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下政治课件
政治是以经济为基础的上层建筑,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政治是每一个学生都会接触到的科目。下面是小编为你准备的人教版九年级下政治课件,快来借鉴一下并自己写一篇与我们分享吧!
人教版九年级下政治课件(篇1)
一、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树立热爱社会主义民主的意识,培养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情感。
能力目标: 提高在生活中感受民主政治氛围的能力,逐步形成民主习惯。
知识目标: 了解我国民主发展历程,知道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一种新型的民主,明确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特征是人民当家作主,了解社会主义民主的形式和制度。
二、教材分析
本框所依据的课程标准是“我与国家和社会”中的“法律与秩序”,具体对应的内容标准是:3.1“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增强宪法意识”;3.4“增强公民意识”。
本框由“民主的足音”和“新型的民主”两目组成,通过中国人民追求民主的曲折历程,说明建设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已成为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价值追求。以此为基础,阐述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形式及制度保障。本框是从国家层面阐述社会主义民主。
三、学情分析
学生受年龄所限,参与民主实践的机会较少;受知识所限,对民主政治生活了解较少。虽然学生民主意识有所觉醒但缺乏完整的认知。故此,九年级学生需进一步了解我国人民追求民主的历程,了解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形式及相关制度,帮助学生树立热爱社会主义民主的意识。
四、教学过程
任务1:什么是民主
指导反馈:
[镜头回放]:九年级(1)班要推出五名品德之星,同学们热情地议论起来。
甲:班主任直接指定多省事啊!
乙:让咱们班五个小组长各推荐一名就行了。
丙:这得经过全班投票选举、民主产生。
[学生思考、交流]:你认为哪种方式最公平、最被大家认可?说说理由。
[小结]:丙同学提出的民主投票评选方式最公平,体现的是一种民主思想。
任务2:中国人民追求民主的历程是怎样的?
反馈指导:
[阅读教材]p31、32、33页的内容
[小组交流、讨论]
(1)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为追求民主进行了哪些探索?
(2)这些探索的结果如何?
(3)中国人民探索民主的道路带给我们哪些启示?
[小结]:
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为争取民主艰难探索,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建立了新中国,人民才真正实现当家作主。建设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已经成为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价值追求。
任务3:如何认识新型的民主
反馈指导:
[阅读材料]3则
材料1:第__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产生与构成
据统计,出席第__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共2980名,他们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选举产生。其中少数民族代表438名,占代表总数的14.70%,全国55个少数民族都有本民族的代表。与__届相比,妇女代表742名,占代表总数的24.90%,提高了1.5个百分点;一线工人、农民代表468名,占代表总数的15.70%,提高了2.28个百分点;专业技术人员代表613名,占代表总数的20.57%,提高了0.15个百分点;党政领导干部代表1011名,占代表总数的33.93%,降低了0.95个百分点。由此看出,第__届全国人大代表具有广泛的代表性,保障了各地区、各民族、各方面都有适当数量代表的要求。
材料2:人大代表依法提出议案
依法提出议案,是代表行使代表权利的重要途径,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方面。__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共收到代表议案325件、建议7100多件。代表建议关注较多的话题主要有: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加大精准脱贫力度,加强资源、生态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深化医疗、教育改革,保障和改善民生等。
材料3: 政治协商会议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是中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一种重要形式。
人民代表大会是权力机关、立法机关,要对国家重大问题依法决策,而在决策之前需要听取各界意见。政治协商会议进行充分协商,通过建议和批评发挥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的作用。紧扣国家发展提出议案。经审查,立案23975件。截至2018年2月20日,99%的提案已经办复,大多数提案的建议得到采纳或正在落实。
[小组讨论]
(1)材料1、材料2说明了什么?
(2)政治协商会议的作用是什么?
(3)你知道哪些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制度?
