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教学课件范文
教学过程中,课件起到辅助的作用,课堂教学有了多媒体课件的参与,使我们的课堂更丰富。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教学课件范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教学课件范文1
《步行18里》
教学目的:
1.通过学习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让学生体会到为人真诚的重要性。
2.学认本课10个生字,7个二类生字。并借
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新词的含义。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复述课文,采用
多种方式与课文中的人物进行对话。
教学重点:
体会文中人物的语言,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受启发。
教学时数:三课时
教学设计(A案)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学认本课生字、新词。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
二、随文识字:在课文具体语句中学习生字
兼:会意字上下结构八部
(1)同时涉及或具有几方面的情况:兼职兼顾德才兼备软硬兼施(2)加倍、合并:兼并、兼程、兼办、兼任、兼课、兼管
歉:形声字、左右结构、欠、部
(1)感到对不住别人:道歉、歉意、抱歉
歉疚(2)庄稼收成不好:歉收、歉年
谎:形声字左右结构
(1)假话,骗人的话:撒谎、说谎(2)假的,不真实的:谎言、谎话、谎称
扩词:谎报、谎信、扯谎、弥天大谎
罪:会意字、上下结构、四部
(1)触犯法律的行为:罪行、犯罪、罪证(2)过失,过错:罪过、归罪于人(3)痛苦,苦难:受罪、遭罪(4)刑罚:判罪、死罪罪有应得、罪人、问罪、得罪、定罪
吾:上下结构口部
(1)我,我的,我们的:吾国、吾辈、吾人
(2)姓
抑:会意字左右结构
压下去,压抑:压抑、抑郁、抑强扶弱
扩词:抑扬顿挫、抑制、抑止
谅:形声字左右结构
(1)宽容:谅解、原谅、体谅、见谅
(2)预想,料想:谅不见怪、谅他也不敢做
闷:形声字半包围门部
mēn(1)空气不流通(2)不说话,不张扬(3)声音低沉(4)在屋里呆着(5)不透气
扩词:闷热闷气闷头闷声闷气
mèn心情不舒畅:闷闷不乐、闷气、愁闷、苦闷
均:形声字、左右结构、土部
(1)相等:平均、均摊、势均力敌
(2)都,全:均等、均分、均衡
沮:(神色)颓废:沮丧
三、自由练习读全文。
四、小结,布置作业:方格本写生字。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读题质疑:
看到这个题目,有什么问题?
(父亲为什么要步行18里?)18里=9000米
二、自由读课文
思考:步行18里的原因。
学习第一自然段:交待了事情的起因。(指导朗读:
引导学生对这段话分层。)
学习第二自然段:
1.概括这段话的意思。
2.想象:父亲当时看我的眼神会是怎样的眼神?
3.指导朗读。
三、学习3----9自然段:
面对儿子的谎话,父亲的表现是怎样的?你从中能体会到什么?
1.分角色朗读课文。
2.揣摩人物心理,体会人物的语言。
3.想象:父亲的眼神
四、讨论:父亲这样做好还是不好?
(可采用辩论形式:要注意通过抓文中的词语、句子进行辩论,注意辩论时的语气态度,也要注意倾听别人的发言,从而有力反驳)
五、学了这篇课文,你一定有很多感受,请用一段话写下来。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处理课后习题。
教学过程:
一、读文
二、复述课文
三、课后练习
1.读句子,理解加点词的意思
(1)一阵罪恶感涌上心头,……真正原因
罪恶感:指严重损害人民利益的行为。
(2)父亲身心……最为沮丧与痛苦的事。
沮丧:指灰心失望。
痛苦:身体或精神感到非常难受。
2.与人物对话(此题可在辩论中进行)
3.语言积累
教学设计(B案)
教学过程:
一、由题导入,启发思考
1.板书18里,说一说有多远?
2.再板书“步行”,请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
3.请学生说说看到这个题目有什么问题。
(1)谁要步行18里?
