们按照北方的习俗,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包饺子。

我问爸爸:“为什么在北方大年三十要吃饺子呢?”

爸爸告诉我:除夕这天,北方地区有包饺子的习俗,饺子的形状像元宝,寓意来年吉祥如意;南方地区做年糕,和年年高升同音,寓意“年年高”。我们全家都是北方人,春节吃饺子是一个隆重仪式。

吃饺子要和面,‘和’就是‘合’有一家人团聚的意思,饺子的‘饺’与‘交’谐音,象征着新旧交替,新的一年开始了。

妈妈告诉我,年三十我们都要吃福饺,有的人家会在饺子里面包硬币,有的人家会在饺子里面包糖果,今年我们全家就包了几个带有硬币的福饺,寓意着吃到硬币的人,来年会好运连连。

一家人在浓浓的节日气氛中有说有笑,不一会就把饺子包好了。我也亲手包了一个放了硬币的福饺。外婆就带着弟弟到厨房忙着为大家煮饺子,我和爸爸妈妈开始看春节联欢晚会。

饺子煮好了,一盘盘的饺子像一堆堆的小元宝摆放在餐桌上,我和弟弟马上跑到餐桌前,往自己碗里夹了几个福饺。我吃的第一个福饺就吃到了硬币,开心极了。弟弟边吃边偷看我,嘴里不停的说:哪个是有硬币的饺子呢?我怎么还没有吃到呢?正说着就突然大叫起来,“妈妈,妈妈,我也吃到了。”弟弟和我都雀跃欢呼起来。

这个春节让我知道了团聚对一家人的意义,以后每年春节,我都要跟家人团聚,一起吃福饺,一起过充满亲情的中国年。

新年的钟声敲响了,开始拜年了,祝大家2021年春节好!

春节习俗作文素材万能篇5

日落日升,斗转星移,回首往昔,历史为我们留下了太多的系念和玄想,而这“岁时礼俗”就是其中之一。比如,春节习俗成了我国的传统民俗节日。春节在古都更受到人们普遍重视,由此也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春节习俗。农历的正月初一为春节,俗称“过年”。春节原起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古代的春节称:“元日”、“元旦”。辛亥革命后,才把正月初一正式定名为春节。

就北京地区来说,从腊月初八家家户户要泡腊八醋(蒜),就开始有了“年味”。民谣讲:“老太太别心烦,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腊月二十三又称“小年”。有一首歌谣唱道:“糖瓜祭灶,新年来到,丫头要花,小子要炮……”。从这一天开始,北京人更加忙活了,要祭灶,扫房子,蒸馒头,置办年货,贴“福”字,贴年画,剪窗花,贴对联。贴门神,贴挂钱,一直忙活到除夕,开始过大年。

北京人总是把“福”倒着贴在门里、衣柜、水缸上,寓意着福到了。贴春联也有许多讲究,一般百姓家贴红色春联,门楣上贴“横批”,内廷、王公府第,一律用白宣纸镶红边;守制者(有父、母丧者)则要用蓝纸;庙宇用黄纸。春联最早始于五代时的后蜀。据说当年蜀太子在本宫门上提写“天垂余庆、地接长春。”八个大字,这就是中国最早的一副春联。北京人在屋内廷贴上“抬头见喜”,屋外贴上“出门见喜”,院内贴“全院生辉”等春条。

过去大多数老北京人家都供有佛龛或神像,到了年三十最讲究的要摆上九堂大供;有成堂的蜜供,成堂的套饼、花糕的面鲜,成堂的水果、成堂的干果、花糕大小八件,年糕年饭,素饺子(或蒸食),素炒菜(或炸食)。家境不好的也要摆三堂或五堂供品。北京人过年讲得就是吃喝玩乐,以吃为主。这些供品实际上也是为人准备的。

