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必修一期末试卷及答案免费

梦荧0分享

语文考试是语文教育教学评价的方法之一,那么关于高一语文期末试卷怎么做呢?以下是小编准备的一些高一语文必修一期末试卷及答案,仅供参考。

高一语文必修一期末试卷及答案免费

高一语文必修一期末试卷

第Ⅰ卷

题号

总分

得分

一.选择题(共6题,每题3分,共18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斑斓( lán) 慰藉( jiè) 上阕(què ) 屏息( bìng)

B 倔强( jué ) 勾当( dáng) 熨帖( yù ) 憧憬(chóng)

C 饿殍(piǎo ) 低徊( huí ) 疾疹(chén) 句无( gōu )

D 庠序(xiáng) 孝悌( tì ) 须臾( yú ) 哂笑( shěn)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 )

A.缥缈 树阴 掂记 游目骋怀

B.诅咒 跋涉 悲惨 杀一敬百

C.估量 兑变 赎罪 文过饰非

D.喝彩 揖让 缟素 佶屈聱牙

3.依次填入下列空格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随着社会的发展,_______教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②.分别二十多年后,同学们再相聚时,我已经很难_______出小学时的同桌。

③.经过世代筛选 ,_________至今的各肉果菜,水陆珍奇,不仅营养价值高,口味也好。

A 终生 辨别 流传

B 终生 辨认 流传

C 终身 辨认 留传

D 终身 辨别 留传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 这部书还没有出版,就被炒作得沸沸扬扬,出版后是否会洛阳纸贵,我们还得拭目以待。

B 一位普通市民———一位年逾六旬的老者,没有强健的体魄,却凭忠肝义胆,在一年间就抓获了几十个小偷。

C 他小心翼翼地扶着栏杆爬上滑梯,战战兢兢,提心吊胆地把那球也似的身体从滑梯上滑下。

D 他把荣华富贵看作昙花一现,从不羡慕,更不追求。

5.下列句中标点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届北京国际教育博览会名校云集:牛津、剑桥、麻省理工悉数登场,北大、清华、人大各展风采,热闹非凡。

B 麦收以后,别的地方都播种完了,就剩下这块地。这块的是种玉米呢?还是种红薯呢?村民们议论纷纷,莫衷一是。

C 当地时间2005年12月6日下午,一架载有94人的伊朗空军C-130运输机在首都德黑兰南部居民区坠毁,至少造成128人遇难。

D 老远就望得见标语墙,墙体旧且破,然而标语字体巨大、鲜明、工整、有力。

6.填入下列两句话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文语意连贯、音节和谐的一组( )

(1)最近,我又回到白云湖,是值初夏,__________

(2)我们要育的莲藕,因为它__________

①环湖大堤,垂柳轻拂,婀娜多姿;湖心桥畔,楼榭亭阁,错落有致;大湖之内,碧波荡漾,一望无际。

②大湖之内,一望无际,碧波荡漾;环湖大堤,垂柳轻拂,婀娜多姿;湖心桥畔,楼榭亭阁,错落有致。

③埋没底层,尚思抱节守志;花色虽艳,从不欺世媚俗;出自泥淖,却能抗浊排滓;莲花固苦,但能医病疗疾。

④埋没底层,尚思抱节守志;出自泥淖,却能抗浊排滓;花色虽艳,从不欺世媚俗;莲花固苦,但能医病疗疾。

A.②④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二、阅读下文,完成7-9题(每题4分,共12分)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睡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7.指出下列比喻句的相似点。

① 月光如流水一般___________________。

② (叶子和花)又像笼着轻纱的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酣睡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在这里是打个比方,那么“酣睡”在文中指什么?“小睡”又指什么?

酣睡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睡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文中画线的句子,可否如下颠倒?为什么?