(2)他为什么要这样做?
二、默读课文,思考学生提出的问题。
1.概括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
2.说说儿子为什么要说谎。
3.画出描写父亲语言、动作、神态的句子,体会父亲的心情。
4.指导分角色朗读父子的对话。
5.这件事对作者有怎样的影响。
三、与文中的人物对话,完成课后的练习题。
四、汇报自己积累的有关诚信的格言。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教学课件范文2
《纪晓岚吟诗》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会8个生字,会认6个生字新词。
2、正确朗读课文,流利、有感情到朗读1、2自然段。
3、了解1、2自然段中所描写的景物与老渔翁垂钓的经过。
4、理解古诗内容。对古诗能熟读成诵。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充分朗读1、2自然段,感受江景的诗意,再来学习古诗,以读促讲,做到水到渠成。诗文对照,感受诗歌的精炼与绝妙。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诗文对照,想象秋江独钓图的美景,体会纪晓岚的机智。
教学重点:
学习1、2自然段,诗文对照,想象“秋江独钓图”的情景。
教学难点:
读文品境,体会1、2自然段描写的意境:体会古诗语言凝练的特点。
教学准备:
课件(生词、课文1、2自然段、古诗、音乐《春江花月夜》)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从题入手,解题质疑:
1、师板书“纪晓岚”:知道纪晓岚吗?
师介绍人物资料。(清四大才子,乾隆的宠臣,才华横溢……)
2、师:有关他的故事民间流传了许多,今天学习的内容就是其中之一。
师补充课题:“吟诗”。
3、指生读题。从课题中你知道了什么?(纪晓岚做诗,不是念诗、诵诗)
4、读出题意。指读、齐读。
5、读了课题,还想知道什么?
预设:什么诗?在哪里发生的?什么时候?和谁一起?为什么要吟诗?怎么吟诗?吟得怎么样?
6、师相机归纳板书: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
7、小结:这就是一件事情的六要素。了解清楚了六要素,可以帮我们很好的了解课文内容。翻书,让我们从书本中去寻求答案吧!
二、初读课文,答疑解惑:
1、读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思。
生读书。
2、读词。(课件1)
纪晓岚光芒乾隆皇帝江畔
老渔翁垂钓重复一遍
悠然一篙一橹嵌入沉静
(注意读音:畔、翁、沉、嵌,反复读)
3、开火车读课文段落。
师评:声音洪亮、字音准确、句子通顺……
4、解疑:这六要素你解决了哪几个?生说,互相补充。
5、师教方法:把他们连起来说就是主要内容。指生说。
6、师教归纳主要内容的方法:弄清事情的六要素,把它们连起来说一说,就是事情的主要内容。
三、以读促讲,感受诗意:
(一)第一自然段:
1、乾隆皇帝看到了怎样的情景觉得有诗意呢?(师板:诗意)
2、练读第一自然段,看看秋日的江畔有哪些景物?想象这些景物构成的画面。哪些景物给你印象深刻?把喜欢的句子多读一读。
3、生说江畔的景物。
(师板:落日、波浪、芦花、水鸭、钟声)
4、把你喜欢的句子会说的说一说,想读的读一读。
5、指生读。
师引导:
问:“红红的落日,洒下金色的光芒。”为什么重读“红红”、“金色”?