班选出一名小记者采访各组,就小组讨论的问题交流,小记者简单总结。
[小结]
(1)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
(2)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协商民主可以推动人民内部各方面在决策之前和决策实施中进行充分协商,使决策尽可能取得一致意见。
(3)我国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制度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民族区域自治、基层群众自治等。
五、板书设计
生活在民主国家
1.民主的足音
(1)什么是民主
(2)追求民主的历史进程
(3)建设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
2.新型的民主
(1)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是人民当家作主
(2)社会主义民主是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
(3)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
(4)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制度
人教版九年级下政治课件(篇2)
一、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会中华民族精神对于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的作用;认识民族精神是凝聚各族人民的巨大精神力量;感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达成价值认同与共识。
能力目标:用实际行动弘扬民族精神;提高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能力。
知识目标:了解中华民族精神的深刻内涵及特点,体会其伟大作用;理解构筑中国价值的意义。
二、教材分析
(一)内容分析
本课所依据的课程标准的相应部分是“我与国家和社会”中的“积极适应社会发展”“认识国情,爱我中华”。具体对应的内容标准是:“感受个人成长与民族文化和国家命运之间的联系,提高文化认同感、民族自豪感,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责任意识”“学习和了解中华文化传统。”
本课作为第五课的第二框,在了解了中华文脉的作用与发展,中华美德的内涵及影响的基础上,继续学习中华民族精神。中华文化具有传承性与时代性,民族精神是中华优秀文化的沉淀与凝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精神在当代的集中体现。深刻领会中华民族精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引领整合多样化社会思潮的现实需要,也是培养青少年形成思想共识的必要之举。
(二)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民族精神的伟大作用
教学难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学情分析
当今时代,经济全球化和多元文化深入发展,文化特别是民族精神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学生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了解只停留在为数不多的英雄人物身上,尚缺乏对于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所起到的巨大作用的理解。生活在价值观日趋多元化的今天,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作用受到诸多挑战,学生可能出现价值观盲目认同,对青少年而言,坚持立德树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四、教学过程
导入:
【崇尚英雄】
英雄,是危难时刻挺身而出;英雄,是平常日子鞠躬尽瘁……一切民族英雄,都是中华民族的脊梁,他们的事迹和精神都是激励我们前行的强大力量。
提问:结合你看过的文艺作品,说一说给你留下深刻印象、体现“中华民族脊梁”的英雄人物或故事有哪些?
1.民族精神是民族的“魂魄”
教师归纳:古往今来的民族英雄是无比珍贵的富矿,他们身上集中体现出中华民族精神。一个民族要生存和发展,就要有昂扬向上的民族精神。
【学习英雄】
“利于国者爱之,害于国者恶之”,英雄精神是精忠报国,爱国是民族精神的脊梁;越王勾践卧薪尝胆、汉使苏武饮雪吞毡,英雄精神是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死在戈壁滩,埋在青山上”,英雄精神是奉献精神……
提问:这些英雄人物或故事典故饱含着哪些民族精神?
这些精神都是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形成的,这体现出民族精神的什么特点?
2.民族精神的内涵及特点
中国人民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中华民族精神具有与时俱进的品格。
【探究与分享】
近百年来,中华民族精神得到丰富和发展。
提问:这些精神都是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形成的,他们对当代中国具有怎样的精神价值?
3.民族精神的力量
教师归纳:人贵有精神,精神的力量是无穷的。中国人民在长期奋斗中发展起来的伟大民族精神始终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精神支柱;是维系各民族人民团结奋斗的牢固精神纽带;是激励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不竭精神动力。
【致敬英雄】
“纪念是为了更好的前行”,我们中学生也应该用自己的行动向英雄致敬,走进英雄,表达敬意,传承精神。
提问:新时代的英雄史诗将由我们书写,我们将如何弘扬和传承民族精神?
4.弘扬和传承民族精神
教师归纳:弘扬和传承民族精神表现在国家危难、民族危亡时的挺身而出;表现在他人遇到危险时的见义勇为;表现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的勤勤恳恳,让我们从自己做起,高扬民族精神。
【探究与分享】
材料一: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和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
材料二:宪法第二十四条第二款规定:“国家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提问:你还了解哪些“双百人物”,这些榜样人物为什么能够打动你?
有人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不需要融入传统文化。”对此,请说出你的看法。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是一种道德自觉,更是一种法律要求,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国家这一倡导?
5.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教师归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然根植于中华文化沃土又具有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是中国人民的价值共识,也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结着全体人民的共同价值追求。
【阅读与思考】
富强,体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爱国,是合格公民之道。
提问:结合社会宣传活动,请你概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内容有哪些?
