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中考语文真题试卷及答案解析

梦荧0分享

很多学生在中考语文的备考中会不知道该如何有效复习,学生要多做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多加复习才可以拿到好成绩,以下是小编准备的一些浙江省中考语文真题试卷及答案,仅供参考。

浙江省中考语文真题试卷及答案解析

浙江省中考语文真题试卷及答案

一、

在“身边的文化遗产”综合性学习活动中,班级举行“一米一世界”主题展览会,请你参与。开始筹备展览会啦!你可以借助任务后面的资料夹,完成任务。

“一米一世界”主题展览会筹备说明

目的

传承稻作文化,弘扬节俭美德

形式

主题展览

时间

12月8日下午2点

地点

学校展览厅

展区

主题

成果

中国区

一粒米的万年演变史

展板

世界区

丰富多彩的世界稻作文化

小视频

体验区

走进非物质文化遗产

米塑

设计海报

1. 宣传组为展览会设计了如下活动海报,请你参与讨论。

#FormatImgID_0#   

同学:宣传组制作的海报将”“”“”“”“”“六个禾字旁的字设计成背景,与呼应,真有创意!

我:还真是这样。这几个字中,1____本义是指幼禾,为庄稼成熟。这两个字放在一起,就是米的成长记啊!但像2____这个字有点不雅,作为背景不太合适吧?

同学:有道理。那换成什么字好呢?

我:可不可以换成3____?它和正好是一对反义词。或者换成像”“4____这些上下结构的字也可以。

制作展板

2. 编辑组准备将“一粒米的万年演变史”制作成系列展板。请从下面两个阶段中任选一个,借助资料一,以“稻穗”的口吻撰写介绍词。(80字左右)

确定标语

3. 策划组准备为世界区挑选宣传标语,你会推荐下面哪一条?根据“筹备说明”和资料二,简述理由。

A.一片田,一个国家,一种凝聚力。 B.五洲四海一粒米,稻作文化万里传。

邀请嘉宾

4. 外联组准备邀请家长参加体验区的亲子活动,跟着米塑传承人体验米塑工艺。根据要求,借助资料,代表班级给家长写一封邀请函。

要求:(1)说明活动的背景、意义等相关信息;(2)120字左右;(3)不得出现人名、校名。

预估效果

5. 以上筹备的内容能否达成展览会目的?根据“筹备说明”,借助资料,发表你的看法。

资料夹

【资料一】

一粒米的万年演变史

时间

主要事件

意义

10000年前

浙江浦江县上山遗址的先民驯化野生稻

稻开始被人类种植,稻米成为重要食物。

7000年—4000年前

河姆渡遗址、良渚遗址中发现大量碳化稻米

稻米已经成为当时人们的主要食物。

后来由于我国南方洪涝灾害严重等原因,稻米的痕迹消失了很久。

唐朝时期

方便好用的曲辕犁出现

使水稻在贫瘠的土地、山地都能播种,梯田也随之出现。南方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种水稻

宋朝时期

优势明显的占城稻出现

一年可以种两季,稻米产量的增加供养了更多人口,使中国人口在北宋第一次超过6000万。

20世纪50年代

我国首次培育出矮秆稻

矮秆稻抗倒、耐肥、高产。

20世纪60年代

袁隆平开始进行杂交水稻研究

我国水稻产量实现第二次大突破,多次打破世界粳稻单产纪录。技术还被推广到世界各地。

1996年

我国正式启动“超级稻”研究工作

中国水稻产量不断翻倍。大米也是全世界人们最主要的粮食。

21世纪

水稻研究继续发展

现在的米口感好,味道好,还富含各种营养物质。

(选自“人民资讯”,有删改)

【资料二】

两千余年前,吴越的部分人民为逃避战乱,渡海到了今日本九州一带,把水稻栽培技术也带了过去。这是日本有稻作栽培之始,从事种稻的人被称为弥生人,稻作所引发的文化,称之为“弥生文化”。

(选自《中国稻作文化史》)

在这里(湄公河平原),水稻生产是人们主要的生产活动,它深深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在越南,除了米饭外,还有各种米制食品,如米粥、米酒、米粉和粽子等。水稻生产还影响着人们的精神生活。这里的很多文化活动都与水稻生产息息相关。在柬埔寨的传统节日“御耕节”里,人们祭祀天神,祈求风调雨顺,以期获得好收成。水上木偶戏是越南民间的表演艺术,很多动作来源于水稻生产环节,如插秧、打谷等。

(选自七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

在意大利、印度、美国、巴西,甚至在严寒的俄罗斯远东小镇,稻米以顽强不屈的生命力和润物无声的感召力,养育了一代代人,塑造出一个个独特而精彩的文化。

(选自2021年第21期《新民周刊》)

【资料三】

米塑又称“粉塑”,是温州独有的民间传统艺术。据记载,温州捏制米塑的民间习俗早在宋朝时就出现,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米塑以糯米粉为原料,蒸熟后经过揉、搓,使米团变得均匀、细腻,然后加入各种颜料,运用揉、捏、掐、刻、刮、挑、戳、剪、画等手法,塑造出各种人物、花卉、果品、瑞兽等。瑞安民间至今还保留着造房子上梁庆典时的“抛梁”习俗,所用的就是米塑制品,称为“抛梁囡”。

(选自八年级《话说温州》)

【答案】1. ①. 稚 ②. 秽 ③. 稀 ④. 示例:香

2.  示例1:唐朝时;人类可厉害啦!他们用智慧让方便好用的曲辕犁闪亮登场,开垦了贫瘠的土地、山地,让我们健康、舒适地生长。大家可喜欢我们啦,越来越多的亲人们在南方安家,家族日益壮大。

示例2:20世纪60年代,科学家袁隆平为了让我们身体更加健壮,家族更加壮大,带领团队攻克难题,改良了我们基因。我们茁壮成长,创造了世界纪录,成长秘诀还被推广到世界!