评:抓重点词语想象画面,再把感受读出来。真是好方法。
评:从你的朗读中听出了亮丽的色彩;从你的朗读中听感受到了活泼的动态;从你的朗读中感受到了芦花翻滚的壮观;从你的朗读中看到一群水鸭在夕阳的余晖下慢慢地游不见了……
6、师小结:亮丽的色彩,活泼的动态,在古庙的钟声里构成了一幅江畔落日图。难怪乾隆皇帝会觉得有诗意。指读,齐读。(课件2:第一自然段)
(二)第2自然段。
1、一位老渔翁正独览这一江美景,静静地垂钓呢!(师板:老渔翁垂钓)
把描写老渔翁的句子勾画下来,再读一读,边读边想象画面。
2、生练读,指读。看谁脑海中想象的画面更生动更丰富。
3、指两生分读老渔翁钓到鱼前的部分和钓到鱼时的部分。
要求:要读出老渔翁的变化。(课件3:第二自然段)
听出了什么变化?(老渔翁动作的变化,老渔翁心情的变化)
4、师评:通过轻重、快慢、高低的不同,把老渔翁由静到动,由平静到愉悦的变化读了出来。
5、指生富于变化的读一读。男女生分读。
6、可这江景中的主人翁不是老渔翁吗?为什么最后要写水鸟呢?
7、小结:老渔翁置身于夕阳的金色光芒之中,心情愉快地钓鱼,这情景真是富有诗意呀!让我们一起在美妙的音乐声中感受这优美的意境吧!配乐朗读1、2自然段。
四、诗文对照,体会精妙:
1、过渡:看了这样的情景,难怪乾隆皇帝想听纪晓岚吟诗,也难怪纪晓岚会吟出这么美妙的诗句。(课件4:古诗《秋江独钓》)
2、指生读古诗。
3、这首诗有什么特点?(七言绝句,嵌入十个一)
4、你能把它读准确吗?指读,要求:能读出诗意来吗?能读出老渔翁的变化来吗?
5、将景色与诗句联系起来想一想,1、2自然段哪些景象正是诗中所写的呀?与同座交流。
6、生交流。
7、反馈:文中哪些景象被聪明的纪晓岚写入诗中的呢?生说。(分别读句子,或是说出第二自然段都可以。)
8、“一人独占一江秋”理解。
“一人”指谁?(老渔翁)
“占”呢?(占领、占据……)再点拨:联系1、2自然段,他独览一江美景心情愉快地钓鱼,这可真是一种——“享受”啊!
9、理解第四行诗。对应了哪部分内容?(1、2两个自然段)
10、小结:纪晓岚仅仅用了28个字,可谓字字精妙,字字都是他渊博学识的沉淀与迸发。让我们在音乐声中,用优美的朗读把诗中的意境表现出来吧!
11、配乐齐读。(课件5:音乐《春江花月夜》)
五、小结所学,铺垫下文:
纪晓岚不愧为一代文学泰斗,真是才华横溢,机智过人啊!乾隆皇帝对他和他的诗作出了怎样的评价呢?下节课接着学习。
六、自设练习,巩固拓展:
又到了“我的练习我设计”的时间:
你打算针对这首古诗和1、2两个自然段设计哪些精彩的作业呢?
预设:
1、想象古诗所描写的意境,写下来或画下来。
2、背诵古诗并默写。
3、针对第一自然段填空。
4、问答题:明明有钟声,为何还显得沉静?
5、问答题:明明写老渔翁,为何还要写水鸟?
七、板书设计:
22纪晓岚吟诗
诗 落日 波浪 芦花 水鸭 钟声 时间 地点 人物
意 老渔翁 垂钓 起因 经过 结果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教学课件范文3
《大地的话》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
2、学会本课的生字,认清字形,读准字音,学会运用。
3、理解关键词,理解课文,感悟作者情感。
4、能仿照诗歌结构,语言风格进行仿写。
教学重点:
反复诵读,体会诗中蕴含的大地母亲的无私奉献精神。
教学难点:
能根据关键词,理解诗意并仿写。
课时布置:
两课时
教具准备:
小黑板自制卡片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读准字音,了解字形,学会运用。
2、初读诗歌,交流感受。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春天到了,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到处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面对此情此景,你最想说什么?
引出课题《大地的话》,板书课题。
2、分析课题,提出问题
文章介绍的谁说的话?对谁说的?都说了些什么?
