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湖北宜昌中考地理试卷
考生每做一次中考的真题,那么也就相当于参加一次中考,从而可以培养题感,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关于2022年湖北宜昌中考地理试卷的内容,欢迎阅读,内容仅供参考!
2022年湖北宜昌中考地理试卷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1~20题为地理选择题)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2022年4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带着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3名航天员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2022年6月5日10时44分,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发射中心成功发射,陈冬、刘洋、蔡旭哲3名航天员开启了为期6个月的中国空间站建造之旅。读图1、图2完成1~4题
1.“摘星星的妈妈”王亚平走出太空舱,看到地球呈蔚蓝色,这是因为
A.地球外部被蓝色的大气包围
B.宇航员在太空中的视觉错觉
C.地球表面陆地面积占大部分
D.地球表面海洋面积占大部分
2.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着陆时,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位于图2中的
A.甲—一乙间B.乙—一丙间C.丙一一丁间D.丁—一甲间
3.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发射时,塞尔维亚首都贝尔格莱德(东一区)的区时是
A.6月5日10时44分
B.6月5日17时44分
C.6月5日3时44分
D.6月6日3时44分
4.我国取得火箭发射和空间探测等领域的伟大成就,主要得益于①生活水平的提高②科学技术的进步③劳动力的增加④综合国力的提升
A.①②B.②④C.③④D.①④
1519年9月,麦哲伦率领船队从西班牙出发开始人类首次环球航行,1522年9月船队返回西班牙。读图3完成5~6题
5.麦哲伦船队先后经过的大洋是
A.印度洋一太平洋一大西洋一印度洋
B.大西洋一太平洋一印度洋一大西洋
C.大西洋一印度洋一太平洋一大西洋
D.太平洋一大西洋一印度洋一太平洋
6.为了促进海洋运输业的发展,人们在图3中的①、②处开凿了运河,它们依次是A.巴拿马运河,苏伊士运河B.苏伊士运河,巴拿马运河
C.京杭大运河,苏伊士运河D.巴拿马运河,京杭大运河
2022年4月26日,“雪龙”号极地科学考察船远航归来。这标志着历时174天的中国第38次南极科考圆满收官。读图4完成7~8题
7.图4中虚线指的是
A.北回归线
B.南回归线
C.北极圈
D.南极圈
8.中国在南极建立科学考察站一般都选择在2月份,原因是
A.企鹅、海豹等动物冬眠,对人类威胁小B.正值南极地区极昼,气温略高
C.地面冰雪全部融化,便于开展科考活动D.降水丰富,淡水资源充足
读2022年我国“某地连续7天天气信息图”。完成9-10题
9.这7天中,气温日较差最小的是
A.6月4日
B.6月5日
C.6月6日
D.6月10日
10.6月6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芒种,该地这天的天气状况为
A.大雨B.多云C.晴天D.阴天
读“中国地势阶梯状分布示意图(36°N)”,完成11~12题
11.下列关于我国地势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是
A.华北平原位于第一级阶梯B.太行山是我国地势第一、二级阶梯分界线
C.我国地势东高西低,向海洋倾斜D.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12.这一地势特征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有利影响是
A.中西部的降水丰富,为农业的发展提供有利条件
B.许多河流在阶梯交界处水流湍急,水能资源丰富
C.东部地区地势低平,为畜牧业发展提供有利条件
D.西部地区地势较高,为运输业发展提供有利条件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开展了七次人口普查。
读图7完成13~14题
13.图中反映出我国人口增长速度最快的时段是
A.1953年~1964年
B.1964年~1982年
C.1982年~1990年
D.1990年~2000年
14.下列关于我国人口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一直以来,我国人口的增长与社会经济发展是相适应的
B.经历过人口的快速增长以后,我国人口数量呈下降趋势
C.面对当前人口老龄化现象,我国实行全面放开的生育政策
D.实行计划的生育,是我国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
我国地形复杂多样,开发利用中要注重因地制宜。读表1、图8完成15-16题
15.该地区的地形
A.以山地为主B.以丘陵为主C.以平原为主D.以高原为主
16.从可持续发展角度出发,目前该地区农业发展中不宜采取的措施是
A.发展绿色农业,改善生态环境
B.发展立体农业,充分利用土地和气候资源
C.重点发展水稻种植业,解决人多地少的矛盾
D.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积极发展多种经营
人们出行或运送货物,要根据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以及路途的远近和具体的要求,来选择最佳的交通运输方式。据此完成17~18题
17.仅从运输成本考虑,下列运输方式中价格最低的是
A.水运B.铁路C.公路D.航空
18.秭归脐橙享誉全国,5吨脐橙由宜昌运往武汉,选择的最佳运输方式是
A.水运B.铁路C.公路D.航空
中国幅员辽阔,主要按照秦岭-淮河线、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和青藏高原边缘线把中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读图9完成19~20题
19.与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分界线大致一致的是
A.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B.1月平均气温10℃等温线
C.青藏高原边缘线
D.水田、旱地集中分布区的分界线
20.我们的家乡宜昌在中国四大地理区域中
A.最大的能源产?