3.  示例1:我推荐A。世界区的主题是“丰富多彩的世界稻作文化”。很多国家受中国稻作文化影响,继而衍生出自己独特的稻作文化,如日本的“弥生文化”,柬埔寨的“御耕节”等,都促进了民族认同感,增强了凝聚力。这条标语十分贴合展区主题,同时用排比句式,具有感染力,能达成宣传目的。

示例2:我推荐B。世界区的主题是“丰富多彩的世界稻作文化”。依据材料内容看,两千余年前,吴越的部分人民把水稻栽培技术带到日本,越南至今还有吃粽子的习俗。这条标语与展区主题十分贴合,体现中国稻作文化对世界饮食和人们精神生活的深远影响。同时语句对称整齐,朗朗上口,能达成宣传目的。

4.  示例:您好!我们班将举办“一米一世界”主题展览会。为亲近非物质文化遗产,体验温州独有的民间传统艺术,我们邀请了米塑传承人来现场指导。在活动中,您可以和我们一起体验米塑工艺,感受亲子活动的乐趣。现邀请您于12月8日下午2点亲临我校展览厅,参加活动。期待您的光临!

5.  示例1:能。我们这次是举办“一米一世界”主题展览会,主要目的是“传承稻作文化,弘扬节俭美德”,重在体现人们以水稻种植为主要生存和发展方式的文化,以及有关衣食住行的风俗。三个展区的系列活动,从展板到视频,再到动手体验,引导参观者感受稻作文化的同时,认识到粮食的来之不易。此外,海报也突显了“节俭美德”。我认为能较好达成这一目的。

示例2:不能,还存在一些问题。我们这次是举办“一米一世界”主题展览会,主要目的是“传承稻作文化,弘扬节俭美德”。从三个展区内容来看,更侧重体现人们以水稻种植为主要生存和发展方式的文化,以及有关衣食住行的风俗。在“弘扬节俭美德”方面,我们只在海报上有所体现,但相关活动还不够,我认为在这一点上还有待改进。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字义理解。

稚:幼小;庄稼种得晚些。

秽:肮脏;丑恶;田中多草稀:事物之间不紧密,距离远,空隙大。与“密”相对。

香:(气味)好闻(跟“臭”相对)。

以“禾”为偏旁,上下结构的常见字还有“秃、委、秀、秦、黍”等

(1)根据“禾字旁的字”的创意,结合“本义是指幼禾,‘秋’庄稼成熟。这两个字放在一起,就是米的‘成长记’啊!”,比较“种”“秋”“稠”“稚”“称”“秽”六个禾字旁的字,可知,此处为“稚”;

(2)根据“禾字旁的字”的创意,结合“这个字有点不雅,作为背景不太合适吧?同学:有道理”,比较“种”“秋”“稠”“稚”“称”“秽”六个禾字旁的字,可知,此处为“秽”;

(3)根据“禾字旁的字”的创意,结合“它和‘稠’正好是一对反义词”,比较“种”“秋”“稠”“稚”“称”“秽”六个禾字旁的字,可知,此处为“稀”;

(4)根据“禾字旁的字”的创意,结合“或者换成像‘季’”“这些上下结构的字也可以”,可从常见字含有“禾”字的上下结构的“香、秃、委、秀、秦、黍”等中任选一个即可,如“香”。

【2题详解】

本题考查介绍词。从A、B两幅图片中,任选一幅,用“稻穗”的口吻撰写即可。80字左右。

示例1:唐朝时候,聪明的中国人就发明了曲辕犁。其优点是操作时犁身可以摆动,富有机动性,便于深耕,且轻巧柔便,利于回旋,适宜了江南地区水田面积小的特点,这就为我们“水稻”家族带来了福音,让我们得以在不同的土地上繁衍。

示例2:20世纪60年代,有个叫袁隆平的科学家,专门研究我们的遗传基因,他选用两个在遗传上有一定差异,同的优良性状又能互补的我们的子孙,让他们杂交,是我们的后代生长旺盛,根系发达,穗大粒多,抗逆性强,由此,他成为了我们的“养父”,并让我们的后代走向了世界。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宣传标语推荐。从A、B两条标语中,任选一条,结合“筹备说明”和资料二,简述理由即可。

示例1:我推荐A。根据“‘一米一世界’主题展览会筹备说明”可知,“世界区”的主题是“丰富多彩的世界稻作文化”;根据资料二“两千余年前,……称之为‘弥生文化’”“在越南,……这里的很多文化活动都与水稻生产息息相关。在柬埔寨的传统节日‘御耕节’里……如插秧、打谷等”在“意大利、印度、美国、巴西,甚至在严寒的俄罗斯远东小镇,……塑造出一个个独特而精彩的文化”可知,日本的“弥生文化”,越南“很多文化活动都与水稻生产息息相关”、柬埔寨的“御耕节”等,说明许多国家受中国的影响,继而衍生出“独特而精彩的文化”,因而,从内容上看,“一片田,一个国家,一种凝聚力”切合“丰富多彩的世界稻作文化”主题。从形式上看,运用了排比且每句逐渐增加一字的方式,形式新颖,富有感染力和吸引力。

示例2:我推荐B。根据“‘一米一世界’主题展览会筹备说明”可知,“世界区”的主题是“丰富多彩的世界稻作文化”;根据资料二“两千余年前,……称之为‘弥生文化’”“在越南,……这里的很多文化活动都与水稻生产息息相关。在柬埔寨的传统节日‘御耕节’里……如插秧、打谷等”在“意大利、印度、美国、巴西,甚至在严寒的俄罗斯远东小镇,……塑造出一个个独特而精彩的文化”可知,从两千多年前开始传到越南、日本,后来传到柬埔寨,继而传到“意大利、印度、美国、巴西,甚至在严寒的俄罗斯远东小镇”,说明中国稻作文化对世界饮食和人们精神生活的深远影响,因此,从内容上看,“五洲四海一粒米,稻作文化万里传”切合“丰富多彩的世界稻作文化”主题。从形式上看,运用了对偶的方式,句式整齐,音韵铿锵,富有感染力和吸引力。

