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六年级语文下教案
课文的目的不仅是传递知识,而且要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表达能力、批判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最新六年级语文下教案,供大家参考学习。
最新六年级语文下教案(精选篇1)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童谣的课件;歌曲《恭喜》
课时安排:2课时
学习重点:在了解老北京风俗习惯基础上,感受传统年文化的独特魅力。
学习难点
仔细品味老舍的语言风格,学习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喜庆气氛。
2.学会本课的14个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学习课文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提示课题
1.同学们,你们喜欢过春节吗?说说理由。(唤起学生对春节时热闹喜庆气氛的回忆。)
2.让我们来看看老北京的孩子是怎样过春节的。(播放动漫童谣:小孩儿小孩儿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冻豆腐;二十六,去买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初二满街走。)说说你的感受。
3.现在,我们就跟随作家老舍,走进老北京,过一个京味十足的春节,感受独特的民风民俗和魅力十足的年文化。
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自由读通课文,把生字读正确、句子读通顺,并同桌间互读检查。
2.请13名学生按自然段轮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画出:作者写了春节中哪些重要日子的活动。
3.交流汇报,老师相机板书: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正月十九(明确老北京的春节从腊月初旬开始,一直到正月十九结束)
4.说说老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引导学生结合阅读说出“热闹、忙乱、喜庆、团圆”等初步感受。)
三、交流探讨,感受年味
1.春节是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北京人过得是这样热闹、开心,字里行间都弥漫着浓浓的年味。选择春节中你印象最深的一个日子,反复读一读,能品出年的什么味道,在空白中批注。
2.小组内交流。
3.全班交流汇报
(1)年的味道是爆竹的味道
A.爆竹的声音,是春节特有的声音,文中都有哪些地方写到?(孩子们准备过年,第二件大事就是买爆竹;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天一擦黑,鞭炮就响起来;除夕鞭炮声日夜不绝;正月初一,门前堆着昨夜燃放的爆竹纸皮;正月初一元宵节,小孩子们买各种花炮燃放,在家有声有光地玩耍。)
B.整个春节都弥漫着爆竹的味道、烟火的味道,过年的热闹、火爆气氛尽在其中,已经与传说中恐吓叫“年”的怪兽无关了。
(2)年的味道是香甜的味道
A.找读文中描写有关饮食的语句(腊八粥、腊八蒜;杂拦儿;二十三,把肉、鸡、鱼、青菜、年糕什么的都准备充足;除夕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在北京,家家过年时都吃饺子;正月十五,这一天,大家必须吃元宵啊。),说说体会(充足、丰盛)。
B.人们一年辛苦劳动之后,对自己劳动所得的展示与享用,洋溢着幸福感与满足感。在香味四溢中,将年过得有滋有味。
(3)年的味道是开心的味道
A.正月初一逛庙会,元宵节的灯会。体会人们的轻闲、娱乐、高兴的心态。
B.结合自己的实际,说说文中大人、小孩的快乐。
(4)总结,在整个春节的系列活动中,虽然有些繁文缛节,但地道的民俗中所包括的五味杂陈,蕴涵着最丰富的传统,是耐得住咀嚼的味道。
四、品读体味,感受民俗
1.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春节中最热闹、喜庆的日子。(除夕和正月十五)
2.认真读第七自然段,联系你过年时的感觉,说说怎样理解“除夕真热闹”。
(是一种普天同庆的热闹--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门外贴好了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了各色的年画;是一种通宵达旦的热闹--家家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是一种团团圆圆的热闹-在外边的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
3.除夕夜可以说是春节中的高潮,在热闹、喜庆、团圆的气氛中,有多少人今夜无眠。试着用你的朗读来把它表现出来。
4.配《恭喜》乐曲朗读,体现“除夕真热闹”。
五、作业:抄写词语
色味双美零七八碎万象更新男女老少灯火通宵
日夜不绝万不得已截然不同张灯结彩各形各色
最新六年级语文下教案(精选篇2)
一、教材说明
这篇文言文通过弈秋教两个人学下围棋的事,说明了学习必须专心致志,绝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文章先说弈秋是全国最善于下围棋的人,然后讲假如让弈秋教两个学习态度不同的人下围棋,学习效果也截然不同,最后指出这两个人学习结果不同,并不是因为在智力上有多大差别。
文言文是古代文化遗产,是古代文明传承的媒介。从小学开始,让学生接触一点文言文,初步感受一下文言文的语言特点,了解古人的思想道德观点,对加强人文教育,提高他们的语文能力很有好处。选编《学弈》一文的目的,一是因为它的思想内容好,强调学习要专心致志,有利于学生继承发扬刻苦学习的优良传统;二是因为它短小精悍,文字较为浅显,适合小学生学习。
