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语文上期必备课件
课件设计和运用,一定要结合教学内容等多方面的客观条件撰写,做的得体,会收到意想不到的好效果。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小学四年级语文上期必备课件,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小学四年级语文上期必备课件1
《一双手》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了解张迎善一双手的特点,探讨这双手形成的原因,从而感受张迎善甘愿奉献的高尚情怀和造福大家的美好心愿;
3、学习抓住关键词句、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经验理解文章的阅读方法。体会数字说明的好处,认识以小见大,借手写人的写作手法。
教学重难点:
文章两次对手作了特写,分别从颜色、纹络、掌面、手指、左手、关节等几个方面进行了细节描写,并多次运用了打比方和数字描写的方法凸现了这双手的与众不同。而这双手所透射出的是一位平凡又不平凡的林业工人甘心奉献,造福大家的美好心愿。所以了解这双手的特点,在探讨形成原因的过程中,感受张迎善的美好心灵应该是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过程:
一、课前活动――猜手诱趣
1、人人都有一双手,可它们绝对不会是相同的。老师这儿有四双手的具体描写,猜猜他们的主人是谁好不好?(出示相关的句子,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通过评价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2、这四双手大家一下子就猜对了,有什么秘诀?(学生回忆活动过程,总结抓关键词句的阅读方法。)
3、小结:不同的年龄、不同的经历使每双手各有特点。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也是一双手。想了解这双手吗?(板书课题)
[评析:喜欢游戏是孩子的天性,在游戏中学习最为轻松快乐。课前的猜手游戏,不仅调动了学生的无意注意,诱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还使知识在情意的参与下进行记忆,能力在自主中高效建构,可谓一举多得。]
二、初读感知,直奔重点
1、把预习时发现读不准的、读不好的生字说出来,提醒大家注意。
2、轻声读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具体描写这双手的句子用线划下来。
3、你划了哪些关于这双手的具体描写?和大家交流一下。
三、品读感悟,层层深入
1、形象感知,联系生活,从外观的角度了解这双手。
(1)(出示学生划出的具体描写)把这些具体描写多读几遍,想一想这是一双怎样的手?你是从哪里知道的?(鼓励学生运用不同的阅读方式,如抓关键词句、结合生活经验、联系上下文、角色转换、比较等大胆的谈出自己对这双手的初步感受。)
(学生可能从不同的方面谈认识和感受,他们可能会说是一双布满伤痕的手,与众不同的手,木色的手,不可思议的手等,教师要鼓励学生谈出自己独特的体验并给以肯定。当学生谈到大、硬、粗的特点时,教师要根据具体情况,通过下面的方式方法给以引导。)
[评析:语文课程总目标对阅读教学的要求有:“……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在以下环节中,老师鼓励学生运用不同的阅读方法感知文本,大胆交流初步阅读后的个性理解和体验,此处设计很好地贯彻了课程标准的要求,也折射出教师对学生主体的尊重,它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和全面发展。]
(2)比手感知――大。
出示句子:我丈量土地似的量起他的手来:长24厘米,宽10厘米,厚2。5厘米,这是我今生见到的天下第一号大手。
①方法指导:抓住具体数字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课文。
②展示按照这个尺寸塑的一只手,先组织学生比一比,然后老师也来比。
(在形象直观的比手过程中使学生对张迎善手大的特点有直接、真切的感受。)板书:大
③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读一读。
(3)生活感悟――硬、粗。
出示句子:掌面像鼓皮一样硬,老茧布满每个角落,手指肥圆。一个手指似三节老干蘑。板书:硬、粗。
①方法指导:这里运用了打比方的手法,把掌面比作,把手指比作。
②生活中你见过鼓皮和干蘑吧,是怎样的?你从中体会到什么了?(联系已有经验进一步体会出手的硬和粗。)
③结合自己的体会进行有感情的朗读。
④出示老茧:指读。什么是老茧?见过谁长老茧?张迎善的手不仅磨出了老茧,而且布满每个角落。(学生通过对关键词“老茧”的理解,并拿生活中见到的长老茧的人的手和张迎善布满老茧的手比较,更深层的体会到底坚硬和粗糙到什么程度。)