【4题详解】

本题考查邀请函拟写。

邀请函的格式:顶格写出具体的邀请对象,正文部分空两格,要明确写出发函主体(可以是个人或者公司机构等),简明扼要地写出发函的背景和事由,在结尾部分以礼貌性的语言对送函对象进行邀请,最后落款要写上发函主体(个人或单位)及成文时间。

根据题干要求可知,邀请对象是家长,邀请目的是“参加体验区的亲子活动,跟着米塑传承人体验米塑工艺”,发出邀请的单位是班级;除写出上述内容外,应借助资料,说明活动的背景、意义,告诉家长具体的时间和地点。注意用语得体。

示例:

邀请函

尊敬的叔叔(阿姨):

您好!我们班将举办“一米一世界”主题展览会。为亲近非物质文化遗产,体验温州独有的民间传统艺术,我们邀请了米塑传承人来现场指导。在活动中,您可以和我们一起体验米塑工艺,感受亲子活动的乐趣。现邀请您于12月8日下午2点到学校展览厅,参加活动。期待您的光临!

初二(1)班班委会

2021年12月1日

【5题详解】

本题考查看法。开放题。先根据自己的理解,回答“能”或“否”,然后根据“筹备说明”,借助资料,阐明理由即可。

示例1:我认为能达成展览会目的。根据“‘一米一世界’主题展览会筹备说明”中的“目的”是“传承稻作文化,弘扬节俭美德”,可知,本次展览会主要体现人们以水稻种植为主要生存和发展方式的文化,以及有关衣食住行的风俗;结合“中国区”内容“一粒米的万年演变史”、“世界区”内容“丰富多彩的世界稻作文化”、“体验区”内容“走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形式上有展板、有视频、有制作“米塑”等,可知,这个设计既展现了稻作文化的魅力,有能亲手体验米塑工艺;既有知识性,有具趣味性。“海报”将“种”“秋”“稠”“稚”“称”“秽”六个禾字旁的字设计成背景,与“米”呼应,真有创意,同时,突出了“节俭”的内涵,紧扣主题。因此,我觉得能达成展览会目的。

示例2:我认为不能(或不能完全)达成展览会目的。根据“‘一米一世界’主题展览会筹备说明”中的“目的”是“传承稻作文化,弘扬节俭美德”,可知,本次展览会主要体现人们以水稻种植为主要生存和发展方式的文化,以及有关衣食住行的风俗,落点在“弘扬节俭美德”。根据“中国区”内容“一粒米的万年演变史”、“世界区”内容“丰富多彩的世界稻作文化”、“体验区”内容“走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形式上有展板、有视频、有制作“米塑”等,可知,里面没有“弘扬节俭美德”的内容,只是在海报上有一个“俭”字。因此,我觉得“弘扬节俭美德”这一目的难以达到。

二、

同学们准备借助“预学笔记”学习散文,请你参与。

在桃花峪看黄河

乔叶

①自从有了桃花峪黄河大桥后,回豫北老家,我就只走这座桥了。

②桃花峪是黄河中下游分界线,把桥建在这里自有讲究。我个人的选择原因,就实用层面来讲,自是离老家更近,却也有非实用层面:是它的外形更时尚更壮观,名字我也格外钟爱:桃花峪——黄河——大桥,既明艳又铿锵,既坚固又绵长,不是么?

③第一次走这座桥时,正是雾霾天气,远远望去,日光下的黄河竟是一条白河,似乎是非常沉静地安卧在大地上,苍苍茫茫,无边无际。

④——当然,当然是有边际的。堤岸就是边际。土地就是边际。

⑤因在黄河边生长,便从不觉得看见黄河是多么特别的事。到全国各地开会,也看过很多次黄河:四川若尔盖的黄河,兰州市中心的黄河,济南城畔的黄河……

⑥曾在花园口南裹头的渔家乐船上,以最近的距离看了一次黄河。

⑦河边宽得超出了想象,对岸的树像一圈矮矮的蕾丝花边儿。黄河水在船下无声地流着,却让我止不住地心惊:非常快,且有无数漩涡。浩浩汤汤,向东而去。不时夹杂着树枝之类的杂物。虽是极快,但河水却也是非常从容地、悠然地向东而去,只向那水天连接处。

⑧忽然想起了俗语:“跳进黄河也洗不清”,这说的是黄河的浊。但黄河,是用来洗澡的么?

⑨黄河,是母亲河。虽然早已经对动辄就把什么和母亲联系起来比喻的句式审美疲劳到了无动于衷的地步,但此时此刻,看着黄河的时候,还是觉得这个比喻真是传神。

⑩这是一个怎样的母亲呢?一言难尽。我只能说,她不是凤冠霞帔的诰命夫人,而是一个粗布跣足的自然之妇。她是如此家常,宛如天地里最一般的母亲——她当然不是一个最一般的母亲。

⑪曾在陕西吴堡看过黄河。平平的,缓缓的。远远看去,黄河不黄,还有些绿莹莹的意思,这使得它更像是一条普通的河。

⑫怎么可能普通呢?有人说:什么时候都不能小看黄河。

⑬我没有小看它。从不敢小看它。

⑭去二碛看看吧。吴堡的朋友提议。

⑮碛是什么意思?他们说是河滩。

⑯既然有二碛,那一碛呢?

⑰就是壶口嘛。

⑱二碛连个标志都没有,但是到了那里,我们就都知道了:这个二碛,就是黄河的二碛。这必须是黄河的二碛,也只能是黄河的二碛。

⑲你以为河很窄么?那是你离得远。你以为河很静么?那是你离得远。[A]前仆后继的大浪,声嘶力竭的大浪,不屈不挠的大浪——它们不仅是浪,它们就是河流本身。滔滔巨浪如狮虎怒吼着,进入到河道深处。而在河道深处,更是暗流汹涌。

⑳[B]这就是黄河。当你走近,再走近,你会晕眩,你会恐惧,你会知道,这才是黄河的根本性力量。

㉑在敬畏中,我突然涌起一种要把自己扔进去的冲动。如果我把自己扔进去,那我会顺流而下,经潼关,再过三门峡到桃花峪么?