本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古文。文言文与现代白话文相比,在词语、句式等方面差别较大,能否正确地断句,流利地朗读,是首先遇到的困难,要把指导学生朗读和背诵作为本课教学的重点。从理解课文方面看,课文所写的事情和其中蕴含的道理并不难理解,难点在于让学生参考注释读懂每句话的意思。只有句子的意思弄懂了,才能正确地断词断句把句子读通顺。所以要把弄明白每句话的意思作为教学的难点来突破。
二、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3个生字。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内容。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从课文中体会到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三、教学建议
1.谈话激趣,导入新课。本课是学生第一次学习古文,可简要介绍一点古文的特点和学习它的意义,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好本文提供动力。
2.指导小学生初学文言文,不宜采取逐词逐句讲解对译的办法,更不要讲古汉语知识。重点词语应当由学生对照注释来理解,自己尝试弄懂每句话的大概意思,遇有困难教师予以帮助。教师要指导学生把课文读通,结合注释,理解故事的内容。文章结语:“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对事情作了结论而并未论证。但论证已包含于叙事之中。因此,重点抓住“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这句话,弄明白“弗若之”的原因,总结出专心致志地做事和一心二用地做事其结果是不一样的。为了加深理解文中所蕴含的道理,可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谈一谈。
3.作为文言文学习的开端,教师应树立“朗读是第一位”的观念。对于本文,可以按如下步骤指导朗读。
第一,教师首先要给学生示范,做到读得有声有色,流畅自如(最好能背诵)。从而感染学生,激发诵读兴趣。
第二,指导学生读通。教师可领读,然后指导文言文的朗读方法:一要把读的速度放慢,二要停顿得当。
本文朗读时,句中可作如下停顿: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第三,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读熟,最后达到能背诵。这里注意“为是其智弗若与?”要读出反问的语气。“曰:非然也。”应读出肯定的语气。
4.为了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可向学生推荐几篇故事性强、内容浅显易懂的文言文,特别是一些学生熟知的成语故事,如,《揠苗助长》《掩耳盗铃》《鹬蚌相争》,让学生自读,能背诵更好。
四、参考资料
孟子(约公元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国(现山东邹县)人。我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是孔子以后的儒学大师,被尊称为“亚圣”,后世将他与孔子合称为“孔孟”。《孟子》是孟子与他的弟子合著的,内容包括孟子的政治活动、政治学说、哲学思想和个性修养等。全书分《梁惠王》 《公孙丑》 《滕文公》 《离娄》 《万章》《告子》《尽心》等七篇。 本文选自《孟子·告子》,原文如下:“孟子曰:无或乎王之不智也。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吾见亦罕矣,吾退而寒之者至矣,吾如有萌焉何哉?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最新六年级语文下教案(精选篇3)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单元主题“体育”。
教学目标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抑扬顿挫地朗读课文,熟读成诵。
2.对照译文,理解语句的意思,懂得做事必须专心致志,切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3.感知文言文的语言特点,习得文言文的阅读方法,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阅读兴趣。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温故知新
1.课前游戏:反义词接龙。要求:用词不能重复。
专心致志——(预设:三心二意——心一意一心不在焉——心无旁骛——心猿意马——全神贯注——见异思迁——聚精会神——魂不守舍……)
2.能对几句经典吗?
不以规矩——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穷则独善其身——
富贵不能淫——
3.这些都是谁的名言?(板书:孟子)它们记载在——(补充板书:《》)加没加“《》”意思一样吗?谁对孟子有了解?请介绍。
4.今天,我们将学习孟子的一篇文章——《学弈》,刚才提到的成语“专心致志”就出自于这篇课文中。
5.认识“__”吗?它就是古篆体字“弈”,一起写一写。(板书:弈)“弈”下“廾”部,表示两手拱起。那么,这两个人面对面在干什么呢?(结合插图认识围棋)
6.课文的题目是一(板书“学”,齐读课题)“学弈”是什么意思?读了课题,你有哪些问题?
“疑,思之始,学之端。”这节课,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一起走进两千年前的课堂,去看一看古人是怎样上课、学习的。
【设计意图:字源识字,记忆深刻,理解深入。揭题质疑,进而起到明确学习目标的作用。】
二、初读感知,读准读通
1.谁能读一读课文?(评读)
2.老师也想试试,请大家点评。(出示标注了断句符号的课文,师范读。)
3.“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是学习古文的最好方法。除了读,我们还知道哪些学习古诗文的方法?