斑驳的参差的黑影

稀疏的杨柳的弯弯的倩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0-11题。(每小题3分,共6分)

清平乐 六盘山

 1935年10月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10对这一首词中词句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望断”,望尽,望极,一直望到再也看不见了,表示望得很远。

B.“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长城”,指秦始皇修筑的长城;“好汉”,指勇敢有为的人;“屈指”,弯着手指计算;“行程”,指长征已走过的路程。

C.“红旗漫卷西风”,“漫卷”,随风翻卷。

D.“何时缚住苍龙”,“苍龙”,太岁星的别名。古代方士以太岁所在为凶方,因为太岁星象征凶神恶煞。这里喻指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集团。

11.下列对这首次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是写作者伫立在六盘山上,目送雁群南去。雁群渐非渐远,终于消失在南面的天际,可他还在久久地凝望着。寄托了对走过的万水千山的怀念。

B.“不到长城非好汉”一句,用通俗的语言,表达了钢铁般的誓言和雄心,表现出藐视一切困难和一切敌人的宏伟气魄。

C.“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这两句景物描写同上阕“天高云淡”的自然景观相映,构成了一幅完美的图画:蓝天、白云、红旗、西风、雁群、浩荡的红军队伍,真是色彩鲜明,境界开阔,表现出胜利在望的欢跃情调。

D.“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这两句,抒情言志慷慨激昂,表现出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宏伟气魄。

四、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2-15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曹摅字颜远,谯国谯人也。祖肇,魏卫将军。摅少有孝行,好学善属文,太尉王衍见而器之,调补临淄令。县有寡妇,养姑甚谨。姑以其年少,劝令改适,妇守节不移。姑愍之,密自杀。亲党告妇杀姑,官为考鞠,寡妇不胜苦楚,乃自诬。狱当决,适值摅到。摅知其有冤,更加辨究,具得实情,时称其明。狱有死囚,岁夕,摅行狱,愍之,曰:“卿等不幸致此非所,如何?新岁人情所重,民不欲暂见家邪?”众囚皆涕泣曰:“若得暂归,死无恨也。摅悉开狱出之,克日令还。掾吏固争,咸谓不可。摅曰:“此虽小人,义不见负,自为诸君任之。”至日,相率而还,并无违者,一县叹服,号曰圣君。入为尚书郎,转洛阳令,仁惠明断,百姓怀之。时天大雨雪,宫门夜失行马(1),群官检察,莫知所在。摅使收门士,众官咸谓不然。摅曰:“宫掖禁严,非外人所敢盗,必是门士以燎寒耳。”诘之,果服。及齐王冏辅政,摅与左思俱为记室督。冏常从容问摅曰:“天子为贼臣所逼,莫有能奋。吾率四海义兵兴复王室,今入辅朝廷,匡振时艰,或有劝吾还国,于卿意如何?”摅曰:“荡平国贼,匡复帝祚,古今人臣之功未有如大王之盛也。然道罔隆而不杀,物无盛而不衰,非唯人事,抑亦天理。窃预下问,敢不尽情。愿大王居高虑危,在盈思冲,精选百官,存公屏欲,举贤进善,务得其才,然后脂车(2)秣马,高揖归藩,则上下同庆,摅等幸甚  。” 冏未纳,竟不归。

(《晋书·列传六十》,有改动)

[注](1)行马:官至贵品,其门前施政的拦阻人马通行的木架。(2)脂车:用油滑润车油,指即将驾车出行。

12. 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 姑愍之,密自杀。(愍:忧患)

B. 亲党告妇杀姑。(亲党:亲近的同党。)

C. 相率而还。(相率:率领犯人。)

D. 在盈思冲。(冲:谦虚。)

13. 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姑以其年少,劝令改适。 岁夕,摅行狱。

A. B.

狱当决,适值摅到。 摅悉开狱出之。

或有劝吾还国。 岂不欲暂见家邪?