㉒能把我带回河南故乡的,唯有这条河。

㉓有一次,在巩义康店镇的黄河边开会,有人谈到杜甫。在杜甫的名字和诗句里,我望着窗外。宽幅的玻璃窗里,黄河如一幅巨大的画,貌似安详地静止在画框里。可我们谁都知道,画框外都是它的世界。这条大河,这条长河,这条深河,它将流淌到外面视线远不能及的远方,直至大海。

㉔这就是黄河啊。

㉕又想起了那句俗语:“跳进黄河也洗不清”。忽然明白:跳不跳黄河,都是洗不清的。因为一生下来,我就像两岸的黄土一样,身在黄河边,也身在黄河里。我的血液和心脏,全都是黄河的基因。

㉖会议间隙,我走到酒店旁的山崖边,摸了摸黄土。如我想象的那样,它很硬,像杜甫的诗歌一样硬,怎么说呢,简直是有着石头的质地。当然,我也知道它也很柔软,柔软得像母亲的子宫。

㉗自认为对桃花峪大桥已很熟悉了,可是在这个晴朗的秋日,站在桥南的邙岭上,远远地看着这座桥时,还是深深地被震撼了:东西向的,是母亲河巨大的逶迤曲线,南北向的这座桥,竟然也是巨大的逶迤曲线。一横一竖,宏伟交织,一黄一白——还是喻为一金一银吧——彼此辉映。

㉘河是天意,桥是人力。天意与人力就这样融合为一体,呈现出惊心动魄的美。这场景里,聚集了多少人多少日夜的智慧和血汗?在贫乏的想象里,潮涌起的,只是无尽的感喟和敬服。

㉙极目远眺,在那桥北更远处,正是我的老家。那里,也有着既柔软又坚硬的黄土,承接着黄河,承接着所有的城市和村庄,承接着我们所有人。

㉚黄土,黄河,这就是中国的灵魂吧。

㉛也是我们所有人的灵魂。

(选自“中原作家群”公众号,有删改)

预学笔记

梳理摘抄

地点                     关键词

一、桃花峪黄河大桥      老家、安卧

二、花园口南裹头         ______

三、陕西吴堡             根本性力量、敬畏

四、巩义康店镇           基因、杜甫的诗歌、母亲的子宫

五、桥南的邙岭           美、灵魂,

阅读困惑

文章以《在桃花峪看黄河》为题,却用大量文字写在其它地方看黄河的经历,有何用意?

借助预学笔记,完成下面任务。

思考探究

6. 理解“黄河是母亲河”的形象,可从第二部分摘抄哪两个关键词?说明理由。

7. 从A、B画线句中任选一处,进行朗读设计,感受黄河的“根本性力量”。

8. 作者在巩义看黄河时,为何认为自己“像两岸的黄土一样”?联系上下文,阐述你的理解。

9. 预学笔记中的关键词“美”“灵魂”,可否帮你深入认识黄河?结合具体内容,加以阐述。

解答困惑

10. 综合以上思考探究,解答“预学笔记”中的阅读困惑。

积累拓展

11. 根据积累,补全下面有关黄河的古诗名句。

(1)______,将登太行雪满山。(李白《行路难(其一)》)

(2)峰峦如聚,______,山河表里潼关路。(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答案】6. 示例1:“悠然”“从容”,让我理解到黄河有着母亲般的温和、从容不迫的特点。

示例2:“自然之妇”和“家常”,让我理解了黄河有着母亲般的朴实和默默无闻。

7. 示例1:选A,朗读“前仆后继”“不屈不挠”等词时,语调逐渐上扬,读出黄河大浪滔天气势。破折号处稍微停顿,为接下去的重读蓄势。“不仅是”稍微轻读,然后重读“就是”,通过重音的变化感受黄河给人的震撼。这样朗读,会让我感受到黄河的根本性力量。

示例2:选B,朗读这句话时,语速稍缓,“再”字读重音,读出既向往又敬畏的情感。排比句以第二人称“你”开头,朗读时语调逐渐上扬,读出身临其境之感。最后一句的“这”字重读,一字一顿读“根本性力量”,突显黄河给人的震撼。

8.  在作者眼中,黄土如“杜甫的诗歌”般刚硬,又如“母亲的子宫”般柔软,有着黄河刚柔并济的品质。作者认为自己“像两岸的黄土一样”,继承了黄河的基因,与黄河血脉相连,血肉相通。黄河于自己,于中华儿女而言就是精神家园。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黄河的感激和敬意。

9.  示例:可以。作者在桥南邙岭看黄河与大桥的逶迤曲线彼此辉映,感受到了一种惊心动魄的美。把“美”作为关键词,让我领会了天意与人力的融合,理解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感喟和敬服。作者在桃花峪远眺黄河,并由此想到老家、老家的人和所有人,以“灵魂”为关键词,启发我体会到作者对黄河情感的升华,认识到黄河是我们每个人的精神家园和灵魂归宿。

10.  作者在桃花峪看黄河,深刻认识到黄河是“中国的灵魂”,是“我们所有人的灵魂”。而这一认识是作者在花园口、吴堡、巩义等地看黄河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因此,写其它几处看黄河的经历,让“灵魂”的内涵更加具体、丰富,也使结尾表达的家国情怀显得水到渠成。

11. ①. 欲渡黄河冰塞川 ②. 波涛如怒

【解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内容与筛选信息。

结合第二部分第⑦段“虽是极快,但河水却也是非常从容地、悠然地向东而去,只向那水天连接处”可知,这里写出了黄河的从容、悠然的流淌,让人感受到黄河是母亲河,有着母亲般的从容不迫,有着母亲般的悠然静谧,有着母亲般的温和大方,由此可提取出关键词“从容、悠然”;

结合第二部分第⑩段“这是一个怎样的母亲呢?一言难尽。我只能说,她不是凤冠霞帔的诰命夫人,而是一个粗布跣足的自然之妇。她是如此家常,宛如天地里最一般的母亲——她当然不是一个最一般的母亲”可知,这里写出了黄河是母亲河,如天地里最一般的母亲,是一个粗布跣足的自然之妇,如此家常,又如此地不一般;由此可提取出关键词“自然之妇、家常”。