北京人除夕晚上的年夜饭(又称团圆饭)是必不可少的,也是全年最丰盛的一次晚餐。除夕的年嬉饭要荤素一起上。有冷荤、大件和清口菜。冷荤有冷炖猪、羊肉、冷炖鸡、鸭。大件有:红烧肉、扣肉、米粉肉、红白丸子,四喜丸子。清口菜一般都是豆腐、青菜、罗十、咸菜佛手等。主食多以荤素睡觉为主。

春节习俗作文素材万能篇6

大年三十儿,家家户户都来庆贺新年,但是大部分人都会选取同一种祝福方式——我妈妈十几分钟就收到许多条信息,其中有一条信息我很喜欢,开头是这样的:“昨日拜年早了点儿;明天拜年挤了点儿;后天拜年迟了点儿;此刻拜年正是点儿!”

这天还是去探亲拜年的好日子,于是我和爸爸妈妈一齐去我姥姥家。当然,去那里的人不光只有我们三个人,还有我的舅舅、舅妈、大姨和大姨父,以及我想念以久的两个姐姐。吃完那顿丰盛的年夜饭,大院里顿时热闹起来,大家开始放烟花了。我们穿好外衣,拿着两大包的烟花爆竹向中心广场走去……

“当,当……”12点的钟声刚刚敲响,无数的礼花腾空而起,又带着满身的光焰洒向大地,把大地映的光彩夺目。啊!烟花五彩缤纷,千姿百态,争奇斗艳,把节日的夜空装点成了美丽的大花园!人们抑制不住激动的情绪,纵情地欢笑、歌唱。变幻无穷的焰火映照着人们兴奋的笑脸。这边的“闪光雷”刚刚炸开;“蹿天猴”又鸣叫着飞上高空;那边紧追着“金龙狂舞”;这时一朵烟花又炸开了,里面喷射出火花,越喷越高,越闪越大,慢慢呈现出一棵树型,一朵朵金色的火花从“树”上摇落下来。“噢,发财了!”人们望着“摇钱树”欢呼雀跃起来。

啊!新年是多么完美!

春节习俗作文素材万能篇7

俗称破五。民俗一说破五前诸多禁忌过此日皆可破。按照旧的习惯要吃“水饺子”五日,北方叫“煮饽饽”。如今有的人家只吃三、二天,有的隔一天一吃,然而没有不吃的。从王公大宅到街巷小户都如是,就连待客也如此。妇女们也不再忌门,开始互相走访拜年、道贺。新嫁女子在这一天归宁。一说破五这一天不宜做事,否则本年内遇事破败。破五习俗除了以上禁忌外,主要是送穷,迎财神,开市贸易。

祭财神

南方人在正月初五祭财神。民间传说,财神即五路神。所谓五路,指东西南北中,意为出门五路,皆可得财。

清代顾禄《清嘉录》云:“正月初五日,为路头神诞辰。金锣爆竹,牲醴毕陈,以争先为利市,必早起迎之,谓之接路头。”又说:“今之路头,是五祀中之行神。所谓五路,当是东西南北中耳。”上海旧历年有抢路头的习俗。正月初四子夜,备好祭牲、糕果、香烛等物,并鸣锣击鼓焚香礼拜,虔诚恭恭敬财神。初五日俗传是财神诞辰,为争利市,故先于初四接之,名曰“抢路头”,又称“接财神”。

五祀即祭户神、灶神、土神、门神、行神,所谓“路头”,即五祀中之得神。凡接财神须供羊头与鲤鱼,供羊头有“吉祥”之意,供鲤鱼是图“鱼”与“余”谐音,诗个吉利。人们深信只要能够得到财神显灵,便可发财致富。

因此,每到过年,人们都在正月初五零时零分,打开大门和窗户,燃香放爆竹,点烟花,向财神表示欢迎。接过财神,大家还要吃路头酒,往往吃到天亮。大家满怀发财的希望,但愿财神爷能把金银财宝带来家里,在新的一年里大发大富。

