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实用四年级语文教学课件
现在,我们知道有条件的学校的教师给学生上课多使用课件教学,课件在辅助教师授课上所起的作用是越来越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小学实用四年级语文教学课件,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小学实用四年级语文教学课件1
《江畔独步寻花》
一、教学目的要求:
1、读懂诗句,体会诗的意境和思想感情
2、学会生字新词,理解“蹊”、“恰”等词的意思
3、背诵这首诗
4、利用学校园艺景点资源引导学生创作
二、教学重点:
理解词语,读懂诗句,有感情地朗读
三、教具安排:
录音
四、板书设计:
江畔独步寻花
黄四娘家花满蹊
千朵万朵压枝低花多
留连戏蝶时时舞花美
自在娇莺恰恰啼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1、启发谈话:我们学过许多古诗,谁来背一首,指名学生背诵。本课我们学习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师板出课题,学生挤读。
2、释题;题目什么意思,你能说说吗?不行的话,请看诗后注释⑴,指名学生说说诗题意思。
(二)学习《江畔独步寻花》
1、学生自读古诗3分钟左右,然后指名说说读懂了什么?
2、精读第一句: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⑴指名读这一句
⑵问:读了这一句你知道什么?“蹊”是何意?哪些写出了黄回娘家花的多?
⑶指导朗读,指名读、齐读
3、精读第二句,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⑴指名读这一句
⑵问:黄四娘家的花很多了,这些花怎么样,你如何知道的?
⑶想家:如果蝴蝶黄莺会说话,它们看见这么多这么美的花,会说些什么?
⑷指导朗读,指名读、齐读
4、品味、赏析;你最喜欢诗中的哪句或哪词?说……为什么?
5、感情朗读古诗
(三)迁移、应用
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写出了春天草长莺飞,生机勃勃的景象,写得妙极了,同学们,看看窗外的植物园,想想我们美丽的校园,你能将本诗换何字变成你的吗?
学生的诗:
⑴植物园独步寻花
植物园内花满蹊
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
自在娇莺恰恰啼
⑵学校独步寻花
杨园小学花满蹊
千朵万朵压枝花
留连戏蝶时时舞
自在娇莺恰恰啼
六、作业
抄写古诗
小学实用四年级语文教学课件2
《参观人民大会堂》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读懂每个自然段,知道2—8自然段是写人民大会堂雄伟状丽的。
2.学会本课17个生字及新词;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意思。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背诵5、6自然段。
【教学重点】抓住重点词、句、段,理解课文内容;能概括自然段的段意;重点学习第5、6自然段。
【教学难点】懂得自然段中句与句是怎样连起来的。
【教学准备】人民大会堂的投影片,生字新词卡片。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教时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谁到过北京?到过北京的人一定会去看人民大会堂的。
2.谁给大家说说人民大会堂是什么样儿?
二、板书课题:参观人民大会堂
今天我们学习《参观人民大会堂》这一课,看看作者和王叔叔参观人民大会堂时看到了什么?请大家打开书看课文。
三、默读课文
1.读前提出要求:
(1)读准本课17个生字的音,划出生字词。
(2)看看本课有几个自然段,在段前标出序号。
2.读后检查效果:出示生字新词卡片,要求读准字音。
四、朗读全文,整体感知(作者参观的地方,用笔标出)
五、逐段理解课文内容(提示:注意每段开头的第一句话)
1.默读第1自然段。读后引导概括段意:
王叔叔带我去参观人民大会堂。(简要点明本文的事、人、地和“我”的心情)
2.指名7人各读一个自然段,(2—8自然段)大家认真听,思考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
(1)再次指名读第2自然段,读后议论写了什么?(人民大会堂雄伟壮丽。教师补充:这个自然段独句成段,总述大会堂的特点。)
(2)带着思考题自读第3自然段:登上台阶看到了什么?(板书:正门、国徽、大理石柱子)
指导观察投影片上的国徽,体会“庄严”的含义。读中比较句子:
12根大理石柱子又高又粗。
12根淡青色的大理石柱子,有六七层楼那么高。要四个人才合抱得过来。
[讨论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为什么说第二个句子写得好。教师点拨:这两个句子都是写12根大理石柱子的。第一句话只写了大理石柱子又高又粗。第二句却写得更具体。除写了柱子的数(十二根)、质(大理石)之外,还具体写了色(淡青色)、高(六七层楼高)、粗(四个人合抱)。]
反复诵读后概括段意:(人民大会堂的正门)
(3)指名读第4自然段,读前提出思考:
这一段写了什么?怎样写的?(出示投影“中央大厅”)
这一自然段写了两点:
①天花板。只写五盏水晶玻璃大吊灯。
②地面。写大理石地面的光洁“晶光闪耀”、“能映出人的倒影来”。板书:中央大厅玻璃大吊灯大理石地面。
比较句子:
大理石的地面很亮。
大理石的地面晶光闪耀,能映出人的倒影来。
引导学生分析句子:第一句只写了大理石地面很亮,第二句具体写出了亮的程度:晶光闪耀,能映出人的倒影来。(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映出倒影)
指导学生从自然段首句概括段意:(中央大厅)
(4)教师范读第5、6自然段,学生思考、勾画:
①哪些是我看到的?(轻声读)
②哪些是王叔叔告诉我的`话?(划出来,自读)(老师讲:“啊!”是独字句)
③文中怎样写天花板上的电灯?把什么比作什么?这样比有什么好处?