⑤结合此时的体会再来读。
[评析:《课程标准》中倡导:“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个人知识,直接经验,生活世界都是语文课程的重要资源。”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这双手的大、粗、硬的特点,老师运用了直观对比、与生活经验相结合等方法,帮助学生形象感知,深化理解。从而也启发我们:回归生活,把学生的已有经验与学习内容结合起来,是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有效方式。]
(4)小结:对这双手大家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面对这样一双与众不同的手,你想说点什么?(学生们可以结合自己的认识,谈独到的感受,阐发议论,说自己的猜测,讲引发的思考,提不解的问题等)
(学生可能会谈:这是一双令人敬佩的手;可能会猜:这双手一定干了很多活;可能会问:张迎善的手为什么会成为这样呢?等等。教师可以通过“张迎善的手到底干了些什么,让这位同学如此敬佩?”或“张迎善的手为什么会成这样呢?”等问题,请学生默读课文,自主学习。)
(5)把你的想法说给小组的同学听,一个同学讲,其他成员要注意倾听,然后一起讨论,总结出一个大家认为最准确,面的答案。
(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互相补充,互相完善,寻求准确、全面的答案。)
(6)组织交流,及时评价。
[评析:看似简单的小结,却将学生对这双手关注的视角,由表层的特点认识,转移到形成原因上。由此,把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引入深入。]
2、引入计算,关注数字,从价值的角度佩服这双手。
(1)计算启情。
好,我们一起来为张迎善算一算,栽一棵树手往土里插――就算三次吧,一天栽一千棵,这双手往土里插多少次?十天这双手往土里插多少次?二十天呢?张迎善一共栽了多少棵树?这双手又往土里插了多少次呀?(780000次)。
[设计意图:把数学的内容引进来,使学生在一次次计算的过程中,在得出的一串串数字的结论中,真正的感触到:这么多次呀,怪不得这双手会布满老茧,怪不得这双手会坚硬、粗糙得象鼓皮,像干蘑。从而体悟张迎善的勤劳、奉献、了不起等。]
(2)圈数促情
课文中还有哪些数字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把它圈出来,大声地说一说。
[设计意图:课文中出现了33垧,44。5垧,1300立方米,3500层积立方米,这些生活中不常见的数字和单位,站在孩子的角度上想一想,他们认识起来是有障碍的。为了让作者的生活、主人公张迎善的生活和学生的生活进行多层面地接触,这里通过联系他们天天见的教学楼、学校,使这些数字具体化,从而帮助学生有真实、立体的认识。]
①咱们学校占地13亩,这33垧有38个学校那么大,44。5垧,就相当于50个学校这么大。
②把张迎善生产的1300立方米的木材,放在咱们的教学楼里,要盖400层。
(3)过渡:看呀,就是这双手,和土壤的几十万次接触,创造了如此这般的财富。静下心来再想想,难道这双手所付出的,所创造的就仅仅是这些吗?
(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和抓关键词的方法,了解这26万棵树只是张迎善在1988年以前栽下的,这些木材、林场、枝丫只是1981年到1985年之间完成的,也就是说如果张迎善今天仍然在工作的话,他付出的、创造的将不仅仅是这些,从而感悟张迎善的可贵和伟大。)
[评析:语文学习中常常蕴含着时间操作的因素,以上环节中老师适宜的把握住了这些因素,巧妙地将数学计算引入语文课堂,通过一串串数字的形象感知与比较,既帮助学生深刻体悟到了语言文字,突破了学习难点,也打破了学科界限,在语文学科与数学学科的整合中,促进了学生整体的实践能力的发展,实现了语文学科的多重功能价值。]
(4)看看这些数字,再想想这双手,孩子们你又想说些什么?
(怎么想的就怎么说,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并请他们来板书。)
(5)拓展丰情。林业局负责人说:这是一双创建绿色金库的手。什么是金库?绿色的金库指什么?为什么说森林就是绿色的金库?
小结:这大森林啊,的的确确是绿色的金库,而这金库的创造者就有张迎善,就有张迎善的这双手。让我们再来重温这双手的具体描写好吗?有感情的读一读。
3、借助课件,引发想象,从情感的角度赞美手,赞美人。
(1)课件燃情。(出示树木渐渐连成林场、又连成一山山森林的课件,在音乐的渲染下教师语言描述)大家看,就是这双神奇的手,栽下了一株株树木;就是这双神奇的手,育成了一片片林场;就是这双神奇的手,连起了一山山的森林。
(2)联想升情。作者说:看着这双手我看到了一山山翠绿的森林,孩子们看着这双手你看到了什么?