路头神

路头神是吴地所信奉的一位财神。俗以是日为他的生日,祭晒迎接,颇为壮观。

路头又称“五路神”。据说元末有一何五路,为抵御外寇而死,人们因此祀他为神,名“五路神”。但此五路神似乎与作为财神的路头五路神无涉。或又以五路神实为五圣神,或曰五通神,在康熙年间汤斌毁禁上方山五通寺以后,民间不敢祀五通神,故改其名为路头而祀之。一般以此路头为古五祀中的行神,所谓五路乃东西南北中也;财货无不凭路而行,故人们以行神为财神,谨加祭祀,冀求它引财入门,或出行获利。古人外出行旅,祭祀路神以求平安,此为“祖道”之俗;吴俗接路头,祭祀的也是路神,而这路神变成财神。路神变为财神,是因商业的发展,财货流通的加剧。财货往来于陆水之间,人们直观地认为,路在冥冥之中主宰了财货。

俗以为接路头,越早越好,最早接到的才是真神,特别灵验,因此叫“抢路头”。有的地方,真的在元日初四便“匆匆抢路头”了,且相沿成俗。既然路神已不再是行旅的保护者,人们便不再在赴旅时祭祀它了。

至于人们在元月初五祭拜路头神,并以此日为其生日,乃五路神中之“五”与初五之“五”牵连之故。北方于此日祭“五穷”也是一样。在正月而非其他月,乃取新年新气象,图一年吉利,财源茂盛,东西南北中,财富五路并进。

送穷

正月初五“送穷”,是我国古代民间一种很有特色的岁时风俗。这一天各家用纸造妇人,称为“扫晴娘”,“五穷妇”,“五穷娘”,身背纸袋,将屋内秽土扫到袋内,送门外燃炮炸之。这一习俗又称为“送穷土”,“送穷媳妇出门”。陕西韩城一带,破五这一天忌出门,而且要将鲜肉放在锅中炙烤,还要爆炒麻豆,令其崩裂发声,认为这样可以崩除穷气,求得财运。此外旧时除夕或正月初五要吃得特别饱,俗称“填穷坑”。民间广泛流行的送穷习俗,反映了我国人民普遍希望辞旧迎新,送走旧日贫穷困苦,迎接新一年的美好生活的传统心理。

开市

旧俗春节期间大小店铺从大年初一起关门,而在正月初五开市。俗以正月初五为财神圣日,认为选择这一天开市必将招财进宝。

春节习俗作文素材万能篇8

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浩大的华夏盛开着五十六朵民族之花,不同的民族,有着自己独特的民风民俗。不一样的穿着,不一样的民居,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无不体现着丰富多彩的地域特色,无不展现着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这句千古绝唱的好诗总让我想起了家乡过年的习俗,我至今都刻骨铭心。

过年是一年中令我最开心的时刻,大人们开心,我们小孩子更加开心,因为我们小孩子可以尽情地玩耍。我一整天都和小伙伴们一起去外面疯玩,还有一件事情让我们这些晚辈们最开心,那就是收压岁钱。长辈们给我们压岁钱是想让我们这一年都过得平平安安的,因为“岁”与“祟“同音,收到了压岁钱就可以镇压邪祟,这样一年都会过得开开心心、平平安安的。

元宵节来了,春节又到了一个热闹的时候。正月十五到处都挂满了灯笼,一片红红火火的景象,广场上还有美丽的表演呢,家家户户还要吃元宵,这代表着一家人团团圆圆,和和美美。正月十五的确是一个好日子,过了正月十五之后,这个春节才算真正的过完了。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当我吟诵这首诗的时候,我又想起了美好的春节。春节中的一些习俗我会一直继承和发扬下去。

春节习俗作文素材万能篇9

说到春节,大家一定都不陌生,可你们知道春节的来历吗?

春节有很悠久的历史呢,传说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它头长触角,凶猛异常。每年除夕“年”都会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十分可怕。据说“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所以每年除夕,人们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以驱除“年”;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访友道喜问好相互庆贺平安度过了“年”关。这风俗越传越广,便成为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春节”。

一直是个小书迷的我,今年早早地就在盼着这个隆重节日的到来了,一则我喜欢热闹,喜欢看天空中五彩缤纷的烟花绽放出的美丽,二来我不仅可以享用美食给我带来的盛宴,更可以享用书本给我带来的盛宴了!因为我早已和妈妈约好,今年的春节,我的新年礼物由新衣服改为一套“儿童文学套餐”了!