【7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内容与朗读设计。朗读设计时,要根据内容与情感的表达,注意停顿、音调、语速、重音的设计。

结合[A]“前仆后继的大浪,声嘶力竭的大浪,不屈不挠的大浪——它们不仅是浪,它们就是河流本身。滔滔巨浪如狮虎怒吼着,进入到河道深处”分析,“前仆后继”“声嘶力竭”“不屈不挠”,这几个词语写出了黄河巨浪滔天的气势,朗读时应该重读,朗读时这三个词的音调可逐个加高,强调黄河大浪的滔天气势滚滚而来;破折号的地方注意停顿;轻读“它们不仅是浪”,重读“它们就是河流本身”,通过重音的变化来强调黄河带给人的震撼之感;

结合[B]“这就是黄河。当你走近,再走近,你会晕眩,你会恐惧,你会知道,这才是黄河的根本性力量”分析,“这就是”“这才是”可重读,通过重音强调对黄河的敬畏之情;“当你走近,再走近”用亲切的语调,音调可由缓渐急,通过音调的变化来表达对黄河的向往之情;“你会晕眩,你会恐惧,你会知道”朗读时,音调可一句比一句高,呈现阶梯式的音调,节奏也可一句比一句快,通过音调与节奏的变化,来表现走近黄河带给人的震撼;“黄河的根本性力量”朗读时,可放慢节奏,一字一顿地重读,通过短暂的停顿与重读来表达黄河的根本性力量带给人的震撼。

【8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句段。

结合第㉖段“会议间隙,我走到酒店旁的山崖边,摸了摸黄土。如我想象的那样,它很硬,像杜甫的诗歌一样硬,怎么说呢,简直是有着石头的质地。当然,我也知道它也很柔软,柔软得像母亲的子宫”可知,在作者的想象里,黄土像杜甫的诗歌一样刚硬,母亲的子宫一样柔软,黄土有着刚柔并济的品质;

结合第㉕段“因为一生下来,我就像两岸黄土一样,身在黄河边,也身在黄河里。我的血液和心脏,全都是黄河的基因”,第㉙段“那里,也有着既柔软又坚硬的黄土,承接着黄河,承接着所有的城市和村庄,承接着我们所有人”可知,作者认为自己“就像两岸的黄土一样”,具有像黄土一样刚柔并济的品质,身在黄河,继承了黄河的基因,自己与黄河血脉相连,自己就是黄河的传人,黄河就是自己的精神家园,也是中华儿女的精神家园;作者认为自己“像两岸的黄土一样”,表达了作者对黄河的感激与敬佩之情。

【9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内容与主旨。

预学笔记中的关键词“美”“灵魂”,揭示了文章的主旨,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认识黄河。

结合第㉗段“自认为对桃花峪大桥已很熟悉了,可是在这个晴朗的秋日,站在桥南的邙岭上,远远地看着这座桥时,还是深深地被震撼了”,第㉘段“河是天意,桥是人力。天意与人力就这样融合为一体,呈现出惊心动魄的美”可知,作者站在桥南的邙岭上看桃花峪大桥与黄河的巨大的逶迤曲线相互辉映而深深震撼;这里把“美”作为关键词,让我们感受到天意与人力就这样融合为一体,呈现出惊心动魄的美;让我们体会到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智慧与血汗的无尽的感喟和敬服之情;

结合第㉙段“极目远眺,在那桥北更远处,正是我的老家。那里,也有着既柔软又坚硬的黄土,承接着黄河,承接着所有的城市和村庄,承接着我们所有人”,第㉚段“黄土,黄河,这就是中国的灵魂吧”,第㉛段“也是我们所有人的灵魂”可知,作者在桃花峪大桥极目远眺黄河,想到老家,想到老家的城市和村庄,想到所有的人,想到黄河是中国的灵魂,是所有人的灵魂;这里以“灵魂”为关键词,让读者体会到作者的情感在层层深入,逐步升华,认识到黄河是中国的灵魂,是我们所有人的精神家园和灵魂归宿。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内容。

结合第⑥段“曾在花园口南裹头的渔家乐船上,以最近的距离看了一次黄河”第⑨段“黄河,是母亲河”第⑩段“这是一个怎样的母亲呢?……她当然不是一个最一般的母亲”可知,作者在花园口南裹头的渔家乐船上看黄河,让他感受到黄河是从容不迫温柔大方的自然家常的母亲般的形象;

结合第⑪段“曾在陕西吴堡看过黄河”第㉑段“在敬畏中,我突然涌起一种要把自己扔进去的冲动”可知,作者在陕西吴堡看黄河,让他的内心涌起对黄河的敬畏;

结合第㉓段“有一次,在巩义康店镇的黄河边开会”,第㉕段“忽然明白:跳不跳黄河,都是洗不清的。因为一生下来,我就像两岸的黄土一样,身在黄河边,也身在黄河里。我的血液和心脏,全都是黄河的基因”可知,作者在巩义康店镇看黄河,忽然明白了自己继承了黄河的基因,与黄河血脉相连,血肉相通;

结合第㉙段“极目远眺,在那桥北更远处,正是我的老家。那里,也有着既柔软又坚硬的黄土,承接着黄河,承接着所有的城市和村庄,承接着我们所有人”,第㉚段“黄土,黄河,这就是中国的灵魂吧”,第㉛段“也是我们所有人的灵魂”可知作者在桃花峪看黄河,深刻认识到黄河是“中国的灵魂”,是“我们所有人的灵魂”;

综上分析可知,作者在花园口南裹头的渔家乐船上、陕西吴堡、巩义康店镇看黄河的过程中,他对黄河的认识也在一次一次地加深,直到在桃花峪大桥上看黄河,汇聚成对黄河的深刻认识,认为黄河是“中国的灵魂”,是“我们所有人的灵魂”;由此可知,用大量文字写在其它地方看黄河的经历,加深了作者对黄河的认识,丰富了“灵魂”的具体内容与深刻内涵,使作者的情感逐步升华,至最后,集中表达了作者的爱国情感。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古诗文积累。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多字,不少字,不写错字。本题中注意“渡、塞、涛”等字要书写正确。