6.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
教师归纳:国家层面: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层面: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个人层面: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辨析与讨论】
同学们对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不同的看法。
提问:你同意他们的看法吗?请说说你的理由。
7.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做到落细、落小、落实;勤于学习、敏于思考,注重修养、勇于实践,明辨是非,善于选择,认真做事、踏实做人。
本课小结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引领整合多样化社会思潮的现实需要,是凝练“兴国之魂”的伟大工程,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价值追求和应有之义。
五、板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下政治课件(篇3)
一、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中华文化的力量,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培养热爱中华文化和中华传统美德的情感;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能力目标:描述中华文化和中华传统美德的特点及力量;列举中华文化的内容;提升思考、分析、综合的能力。
知识目标:知道中华文化的产生、内容和意义;知道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性、丰富内涵,了解中华传统美德产生的影响,知道如何弘扬中华文化和中华传统美德。
二、教材分析
(一)内容分析
本课所依据的课程标准的相应部分是“我与国家和社会”中的“积极适应社会发展”“认识国情,爱我中华”。具体对应的内容标准是:“感受个人成长与民族文化和国家命运之间的联系,提高文化认同感。”“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人民平等互助、团结合作、艰苦创业、共同发展。”“学习和了解中华文化传统,增强与世界文明交流、对话的意识。”
本课作为本单元的起始课,帮助学生认识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历史创造了悠久灿烂的中华文明。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东方熠熠生辉,对一个民族而言,其根基在于文化的力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形成了代代相处的美德。
(二)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中华文化的力量
教学难点:弘扬中华文化和中华传统美德
三、学情分析
当今时代,中外文化的交流碰撞不断深入,学生对于文化的认识和理解较浅,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还停留在表面,对于中华文脉的延续链条还没有形成完整的印象。九年级学生处于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需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和力量,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以实际行动弘扬中华文化和中华传统美德。
四、教学过程
导入:
【阅读资料】
“干支纪年与二十四节气”
提问:你能说出“二十四节气”或者唱出“二十四节气农事歌”吗?
与同学讨论,为什么“二十四节气农事歌”流传至今?
1.中华文化的产生
教师归纳:中国人民勤劳智慧,长期以来,中华民族就在中华大地上劳动和生活,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环节一:走近中华文化的历史渊源
2.中华文化的内容及特点
【探究分享】
2016年11月3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提问:你还知道哪些“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分享交流这些“文化遗产”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
教师归纳: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名扬世界的科技工艺、异彩纷呈的文学艺术等,共同组成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环节二:探寻文化发展的脉络
3.文脉的发展与意义
【探究与分享】
为了帮助学生深入了解中华文化,学校决定组织一次“文化之旅”研学活动,向全校同学征集活动方案。请你设计一条路线,使学生沿途能够学习和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提问:请你说明设计思路,并向同学介绍你设计的研学方案所蕴含的精神内涵和时代价值。
想一想,这三种文化之间存在什么样的精神联系?
教师归纳: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中华文化源自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
环节三:传承和发展文化
4.传承和发展文化
【阅读感悟】
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精忠报国”的爱国情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意识……
奋发向上的革命文化——从井冈山精神,到雷锋精神,再到航天精神……
继往开来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提问:怎样传承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教师归纳:新时期传承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定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提问:为什么我们需要增强“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的底气何在?
如何提高文化软实力?
5.增强文化自信
教师归纳: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自信是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坚定和增强文化自信,既要夯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基;又要与时俱进、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还要在交流互鉴中丰富发展。
环节四:走近中华传统美德
【读书漂流瓶】
6.美德的重要性及内涵
阅读中华经典,养天地浩然之气。
任务:请向同学推荐一本传承中华美德的好书,并说明推荐理由。
教师归纳: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精髓,蕴含着丰富的道德资源,是建设国家的精神力量。中华传统美德内涵丰富,博大精深。
环节五:中华传统美德的力量
7.美德的影响
【阅读感悟】
《朱子家训》摘录
教师归纳:中华传统美德已经融入人们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和风俗习惯,成为一种文化基因。
8.践行美德
【探究与分享】
“宁波好人”
提问:你身边有这样的“中国好人”吗?分享他们的故事,你感受到中华美德的力量在哪里?
教师归纳:美德的力量在于践行。
本课小结
站立在祖国广袤土地上,吸吮着中华民族漫长奋斗积累的文化养分。让我们一起坚定文化自信,弘扬中华美德。
五、板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下政治课件(篇4)
一、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增强法治观念,自觉成为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
能力目标: 梳理中国法治建设的历程,理解建设法治中国的要求。
知识目标:知道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知道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二、教材分析
本框所依据的课程标准是“我与国家和社会”中的“法律与秩序”, 具体对应的内容标准是:3.2“知道依法治国就是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管理国家,体会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实施有赖于每个公民的参与是全体公民的共同责任”。
本框由“夯实法治基石”和“凝聚法治共识”两目组成。通过对中国法治道路探索历程的梳理,阐述法治的要求、阐述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以及如何建设法治中国。
三、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八年级下册的教材,围绕“公民与国家关系”的主题,以宪法精神为主线,学习宪法主要内容,学生的公民意识、国家意识、法治意识都有一定程度的增强,这为第四课建设法治国家的学习打下了基础,但学生还没有形成完整的法治思维,没有形成坚定的法治信仰。而本课所讲的法治及全面依法治国给学生提出了更具时代性的法治要求,所以应进一步学习,夯实法治基础。
四、教学过程
任务1:你心中的法治是怎样的?