C. D.

荡平国贼,匡复帝祚。 此虽小人,义不见负。

14. 下列句子括号中是补出的省略成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太尉王衍见(曹摅)而器之。

B. 克日令(死囚)还。

C. (齐王冏)窃预下问。

D. (曹摅)荡平国贼,匡复帝祚。

15.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曹摅凭着他的品德和才华,得到太尉王衍的赏识。做临淄县令,到任后就纠正了一桩错案,受到百姓的称赞。

B. 岁末除夕,曹摅在视察中,将死囚放归与家人团聚,不仅表现了他的仁德,而且表现了他处事的魄力。

C. 在查究宫廷丢失行马的事件中,群官莫知所在;又是曹摅果决明断,逮捕门士,经过审问,最终查明了真相。

D. 齐王冏与曹摅谈话时流露出要回归齐地,曹摅却希望他能够留下来荡平国贼、维护长治久安,表现了曹摅对朝廷的忠心。

第Ⅱ卷

五、默写下列语句的上句或下句。(每空1分,共10分)

16、携来百侣曾游。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锲而舍之,_____________;锲而不舍,_______________。

18、寡人闻古之贤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__________,________;妾之美我者,畏我也;__________,________。

20、父母之爱子, _____ 。

21、 ______ ,善假于物也。

六.阅读下列短文,完成后面问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水·凤凰·沈从文

沈从文曾说过:“我情感流动而不凝固,一派清波给予我的影响实在不小。……我受业的学校,可以说永远设在水边。我学会思索,认识美,理解人生,水对于我有极大关系。”

的确如此。且不说14岁以前的沈从文是在故乡凤凰小城的一条沱江里泡大的,即便14岁以后到20岁离开湘西去北京“碰运气”以前,他也一直流浪于沅水上下游的各个大小水码头。他最流连忘返的是那里的一条条湿漉漉的河街,最看不厌的是那些水上人的作息,最不能忘情的是这些水上人相吵相骂相爱相谑的言行。

对沈从文性格塑造起决定作用的,是他的故乡——凤凰的那条清丽秀美的沱江。他在这里的日光下,认识了大千世界稀奇的色、微妙的光以及万汇百物的动与静。他在这里尤其学会了思索与想象。为了能同这里的自然亲近,他学会了逃学,学会了游泳,甚至学会了撒谎。逃学、撒谎被学校或家庭任何一方发现后,少不了都是一顿体罚,但他却从不因此而懊悔。因为体罚虽限制了他“乱跑”的自由,想象却生出了翅膀,使他凭经验想到了河中鳜鱼被钓起后泼刺的情形,想到了满天放飞的风等,想到了山里歌呼的黄鹂,想到了树上累累的果实……他认为他的一生,之所以“不安于当前事物,却倾心于现世光色,对于一切成例与观念皆十分怀疑,却常常为人生远景而凝眸”,都应当溯源于这份因为要亲近自然而养成的逃学习惯,以及在逃学的处罚中炼就的爱思索、爱幻想的品性。

15年前,我第一次来到凤凰,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便是那一川藏着梦幻般美丽的沱江水。15年后的今天,为寻梦我又来到了凤凰城东门沱江转弯处的沙湾水面旁,沿着被堆翠凝蓝的崖岸染绿的河水,我走进沈从文故居的仓屋,我仿佛看到被雨水浇得如落汤鸡的似的小从文,正被罚跪在这房中的一个角落。可他竟能从檐溜的滴沥声中做着横海扬帆的美梦,口中还喃喃自语:“孤独一点寂寞一点算什么,在你缺少一切的时节,你才会发现,原来还有一个你自己。”或许是拥了这份倔强,这份自主与从容,这个生长于偏僻小城里的野精灵,20多年后,才奇迹般地震动了大中国的文坛,成了“凉派文人的重镇”。

走完了86年艰难坎坷的人生旅途,沈从文又回到了他魂牵梦萦的凤凰故里。他的骨灰一半抛到了沱江的沙湾,一半撒在了沙湾不远处的高崖边。这里没有墓圈,没有坟丘,只有一块从山崖上掉落下来的五彩石,周围生长着杂树绿竹和虎耳草,地面上是一片散落的鹅卵石。就着五彩石两侧不大的光面,一面刻着根据沈从文手迹略略放大的四句偈语:“照我思索,可理解我;照我思索,能认识‘人’。”另一面刻着沈从文的妻妹张允和女士撰写的一首诔辞:“不折不从,星斗其文;亦慈亦让,赤子其人。”这首诔辞其实是一首“藏尾诗”,把句尾的四字连起来就是“从文让人”。是的,沈从文从来都是“让人”的,从来都是默默地承受着加于他头上的一切不幸的。但沈从文又是极为坚定极为自信的,他生前手书的四句偈语,分明明确地警示着世人:谁如果不按照他的思索,去思索他和他笔下所描绘的人,谁就别想真正地理解他和认识他所塑造的“人”!伫立于这块最不像坟墓的坟墓前,我的耳畔似乎响起了沈从文如下的话语:人生是一本永远翻看不完的大书,我只是翻看得太快,看到了许多不该看到的内容,我得好好地休息一会了。于是这位一生都在歌颂自然生命的自然之子,又回到了自然的怀抱,永远与高崖为伴,聆听着沱江那美妙动人的水声。