(此时透过这双手学生看到的已经不仅仅是一双手了,可能是一车车的木材,可能是一弯弯的清泉,可能是一群群的小动物,也可能是张迎善以及和张迎善一样的劳动者美好的心灵,幸福的笑脸……)
[评析:语文教学中的情境营造不仅在于提供刺激物,增强氛围,还在于语文学习需要熏陶感染。运用课件的精巧设计与相机呈现,把学生在一次带入文本情境,使学生在语文本的对话中展开联想,在联想中情感进一步升华。]
小结:张迎善,一个平凡的林业工人,用这双普通却又不普通的手,创造了不凡的事迹。
四、作业
其实在我们的身边还有许许多多这样普通而又不普通的手,不怕风寒清洁工人的手,传递知识老师的手,勤劳能干爸爸的手,温暖细腻妈妈的手,还有你们,稚嫩灵巧的手等等,课后请你仔细观察,试着把它写一写。
小学四年级语文上期必备课件2
《美丽的集邮册》
一、说教材
(一)教学内容
本次执教的内容是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美丽的集邮册》中提到的名胜风光、出土文物、艺术品等,皆在邮票中呈现过,并成为邮票的内容。全诗共四小节。开篇第一小节用很直白的语言道出:“我有一本美丽的集邮册。”再一一说出它的主题、首页的奥妙。二、三小节从两个角度描述祖国的伟大、美丽,一是祖国山河壮丽,二是历史长河积淀了无穷的智慧。最后一小节纵情歌颂伟大的祖国,表达作者无比自豪之情。
(二)教学目标
1、根据本课的特点找出一一对应的句子,感悟诗歌之美。
2、有感情的朗读诗歌,深入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作者对伟大祖国的赞美之情。
3、体会诗歌开篇点题、结尾点题、首尾呼应、结构严谨的写作特点。
4、通过学习与作者发生情感共鸣,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
(三)教学重点、难点:
感悟“我”的集邮册美丽在哪些方面。引导学生查阅课文中描述的历史人文资料,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二、说教法
1、多媒体直观法:教师利用电教手段,创设多种情意,使学生置身于课文所描绘的情景中,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让学生兴趣盎然地学、积极主动地学、生动活泼地学。使他们能更好、更快、更准地把握教学的重点、难点。
2、自读、自悟法:教给学生读书方法,培养读书的能力,体现以读为本、以学为导、导学结合,提高素质的教学特点,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把学生放在一个真实的情境中,注重语言的积累,加深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语感,通过阅读积累形象材料,情感材料,形成价值观、积极的人生态度、使三维目标得到落实。
三、说学法
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讲,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是《课程标准》对本学段的要求。因而在学文时,学生采用“自读、自悟”、“多读多背”、“批注评价”的学习方式来理解课文。
四、说教学程序
(一)激趣导入
出示一本精美的集邮册,里面有许多漂亮的邮票,问学生想不想看,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设计意图:现在的学生对邮票比较陌生,可以用实品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学习课文,理解课文
1、自读、思考第一个问题
为什么集邮册是美丽的?集邮册里都有哪些邮票?(设计意图:从整体入手,把握文章内容,理解文章条理)
2、学生品读、思考
3、学生回答
(三)找诗歌的写作特点
思考第二个问题:动脑筋想一想,这首诗歌在写法上有什么特别的地方?(设计意图:体会诗歌运用对偶、比喻、拟人多种修辞手法表达强烈的感情,首尾呼应的结构显得非常严谨、完整。)学生自读课文思考
(四)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出示三句话,每句话的“啊”代表什么?
读这三句话时,感情一句比一句强烈好,还是读得一样好?(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读课文读书对祖国的赞美、读出中国人的自豪、激动的感情。)
(五)回头感悟,升华延伸
问:为什么集邮册是美丽的?有没有新的理解?