归纳同学提出的问题。
(二)带着问题读课文
要求
1、边读边圈画生字。
2、根据自身的学习方法,学会生字。
3、自学汇报,课堂反馈。
(1)找出注音有误的读音并改正过来。
花蕊(ruì)、嫌弃(qiān)、坠落(duì)
(2)借助字典学会课文中的生词。
(三)报交流
1、理解“清脆”“精灵”的意思。
2、本文共几小节?每小节都讲了什么?赞扬了大地母亲什么精神呢?
3、再读诗歌,回答问题。
4、小组讨论,指名代表回答问题。
(四)带感情朗读,试着背诵诗歌。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大地母亲广博的胸襟,母亲般的宽容与慈祥以及无私奉献的情怀。
2、朗读、质疑,抓住关键词句,理解和感受诗歌的意思。
3、积累语言,能仿照诗歌结构,语言风格进行仿写。
教具准备:
自制小鸟、草、鱼、种子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激情复习引入
拿着自制的卡片上讲台朗读喜欢的小节,看谁读的最棒!
(二)讨论
1、拿着你手中的卡片,假如你是他们中的一员,你想对大家说什么?跟俺们讲讲你的烦恼。
2、大地对他们说了些什么?分别读相关小节。
考虑:哪些词语,句子给你留下了深刻的感受。
(1)标出重点词句。
(2)说一说你的感受。
(3)有感情地读一读。
重点点拨
(1)请到俺的怀里睡,这里有新鲜的空气,软绵绵的被。(平安、舒适)
(2)任你在俺胸前飞,这里有落脚的大树,清清的湖水。(激励)
(3)俺也要给你足够的水。(关心、保护)(感受不同,答案不)
3、导读出真情实感。
4、师生一起合作仿写。
假如俺是落叶
(三)学习结尾段,提高认识。
(1)读本小节,你有什么感受?
(2)联系上下文补充省略号内容。
(四)带着感情,大声朗读课文。
以第四小节为例仿写,同桌互读,谁仿写的最棒!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教学课件范文4
《凉州词》
教学目标
1.通过对古诗的学习,体会将士们为国捐躯、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2.体会诗的韵律美,感受中国古代诗词的美好。
3.认识4个生字,会写6个字。
4.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教学建议
(一)教学准备
1.查找有关诗人王翰的资料。
2.准备三至五首题为《凉州词》的诗对比、拓展学习。
(二)教学过程
1.识字与写字
要求认识的生字中要注意“催”字的读音是平舌音“cu”。
要求会写的生字中要注意“葡”“卧”字的写法。另外,“葡萄”“琵琶”两个
词语在构词方式上比较特殊,可以让学生再举出一些类似的词语,但不必和学生
讲构词的方法。
2.阅读教学
学习这首古诗的主要任务在于引导学生进行背诵积累,理解诗意,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不懂的问题,然后在合作探究的学习活动中解决问题。在了解边塞诗的风格的同时,体会全诗慷慨激昂、豪放明快的感情。具体建议如下:
(1)通过查工具书、阅读书后注释等,加深对诗意的理解,进而体会意境。
(2)在理解和感悟意境的过程中,可以配乐读诗,可以给诗配画,把古诗改编成一个小故事,上网查找资料,还可以用多媒体展示意境等,促进学生对古诗的感悟。
(3)要调动学生之间进行合作探究式的学习,用多种形式理解诗意。
3.活动提示
(1)“背诵这首诗”。这道题旨在促进学生对古诗的积累。教师要根据教材的指示,指导学生朗读背诵的方法。教学过程中还可以与学生总结更多的朗读背诵的方法。
(2)“读一读,想一想,写一写”。这道题旨在引导学生认识词语,进行词语的积累。可以引导学生认识这类词语的特点,但不必讲构词的方法。
(3)“讨论交流”。这道题为学生创设了一种学习理解诗意的学习情境。学生可以根据诗的前两句,展开想象,画一画边关将士在一起举行盛大筵席的情景;根据诗的后两句,想象将士们在一起互相劝酒的语言,写一段对话;还可以提出自己不明白的地方,同学之间互相解答。