水造就了沈从文,水赋予沈从文水的性格。水似乎最柔弱,其实最刚强。它既能随方就圆又能决堤溃防;既兼容并包又泾渭分明。它在温柔平静中隐伏着澎湃的热情。它能粘合住最卑微的人生,又能幻化出多彩的云霞。水就是沈从文。

[注] 诔辞,列述死者德行功过的文字。

22.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不准确的两项( )( )

A.文章开篇引用沈从文曾说过的话,一方面揭示出水对于沈从文“有极大关系”,开宗明义,引出话题;另一方面也点出全篇行文的线索。

B.本文进述了沈从文人生的三个阶段:14岁前在沱江里泡大,14到20岁浪迹于沅水上下游,20岁后离开湘西闯荡文坛。强调了凤凰的那条沱江对他性格的影响。

C.本文兼取引用和叙述的写法,时而让沈从文站出来评说、讲述自己的人生感悟;时而从作者角度陈述沈从文的生活经历和性格特征,“述”中有评论,“述”中有观点。

D.“最流连忘返”“最看不厌”“最不能忘情”,作者连用三个“最”字,既写出了沈从文对故乡之水和水上之人的挚爱同时,也概括了沈从文一生文学创作的内容。

E.作者想象沈从文的少年生活,深情地描写他的墓地,讴歌他如水的个性,既展示了“水、凤凰、沈从文”之间的相契相容,也抒发了作者对沈从文由衷的敬仰之情。

23.请概括回答:清丽秀美的沱江成就了少年沈从文怎样的品性。

24.从全文看,你怎样理解沈从文是“自然之子”?

25.文中沈从文的妻妹张允和女士撰写的诔辞印证了沈从文的性格特点,谈谈你对此的理解。

七、(6分)

26.结合个人的感情对汉字进行新的理解,可以赋予汉字特殊的意义。请仿照示例。自选两个汉字进行别解,要求紧扣字形,有积极意义,表述简练。

示例:惩——对心的征服,才是处罚的最终目的。

悟——做思考的我,才能形成我的思想。

答:(1)

(2)

八、作文:(40分)

俄国作家屠格涅夫走在街头,突然有一个乞丐向他伸出肮脏的手,双眼里流露出令人不忍拒绝的希望和请求。屠格涅夫搜遍全身也没有找出可以给他的东西,于是握住那乞丐的手,诚恳地说:“兄弟,我真的很包歉!”不料那乞丐满脸笑意地回答道:“谢谢,有你这话已经够了。”

那乞丐没有从屠格涅夫那里得到食物或金钱,可他很高兴,他认为他得到了可贵的东西。生活中每个都能获得自己觉得可贵的东西,这可贵的东西是什么,则因人而异。

请以“人世间最可贵的”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文体自选;②题目自拟;③立意自定;④不少于800字

高一语文必修一期末试卷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6题,每题3分,共18分)

1、命题意图:考察多音字和古今异读

答案:D

分析:A项:“屏”读(bǐng)B项“当”读(dàng)C项“疹”读(chèn)

2、答案:D

分析:A项“缥缈”或写“飘渺”,“荫”应“阴”,“掂”应“惦”

B项“敬”应“儆”。 C项“兑”应“蜕”