④这两个自然段分别写了什么?总的写了什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学生自由朗读5、6自然段,看板书练习背诵。概括段意:第5自然段写大礼堂的高大;第6自然段写大礼堂的电灯和大礼堂的用途。两个自然段合起来写:大礼堂。(从它的位置、大小、灯光、用途四个方面具体描述的)
(5)自由朗读第7自然段,边读边思考:
这一自然段一共有几句话?每句话的意思是什么?(逐句朗读,说句意,体会句与句之间的连接。这一自然段共有四句话:第一句写来到宴会厅;第二句写宴会厅的富丽;第三句写宴会厅的宽敞;第四句进一步具体写宴会厅的宽大。每句话衔接紧密,是根据参观宴会厅时的观察顺序写的。在读议中板书:金花彩画五千人宴会)
讲读中引导学生独立分析句子:
在这大厅里放着大圆桌和皮椅子。
在这宽敞的大厅里,整整齐齐地放着一排一排的大圆桌和皮椅子。
指导学生从自然段首句概括段意:大礼堂的宴会厅。
(6)指名读第8自然段。这段是概括叙述的:“都很宽敞”、“装饰和摆设各不相同。”也写了会议厅是干什么用的。(板书:宽敞装饰摆设各不相同)
概括段意:人民大会堂的会议厅
教师归纳小结:以上2至8自然段是按参观的顺序记叙人民大会堂的。具体地描写了人民大会堂的正门、中央大厅、大礼堂、宴会厅、会议厅等五个地方。记叙时是抓住了各部分的特点来写的。
3.集体读第9自然段,概括:结尾段写了壮丽的大会堂不到一年就建成了,歌颂了工人阶级的伟大。
4.总结性提问:
作者和王叔叔到人民大会堂先后看了哪几处地方?
六、作业
1.读生字的音,连词想想新词在句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5、6自然段。
第二教时
一、复习检查
1.读生字新词卡片。
2.指名朗读课文。
3.指导背诵第5、6自然段,同位互相背诵。
二、识记字形,指导
1.重点指导“左右结构、上下结构、独体字”各一个:
“耀”,左右结构。写时注意小结构部分笔画的变化。指导:在“小部、羽部、隹部”均可查到。字典中无“光部”。
“繁”,上下结构。指导:糸部。
“具”,独体字。写时要注意第三、四、五笔是短横,共三横,不要写成两横。指导:八字部。
2.其它14个生字,自己思考、识记。练习查字、写字。
三、指名读全文,说说本课按参观顺序主要写了什么?
四、完成课后第4练习题
五、作业
朗读课文。熟背第5、6自然段。
小学实用四年级语文教学课件3
《七月的天山》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美丽富饶的大好河山的感情,体会作者通过记叙游览天山的见闻所流露出来的热爱祖国、热爱新生活的深厚感情。
2、学习抓住景物特点,按照一定的表达顺序写景状物的方法。
3、体会课文精当、华丽的语言特色,揣摩文中比喻、衬托等修辞方法的表达效果。
【教学重点】
掌握组织材料的顺序和方法,可以比喻、映衬等表现手法为讲析重点,学习运用贴切、鲜明、生动的语言写景状物。
【教学难点】
1、学习如何按照一定的顺序把材料组织得井井有条。
2、体会并学习使用绚丽多彩的语言风格。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江南的山水、溶洞真实奇妙无比,引人入胜,每当想到那奔腾咆哮、一泻千里的长江黄河,那千姿百态、气势雄伟的三山五岳,一股民族自豪感便油然而生。北国的天山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
唐代大诗人李白有诗云: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清代诗人洪亮吉也有诗云:地脉至此断,天山已包天。日月何处栖,总挂青松巅。现代散文家汪曾祺也在《早发乌苏望天山》一诗中赞道:苍苍浮紫气,天山真雄伟。陵谷分阴阳,不假皴擦美。初阳照积雪,色如胭脂水。这些名诗人笔下的天山令人神往。作家碧野描写天山绵亘数千里,地域广袤,景物丰美。那就让我们随同《七月的天山》的作者碧野一同走进天山里去看一看、游一游吧!