反馈指导:
[观察思考]
[交流分享]:
(1)这些生活场景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有关系吗?
(2)社会生活的有序、安全靠什么保证?说说你的理由。
[小结]
法治,意味着依法治理。法治能够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让人们能够建立起一个基本、稳定、持续的生活预期,保障人们在社会各个领域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使人们安全、有尊严地生活。
任务2:法治的要求是什么?
反馈指导:
[材料分析]
材料1:《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自2018年5月1日起施行。英雄烈士的姓名、肖像、名誉、荣誉受法律保护,禁止歪曲、丑化、亵渎、否定英雄烈士的事迹和精神,宣扬、美化侵略战争和侵略行为,将依法惩处直至追究刑责。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增加了关于实行河长制的规定,进一步完善水环境监测制度,加大农业面源污染防治,以及对违法行为的惩治力度等等,为解决现存比较突出的水污染问题和水生态恶化问题提供了新的强有力的法律武器。
材料2:自2012年起,中山市每年举办“我为中山善治献一策‘金点子’大赛”,6年来共收到市民提出的建议超过4500条;“全民献智改革”活动从2015年启动,中山相关部门连续3年面向社会公众征集改革工作意见,至今共收到改革建议超过600条……中山市搭建全民参与的平台和机制,推动社会治理全民“齐参与、愿参与、能参与、真参与、常参与”,探索出覆盖各类群体的社会治理共治模式。
思考:
(1)结合材料1谈谈“法治中国”建设过程中为什么要不断制定、完善法律?
(2)结合材料2谈谈“有法律制度不等于就有法治”。
[小结]
法治要求实行良法之治。良法应当反映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反映社会的发展规律,维护公民的基本权利,符合公平正义要求,促进人与社会的共同发展。
法治要求实行善治。法治建立在民主政治基础上,通过赋予公民更多的参与公共活动的机会和权利,实现公共利益的化。
任务3:近代中国探索法治的历程是怎样的?
反馈指导1:
[阅读教材]第47页的内容
[思考交流]:近代中国探索法治的历程是怎样的?
[小结]
1840年以后,变法改制成为救亡图存、国家振兴的必然选择。直到新中国成
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才走上一条探索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道路。
任务4:__届__全会以来我国的法治蓝图是怎样的?
反馈指导2:
阅读教材第48页相关链接,了解改革开放以来的法治进程。
阅读教材第48页正文,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
阅读教材第49页相关链接,了解我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
[小结]
党的__届__全会以来,我国高度重视法治建设。党的__届__全会对中国法治建设做出新的战略部署,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党的__大报告提出:“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 将依法治国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联系起来,作为社会主义的一个本质要求,这是对依法治国的新定位。
任务5:怎样建设法治中国?
反馈指导:
阅读教材第45页相关链接,谈谈你对这段名言的理解。
阅读资料,体会全面依法治国,党的领导核心作用。
在党的__大报告中,“法治”一词出现了33次,“依法治国”出现了19次。__大报告提出,成立中央全面依法治国领导小组,加强对法治中国建设的统一领导。
[小结]
建设法治中国,要努力使每一项立法都得到人民群众的普遍拥护,使每一部法律法规都得到严格执行,使每一个司法案件都体现公平正义,使每一位公民都成为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
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五、板书设计
第四课 建设法治中国
一、夯实法治基石
1.选择法治道路
(1)实行法治的原因
(2)法治的要求:良法、善治
(3)近代中国探索法治的历程
2.描绘法治蓝图
(1)__届__全会以来我国法治建设的进程
(2)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
(3)建设法治中国
人教版九年级下政治课件(篇5)
一、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树立法治意识,培育法治精神,提高法治素养,积极投身社会主义法治建设。
能力目标: 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行使权利、履行义务,把尊法、学法、守法、用法作为日常的生活方式,增强厉行法治的能力。
知识目标:了解政府的作用、依法行政的要求,知道厉行法治是对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要求。
二、教材分析
本框所依据的课程标准是“我与国家和社会”中的“法律与秩序”,具体对应的内容标准是:3.2“知道依法治国就是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管理国家,体会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实施有赖于每个公民的参与,是全体公民的共同责任”。
本框由“法治政府”和“厉行法治”两目组成。通过阐述政府的作用、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的要求,提出厉行法治是对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要求。
三、学情分析
经过八年级下册法治教育专册的学习,学生初步了解了坚持依宪治国、公民权利与义务、国家行政机关等内容,学生对本课内容会感到熟悉。本课是帮助学生深入学习、理性思考,对建设法治中国进一步理解。
四、教学过程
任务1:政府的作用是什么?