3、答案:C

分析:①“终生”和“终身”都可指一生,但“终生”多就事业而言,“终身”多就切身的事来说。“教育”涉及自身,该用“终身”。②  “辨别”侧重于区别,“辨认”侧重于认出、认定。②句涉及能否认出分别已二十多年的同桌的问题,该用“辨认”。

③流传:指传下来或传播开(多指事迹、作品),留传:留下来给后代(多指遗产)

4、命题意图:考察对成语的记忆与理解

答案:D

分析:A  洛阳纸贵,比喻著作有价值,流传广。该成语源于左思<<三都赋>>写成后,因其文美,抄写的人很多,一时洛阳的纸都涨价了的历史故事。

B 忠肝义胆: 即忠贞的血性,正义的胆略,因老人凭的不是体力,而是忠贞  和胆略,这样就与年逾六旬的老者形成鲜明的对照,突出了老人见义勇为的优秀品质。

C 战战兢兢:即形容因害怕而微微发抖的样子,或小心谨慎的样子。

D  误把荣华富贵看作一现的昙花,似乎反应出的倒是及时行乐的思想,而不是不羡慕不追求的信念,故应用过眼云烟。过眼云烟原来比喻可以不加重视的身外之物,后来比喻转瞬即逝的不留痕迹的事物。

5、答案:C

分析:A 项冒号不能管到“热闹非凡”,应删去“热闹非凡”,在“各展风采”后加句号。

B 选择句后的第一个问号应改逗号。

D “巨大”、“鲜艳”与“工整”、“有力”是从两个角度讲标语,“鲜艳”后的顿号要改为逗号。

6、答案:D。按先“大堤”后“湖心”再“湖内”选①,按先“埋没”后“出自”,先“花色”后“莲心”选④。

二.阅读下文(每题4分,共12分)

7、 ①月光的流泻与流水的流泻相似

②叶子与花在薄雾中朦朦胧胧的状态同梦境中朦朦胧胧的状态相似

8、酣眠指满月的状态。小睡指月亮被淡淡的云笼罩着若明若暗,不能朗照的状态。

9、不可以;“参差”指高高低低,“斑驳”指颜色不均,这是从大处到细处的描写,如果颠倒了,意思也没有多大妨碍,但有一点无序的感觉。而第二句一变,意思就不同了。原句“弯弯”是修饰“杨柳”的;“稀疏”是形容“倩影”的,且与“斑驳”遥相呼应,一个色彩“淡”,一个色彩“浓”。一改就没有了原句的神韵。

三.阅读诗(每小题3分,共6分)

10.答案:B 分析(B项中“‘长城’,这里指秦始皇修筑的长城”,解说有误。词中“长城”借指长征的目的地)

11.答案:A 分析(“寄托了……的怀念”错,应为“寄托了对南方革命根据地的战友和人民的无限深情”)

四.阅读下文(每小题3分,共12分)

12. 答案:D

分析:A项“愍”意为“为……忧虑”;B项“亲党”意为“亲属”;C项“相率”意为“相从、相随”。

13. 答案:B

分析:A项前“适”指女子出嫁,动词;后“适”意为“刚、正好”,副词。C项前“国”指(齐国)封地;后“国”指国家。D项前“见”意为“看看”;后“见”放在动词前代“我”。

14. 答案:D 分析:不应该再补出省略成分,这两个分句是从古至今的泛指。

15. 答案:D  分析:对齐王冏和曹摅二人态度的分析不合文意。从齐王冏与曹摅的对话中可看出,齐王冏并非真想回去,只是试探曹摅的态度;而曹摅并不希望齐王冏长期留在中央,希望其选定英才后便退回地方,以免引起不必要的纷争。从齐王冏最终没有接受曹摅的意见,也可看出他是不愿回到齐地去的。

[文言文参考译文]