(4)“读一读,比一比,说一说”。这里列出了三个句子。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比较,会发现这三句诗都渲染了战争的残酷和无情,自古以来,有多少人在战争中献出了自己的生命,战争令多少人家破人亡,妻离子散,带给人们无尽的灾难。
(5)“积累”。这道题旨在引导学生积累另一首《凉州词》。这也是一首边塞诗,
作者是唐朝的王之涣。这首诗写了出塞远征的士兵的哀怨之情,悲壮苍凉,表
现了诗人慷慨激昂的心胸。
诗歌第一、二句勾勒出凉州苍茫辽阔而又寂寞荒凉的景象。接着,第三句笔锋一转,写出了戍边士兵处境的孤危和思乡的情绪。在这时,忽然传来羌笛声。而羌笛吹奏的正是“愁杀行客儿”的《折杨柳》曲。唐代盛行折杨柳送别的风俗,因此杨柳容易引起离别的伤感。“何须怨杨柳”,按字面解释,是不必怨杨柳的意思,而实际上更加深切地提示了戍边士兵对家乡的思念之情。诗歌以“春风不度玉门关”句结尾。玉门关这荒凉孤寂的塞外,连春风都不会吹到,还有谁来关心士兵的疾苦呢?流露出诗人对戍边士兵的无限同情。
4.课时安排:建议2课时。
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教学中,学生对于诗意的理解可能会出现不同的意见。例如:“欲饮琵琶马上催”一句中的“马上”“催”往往使人容易联想到“出发”,以为这是在催促将士们马上出发去打仗。其实在西域胡人中,琵琶本来就是骑在马上弹奏的。在这里,“琵琶马上催”,是着意渲染一种欢快宴饮的场面。教师在教学时对这句诗的
理解应予以关注。
5.相关资料
凉州词:乐府旧题。
夜光杯:相传是周穆王时代西胡以白玉制成的酒杯,犹如“光明夜照”,故称夜
光杯,此指精美的酒杯。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教学课件范文5
《定风波》
一、导入
请问在座的女同学,有这么一个人,他少年得志,学识广博,才华横溢,文诗词书画无所不通,而且还精于烹饪,他发明的东坡肉、东坡羹,到现在还是我国菜谱中的保留曲目,可谓是一个世所罕见的通才。那么这样一个通才,是否符合你们心中的“好男人”的标准?
(可以说是上得厅堂下得厨房)
这样一个大家心目中的标准好男人,他的人生经历是否又如他的才华般流光溢彩恣意飞扬。?他又会给我们怎样的人生启示?接下来就请大家跟我一起走进苏轼的《定风波》,感受其跳动的人生脉搏。
二、诵读,体会风格
首先请大家一起朗读这首词
Q:根据我们以往所学,判断一下这首词应该属于什么流派。
A:没错,豪放不仅体现在景色的壮阔中,也体现在豁达的心境里。那么既然是豪放的,自然要读出豪迈旷达的气势,请大家听录音
1、听录音
找出与我门自己朗读的区别?节奏重音轻重缓急
2、请一位同学读,师生点评(声音洪亮,吐字清晰,感情丰沛,节奏到位,停而不断)
三、讨论意象
我们看,这首词主要记叙了苏轼出游时途中遇雨的一件小事,描写了春风、山头斜照等雨后天晴的平常自然之景,字数不多描述简朴,但又于简朴中见深意。那么这些深意又是通过什么体现出来?这里我就要来讨论讨论其中的意象
通过以往的诗词学习,我们已经了解到诗词的意象就是作者把所要表达的情感通过物象呈现出来,比如冰雪儿代表人格的高洁折柳以表惜别。那么首先请大家找一找,这首词里包含了哪些意象?(分别找出)整首诗呈现出一种什么意境?集思广益开动脑筋。
四、复述大意
结合以上意象,相信大家已经对该词的意境和含义有了一定的掌握,那么有没有人能给大家把这首词的基本意思以讲故事的形式说一说?可以采用第一人称,把你自己想象成穿越版的苏轼,把这一段经历何感想给大家说道说道。
明确、不必去理会那敲打树叶的雨声,不妨一边吟诗长啸,一边悠然自在地前行。手持着竹杖,脚穿草鞋,比骑马还要轻快,有什么可怕的呢!有一领蓑衣就足以对付一生的风雨侵袭了。
料峭的春风将我的酒意吹醒了,我感到有些寒冷;恰在这时,山头初晴的斜阳好像是在有意迎接我一样。回头望一眼走过来的地方,虽然曾经遭受过残酷的风吹雨打,但是信步归去,好像既无所谓风雨,也无所谓天晴,仿佛什么都没发生。
五、写作背景
描述的很棒啊,从他的描述中,我们先感受到苏轼是个什么样的人?这样的一个人又有着怎么样的人生?这样的人生在它的词中有怎样的投射,我们先从它的写作背景谈起。那么我们转回头解读小序,首先请大家找找,这个小序告诉我们了哪些信息?