1、读课题,学生利用资料介绍天山,教师演示课件,小结:
(演示)天山:亚洲中部的大山系,横贯新疆中部,西端伸入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全长2500千米,宽250~300千米。平均海拔约5000米,峰托木尔峰海拔为7435.3米,峰顶白雪皑皑。天山博格达峰上的积雪终年不化,人们叫它雪海。在博格达峰的山腰上,有一个名叫天池的湖泊,海拔1900米,深约90米。池中的水都是冰雪融化而成,清澈透明,像一面大镜子。洁白的'雪峰,翠绿的云杉倒映湖中,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图画。相传3000多年前周朝的天子来到这里,王母娘娘就在这里设蟠桃宴招待他,因而古称瑶池。现在这里已成为的旅游胜地。
2、解题,了解作者,明确学习任务:《七月的天山》是一篇以描写山川景物为主要内容的游记散文,选自于《天山景物记》,作者碧野。
(简介作者)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2、检查词语朗读。
3、默读课文,思考:
课文按照什么顺序写的?划一划相关句子。
三、明确学习要求
这是一篇游记散文,默读课文上面的阅读提示,看看它对我们提出了什么学习要求。
总结归纳:
1、抓住景物特点。
2、体会作者写法。
3、积累优美语句。
四、根据要求学习课文
1、学生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课文描写了哪些景物?主要采用什么方法写的?
(让学生议论,然后交流)
(明确:写了雪峰、云影、雪水、溪流、森林、野花等美景。描绘方法:⑴衬托,如:以蓝天和云影衬托雪峰之高大、静美;以溪流、游鱼的活跃衬托天山的寂静。⑵比喻,如:说白云在雪峰上留下一朵朵暗花;溪流的浪花似盛开的白莲)
2、第三段集中写天山的原始森林:
引导学生思考交流:这段抓住森林的哪些特点来写的?
(明确:用蜿蜒无尽,写森林之广大。以马蹄溅水,几声鸟鸣来衬它的幽静。以林间只漏下斑斑点点细碎的日影来衬它的稠密。以林外阳光灿烂和林中闪着烟头的红光来衬它的幽深。最后,以这天山上有的是成群的野羊、草鹿、野牛和野骆驼来突出森林之富饶)
3、朗读四自然段:
自读交流:作者抓住野花的哪些特点进行描绘的?
(学生用笔在书本上做出标记)
学生边交流,教师演示。
红、黄、蓝、白、紫,五彩缤纷──描其色
像织绵彩霞长虹──绘其艳
赛八寸的玛瑙盘──状其大
马走在花海中人浮在花海上──显其多
用不着离鞍一伸手就可以捧到──夸其高
五、细品语言文字,小结学习内容
1、课文主要是由外到里,由高到低。表现方法主要运用衬托和比喻。
2、引导学生从描写景物形态、描绘声音、描绘动态、描绘色彩、描绘感觉上去找比喻句、体会精妙之处。
3、积累自己喜欢的字词和句子。
4、课外阅读《天山景物记》。
小学实用四年级语文教学课件4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一、教学目的:
1、了解黄河变化的原因和演变的过程,培养学生保护大自然。增强环保意识,否则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2、弄清课文为一些难懂的词语。
3、学习课文,懂得作者是怎么样积累材料的。
4、有感情朗读课文。
二、课前准备:
出示黄河流域示意图。
三、教学课时:二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学习“预习”部分。
1、黄河是我国第几条大河?
2、我们的祖先什么时候就生活在黄河流域?
3、后来黄河有没有变?变成什么样子?