祖国这么美,我们今后应该怎么做?(设计意图:升华“美丽”的,让学生理解美丽的不仅是邮票的图案、颜色等,更重要的我们祖国壮丽的山河和灿烂的文化美丽。我们应该好好学习,将来让祖国更美丽。)
小学四年级语文上期必备课件3
《散落的钞票》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写作的思路。
3.引导学生从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去感悟人物的内心世界,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引导学生正确认识金钱,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从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去感悟人物的内心世界,从几组相对的词语描写中,体会人间真情互助的可贵和可敬。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小黑板
教法学法:
导读法
小组合作交流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导入揭题质疑
1.板书课题,齐读。
2.质疑: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感知自主学习
1.自由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
2.指名读课文,师生共同评议,是否读得正确流利。(如达不到这一要求,须继续朗读)
3.默读课文,想一想,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给各部分列个小标题。
4.同桌交流。
5.反馈。
课文是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写的,主要写了在一个地铁站众人捡拾散落的钞票、物归原主的故事。掉钱――捡钱――钱归原主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起因。
刚才大家在质疑时提出了“钞票为什么散落”这个问题,作者在文中告诉我们了吗?是课文的哪个自然段告诉我们的?
1.指名读第1、2、3自然段,想一想,这一段都告诉我们什么了?
2.指名回答。
时间:国庆长假
地点:地铁站
人物:“我”和立明
原因:人多拥挤
四、作业。
1、熟读课文。
2、读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事情发生的原因是什么?
二、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一)经过
1.默读课文4、5自然段,边读边想:钱散落以后,人们各有什么反应?用直线请画出相关的语句。
2.全班交流讨论。
我、立明,众人。
壮汉。他心中是怎么想的?我和立明是如何对待他的?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3.自由有感情地朗读第4、5自然段。
(二)结果。
事情的结果到底如何呢?
1.默读第6~7自然段,边读边做批注,看看自己读懂了哪些?还有哪些地方不懂?
2.四人小组交流讨论。
3.汇报学习结果,引导解决以下问题
众人为什么发出遗憾的感叹?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立明和我没吃麦当劳,也没买到《丁丁历险记》,为什么特别高兴?
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三、朗读感悟体会情感
1.说一说课文的写作顺序、各部分小标题、主要内容。
2.谈一谈本文中你感受最深的部分并说出理由。
3.有感情地朗读全文,整体感悟。
四、联系实际,交流讨论
这件事发生在今天人们会怎么做?你会怎么做?说出理由。
五、语言积累
小黑板出示句子,读一读。
a、当金钱在人们心中高到不恰当的位置时,世界就倾斜了。
b、发财不是人生的目的,贫困不是穷人的耻辱。
c、幸福不在于拥有金钱,而在于获得成就时的喜悦以及产生创造力的激情。
六、总结升华
同学们,课文虽然学完了,但是我想大家的心情肯定不平静。是呀,金钱的确很重要,它可以买到许多我们想要的东西,但是有许多东西金钱是买不到的,比如人与人之间真诚的关心。这种真诚的关爱比金钱更重要。如果我们都能像故事中的行人那样,相互帮助,相互关爱,这个世界将是多么美好呀!你们说对吗?那好,就让我们像爱自己的亲人一样去关心身边的人吧!
板书设计:
掉钱:人多拥挤
散落的钞票捡钱:我立明众人(拾金不昧)
壮汉(见利忘义)
钱归原主:高兴
小学四年级语文上期必备课件4
《美国旅游团》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感受幽默是一种智慧,它具有化解矛盾、调节气氛的作用。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认识6个生字,会写10个字。
4.注重积累,能复述这个幽默故事,续编故事。
教学建议
(一)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等。