三、学校组织同学们参加读书小论文评比活动,请你参与。(13分)

12. 小组以“古代文人的隐逸志趣”为主题撰写小论文,请你准备材料。

(1)根据积累,补全名句。

①涧户寂无人,______。(王维《辛夷坞》)

②______,长歌怀采薇。(王绩《野望》)

③鸢飞戾天者,______;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吴均《与朱元思书》)

(2)其它诗文中,还有哪些句子能表现这一主题?请写出连续两句: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 纷纷开且落 ②. 相顾无相识 ③. 望峰息心 ④. 示例:采菊东篱下 ⑤. 悠然见南山

【解析】

【详解】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多字,不少字,不写错字。本题中第(1)题注意“纷、顾、峰”等字要正确书写,第(2)题示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13. 阅读材料,完成任务。

关于“冒险与生存”这一话题,下边这组读书小论文标题,反映出论文作者关联多本名著,从不同角度进行的思考与探究。

话题:冒险与生存

从《基地》《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看冒险背后的生命

如何通过险境塑造人物——以《老人与,海》和《海底两万里》为例

比较《海底两万里》《基地》中主人公面对危机时心理的异同

请就“责任与担当”这一话题,从备选名著中选择两本进行关联思考,拟写标题,并结合名著内容,简要论述。

备选名著:《西游记》《水浒传》《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小王子》《红岩》

【答案】示例:担当,成长的必经之路——以《西游记》《小王子》为例

责任磨练心智,担当促人成长。西天取经路上,孙悟空一步步收敛桀骜不驯的性情,三打白骨精后,虽被师父误会,仍选择背负重任,返回取经队伍,出生入死,忠诚不贰,为取经立下汗马功劳。小王子负气离开玫瑰,后来在狐狸的指引下,认识到自己和玫瑰已经建立了驯养关系,决定对她负责,义无反顾地选择回到玫瑰身边。孙悟空和小王子的故事,让我们懂得了责任面前要勇于担当,在担当中磨炼心性,成就更好的自我。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名著理解。从《西游记》《水浒传》《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小王子》《红岩》中,任选两部名著,围绕“责任与担当”这一话题进行关联思考,拟写一个标题(即论点),并结合名著内容,简要论述即可。

示例1:我选《水浒传》和《红岩》。标题:“责任与担当”的境界。论述:《水浒传》中,梁山好汉们希望宋江带领他们走向“八方共域,异姓一家”的理想世界。虽然宋江积极担起责任,但因其自身的局限,只一心想着归顺朝廷。后来好汉们替朝廷攻打方腊等,看似是担当起责任,但也只是为昏庸的朝廷卖命,最终走向失败。《红岩》写江姐、许云峰等共产党人在新中国成立前夕,在家国大任面前,义无反顾地选择了牺牲自我,宣传革命思想,粉碎了反动派炸毁城市的图谋。他们的勇敢、坚毅让人心生敬仰。可见,即使同样有责任有担当,因出发点不同,境界也迥然不同。

示例2:我选《西游记》与《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标题:理想是责任与担当的基础。论述:《西游记》中的唐僧是一个虔诚执著的佛教徒,他的理想就是到西天取经,在取经的过程中坚定,从不懈怠动摇,不为财色迷惑,不为死亡屈服,凭着坚韧不拔的精神,终成正果,正是坚定的理想,使他在取经路上,承担了领导人的责任和担当。孙悟空的理想就是保护好师傅,因此不惧千难万险,承担起了自己的责任,最后终于到达西天。《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保尔一个自觉的、无私的战士,他总是把党和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他更是一个刚毅坚强的革命战士,他在人生各个方面都经受住了严峻的考验。在敌人的严刑拷打面前,他坚强不屈。在那血与火的年代,保尔和父兄们一起驰骋疆场,为保卫苏维埃政权,同外国武装干涉者和佩特拉的白匪军浴血奋战,表现了甘为革命事业不怕牺牲的献身精神。在恢复国民经济的艰难岁月中,他又以全部热情投入到和平建设劳动中。在全身瘫痪、双目失明后,他生命的全部需要,就是能够继续为党奋斗,表现了一个革命战士钢铁般的意志能达到的最高境界。他的责任与担当都源自他的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

四、

班级同学制作集录,探究辛词豪放风格,请你参与。

辛弃疾生平与作品集录

#FormatImgID_6#   

绍兴十年,生于金统治下的济南府

绍兴三十二年,回南宋任职,时年23

乾道元年,奏进《美芹十论》时年26

(一)

臣闻:事未至而预,则处之常余;事既至而后计,则应之常不足。虏人凭陵中夏,臣子思国耻,普天率土,此心未尝一日忘。……粤辛巳岁,逆亮南寇,中原之民,屯聚起。臣尝鸠众二千,隶耿京,为掌书记,与图恢复。共籍兵二十五万,纳款于朝。不幸变生肘腋,事乃大谬。负抱愚忠,填郁肠肺。

(选自《辛弃疾集编年笺注卷三·美芹十论》)

(二)

乘风好去,[甲],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选自《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淳熙九年,落职闲居,时年43

(三)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四)

此生自断天休问,独倚危楼。独倚危楼,不信人间别有愁。

君来正是眠时节,君且归休。君且归休,说与西风一任秋。

(《丑奴儿》)

嘉泰四年,任镇江知府,时年65

(五)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乙]?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选自《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开禧三年,病逝,葬铅山县,享年68

【注释】《美芹十论》:辛弃疾论恢复大计而上孝宗皇帝的奏议。虏人凭陵中夏:金人侵犯中原。粤辛巳岁:到了绍兴三十一年。逆亮:指金国皇帝完颜亮。耿京:南京抗金义军首领。变生肘腋:指耿京被其部下杀害一事。