过年放烟花爆竹已经成为了一种风俗,爱热闹的我当然不会错过这个放烟花的好机会。年三十,我和妈妈买了许多烟花和爆竹,有“吉祥如意”、“蝴蝶”、“火箭”等好多种类。晚上,我和爸爸妈妈来到楼下,找了一块空地,尽情地放烟花。我先放了“吉祥如意”,一朵朵灿烂的烟花在空中绽放了,犹如一朵朵花儿,漂亮极了。接着我又放了“蝴蝶”。看!淡紫色的烟花在空中绽放后,立即分散开,形成了一只美丽的蝴蝶图案,可惜这只“蝴蝶”只在天空中持续了4秒钟。在我的强烈攻势下,不一会儿,一大堆烟花便化为了无数碎片和尘埃……我们本该放完烟花就回家的,可我仍然恋恋不舍,想在楼下继续欣赏天空中烟花那别样的美丽。瞧!那边的烟花在空中绽放后,像流星一样落下来,漂亮极了!这边的烟花虽然不是很大,但也十分漂亮,淡紫色给人一种高贵的感觉,很吸引人。渐渐地放烟花的人越来越少了,我们也兴高采烈地回家收看春节联欢晚会了。

午夜零点的时候,随着赵本山爷爷小品的热播,新年的钟声敲响了,我们迎来了最让我兴奋的一天——兔年春节!只见妈妈为我端来了糖水,寓意我的生活从今天开始一年都是甜的。爸爸拿出给我买的玩具——一个彩色弹力球,祝我的生活越弹越高、越弹越美。最激动人心的一刻,是妈妈拿出了我的最爱——儿童文学套餐!新年礼物一到手,我的`眼皮就开始打架了,不知不觉间我枕着心爱的读物睡着了,我知道醒来后还会有美食带来的快乐。

不出我所料,今年的饺子特别美味可口,我真地馋涎欲滴喽!春节快乐,快乐春节!美哉,我的快乐春节!

春节习俗作文素材万能篇10

春节是我国传统节日,是一年之岁首。春节历史悠久,起源蕴含着深邃的文化内涵,在传承发展中承载了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贴春联是春节必干的。到了春节,家家户户都会把去年的对联撕下来,贴上新一年的春联。贴春联寓意着人们对新一年的愿望,是吉祥的意思。当然,还要贴一个“福”字,“福”是人们对新一年的祝福。而且,不少人家还把“福”贴倒了,寓意为“福到了”,与“福倒了”谐音,所以才有了把“福”倒着贴这种贴法。

放鞭炮——这可是那些小孩子们最喜欢的活动了。把鞭炮点燃后,便有噼里啪啦的响声,可有意思啦!瞧瞧那些小孩子们笑得多欢哪!说起放鞭炮,你知道它的来由来吗?相传很久以前,小镇每到达这一天,就会有一只妖怪——夕,出来作祟,人们都很怕它。终于,有一天一个老爷爷在夕出没之时,放起了鞭炮,将夕吓走了。这就是“除夕”。从那以后,放鞭炮便成了这一天的习俗。

当然,春节的压轴戏——吃饺子,是必不可少的。每到春节,家家户户都会聚在一起吃团圆饭,团圆饭的主菜就是饺子。饺子寓意着更岁交子。团圆福禄,相传为东汉的张仲景发明,原名为“娇耳”。到了春节,一家人围在桌前,吃着热气腾腾的饺子,谈论着一年的收获和新一年的打算——真是温馨啊!