B.落叶阔叶林广泛分布的地区
C.“风吹草低见牛羊”描述的地区
D.“后皇嘉树,橘徕服兮”颂扬的地区
二、综合题(第44-47题为地理部分)
44.读“宜昌某地等高线示意图”并结合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3分)
材料:湖北省宜昌市某县有一个名叫“雨水荒”
的小村落。如同它的名字,“饮水难”成为当地百姓的一
块心病。2018年初,宜昌市水利部门与当地政府共同研究,启动引水工程。年底,一股清泉水“爬到”
了“雨水荒”。
(1)写出图中虚线①、②表示的地形部位名称。
① ②
(2)引水工程拟在A、B、C三处中,选取一处配套修建供给全村生产生活用水的蓄水池,你认为选在何处更合理?请说明理由
(3)从M到N的直线距离只有约 千米,而当地“村村通”公路修建得弯弯曲曲,公路里程远大于MN间的直线距离,请说明这样修建的理由。
(4)“雨水荒”村及周边自然环境优美,有村民想在D处修建旅游民宿,满足人们夏季避暑的需求,你认为可行吗?为什么?
45.读“巴西地形略图”“亚马孙平原、巴西高原气温年变化曲线和逐月降水量图”,完成下列问题。(14分)
(1)巴西的地形特征为
(2)亚马孙河流域分布着世界上面积最大的 ,由于人们的砍伐,这里的森林面积不断缩小,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请从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角度谈谈你的观点。
(3)亚马孙河是世界上流量最大的河流,请分析其形成原因。
(4)1960年巴西首都由里约热内卢迁往巴西利亚,巴西政府迁都的原因是
46.读“武汉市月平均气温和月降水量简表”和“中国径流带分布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16分)
表4武汉市月平均气温和月降水量简表(数据来源:中国天气网)
(1)请运用表格数据在图26中补全“武汉市气温年变化曲线和逐月降水量图”。根据图表信息可判断,武汉市的气候类型是 ,其气候特征是
(2)我国降水量的地区差异大,年降水量从 向 递减。
(3)我国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具有 的特点,南水北调工程就是为了解决我国 、华北地区的缺水问题。
(4)有人认为武汉市不缺水,而有人认为武汉市缺水,你同意哪种说法,请说明理由
47.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神圣领土,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是我国陆地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区。读图27、图28、图29,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有关台湾省(以下简称台湾)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以下简称新疆)的问题。(17分)
(1)写出地理事物的名称。A 海峡,B 沙漠。
(2)分别写出台湾和新疆在中国的位置。台湾 新疆
(3)台湾、新疆地形差异较大,台湾岛地形以 为主,新疆地形以山地和 为主。
(4)台湾、新疆气候差异显著,台湾岛气候类型是 和 季风气候,而新疆气候明显具有 的特征。在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的影响下,台湾岛河流数量 、长度 新疆绝大部分河流为 (内流河、外流河),河流补给水源主要是 和山地降水。
(⑤)请列举出两地著名农产品(各写一种)台湾 新疆
地理应该怎么学
第一、培养自己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对地理学科缺乏必要的学习兴趣,一定要在学习生活中去培养。比如诗句中“春风不度玉门关”,那么自己就要研究一下了,古人为何会写出如此诗句呢?明白后,原来“春风”是指影响我国的夏季风,玉门在非季风区,夏季风影响不到这里,因而这里降水稀少,一片荒凉。如此这般,便可激发自己的学习兴趣。
第二、端正学习态度,积极主动。作为一名学生,一定要有一个学生该有的样子,不要相信天才怎么怎么样,自己做好自己,踏踏实实做学问,不懂就问同学或者老师。“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老师会非常喜欢粘着自己的学生,内心会倍感欣慰,就怕不懂还愣愣的自己研究,闭门造车,那样很可能问题越积越多。
第三、课前认真预习要讲的内容,心中有数;课上要认真听讲,聚精会神”课下要认真独立完成作业,查漏补缺。课上的一时打小差儿、分心,很可能会落队而难以弥补。有时候,当堂理解的知识,课下花几倍的时间也可能难以突破,这时就是事倍功半了。