曹摅,字颜远,是谯国谯人。祖父名肇,(曾做)魏国的卫将军。曹摅年轻时有孝道,好学并且很会写文章,太尉王衍见到他就(很)器重他,调(他)填补了临淄县令这个缺。这个县里有一个寡妇,赡养婆婆非常用心。婆婆认为她还年轻,就劝她,让她改嫁,(可是)这个女人坚守节操不易其志。婆婆为了儿媳用心赡养她不肯改嫁这事深深地忧虑,(最后)背着儿媳自杀了。(于是)这家的亲属就告这个寡妇杀了婆婆,官府为(此)拷打审问,寡妇不能经受这般苦楚,就屈招自己有罪。案子将要判决,恰好遇上曹摅到了。曹摅了解这个女人有冤情后,再加以仔细分辨研究,将所有情况审查得清楚明白。当时人们都赞扬他英明。

监狱里有判死刑的囚犯,岁末除夕,曹摅视察监狱,(看到这些犯人)很同情他们,说道:“你们不幸落到这样一个地方,怎么样?新的一年就要到了,人情最看重的(就是这个时候),难道不想暂且回家看看吗?”众囚徒都痛哭着说道:“如果能暂且回家(看看),(便)死而无怨了。”曹摅将监狱所有的门打开让犯人出来,限定日期让(他们)回来。曹摅的属下坚决反对,都说不行。曹摅说:“这些人虽然是小人,但讲义气,不会违背我跟他们的约定,我自会替各位承担这个责任的。”(后来这些死囚)到约定的时日,一个接一个地回来了,并没有违约的人,一县的人都叹服,称曹摅为圣君。以后曹摅入朝做了尚书郎,又转任洛阳县令,(因为他)仁爱宽厚明断是非,(所以)百姓都爱戴他。(有一次)当时天下大雪,宫门夜晚丢失了阻道的木行马,官员们四处查看,不知道行马到什么地方去了。曹摅派人将那些看门的士卒拘押起来,很多官员都说不应该这样。曹摅说:“宫廷警卫森严,不是外人敢偷盗的地方,一定是看门的士卒,因为天寒烤火去了才丢了行马(或:一定是看门的士卒用行马烧火御寒了。)”追问看门的士卒,(他们)果然服罪。

到齐王冏辅政的时候,曹摅与左思一起做记室督。冏曾经神色自若地问曹摅道:“天子被贼所逼,没有人能奋起救主的。是我率领天下的义兵兴复王室,今天进京辅佐朝廷,救助、振兴危难的时局,有人劝我回到齐地去,在你意下如何?”曹摅道:“扫平国贼,挽救复兴国统,从古到今作为人臣的功劳没有比大王更盛大的了。然而天下大道没有兴隆就没有衰退,世间万物没有强盛也就没有衰败,这不仅仅指人事,也是天理。(您)私下里先向我发问,我哪里敢不说心里话。希望大王处在高位时想着不安,在自满时想着谦虚,在百官中精挑细选,秉持公心摒弃私欲,推举贤才更进献善才,务必为朝廷找到能担负大业的栋梁之材,然后(您还是)用油脂涂好车轴用草料喂好马,向皇上深深地作个揖,(赶快)回到自己的齐国去吧,那样就会让朝廷与百姓同喜同庆,曹摅等也会感到很幸运。”齐王冏未能接受(曹摅的意见),最终没有回去。

五、默写下列语句的上句或下句。(每空1分,共10分)

16.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17.朽木不折;金石可镂。

18.四方之民归之,若水之归下也。

19. 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20. 则为之计深远。 21.君子生非异也

六、(共16分)

22.B D

23.(1)亲近自然 (2)爱思索爱幻想 (3)倔强、自主、从容 。(答出一点1分,全对4分)

24.①从小倾心自然②自然对沈从文的品性影响很大③一生都在歌颂自然生命④死后魂归自然 。

25.偈语是沈从文的自我评价,反遇出沈从文的刚强,极为坚定极为自信。(2分)

诔辞是沈从文妻妹对他的评价,揭示出沈从文一生让人,默默地承受着加于他头上的一切不幸。(2分)

七、(6分)

26.举例:选——被挑选出来的人,应该事事是走在别人前面的人。

劣——平时少出力,最后总会比别人差一点。

值——人生要有“价值”,首先要求人要正直。

起——欲要崛“起”,就必须走自己的路。

惩——对心的征服,才是处罚的最终的目的。

八、作文(略)(40分)

    84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