二、提示课题。
1、板书课题。1。板书: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2、解题。
三、初读课文,学会生字新词。
四、学习分段,根据段意。
第一段:讲近2000年,黄河给两岸人民带来了深重的苦难。
第二段:讲数千年前,黄河气候温暖,土地肥沃,是我们祖先生息繁衍的`地方。
第三段:讲由于黄土高原气候的变化和人类对自然的破坏,黄河流域水土流失,黄河改道。
第四段:讲科学家设计治理黄河方案,使黄河逐渐变好。
五、学习课文第一段。
1、人们把黄河比作什么?
(中华民族的摇篮)
2、可是,近20000年来,黄河的表现为什么叫人大吃一惊?
3、课文是怎样说明这个问题的?
4、小结:这一段先从正面指出“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接着从反面来说明黄河给人民带来的苦难,使人印象更加深刻。
六、课堂作业。
1、抄写新词。2、预习课后作业第1、2题。
第二课时
一、讲读课文第二段。
1、这一段讲了什么?
(讲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2、第二自然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3、为什么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课文是怎么样描写的?
二、讲读第三段。
1、黄河成了中华民族的忧患,忧患是什么意思?
2、黄河造成灾难的原因是什么?
(含沙量大,泥沙沉积,河床升高,成为悬河,容易决口,形成水灾。)
3、造成黄河含沙量大的原因又是什么?
4、理解“人类对大自然的破坏”?
小结:这一段讲黄河变坏的原因:大自然本身变化造成的;人类破坏造成的。
5、有感情朗读这一段。
三、讲读第四段。
1、读最后一段。
2、面对日趋严重的问题,科学家们想出了哪些办法?
(关键是把泥沙管住,不能让它随心所欲地流进黄河。)
3、科学家设计了什么样的方案?
(1)坚持牧、林为主的经营方向;
(2)保护好森林资源、尽快恢复植被;
(3)合理地规划利用土地;
(4)大量修筑水利工程。
4、这些方案有什么好处?
(防止水土流失,达到根治黄河的目的。)
四、总结全文。
1、黄河发生变化给人类怎么样的教训?
2、学习这篇课文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要保护环境增强环保意识,否则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五、课堂作业。
完成练习册。
小学实用四年级语文教学课件5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一、课文简介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这篇精读课文是书信体文章,是一个中国孩子写给联合国秘书长加利的一封信。这封信首先表达了“我”和妈妈对加利先生的问候和深深的谢意,接着深情回忆“我”的爸爸出征前后的情景,在悲痛中怀着自豪和崇敬并表示要向爸爸学习,用生命捍卫和平。最后,呼吁国际社会一致行动起来,维护和平,制止战争。
本课的意图是缅怀那些为维护世界和平而英勇献身的英雄们,引导学生从小放眼世界,关注国际局势,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
二、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信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真挚情感。
3.能联系实际谈自己学习课文的感受,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
三、教学重难点
通过对语言文字的阅读、理解与感悟,与小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呼吁和平。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课件# 导语。
在美国纽约联合国总部大堂内最显眼的位置,挂着一副最古老的标语:四海之内皆兄弟。这句话是两千五百年前孔子的学生子夏说的,联合国想告诉大家:希望全天下的人都能够和平相处,让战争远离我们。听完老师的叙述,你想说什么?
2.读课题,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我们初步学习了课文,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词是什么?和平。
2.我们看到“和平”这个词就容易想到哪个词?战争。
3.这篇课文是雷利写个加利秘书长的一封信,这封信讲了什么?
4.用笔勾画出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语句或者段落,可以做一点批注。
提示:勾画好的同学再想想为什么这个地方会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
5.交流。
提示:注意倾听,有同学在发言时,要转身看着发言的同学,仔细听,或许他说到了我们想说的话,或许他说的对我们有启发,使我们有话可说。
课件出示:我们如约捧着鲜花,接到的却是爸爸那覆盖着国旗的遗体。鲜血染红了他的征衣,腕上的手表浸满了凝固的血。
(1)生读,谈感受。
(2)看到“如约”一词,想到上一自然段的哪个词?“相约”,读相关句子。
(3)引导学生边读边体会心情。
可是,爸爸回来了,蓝盔回来了,我和妈妈如约捧着鲜花,接到的却是──生接读:爸爸那覆盖着国旗的遗体。鲜血染红了他的征衣,腕上的手表浸满了凝固的血。
读到这里,你心情怎样?原因是什么?