中国农历年的岁首称为春节,是中国人民最隆重的传统节日,是象征团结、兴旺,对未来寄托着希望的佳节。

春节习俗作文素材万能篇11

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俗话说得好"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每到传统节日到来时,家乡不同的风俗,总能勾起许多人几年前的欢乐回忆,而春节时的习俗,更是让我印象深刻。

在春节的前夕,我们要做许多准备工作,只见大人们搬来凳子,一蹬一踩一帖,只用了几分钟就把精心的对联儿贴在了大门口。这时,爸爸把他写的福字倒贴在大门的中间,笑眯眯地对着我说:"春节贴福字,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福字指福气福运,寄托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倒着贴是因为,"倒"与"到"的谐音,寓意福"到"了。

到了晚上,就是我最喜欢的环节——吃年夜饭。餐桌上各种各样的美味,摆满了餐桌,每年都有新的特色,新的风味,只是少不了的,是那盘热气腾腾的年夜饺子。那饺子一个并排这一个,好似都争着想被我吃掉,那薄薄的饺子皮入口就破,虾仁溢满了整个口腔,让人回味无穷。鱼先生的眼睛直勾勾的盯着我,好像在说"快来吃我吧,我比饺子好吃多了"我二话不说,直接把鱼先生的肚皮吃掉了,那嫩滑细腻的鱼肉从我的舌头滑到了喉咙。整桌的美食都在诱惑着我长胖,我也经不住诱惑,大吃了起来。

等到了初一,你就会发现初一和除夕是截然不同的,这一天一早起来就要放鞭炮,意味着吉利。大人们要去亲戚家、朋友家拜年,长辈还要给晚辈压岁钱,因为"岁"与"祟"谐音,长辈们希望我们能平平安安,压岁钱寄托着长辈对晚辈的殷切希望和深切关怀。

春节自是喜庆的。它意味着团圆饭中家人的欢笑,伴随着炮竹声了孩子们的嘻闹,门楣上一副副大红春联,但归根结底,是家乡的风俗,是一份温暖又持久的回忆,我喜欢春节!

春节习俗作文素材万能篇12

春节踏着农历12月24日零时的钟声,走入桂林的城乡。这天是桂林人的“小年夜”,也就是“过小年”。过小年这天,人们宰狗、杀鸭,庆贺春节来临。这天的爆竹声,带着人们送灶王爷“上天言好事”的心愿噼哩啪啦地炸响,声传高宇。人们认为灶神是一家之主,一家的善恶功过祸福都由它掌管,所以每年将尽,都要送灶神上天向玉帝奏明,为全家降福免灾。祭灶的仪式多由家里的长辈去办,他们将糖果放在灶头祭祀灶神,祈求灶神“上天言好事,下凡降吉祥”。用糖果祭灶神,目的是让糖“粘住”灶神的嘴巴,让他甜甜的嘴巴尽说好话。除夕夜幕降临后,再放爆竹接灶王爷下凡。这是桂林“过小年”的古俗,现在即便是鸣放鞭炮,也仅是古俗遗存的仪式罢了。

从腊月二十四到三十,人们忙着置办年货,打扫居室内外,以干干净净迎接新年。过节的传统食品种类繁多,且寓有美好的愿望:腊月二十九蒸年糕,年糕有甜、有成、有荤、有素,吃了年糕(高),新的一年生活、工作蒸蒸日上,步步高升。

除夕的晚餐,人们喜欢阖家团聚,菜肴中必有“圆子”、“欢喜”,取其团团圆圆,欢欢喜喜之意。这个夜晚,万人空巷,都在家中守岁。守岁时,要把火盆的炭火烧得红红火火,以象征生活岁岁兴旺。当零时一到,老老少少喜气盈盈,以爆竹声声迎接新年。这喜炮声不绝于耳,此起彼伏,直到更深夜静,人们仍无睡意,炉火依然旺着,就是要去休息,也依然不会忘记把火盆的火偎好,留下火种,等明天一早燃上一盆好火。新年的火种犹如人的生命,它是新年财旺、家旺的好兆头。人们对火的感情如此深厚,或许是因为火给人类带来了文明、带来了温暖吧。爱火就如同热爱自己的生命,在新年尤其如此。

    848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