(二)教学过程
1.识字与写字
本课学习的生字较多,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自主识字,运用多种识字方法,掌握识字规律。
(1)本课所要认识的生字可在整体感知课文后,通过摘苹果、定位认读等游戏来学习。
(2)要求会写的字可以集中来识记。这些生字大多是合体字,且多数是形声字,
都可用部件组合的方法来记。比如:“厢”是半包围结构的字,外边是“厂”部,里边是“相”,合起来就是“厢”;“厢”还是形声字,外表形,里表声。
(3)写字指导。重点指导“旅”“夷”“匆”“抹”。写“旅”时,要注意右边
部分的第三笔是“撇”,不是“横”。“抹”是左右结构的字,要写得左小右大,还要注意右边的“末”,上横长、下横短。“夷”字可联系“阿姨”的“姨”记忆,不要把第一笔“横”丢掉。“匆”字和“勿”字要注意区分,区别只在一个“点”。
2.朗读指导
这篇课文虽然不长,却有比较明显的情感变化,在阅读时要给足时间,注意感悟、体会。
(1)在初读文章时,不认识的字查查字典,扫除文字障碍。在通读文章时,将句子读得通顺、流利。在品读文章时,要读出游客的情感变化。
(2)朗读时要重点读好导游说的话,要读得轻松自然,语调活泼。
(3)可采用多种方法读,如自由读、分角色读、小组比赛读等,读后可让学生质疑讨论。为什么这个地方这样读?深入体味字里行间的意义,课文才能读出味、读出意、读出情。
3.阅读教学
在教学本则幽默时,教师要善于质疑提问,从而使学生深切地感受到幽默的作用。例如:美国旅游团在途中遇到了哪些问题?导游是如何解决的?游客的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以上述问题连缀阅读教学,学生会充分地感悟理解故事并进一步领悟幽默的魅力。
4.活动提示
(1)“读一读”。这道习题的目的在于积累词语,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方式把这些词语读清楚,或自读,或领读,或齐读,或同桌练读等。
(2)“写一写”。这一练习包含的六个词语,大都含有本课要求会写的字。所以,是对生字的一次复习巩固。教学时,先读一读,然后动笔书写,还可以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自主选择词语练习说话。
(3)“读一读,说一说”。这道练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幽默感。教师要耐心引导学生根据提供的情境大胆想象,并营造宽松的氛围,让学生畅所欲言,充分发挥想象,只要表达合乎情理就给予肯定。
5.课时安排:建议2课时。
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1.本课生字较多,在学习本课前要让学生做好充分的预习:认读生字,熟读课文,课后要留相关的作业复习巩固,注意将课内外的学习活动结合起来。
2.“读一读,说一说”这个练习,对于有些孩子来说难度不小。教师在教学时要多注意引导这样的孩子,教给方法,可以让表达较流利的孩子做示范,同时鼓励他们敢于表达。对于想象力丰富的孩子,让他们尽情地表述,愿意写的还可以落实到书面上展示给大家看。
相关资料
1.词语注释
蒺藜:一年生草本植物,茎平铺在地上,羽状复叶,小叶长椭圆形,开黄色小花,果皮有尖刺。种子可入药,有滋补作用。
泄气:泄劲。
和颜悦色:形容和蔼的脸色。
2.幽默的作用
幽默在沟通中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首先,幽默能使人感到轻松愉快,而这又是提高人的大脑及整个神经系统的张力和充分发挥潜力的必要条件。适当地制造幽默,可以活跃气氛,使沟通的效果更趋完美。好的幽默可以调节气氛,还可以驱除沟通中的疲劳感。同时,它还可以让人身心健康,延年益寿。据说,位于亚平宁半岛的意大利的5700万人口中就有1900万人在75岁以上,平均3万人中就有一个百岁老寿星。这里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心胸坦荡、乐观开朗、幽默善谈。他们很爱辩论,虽然有时争得面红耳赤,但却极少真的互伤感情,因为他们总以十分幽默的语言来缓解刺激、调节气氛。长期的观察证明,意大利人长寿的原因之一,是生活中充满了幽默。
小学四年级语文上期必备课件5
《延安我把你追寻》
一、教材说明
本课是一首新体诗,抒发了追寻延安精神的迫切心情。
诗的一、二两节写对于延安精神的追寻,三、四两节写实现现代化需要延安精神,五、六两节写追寻延安精神的重要意义。用形象说话,用一系列事物构成鲜明的意境,是本课主要表达特点。了解诗中所说的具体事物的意义和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律是教学重点。
选编这首诗,一是引导学生接受延安精神的陶冶,二是感性认识新体诗,接受语言美的熏陶。
二、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了解全诗内容,懂得发扬延安精神的重要。
三、教学建议
1、课前学生搜集阅读有关延安的资料,对抗战时期的延安有更多的了解。教师准备课文挂图,或把课文挂图,课文重点语句制成投影片或多媒体课件。