第四、中学地理尤其是高中地理,特别强调理解记忆,硬背的方法终究没有理解层面印象更深刻。比如,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涉及到时区时差,多画图,多理解,多动脑才能把题目做对的。另外也可以记忆一些顺口溜等,比如记忆亚欧分界线时可以这样来记—“两乌里大黑土地”(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地中海)
第五、地理的学习离不开地图的辅助。地理的学习脱离图来说话那是很难走远的,多看大、小地图,注意不同类别的图,河流、山脉、城市等位置是需要在脑中有图存在的。特别是初中地理离开了图,那知识点基本也就没有依附了,初中地理可以多描图,比如描下长江干流及主要支流图,然后根据图填写发源地和入海口、沿江主要城市、流域内主要地形区等。
第六、我做题实战,是骡子是马,到题目上见。题目浩如烟海,一定要多注意自己薄弱环节所设计的题目,做题当中一定要独立完成,切忌翻书抄袭等,自欺欺人害得还是自己啊!老师讲解完题目后要学会反思,多问几个为什么,自己为什么会做错这道题呢?是粗心大意还是真有知识漏洞存在呢?粗心大意失荆州,一定要告诫自己不要再犯此低级的错误!真有漏洞的话也不可怕,可怕的是不去总结整理,比如某地的农业发展条件,那就包括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两大类,自然条件又包括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社会经济条件包括市场、交通、农业技术、国家政策、劳动力等,如果答题丢了某一点,要在笔记本上有所体现,后不再犯。
第七、自己要经常我做阶段性总结,要有自己的学习计划。在周考或者月考等考试结束后,要针对自己在考试中暴露出来的问题有所总结,分析一下自己最近的学习情况,多和老师同学沟通交流,从而进行调节和完善。
初中地理的学习方法和技巧
一、培养空间概念,学会正确的读图、用图方法
种类繁多、数量巨大的地图是地理课区别于其他学科课程的突出特点,于是有人说,“没有地图就没有地理学”。只要掌握了正确的读图方法,培养良好用图习惯,形成基本的地理技能,你就已经掌握了学习地理课的最重要的工具。
首先,养成良好的读图、用图习惯。要知道地理知识不仅存在于课本的文字当中,也蕴含于地图之中。在地理学习中,我们要做到左图右书,注意随时运用地图,查阅地图,善于从地图中发现地理知识,寻找地理规律。长期坚持下去,你就能够做到眼中有字,心中有图,文字和图象有机结合在一起,形成正确的空间想象。
其次,要掌握正确的读图方法。读图要注意先后顺序,先看图名、图例、比例尺和方向,知道该图表现的主要内容、范围等,再观察图的具体内容。观察要仔细全面,不要漏掉每一个信息。
例如:我们在《森林资源》一课中曾经学过的原理图,其图名叫做“护坡林带保持水土示意图”。我们以这幅图作为例子,讨论阅读原理图的几个主要步骤。
第一步,获取信息,是获取原理图中所显示的各种信息。在“护坡林带保持水土示意图”中,我们可以观察到有山坡、两道林带、降水和河流,一些不同粗细、不同颜色以及不同指向的箭头,还有 “微量清水入河”和“泥沙径流”等文字。
第二步,分析地图,是要分析我们在图中获取的各种信息和内容之间的相互关系。在图中我们可以看到:山坡从上到下,表示地表径流的箭头由粗到细,颜色也由深变浅,最后变成“微量清水入河”。这些说明了大气降水在从空中降落到地面的过程中,受到了林木枝叶、枯枝落叶层的阻滞,促使大量雨水下渗,导致地表径流流量不断减小,含沙量逐渐减少。护坡林降低了泥沙流失的程度,起到保持坡地水土的作用。
第三步,说明原理,明确原理图所说明的原理。这幅“护坡林带保持水土示意图”,说明了森林具有含蓄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
二、对地理原理,概念的理解要把握住要点、抓住关键。
对地理原理、要领的掌握,并不要求象物理、数学分式、定理那样精确,只要抓住其中的关键、要点便十分容易地理解并把它们掌握住了。例如:“在自然界中,对人类有利用价值的阳光、空气、水等都是自然资源”这一对自然资源概念的理解。我们应该抓住两个要点:第一,自然界中存在的,不是工业产品。如,汽油,虽然对人类有利用价值,但不是人类从自然界中直接获得的,它是工业产品。第二,是对人类有利用价值的。没有利用价值的不是,如沙漠虽然在自然界中存在着,但目前,对人类没有利用价值,也不是自然资源。这样就可以了。
学习地理有一个正确的方法十分重要,但有一个端正的学习态度对学好地理同样也十分重要。希望同学们端正学习态度,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把地理课学好。
三、学会读书,掌握科学的读书方法
地理教材是我们获取地理知识、提高地理素养的重要途径。怎样才能学好教材上的地理知识呢?我们应该注意把握以下几个要点。
1.读出书中有什么
