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尔基《童年》的读后感7篇
《童年》是高尔基积一生童年生活之素材而写成的一部小说,充满童趣。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高尔基《童年》的读后感,欢迎阅读与借鉴,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高尔基《童年》的读后感篇1
最近,妈妈给我买了一本高尔基写的《童年》,我看了几页就爱不释手,被书中的故事深深吸引住了。
高尔基在他很小的时候父亲就病死了,生活很艰难。他和妈妈住在外祖父家。由于家境贫寒,高尔基为了上学而捡破烂赚学费,高尔基只好穿着母亲和外祖父的衣服去上学。这让他在学校里的处境不好受,他被有钱人家的孩子嘲笑为“捡破烂的”、“臭要饭的”,还向老师告状说他身上有垃圾味儿。为此高尔基受到了莫大的侮辱。但是高尔基没有被这些困难所吓倒,反而把困难化为学习的动力,取得优异的成绩,受到了学校的奖励和老师的喜爱。
读完《童年》,高尔基童年的故事深深地打动了我,让我思绪万千。与高尔基相比,我的童年是多么幸福啊!我们在父母的爱里成长,不愁吃,不愁穿,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父母从来不需要我去干活。双休日或节假日,爸爸妈妈还常带我出去游山玩水,融入自然,尽情享受大自然的沐浴。到学校上学全免费,老师又像妈妈一样关心着我们。学习上有困难时,老师和爸爸妈妈都会不厌其烦地辅导我,直到我弄懂为止。再看看自己,平时学习上不够努力,做事总是拖拖拉拉,不求上进,想想真是的,自己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学习呢?所以我要下决心珍惜时光,努力学习,以优异的成绩来回报父母和老师。
高尔基《童年》的读后感篇2
坚强是什么?坚强是摔倒了,皮破了,再爬起来;是夜晚一个人在家的坚强……在高尔基眼中,坚强是在被鞭子抽打时,不屈的勇气。
这本《童年》讲了高尔基小时候的故事。高尔基出生在黑暗浑浊的社会里,还拥有一个十分暴力的外祖父,和两个经常惹事的酒鬼舅舅,生活十分艰苦。幸好他还有一个爱他的外祖母,经常给他讲一些关于他的故事。可他在如此艰苦的生活中却依然十分坚强;敢挑战外祖父,不在鞭子的暴打下屈服;懂事能干,能自食其力,靠捡破烂养活自己……
其中,我最喜欢阿廖沙和那三位“少爷”的关系。一开始,他们一起玩游戏,可后来,他们似乎找到了倾诉的对象,互相抱怨自己对生活的不满……在他们的对话中,我明白了当时生活的不易和当时社会的黑暗。
高尔基的童年如此艰苦,但他却十分坚强。和他比起来,我童年时的困难又算什么呢?遇见不会的数学题,家长来想;在漆黑的夜晚,不敢一个人睡,家长来陪……而高尔基呢?每天都有人打他,欺负他,骂他,可他并没有自暴自弃,而是坚强地走下去,最终获得了成功。
困境是人生最好的导师。在这本书里,主人公阿廖沙就受这位“导师”的引导下用坚强的脚步走下去。在生活中,我们也理应像阿廖沙一样,不论遇到了多大的困难,也要坚强地走完成长的道路。
高尔基《童年》的读后感篇3
《童年》是苏联作家高尔基的小说。这本书是以孩子的视角来讲述故事,给这个充满伤痛的故事蒙上了一层天真烂漫的色彩。
“在一个昏暗狭小的屋子里,阿廖沙的父亲躺在了地板上。身穿素白,身子显得特别长……母亲跪在地板上轻声说着什么,声音低沉嘶哑;双眼被泪水浸泡着,又红又肿。外婆也在哭……”读着读着,我屏住了呼吸,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多么可怜的阿廖沙,才三岁就失去了父亲!他还那么小,小到对外祖母说的关于父亲去世的话还不能完全弄懂!生活贫苦的一家人,在失去了父亲之后,该如何生活下去呀!我继续读了下去,阿廖沙的生活环境实在太差了,他生活中的很多人都是那么自私,那么暴烈。幸好有慈祥、善良、乐观的外祖母的陪伴。