2、先指导学生朗读课文,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律,再引导学生思考、讨论:作者到延安追寻什么?为什么追寻?把诗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找出来,在读中想象,体会它的意义,然后把自己的见解和同学交流。
3、指导学生感情朗读,可让学生自由朗读这首诗,边读边思考:为什么这首诗听起来这么悦耳,读起来琅琅上口?要让学生明确到这首诗隔句押韵,并用“•”把韵脚“ang”标出来。朗读时,把韵脚适当加以突出。第一节:光、阳,第二节:香、场,第三节:琅、炕,第四节:响、梁,第五节:煌、翔,第六节:想、阳。还要让学生明确到这首诗多用排比句,朗读起来节奏感很强。朗读时,要读出排比句的气势。
4、诗中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教学。
(1)第二节的四个“追寻”。
可用投影片或录像帮助学生了解“延河、枣园、南泥湾、杨家岭”,了解延安精神。放映录像或投影片时要加以简要的解说。“延河”,清晨、傍晚,人们常在延河边上漫步,讨论革命道理;“枣园”,曾是党中央的所在地;“南泥湾”,当年359旅曾在这里恳荒种粮开展大生产运动;“杨家岭”,那里有中央礼堂和党中央办公楼,许多重要会议在这里召开。追寻“延河”、“枣园”、“南泥湾”、“杨家岭”,就是追寻延安精神,追求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力求上进、永不满足的精神,执着地追求理想并为之献身的精神。
(2)我们永远告别了破旧茅屋,却忘不了延安窑洞温热的土坑。
“告别破旧茅屋”就是告别落后,忘不了“温热的土坑”,就是忘不了密切的党群关系,干群关系,军民关系。
(3)我们毫不犹豫丢掉了老牛破车,却不能丢宝塔山顶天立地的脊梁。
“丢掉了老牛破车”,就是丢掉落后,“不能丢宝塔山顶天立地的脊梁”,就是要把延安精神发扬光大。
(4)如果一旦失去你啊,那就仿佛没有了灵魂,怎能向美好的未来展翅飞翔?
(讲失去延安精神的严重性。)
(5)第六节的三个“追寻”。
(“追寻”延安,就是追寻信念,追寻温暖,追寻光明。诗句中的“延安”仍指延安精神。)
5、在深入理解重点诗句的意思后,可用引读的方法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四、参考资料
难忘延河
祈念曾(新闻工作者,现居深圳)
《延安,我把你追寻》是我8年前的一首诗作,没想到被选入人民教育出版社新编的第12册语文课本中。回忆这首诗的写作过程,心中再次涌起火辣辣的激情和沉甸甸的思索……。1968年,我从北京大学中文系毕业,分配到陕西工作。我曾多次到延安参观采访。当时,正是十年_时期,延安的面貌变化不大。1974年我到延安采访,那里的人民依然比较贫困,我心里难过极了。归来后,写一首《延安,我为你哭泣》的诗,留在我的日记本上。粉碎“四人~”以后,拨乱反正,改革开放,延安的面貌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延安人民丢掉了老牛破车,通了飞机、火车,窑洞变成了林立的高楼大厦,人民越来越富裕。1991年,我随中央电视台《黄河》创作组再次不定期到延安采访,参观了枣园、杨家岭、宝塔山、南泥湾等地,浮想联翩,遐思漫伸……我看到当年南泥湾开荒的镢头,在大生产运动中开垦出陕北的锦绣江南;我望着延河清澈的流水,这河水曾哺育了无数中华民族秀、最有觉悟的先锋战士;我闻着枣园梨花的清香,当年毛主席在这里写下了彪炳史册的革命雄文;我走进杨家岭“鲁艺”的礼堂,毛泽东那篇《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又回响在我的再边。追寻当年革命前辈的足迹,我更感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所培育的延安精神是革命的传家宝,是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如今,时代发展了,生活富裕了,但艰苦奋斗、开拓进取的延安精神不能丢。延安精神既体现了共产党人的高尚品质和崇高理想,又凝聚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英雄气概。在我们建设现代化社会主义强国的进程中,延安精神更要发扬光大,在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情况下,更要提高精神生活的质量。
基于这种认识,我开始构思,创作了《延安,我把你追寻》这首诗。
诗写完后,1992年,收入我的诗集《人生之恋》(陕西人民出版社),受到文学界和广大读者的好评。评论家马莹伯撰文说:“这首诗以高昂的激情和生动的形象讴歌了延安精神,强调了改革开放条件下继承和发扬延安精神的极端重要性。”这首诗,1993年荣获全国诗歌“菊花奖”,1994年入选《新时期诗歌精选》。1997年选入5年制语文课本第10册,今后又选入6年制语文课本第12册。
1992年,我来到深圳,虽然离开了生活工作20多年的黄土地,但延河永远在我心中流淌,融入我的血管,净化我的灵魂。
小学四年级语文上期必备课件相关文章:
★ 四年级语文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