走近词人

14. 根据要求,完成任务。

(1)补全材料(二)(五)中的甲、乙画线处。

(2)阅读材料(一),解释加点词。

语句

方法

释义

事未至而预

结合语境


臣子思国耻

查阅词典:A.赏赐;B.应合;C.报复(《古代汉语词典》)


屯聚

联系课内:斗折蛇行(《小石潭记》)


(3)你从材料(一)中读出了青年辛弃疾怎样的形象?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

联读辛词

15. 材料(三)(四)表现词人心境的手法有何不同?借助集录,加以赏析。

探究词风

16. 依据你的阅读体验,概括辛词豪放风格的特色。

17. 辛弃疾词风特色的形成,是否受其人生经历的影响?根据集录,结合探究过程,发表你的看法。

【答案】14. (1)[甲]长空万里[乙]天下英雄谁敌手

(2)①考虑,计议②C③像蜜蜂一样成群地

(3)辛弃疾在进言中认为谋大事必先未雨绸缪,可见其心思缜密,有远见卓识;青年时期就以抗金报国为志向,并起义反抗,极具民族气节;“籍兵二十五万”,体现了他强大的号召力和军事才干。

15.  两首词同写于落职闲居时期,都流露出词人壮志难酬的感慨。在《破阵子》中,词人借“塞外声”“弓”等军事意象,写尽昔日军旅生活的威武雄壮。梦境返回现实,“可怜白发生”体现了词人壮志不遂的抑郁、愤慨。在《丑奴儿》中,词人“自断天休问”,用语夸张,直抒胸臆,以不能报效国家为极愁,不想说与友人听,悲郁沉痛,溢于词间。

16. 示例1:悲壮激烈。示例2:豪放沉郁,雄奇阔大。

17.  示例1:是。青年辛弃疾满怀报国热情,“直下看山河”表现出舍我其谁的气概,想象夸张,词风豪迈。壮年时期,虽心系恢复大计,却落职闲居,只能醉里梦回沙场,心中之愁无法言说,词中多了悲凉之意。暮年又被起用,但年事已高,词中多了几分烈士暮年的悲壮。辛词风格,受其跌宕的人生经历影响,从外显豪迈走向深沉悲壮。

示例2:不是。青年辛弃疾满怀报国热情,“直下看山河”表现出舍我其谁的气概,想象夸张,词风豪迈。壮年时期,落职闲居,词中虽有失志之意,仍不失英雄气概。暮年又被起用,虽年事已高,但胸中仍有“万兜鍪”。言辞间虽愤懑不甘,但仍壮心不已,意境壮阔。可见,无论辛弃疾的人生如何跌宕,只因其心中志向不渝,其风格一直刚强豪放,不失英雄豪气。

【解析】

【14题详解】

(1)第一问考查诗文默写。默写题作答时,一要透彻理解诗文内容;二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注意:雄、谁。

(2)第二问考查文言词语。技巧:把握句子翻译,进而准确理解词语含义和用法,注意文言现象。

事未至而预图:事情还没发生就预先图谋。运用“结合语境”分析的方法,结合“事未至而预图,则处之常余”可知,这里强调要未雨绸缪,图:考虑,计议。

臣子思酬国耻:臣子们应该要想着一雪国耻。结合“国耻”可知,“酬”这个动词应该是“报复”的意思,故选C。

屯聚蜂起:中原的百姓们像蜜蜂一样成群地都集合起来。联系课内的方法,斗折蛇行: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地排列,像蛇那样弯曲爬行。斗、蛇:名词活用为状语。蜂:名词活用为状语,像蜜蜂一样成群地。

(3)第三问考查人物形象。答题思路:扣住材料一分析总结辛弃疾人物形象。

结合“臣闻:事未至而预图,则处之常余;事既至而后计,则应之常不足”可知,辛弃疾给皇帝进言,讲述了做大事要未雨绸缪的道理,既看出他大局观,有远见卓识,也看出他非常细心,心思缜密。

结合“虏人凭陵中夏,臣子思酬国耻,普天率土,此心未尝一日忘。……粤辛巳岁,逆亮南寇,中原之民,屯聚蜂起”可知,他年轻时就参与起义抗金,并且认为百姓都着强烈的抗金思想,看出他具有民族气节。

结合“臣尝鸠众二千,隶耿京,为掌书记,与图恢复。共籍兵二十五万,纳款于朝”可知,年纪轻轻,就能身居要职,能够召集如此多的人,体现了他强大的号召力和军事才干。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写作手法。答题思路:结合两首词的内容、背景具体分析其表现的心境上手法的不同。

结合“淳熙九年,落职闲居,时年43岁”可知,这首词的写作背景大体相同,都是落职闲居时期,结合“可怜白发生”和“不信人间别有愁”等句子可知,两首词都流露出壮志难酬的感慨。

《破阵子》:这首词第一句和最后一句都是现实,中间都是梦境,采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八百里”和“的卢”都是典故,运用了引用典故的手法;“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则运用了比喻、夸张的手法,写出了战斗的激烈和惊险。第二句到第九句都是写梦境中的军旅生活,展现了热闹的宴饮场面、肃杀的阅兵场面、激烈惊险的战斗场面,“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更是慷慨激昂地表达了自己统一全国、收复失地的理想壮志,“可怜白发生”由梦境回到现实,由充满希望回到满是失望,格调由壮而背,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词人壮志未酬的抑郁和愤慨。

《丑奴尔》:“此生自断天休问”写词人自己占卜,又何必再问天意呢?用夸张的手法,写自己的心意。叠用两个“独倚危楼”,既有反复回环之美,又有不同的意思。前一个“独倚危楼”是作者“自断”以后的结果,展示的是词人自己为自己占卜得知结果后的情态。第二个“独倚危楼”则是后面产生“不信人间别有愁”的感慨的环境氛围,词人独自坐在高楼之上,又逢清秋,落寞孤独之感难消,所以才觉得世间除了“悲秋”之感,别无他愁。