读完《童年》这本书,我深深地同情高尔基悲惨的童年,但是也佩服高尔基面对困苦生活的勇气。高尔基的家人很粗暴、自私、市侩,他跟着外祖母生活,外祖母慢慢地教育他。外祖母给他讲故事、讲笑话、安慰他……外祖母就是高尔基生活里的一束光,是外祖母让他感受到了爱,感受到了善良,感受到了温暖……
和高尔基相比,我是多么幸福啊!在家里,有家人的疼爱和关心,不愁吃不愁穿;在学校,有老师悉心的教导和同学们的关爱。我要好好珍惜,要好好读书,天天向上。
高尔基《童年》的读后感篇4
世界文学居人高尔基的小说《童年》是作家的自传体小说,它是高尔基成长的第一个足迹。书中描绘了十九世纪末俄罗斯的社会生活画面。
这个学期,我认真地拜读了这部作品,有太多的感想和感悟。说起童年,在我的眼里是阳光、幸福和快乐的,可是读完高尔基的《童年》,我发现主人公阿廖沙的童年真是太艰辛了。阿廖沙童年时寄居在外祖父家,一个典型的俄罗斯小市民的家庭:贪婪、残忍;父子、兄弟、夫妻之间勾心斗角,争夺财产,常常为一些小事争吵,斗殴。外公严厉而暴躁,经常打他两个舅舅,更是不喜欢他,他不但幼年丧父,11岁时还失去母亲,外祖父破产。从此他失去生活依靠,独闯社会,浪迹天涯……似乎一切的不幸都降临在他的头上,只有勤劳、坚强、善良的外祖母像一盏明灯,照亮了阿廖沙孤独的心。她常常给阿辽沙讲好听的神话故事,在无形之中就教育了他应该做一个乐观,善良,独立,内心强大的人。
阿廖沙的童年又是一个热爱学习的童年,他在书中说到,小的时候,我想象自己是一个蜂窝,各种各样的粗人,全像蜂蜜一样,把自己的生活知识和思想送进蜂窝里,他们尽自己所能,大量地丰富着我的心灵,只有这种蜂蜜往往是肮脏而味苦的,但是要是知识,就是最甜的蜜。
这段话充分体现了当时苏联(现俄罗斯)孩子渴望学习的精神,当时的学校少的可怜,大多数的孩子只能在大街上玩耍,虽然很想上学,但条件不允许,他们只能抓住生活的点点滴滴,学习,充实自己。相比之下,我们现在和他们简直是天壤之别,我们的学校一栋栋教学楼拔地而起,操场平坦宽阔,一间间教室宽敞明亮,窗明几净,空调、电视、投影仪,各种各样的现代化装备一应俱全,再加上认真负责、乐于助人的老师,我们现在的条件在那时的苏联(现俄罗斯)儿童估计想都不敢想,但是我们身边的许多人却身在福中不知福,不珍惜学习的机会,不求上进,得过且过,虚度光阴。
读完《童年》这部作品,我深深的意识到我们应该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遇到再大的困难也不低头,做一个乐观向上,充满自信和勇敢的人。
高尔基《童年》的读后感篇5
这几天,我阅读了童年这本书的第1、2、3章。虽然读的不多,却有很大的感触。
前三章主要讲了阿列克谢自幼丧父,缺少父爱,一向和母亲外婆一齐生活。他们乘船去找了阿列克谢的外公,认识了他的两个舅舅和“小茨岗”。阿列克谢觉得到了外公家后,生活就不一样了。他的两个舅舅有时势不两立,有时又同仇敌忾,性格怪异,经常让人摸不着头脑。他的外公有时和蔼可亲,有时又凶得像头狮子。在外公家里有不少喜怒哀乐,他们之间也经常发生“战争”。
我的童年要比高尔基的童年好得多,我的欢乐远比痛苦多,生活在一个温馨的家庭里,我不但有父母,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也时时刻刻的关心着我,相比较起来,我生活的太幸福了。阿廖沙的周围的人,除外婆外,待他都不是很好,外公也会常常因为一些小事而狠打阿廖沙。
我此刻的年龄和阿廖沙相仿,但生活状况却有很大的差异。阿廖沙的生活状况那么艰苦,但也努力创造完美生活。我生活在这么优越的生活环境下,我不能比阿廖沙放松一点,我要努力学习,因为我有幸福的生活,良好的生活环境,也有精致的学习材料,我更得好好学习,长大了为自我的祖国做贡献。
阿廖沙的经历也是高尔基童年的真实写照,高尔基勤奋学习,刻苦钻研,经过自我的不懈奋斗,最终成为了列宁口中的“无产阶级文学最杰出代表”。他在年轻时当过码头搬运工、面包师傅、杂货店伙计、园丁和守夜人,也拾过破烂儿,但这都没有阻挡他的梦想。
我必须要好好学习,不负这完美的年华!