阅读教材,首先要读懂,明白书中讲了些什么。比如,教材在介绍某个地理区域时,一般从构成这一区域的各地理要素分别进行论述。这个区域在哪儿?这里的自然概况怎样?经济发展情况如何?存在什么问题?等等
2.读出知识网络
地理环境是一个有机整体,组成地理环境的各个要素是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其中任何一个地理要素的改变,都可能影响到其他要素的变化。我们应该将理清这些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在头脑中形成这一地域的知识网络。
例:通过世界地理的学习我们知道,南极大陆一块特殊的大陆,这里的地理环境特征与众不同,烈风、暴雪、严寒是南极大陆最显著的气候特征,这里有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陆冰川,动植物种类稀少,有极昼极夜现象,还有美丽的极光等等。而形成这些地域特征的最关键的因素就是由于南极大陆绝大部分位于南极圈以以南的高纬度地区,其他诸多的地理特征都与这一要素紧密相联。
3.学会梳理知识
①教材对于同类知识的论述角度具有相似性和规律性
地理教材所涉及的内容具有范围广、信息多等特点,但是它对同一类型知识进行描述的角度和方法,具有很大的相似性和规律性。
例如描述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气候特征,往往要从气温和降水两个方面来加以说明。而气温又包括着年平均气温、年温差和气温的分布等内容;降水主要是由年降水量、降水的时空分布所组成。
除了这一点外,我们还可以将差异性或相似性较明显的国家或地区,进行对比梳理。 ②将差异性或相似性较明显的国家或地区,进行对比梳理
不同的国家和地区的地理环境或地理要素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或相似性。我们就可以根据这一点,采用对比的方法进行学习,对比差异性,找到相似性。如我们在学习印度和巴西、日本和英国、我国的南方和北方、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非洲和南美洲等地时,就可采用这种方法。
我们不仅要明确两个地区或两个国家之间的差异,而且也要思考这些差异是怎样形成的。我国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这些差异主要是由于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同,导致了自然环境的差异。
我们不仅通过对比梳理找到差异性,我们还能找到相似性,如印度和巴西两个国家,虽然位于不同的大洲,但它们在许多方面具有相似性,利用对比归纳的方法,我们就能够将两个国家的主要的地理特征知识点梳理得一清二楚。
印度和巴西都是位于热带的临海国家;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优质的铁矿资源丰富;都是世界上著名的热带经济作物的生产国和出口国;近年来电子工业和信息产业得到了迅速发展,是发展中国家工业比较发达的国家。
四、要善于把不同的地理事物联系起来。
把不同的地理事物之间建立起联系,首先必须问“为什么?”这样便会养成由果推因的良好的地理思维习惯。例如:世界雨极是印度的乞拉朋齐,那么,为什么乞拉朋齐会成为世界的雨极呢?结合地图,根据乞拉朋齐所处的地理位置便可分析出,乞拉朋齐位于喜马拉雅山的迎风坡,这里有大量的地形雨,这样,气候便和地形、位置相互联系起来了。
五、培养地理思维能力
培养地理思维能力,是初中地理课程的重要目标,对中学生学好地理非常重要。组成地理环境的各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互为因果的,任何地理事物的发生发展都不是由单一的因素造成的,而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造成的。但是,在这诸多的地理因素中,有某一、两个要素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我们应当学会找出这一关键性的因素,并以此为线索,将其他的各要素联系起来,从而正确理解各地理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
初中地理主要侧重于区域地理的学习。一般来说,影响某区域的地理特征的最主要因素就是该区域的地理位置(也就是我们经常讲的区位因素),这一点从教材内容先后顺序中就已经明显地表现了出来。同时,在对每个区域的论述中,首先提出的也是该地的地理位置,位于哪个半球?什么纬度?海陆位置如何?有哪些邻国?等等。所以思考问题时应抓住该地的地理位置,以此为突破口,去分析其他地理要素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