(提示:查资料,看插图,查字典,问别人,对照译文等。)
4.出示自学提示,学生自学课文,小组交流讨论。
自由轻声地读一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出节奏,并对照译文读懂内容。标出不懂的问题或需要提醒的地方,小组内交流、讨论。
5.全班交流。
(1)出示句子,指名读句子。正音:诲、惟、缴、为、弗,识记字形。指导正确断句。
使弈秋诲二人弈,惟弈秋之为听/思援弓缴而射之/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交流:你还有哪些不会读,或想要提醒的地方?
(2)全文共有几句话?讲了什么事?
(3)指导朗读全文。(指名读一评读一自由练读一指名读一齐读)
【设计意图:学习古文,阅读方法的指导尤为重要,促进学生在学法用法中,形成自主阅读古文的能力。】
三、精读理解,读懂读会
1.逐句对译,读懂每句话。
2.对号入座,理解重点字词。
师:有没有发现,文中哪些字用得特别多?(出示“之”及“之”字的几种解释)你能说出文中每个“之”字的意思吗?
师:就像这样,标出自己感兴趣的字词,编上序号,再在译文中标注解释。译文中找不到解释的,可查字典批注。
(预设:弈秋、鸿鹄、弗若、善、者、使、惟、援、缴、为、然。)
3.小结:点(字词)面(句段)结合学古文,能把古文读得更明白,学得更扎实,有益于积累和运用。
4.赛一赛,看谁能把课文背下来。
【设计意图:通过对读、赏读、研读、背诵等形式,学生既理解了课文,也学会了发现和运用。】
四、总结提升,悟情悟理
1.大家对课文已经很熟悉了,文中介绍插图的是哪句话?
2.从这个“惟”字,你想到了什么?
小结:是啊,他为了学棋,排除了一切干扰,专心听讲,潜心研究,勤学苦练,这就叫——(专心致志),而功夫不负苦心人,他终究能成为一个——(师生合作归纳板书:专心致志有志者学有成)。
3.假如这是上联,你能对下联来评价另一个学生吗?
(师生合作归纳板书:三心二意无心人弈不精)
如果你是这个学生,听到别人这样评价时,你会怎样想,怎样说,怎样做?
(可多元解读,从态度、兴趣、心理、生理等不同角度进行反思、说明等。)
如果你是弈秋,你又会怎样评价、教育这个学生?
(联系前文《体育颂》,深化主题,加深对“取得成功的关键,只能是体力与精神融为一体”的体育理念和精神的理解。)
【设计意图:紧扣重点,深挖联系,充分利用文本资源,入情入境,悟睛悟理,既简化了教学,也深化了主题,能切实提高教学效率。】
五、读写结合,拓展延伸
1.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丁丁在“我的视角”中也提出了自己的思考。
(指名读“我的视角”。按这个设想,让学生再写一篇故事。)
阅读,如果换一个角度思考,就会有许多新认识、新感受。丁丁肯动脑。也勤动笔,你能不能学习他发挥自己的想象,把课文改一改、续一续或仿—仿?
2.生练笔。指导练笔:不拘。一格、大胆合理地想象当时的情景,添油加醋、添枝加叶地描绘出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心理活动等细节。
3.交流:把你的想象读一读或演一演。
4.再读课文:抑扬顿挫、声情并茂地把课文读熟、读美。
最新六年级语文下教案(精选篇4)
设计特色:通过多种形式的学习,如竹与石的对话、把自己假想成郑燮,用情景的创设来加强对文本的体验。教学过程讲究承接、回环,从入课时赏画到结课时在画上题诗,前后呼应,浑然一体。
教学准备:
1、课前搜集郑燮的故事,有关竹的诗句
2、小黑板或课件
一、导入:
1看图:图上有什么?(板书:竹石郑燮说到诗人,他还有一个比他的名燮更有名的号板桥)
2你知道郑板桥的故事吗?学生交流,老师适时补充
(1)江苏兴化人,扬州八大怪之一
(2)写过难得糊涂(原意是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
(3)早年家贫,中进士,曾任山东范县、潍县知县,后因帮助县民诉讼得罪地方豪绅而罢官(辞行前,百姓跪请挽留,板桥当即题诗:乌纱掷去不为官,囊橐萧萧两袖寒。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做鱼竿说他两袖清风回扬州吟诗作画去了,表现得十分坦荡、洒脱)
(4)故事:一天,郑板桥听说镇江江心有座焦山,风景优美,栽了许多竹子。于是他每天逛竹林,摊开纸作画,画上留下了许许多多竹的形象。那一竿竿墨竹翠茎葱葱,枝叶扶疏,配上一两块清奇古怪的石头,题上几句妙趣横生的诗文,让人耳目一新。
3郑板桥人称诗书画三绝,特别是他画的竹兰、山石,形象逼真,姿态万千。留下了许多名画竹石图、丛竹图、墨竹图、兰竹芳香图课件欣赏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一首题写在竹石图上的诗。师吟诗,生读读古诗。
二、学诗
1学习古诗,我们不仅要读懂古诗的内容,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还要领悟学习古诗的方法,以便能够学习更多的诗,赏析祖国语言文字之美
2学生说说学古诗的有效方法。
3学生自渎,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弄懂诗意。合作学习、自我体会均可。
4反馈:抓住哪些字眼来理解?你认为哪些字词写得最传神?