反馈指导:
[阅读教材]第50页“运用你的经验”
[思考问题]:
(1)遇到这些情况,我们找谁解决?
(2)政府的作用是什么?
[小结]: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每时每刻都能感受到政府的作用。一方面,人们的社会生活需要政府各部门的管理;另一方面,人们又享受着政府各部门提供的公共服务。
任务2:我国政府的宗旨是什么?
反馈指导:
[观看视频]:中华人民共和国第__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宪法宣誓仪式。
[请你思考]:宪法宣誓说明了什么?
[小结]
宪法宣誓既是对宪法权威的维护,也是对人民的庄严。在我国,政府的权力来源于人民,政府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政府的工作要对人民负责,为人民谋福利。
任务3:如何理解法治政府与依法行政
反馈指导:
[阅读材料]
材料1:2016年,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行法律顾问制度和公职律师公司律师制度的意见》。各省级政府普遍设立政府法律顾问,全国共有8000余家党政机关、人民团体设立了公职律师,公职律师队伍发展到2.4万人,发挥了为依法决策守门把关的重要作用。
材料2:明明有户口簿、低保证,却被要求开具家庭关系、低收入证明;办理离婚需要提交自己是正常人的证明…… “奇葩证明”、循环证明、重复证明成为群众和企业办事中的烦心问题。为此,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做好证明事项清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对法律、行政法规设定的证明事项进行梳理,逐项提出取消或保留的建议;对自行设定的证明事项,最迟要于2018年年底前取消。
[小组讨论]:如何理解法治政府与依法行政?
[小结]
(1)法治政府就是按照法治原则运作的政府,政府的各项权力都应该在法治轨道上运行。
(2)依法行政是现代法治政府行使权力普遍奉行的基本准则,要求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行政权力、管理公共事务时必须由宪法和法律授权,并且依据宪法和法律的规定正确行使权力。依法行政的核心是规范政府的行政权。
任务4:我国政府依法行政的要求是什么?
[观察漫画]
(注:图一上文字为“政府信息公告栏”)
[思考并交流]:我国政府依法行政的要求是什么?
[小结]
(1)我国政府依法行政,全面推进政务公开,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促进政府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
(2)建设法治政府,必须依法行政,防范行政权力的滥用,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提高政府公信力,推进民主法治建设进程。
任务5:如何厉行法治?
反馈指导:
课前布置学生搜集、了解郑州等地区对公共场所吸烟的相关规定。
阅读资料:
2017年5月2日,郑州的杨医生因在电梯内劝阻段某吸烟,两人发生争执。十多分钟后,69岁的段某突发心脏病死亡。老人家属随即起诉至法院,要求杨医生赔偿40万余元。
2017年9月4日,郑州市金水区法院做出一审判决,判决杨医生向死者家属补偿1.5万元。死者家属不服一审判决,上诉至郑州市中院。郑州市中院经审理查明:老人有心脏病史。根据监控视频显示内容,杨某与老人接触时长不足5分钟。事件发生过程中,老人情绪较为激动,杨某情绪比较冷静、克制;二人只有语言交流,无肢体冲突。
2018年1月,郑州市中院二审公开宣判,杨医生不应承担侵权责任,法院撤销要求杨医生补偿死者家属1.5万元的民事判决,驳回死者家属的诉讼请求。
(1)你认同二审宣判结果吗?为什么?
(2)案例给我们哪些启示?
[小结]
(1)案例中杨医生对电梯内吸烟予以劝阻合法正当,是自觉维护社会公共秩序和公共利益的行为,有利于促进社会文明,有利于引导公众共同创造良好的公共环境。
(2)厉行法治,是对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要求。现代社会的公民,要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培育法治精神,强化规则意识,培养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念,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率先做尊法、守法的榜样。
(3)厉行法治,需要加强法治宣传,弘扬法治精神,共同营造良好的法治文化环境。
(4)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
总结:
推进社会主义民主发展,离不开法治保障;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需要建立在民主政治的基础上。民主当以人民利益为重,法治当以公平正义为念。人民不仅是民主法治的直接受益者,更应该成为积极的参与者和有力的推动者。中国的民主与法治建设需要你我共同的担当。
五、板书设计
凝聚法治共识
1.法治政府
(1)政府的作用
(2)我国政府的宗旨
(3)法治政府的含义
(4)依法行政的含义及核心
(5)我国政府依法行政的要求
2. 厉行法治
(1)厉行法治是对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要求
(2)公民要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
(3)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率先做尊法、守法的榜样
(4)共同营造良好的法治文化环境
(5)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