高尔基《童年》的读后感篇6
在一个很平凡的午时,我翻开了高尔基的《童年》,心境久久无法平静。
可怜的阿廖沙三岁丧父,被带到外祖父家。外祖父是一个濒临破产的小染坊主,他性格暴躁,自私贪婪;两个舅舅也粗野不堪,自私至极。阿廖沙每一天看到的是令人作呕的丑事:争夺财产、打架斗殴、愚弄毒打儿童等。在这个典型的俄罗斯小市民家庭中,层出不穷的暴行和丑事压得幼小的阿廖沙喘可是气来。
在这样一个弥漫着残暴和仇恨的家庭里,幼小的阿廖沙过早地体会到人间的痛苦,肮脏和丑恶,那幼小的心灵因受到许多许多次沉重打击而深深震动。而外祖母和那些像外祖母一样的人,甚至能够说成算是阿廖沙的亲人,保护和支持了阿廖沙……它向我们展示了那些充满残酷、野蛮、愚昧、污秽的令人窒息的生活。阿廖沙深深地体会到沙皇专制制度的腐败、丑恶。老百姓身处黑暗而不知的奴性与麻木,和年轻一代反抗黑暗、奴役,追求自由、光明的追求自我所期望的生活苦难历程。
阿廖沙的童年是黑暗的,就像他的家庭一样。周围残酷的事情太多了,有时甚至连他自我都不敢相信竟会发生那样的事情。但在这个黑暗的家庭里,有一个勤劳、坚强、善良的外祖母。她是全家人的精神支柱。她常常给阿廖沙讲好听的神话故事,也潜移默化地教他做一个不想丑恶现象屈膝的人。
之后,阿廖沙离开了外祖父家,独自一人踏上社会。他曾在许多地方打过杂,在这期间阿廖沙饱受欺辱,但他还是熬了过来。因为他被自我坚强、不屈服与困难的精神与信念一向支撑着。
高尔基在作品的开头就写到:“有时连我自我也难于相信,竟会发生那样的事。有很多事情我很想辩驳、否认,因为在那‘一家子蠢货’的黑暗生活中,残酷的事情太多了。”可是,与此同时,我们也能够看到,在这黑暗的另一面,还有一种叫做光明的东西在那隐隐发光。只要还对光明充满期望,那么这一点点微弱的火光就能够被放到无限大,直至洒到每一处阴暗的角落。我想这大概就是高尔基想要表达的另一个更直接更迫切的主题--批判俄国几世纪以来构成的小市民习气,痛斥小市民的卑鄙灵魂,并要让这种卑鄙灵魂消失。
在欢乐中,在悲伤中,在爱与恨的交织中,高尔基的童年就这样匆匆而过。在他的童年生活中,我发现他的爱,寻思他的恨,品味着冥冥黑暗中的光明。
高尔基用他充满苦难的童年向我们诠释着一个真理:只要不对任何不堪的现实失去信心,光明总会来临。在人生中总会有一些事令你感到痛苦甚至绝望,但眼前的黑暗总会过去,黎明的曙光总会到来。只要能坚持不灭的信心,做一个善良、乐观、富于同情心的人,光明必会到来。
高尔基《童年》的读后感篇7
“在她没来之前,我仿佛躲在黑暗中睡觉,但她一出现,就把我叫醒了,把我领到光明的地方……她马上成为我终生的朋友,成为我最了解、最珍贵的人——是她对世界无私的爱丰富了我,使我充满了坚定的力量,以应付困苦的生活。”这是高尔基笔下主人公阿廖沙处在困境时,对帮助他的外祖母的盛赞之词。外祖母像缕缕陽光,照亮缝隙中阿廖沙的身影,给他温暖和明亮,引领他迈向善良和坚强。
读着读着,我深深地被作者所吸引,高尔基,这位前苏联无产阶级作家,的确在这一本伟大的人生之书中,折射出黑暗中不屈不挠的人性光辉。此书讲述的是阿廖沙幼年时期,从三岁到十岁的生活片段实际就是自己童年生活的缩影。
读着读着,我进入了一个灰色的世界。幼年的阿廖沙遭受贪婪、残暴的外祖父的毒打,失去知觉,大病一场;他的外祖父还曾疯狂殴打他外祖母的脑袋,致使头皮受到发针伤害;阿廖沙的爸爸由于财产之争被他舅舅推进冰窟,舅母则被他舅舅折磨得遍体鳞伤,而徒工小茨冈更是死于非命。这一幕幕,让人觉得心寒,但又忍不住那么一股强烈的火焰涌上心头。
即使在这样恶劣的生存环境之中,阿廖沙却从未放弃对读书的热望,对求生的坚持,那是因为外祖母对他无比疼爱,是祖母让他领悟人性的魅力:祖母每天给他讲光明、励志的故事,一步步引导他走出这个被黑暗围困的世界,告诉他人生的真谛,如天使般给他教导、关爱和鼓励。
我想,童年本该无忧无虑,可遭遇黑暗并不能够就此沉沦,因为只要有一丝狭缝中的爱存在,就应该享受每一天。并不是每个人都用有幸福快乐的童年。重要的是面对苦难的态度。
我情不自禁想起自己的经历,很小时候父亲因与母亲的不和离我而去,是我的外祖母,不像父亲那样嫌弃我是个女孩,对我关爱备至,每天早晨在菜市场奔波,下午不厌其烦地挑菜、洗菜,为的只是我的一顿可口的晚餐。一句句多穿些衣服、多吃点饭、要抽点时间休息一下的唠叨,为的是我的温暖和安心……我不禁庆幸自己的幸福,我比阿廖沙幸福多了,衣食无忧,母亲疼爱,老师关心,长辈呵护……我有什么理由感到悲伤和痛苦呢?
感谢《童年》,感谢外祖母,感谢身边所有关心过我的人,是他们给予我那么无瑕的童年!是他们给予我那么快乐的时光!
高尔基《童年》的读后感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