(咬字极为有力,充分表达了劲竹的刚毅性格)
三、体情
1合作表演竹与石的对话。
2诗人喜欢竹子吗?他是怎样表达的?再读古诗,体味诗人写竹,是写什么?
(板书:咏物明志)
借物喻人,表明诗人刚正不阿的品性,不怕打击、不畏风浪的气节。
把自己想象成郑燮,说说自己看到竹石的心情、感悟
3怀着对劲竹、对诗人的敬佩之情朗读全诗(对读、指名读、齐读)
4你喜欢竹子吗?你认为竹子具有哪些品质?
(如:竹是空心的,很谦虚;竹在生命的旅程中每成长一步会留下印记;竹不开花,朴素,保持本色;竹扎根很深,打好了坚实的基础)
四、拓展
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有竹,岁寒三友竹松梅也有竹。有多少人吟诵过这看似普通的竹子!
交流诵读我们课外搜集的竹的典故,竹的诗句。
典故:宋代文与可画竹胸有成竹
诗句:王维《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王维《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苏轼《於潜僧绿筠轩》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李白《慈老竹》里竹攒石生,含烟映江岛。翠色落波深,虚声带寒早。
郑燮《竹》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我自不开花,免撩蜂与蝶。
刘禹锡《庭竹》露涤铅粉节,风摇青玉枝。依依似君子,无地不相宜。
五、巩固
在画的空白处题写《竹石》,要求默写。也可以题写你喜欢的写竹的诗句。
最新六年级语文下教案(精选篇5)
教学目的:
1、认识“破、磨、击、尔、南”5个生字,掌握“磨”的两种读音。
2、有感情地朗读扑背诵古诗。
3、通过诵读古诗,感受竹子坚定顽强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课件出示《竹石图》,配以古琴乐)
导人:听过胸有成竹这个成语吧,说的就是清代著名大画家郑燮的故事。他可喜欢竹子了,大家看到的这幅{竹石图}就是他62岁时的作品。
2、感知图画。说说画中的竹子给你的感觉。
3、感知古诗。
郑燮还会作诗呢,这画中的诗就是他自己写的,老师读给你们听听吧。
教师范读古诗。{配以课件《竹石图》及古琴乐)
今天老师和大家一块儿来学习这首古诗。
二、初读古诗
1、初读古诗,读准字音。
2、自由读诗,自学不认识的字。(教师进行巡视,提醒学生把宇音读准)
3、小组合作学习生字,教师引导学生互评。
4、救师检查生字、生词的读音。
咬定
破岩
千磨万击
坚劲
5、小组齐读古诗,读流利。
三、读诗悟情
1、欣赏图画,练习读古诗,整体感悟诗中怎样写画中竹的。
2、逐句练读。
①赏画。竹子长在什么地方?
学生自由读诗句: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②教师描述诗句的意境:竹子紧紧扎根在岩缝中,好像把青山咬住了一样.一点也不放松。
③学生自由读前两句诗,指导学生评读。标准:音准、有感情、韵律美。
④赏画想象:风吹来了,雨打来了,竹子害怕吗?
学生自由读诗句: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⑤引导学生想象:除了风吹雨打,竹子还会遇到什么折磨?
教师总结:风吹、雨淋、霜冻、雪落,这就是千磨万击!
⑥指名读全诗,学生评读。
3、再次整体感悟古诗。
①指名学生诵读全诗。
②对照图画,再读古诗,说说你明白了什么?
③引导:你喜欢诗中的竹子吗?为什么?
④有感情地齐读古诗。
4、练习背诵古诗。
学生自由练习背诵,交流好的背诗方法。
四、课后延伸
自然界中有好多植物都具有优秀的品质,诗人们时常写诗来赞美它们。课后读读(梅花)。下次课大家来交流学习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