时间:三月七日;地点:沙湖道中;天气:先雨后晴;人物:雨具(借代拿伞的仆人),同行,余。——————作词的缘由;
大家看注释,这首词于元丰五年三月七日作于黄州。黄州是个什么地方?这里我们就不得不提到苏轼人生的风雨了苏轼的才学地位我们自不必多说,治国安邦定会有独特的,他太正直太富有诗人气质了,禁不住有感便发,不平则鸣,结果总是得罪人。这里他就大大得罪了一位。神宗即位后,任用王安石支持变法,苏轼发现新发弊端,反对新法,有人故意
把他的诗句扭曲,说他做事讽刺新法,因而被捕,几欲人头落地,史称“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而这首词也正是他于被贬黄州后三年所作。被贬黄州前他曾是浙江湖州太守,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从人上人变为阶下囚,面对突如其来的暴风骤雨,他该如何看待。让我们一起来分析分析
六、分析探讨
俗话,一滴水也能反射太阳的光芒,同样的,一首词也能也能反映出词人的人生感受。根据本词,
1、面对人生的风雨,苏轼的态度是怎样的?你从哪里看出来?请说明你的理由(找关键字词)大家也可以自己设置相关问题向我提问,也可以从他是个什么样的人来着手
我们想像一下苏轼一生的坎坷遭遇,就能掂出这句话的分量。他的诗文名冠一时,却不见容于当权者。他一生四十多年的做官生涯中,被一贬再贬,在一地居住从来不满三年。我们可以看见,在那交通不便的时代,他携家带眷,风尘仆仆,跋涉在荒野古道上,向着新的谪居地进发的情景。他在晚年曾用这样一首诗概括自己的一生(多媒体展示):
自题金山画像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
问汝平生事业,黄州、惠州、儋州。
同学们知道这三个地名并列意味着什么吗?
生:应该是苏轼的三个被贬之地。
师:对,我们看,短短四句,多少坎坷,多少忧愤,尽含其中,却以自嘲的语气平淡地说出,这足以看出苏轼的豁达。
2、全词你最喜欢哪一句?请说一说你的理由。
通过讨论,我们得出了苏轼的人生态度,那这样的态度对我们又没有一些启示呢?3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讨论:这三句是此篇的画龙点睛之笔,道出了词人在大自然微妙的一瞬所获得的顿悟和启示,请谈谈是怎样的一种顿悟和启示?大家可以先从风雨和晴的深层意义谈起(阳光总在风雨后)
明确:面对这样的大雨,同行皆狼狈,只有苏轼还是信步闲行吟诗长啸,对他来说,拄着竹杖,穿着草鞋,比骑马还要来的轻便,竹杖芒鞋都是步行的闲人所用,所以1竹杖芒鞋应该代表什么样的生活?