连用两个“君且归休”,第一个是因为自己酒醉,不能待客。第二个“君且归休”,则是与后面的“说与西风一任秋”联系在一起,因为作者的愁情无法与友人言说,只能说与秋风,可见作者心中的愁苦是多么深广了。直抒胸臆,以不能报效国家为极愁,不想说与友人听,悲郁沉痛,溢于词间。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实词赏析。答题思路:概括辛弃疾豪放风格的特点,辛弃疾是豪放词的代表词人,他的词被称为豪放词,一方面体现在语言上,一方面体现在情感主旨上。结合所给的、所学的辛弃疾的诗词分析其豪放的风格,然后概括。

示例1:结合材料三“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可知,这里描绘了盛大的宴饮场面,肃杀的阅兵场面,激烈惊险的战斗场面,这三个场面都非常阔大、雄浑,给人的感觉是雄奇开阔。

示例2:结合“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可知,辛弃疾先是展现了豪迈、壮烈的人生壮志,然后由梦境回到现实,现实是白发已生,功业未成,两相对比,悲痛难抑,概括起来就是悲壮慷慨。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探究。答题思路:结合所给资料,从辛弃疾参加抗金义军——落职闲居——再被启用三个阶段的诗词中,看其文字风格和作者心绪是否随人生起伏而变化,亦或是从一而终,从未改变,进而做出判断,开放性试题,言之成理即可。

示例:结合所给资料可知,辛弃疾青年时期参加进入抗金义军,从材料一“臣子思酬国耻,普天率土,此心未尝一日忘”可知,此时他慷慨激昂,满怀报国壮志,而材料二“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证明了这一点,此时他的词中满是豪情壮志;结合“淳熙九年,落职闲居,时年43岁”可知,中年时期辛弃疾闲居在家,从“可怜白发生”和“说与西风一任秋”可知,内心是壮志未酬的愤慨、抑郁;结合“嘉泰四年,任镇江知府,时年65岁”可知,晚年被启用,从“生子当如孙仲谋”中又看到一种愤慨中的希望,表现一种豪迈,所以辛弃疾的诗词风格是随着人生的际遇而改变的。

【点睛】参考译文:

(一)臣听说事情还没发生就预先图谋,这样的话处理起来就游刃有余;如果事情已经发生了才打算处理,那么常常做起来力不从心。金人侵占我中原大地,臣子们应该要想着一雪国耻,普天之下的人民,这样的心志未曾敢忘记。……高宗绍兴三十一年,金国海陵王完颜亮向南入侵,中原的百姓们像蜜蜂一样成群地都集合起来,臣也召集了二千人归顺在耿京麾下,担任掌书记一职,和他一起图谋收复中原,一共召集了二十五万人,归顺朝廷。不幸的是中间出现了变故,事情才出现难于预计的变化。

(二)我要乘风飞上万里长空,俯视祖国的大好山河。还要砍去月中树影摇曳的桂树,因为人们都说,这将使月亮洒下人间的光辉更多。

(三)醉酒时拨亮灯火端详着宝剑,睡梦里萦绕着座座军营的号角声。将鲜美的牛肉分赏给战士烤吃,军乐队演奏的雄壮乐曲激动人心。秋高马肥的时节,战场上正在阅兵。

跨着快如的卢的战马飞驰前行,弓弦的响声就像霹雳轰鸣。努力完成收复失地统一天下的大业,争取生前死后都留下为国立功的勋名。可惜已经两鬓白发,却不能报效朝廷!

(四)这辈子的命运我自己就可以断言,无须再问天,独自依靠在高楼上。我独自倚靠高楼之上,不相信世间还有人比我更愁。

客人来的时候我喝醉了正在酣眠,难以待客,请客人暂且回去。(然而)客人回去之后,我的愁情只能说与西风听。

(五)想当年孙权在青年时代,已统领着千军万马。坐镇东南,连年征战,没有向敌人低过头。天下英雄谁是孙权的敌手呢?只有曹操和刘备可以和他鼎足成三。难怪曹操说:“生下的儿子就应当如孙权一般!”

五、班级进行写作活动,请你参与。

18. 根据要求作文。

这一追问,或引发人们审视固有观念,或触发人们探寻真相,或促使人类探索未知,或……

请围绕“一定是这样吗?”这一追问,进行写作。

你可以叙述事件,可以进行文学创作,可以发表观点展开论述,可以说明某一现象或事理,还可以……

写作要求:①自拟题目,自选文体。②不少于600字。③不得套写:抄袭,不得透露个人信息。

中考语文答题技巧

基础知识题:信语感,多比较

这一块包括语音、字形、词语运用、标点符号、病句辨析等。做这一块中考语文题的基本原则是信语感,多比较。我们已经作了充足的准备,我们已积累了大量的知识,因此掌握一定的方法和技巧,就可以应付这些中考语文题目:

首先,相信自己看到中考语文题时的直觉:有些词语相信在以前已经出现过好几次,即使你还有所犹豫,索性不要怀疑。相信自己的第一直觉就是正确答案。

其次,一定要克服还没有看完整道题就急于选出答案的习惯:因为中考语文题没有绝对的正确和错误。第一部分的都是一些基础题,仔细认真一些就可以拿到全部的分数,不要无谓的失分。

文言文阅读:联系课文,联系上下文

中考语文文言文可能是有些人比较困扰的板块,但是要知道中考的选拔性没有那么大,出卷老师不会特意出一些怪僻的题目为难考生,文言实词和文言虚词,一定是在课本中出现过的,考察的意义和用法也一定是常用的。一些选择题你只要把选项一个个带入,再看语句和逻辑的通顺性就不难了。

因此,平常复习要着重课本中的文言文的复习,做中考语文题时也一定要联系课本做判断。其次,文言文一般中考察的是人物传记类的文章,这类文章故事性强,我们可以根据文章的上下文来推测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科技文阅读:抓信息,会比照

中考语文科技文比起其他类型的阅读更难的是因为他没有思维逻辑性,缺少故事性,考生不能选择带入性做题。

科技文不是考察我们对这个知识的掌握,也不是考察了解这个内容多少。它考察的是我们的筛选信息的能力。所以,我们要快速阅读文章,了解文章大义和作者写作思路,做中考语文题时把每一个选项返回文章,认真比照原文就可以。

    8566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