(4)生再读这几句话。
(5)老师听到了同学们的悲痛,听出了同学们发自内心的呼声,再读这段的最后一句,让加利秘书长能听到雷利的心声。
啊!我听见了,妈妈听见了,在场的叔叔阿姨听见了,全世界都听见了,他呼唤的是:和平!和平!和平!
(6)能将这句背下来吗?要想以最快的速度背下来,先找找这句话有什么规律?
(7)现在我们把这句话放到这段文字里,用我们的心去感受。
课件出示:武警战士把联合国维和战士的灵柩徐徐地从飞机的悬梯上抬下来,周围站满了泪流满面的男女老少。(配凄楚、哀婉的背景音乐。)
请同学们看着大屏幕,前面的文字照着读,后面的文字我们背。
孩子们,蓝盔回来了,爸爸回来了,可爸爸是躺在灵柩里回来的,看着大屏幕,读──现在这顶蓝盔回来了,但它是钉在爸爸的灵柩上回来的。我们如约捧着鲜花,接到的却是爸爸那覆盖着国旗的遗体。鲜血染红了他的征衣,腕上的手表浸满了凝固的血。爸爸的嘴张着,仿佛在呼唤着什么。啊!我听见了,妈妈听见了,在场的叔叔阿姨听见了,全世界都听见了,他呼唤的是:和平!和平!和平!
6.同学们,从你们深情的朗读里,我相信雷利一定会感动,加利一定深受感动。
(1)孩子们,你们知道爸爸是个什么样的人吗?
(2)这样的爸爸离开了我们,心情是怎样的?请带着这样的心情朗读第五段──我的爸爸精通四国语言,是一位出色的经济学硕士,本来他应该为人类作出更大的贡献,却被战争夺去了宝贵的生命。他的死是光荣的,他是为和平而倒下的,他倒在了维护世界和平的圣坛上。今天,我要向爸爸献上一束最美的鲜花,因为他是保卫世界和平的光荣战士。
(3)爸爸倒下了,可是战争停止了吗?课文写哪些战争还没停止?6、7段。
(4)读完课文6、7段,同学们想到了些什么?
(5)孩子们,我们一想到战争就仿佛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生读7段。
(6)课件出示:战争给人类带来惨烈深重的画面及统计伤亡数据。再读7段
(三)感受品味,升华情感
1.战争是残酷的,战争让多少像雷利一样的家庭妻离子散,战争又让多少原本美好的家园毁于一旦。正是基于这样的原因,雷利向当时的联合国秘书长加利发出了呼吁──救救孩子们,要和平不要战争!
正是基于这样的原因,联合国在总部大堂挂上了这幅标语──四海之内皆兄弟,目的就是向全世界呼吁──救救孩子们,要和平不要战争!
正是基于这样的原因,你,我,我们大家,我们所有热爱和平的人们,都应该深深地发出我们的呼吁──救救孩子们,要和平不要战争!
2.二十一世纪已经来到,可是战争的丧钟还没有敲响,今天战争仍然充斥在世界各地,学完这篇课文,你想说点什么?思考一下,把它写下来。
(四)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孩子们,我们的千言万语化作一句话──要和平不要战争!
相信全世界都能听到我们的呼声!也相信我们的世界会由此变得更加美好,最后,送给大家一段音乐《让世界充满爱》,让我们在音乐声中,一起憧憬美好的明天吧!
五、教学反思
本篇课文的教学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通过感情朗读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参与的学习状态中。
首先运用合适的#课件# 导语,给学生创造“四海之内皆兄弟”的和谐氛围,伴着老师动情的演说,让学生进入学习的情境之中,为下一步的学习创设良好的氛围。
其次,注重以读代讲,读中感悟的方式。如文章的重点部分,作者对爸爸深切怀念,对和平的渴望,采取以读代讲,以讲促读,鼓励学生抓住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文字。通过师生互背,学生的感情诵读等方式来领悟人物的思想感情,渗透理解文章内容。使学生通过各种方式的读体会文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对文章最后发出呼吁的部分,老师做了精心的设计,通过三次呼吁,引导学生在激情的齐读中共同升华了维护和平、热爱和平、要和平不要战争的境界。
拓展延伸部分,让学生将自己的感受诉之于笔端,开拓了学生的思维空间,通过笔纸的交流,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去认识事物,理解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了语文的思想性,同时也注重了对学生发散思维的训练。
总之,本课的教学在有限的时间里,有效地把控教学的节奏。整个教学过程充满和谐、融洽、平等、互动的氛围,学生的参与也更积极主动了。
小学实用四年级语文教学课件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