(一种江湖闲散的生活)。对,苏轼在两年后离开黄州时曾有诗云:“芒鞋青竹杖,自挂百钱游”。
那么对应的2马又能代表什么样的生活?
(官场奔波)。没错,所谓“行人路上马蹄忙”。而“轻胜马”自然也传达出一种搏击风雨、笑傲人生的轻松。(轻装上阵,无官一身轻)
面对这样的天气,他亦发出“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感慨,虽然只有一件蓑衣,任凭一生风雨都不在意
3、烟雨即人生的风雨,用暗喻的手法(文天祥《过零丁洋》身世浮沉雨打萍)
4、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这句话该如何理解?
带着寒意的春风将我的醉意吹醒了,微微感到点冷,雨后放晴,前面山头上的夕阳普照,好似在招手欢迎我。
双关,眼前景——预测未来,阳光总在风雨后。
斜照——驱散寒意,带来温暖。迎来雨过天晴的喜悦,乐观。逆境中曙光。
5、不管是风吹雨打还是阳光普照
风雨,晴——指代官场沉浮政治多变
雨骤风狂——穿林打叶声。雨点穿林打叶发出声响,是客观存在,作者却说“莫听”,也表达了一种外物不足萦怀之意。不为外力左右。
面对这样的疾风骤雨,苏轼又是怎样的表现(找出相应字词)?表现出他怎样的心态?在小序中我们看到,同行皆狼狈,苏轼却表现为:吟啸,徐行,轻。一边吟诗长啸,一边缓步徐行,更显得从容洒脱,心态闲适坦然。
6、竹杖芒鞋轻胜马
而这种闲适坦然又在下一句中进一步体现出来。而“轻胜马”自然也传达出一种搏击风雨、笑傲人生的轻松。
7、怎样理解“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这句话?
这雨有什么可怕?虽然只有一件蓑衣,任凭一生风雨都不在意。
一个“任”表现出其坦然面对风雨的信心与决心,而“谁怕”,用反诘的语气突出强调了“一蓑烟雨任平生”的宣言。
T:我们想像一下苏轼一生的坎坷遭遇,就能掂出这句话的分量。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带着寒意的'春风将我的醉意吹醒了,微微感到点冷,雨后放晴,前面山头上的夕阳普照,好似在招手欢迎我)
刚才还是瓢泼大雨,现在却山头斜照,想~想,这里除了写自然界忽晴忽雨,变化不定外,还有什么言外之意吗?
(政治上的晴雨不定)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诗人此时的心态是怎样的?又能给我们怎样的人生启示?
对未来的乐观。阳光总在风雨后,生活中总是充满着乐观和希望。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
表层:回头看狂风骤雨的情形,一切都归于平静。
深层:虚指自己对自己平生宦海风波的反思。反思的结果——归去。(张志和《渔父词》斜风细雨不须归)
也无风雨也无晴
讨论:这三句是此篇的画龙点睛之笔,道出了词人在大自然微妙的一瞬所获得的顿悟和启示,请谈谈是怎样的一种顿悟和启示?大家可以先从风雨和晴的深层意义谈起。
“风雨”比喻词人生中的逆境,如各种政治打击和人生险途。“晴”比喻春风得意的顺境。B人生有顺逆,有成败,有荣辱,有福祸。但无论处于何种境地,我们都要以坦然而超脱的心态去对待,胜不骄,败不馁,福不喜,祸不悲,这样才能完成自己的人格修养。风雨改变不了苏东坡,也改变不了我们。
七、再次诵读
通过探讨,相信你们对这首词已经有了深入的理解,那么请大家再次诵读该词,看看能不能对出其中的人生体验和感受。
小结
心有东坡词,人生无难题。人生再多的风雨,经过东坡的过滤,也都变成一片晴空了,愿我们活得像他一样明亮,一样豁达。如果做不到,就多读读他的文字吧。
八、拓展练习
将《定风波》改写成一篇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