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范例

金凤1871分享

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下面一起来看看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仅供参考。

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1

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

【学习目标】

1、能联系上下文,理解“静谧、精神大振、枉费心机、浩如烟海、飞渡重洋’’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文中感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重要意义。

3、学习读文后能将自己的感受说给大家听。

【教学重、难点】

在读文中感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重要意义。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读题设疑

板书课题,读题。

一张普通的世界地图会引出什么发现呢?让我们带着这个疑问去阅读课文。

二、自读课文

1、自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流利。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2、自学反馈。提出不理解的词语,师生共同帮助解决。

3、指名分节朗读。

4、解释从课题中提出的疑问:是谁在什么情况下发现了什么?

5、找出课文的相关段落,再次朗读。

三、观察、读文,相互印证

1、分组观察世界地图或地球仪,找到南美洲巴西的陆地和非洲西海岸的几内亚湾看看是否像魏格纳说的那样。再看看其他陆地与海岸线是否相似。

2、熟读第五自然段“崭新的奇想”。说说这个奇想与我们刚才观察所得是否相同。

研读证据,探究过程

过渡:魏格纳为了证明自己的发现是否正确,他做了大量艰苦的考证工作,从浩如烟海的资料中寻找证据。结果发现一份非常有说服力的资料。

研读第七自然段,对魏格纳的推理过程进行梳理。

学生讨论,教师点拨归纳:

中龙是一种爬行动物,它既见于巴西,又见于非洲。爬行动物是不可能飞渡重洋的,由此证明:当时中龙是生活在同一块大陆上。

四、熟读课文,交流感受

1、学生再次默读全文。

2、魏格纳的重大发现靠的是什么?你从这件事中感受到什么?

让学生围绕这一问题说一说。

五、布置作业

1、《黄冈》第8课

2、同步阅读

【板书设计】

8_ 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

无意发现 产生奇想

寻找证据 引起震动

【教后反思】

学生在交流读书感受时,我参与其中,以一个读者的身份,围绕“魏格纳的重大发现靠的是什么”这一问题与学生进行平等交流,让学生体会到: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反复论证,是魏格纳获得成功的不可缺少的几个因素。在学生情感升华、意犹未尽之时,可以鼓励学生继续查阅有关大陆漂移学说的其他资料,以激发学生继续探索科学的兴趣和愿望。

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2

飞向月球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先……再……然后……”写一段话。

2、能根据课后提示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宇航员飞向月球的经过,懂得现代宇航事业的发展情况,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

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时间] 两课时。

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我们都听说过嫦娥奔月的故事,在这个神话故事中,月亮里有广寒宫,有桂树,有玉兔,还有漂亮的嫦娥仙子。那么,作为天体的月球上面究竟有些什么?它是什么样儿的呢?大家想知道吗?今天这堂课,老师就和你们一起跟宇航员叔叔飞到月球上去看一看,好吗?(板书课题6 飞向月球)

二、初读指导

1、学生自由读课文。

要求: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词语:

广袤 嶙峋 联络 牙膏 呈现 土壤 浆糊 把食品捏成糊

棕色 扶梯 百看不厌 心驰神往

(2)指名逐行读,指点学生从平翘舌音、前后鼻音、一字多音方面区分加点字读音的异同。

(3)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

联络:彼此交接,接上关系。

耸立:高高地直立。

宇航员:本课指乘宇宙飞船在太阳系内空间航行的人员。

心驰神往:心神飞到(向往的地方)。

百看不厌:长久地看,多次地看,不会产生厌烦情绪。

失重:本课指宇宙飞船在高空摆脱了地心引力而失去重量。

(4)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师相机指点。

3、默读课文,按课后提示划分段落。

第一段(第1~4自然段)。

第二段(第5~6自然段)。

第三段(第7自然段)。

三、精读训练

1、学习课文第一段。

(1)指名读第一段,其他同学看图思考:读了这一部分,你知道了什么?

(2)讨论交流,老师评点总结为以下三点:

①在什么时间飞向月球?(1969年7月16日9点32分)

②谁飞向月球?(阿姆斯特朗、奥尔德林、柯林斯)

③怎样飞向月球?

引导学生抓关键词理清宇宙飞船飞向月球的经过。(离开地球升上天空;向月球加速前进;脱离地球;接近月球;平稳着陆)

(板书:升天加速脱离接近着陆)

指名用自己的话复述一下宇宙飞船飞向月球的经过,语言要通顺连贯。

(3)录音欣赏。

边听录音(第1~4自然段)边回忆一下第一段的内容。

(4)设疑。

在飞向月球的过程中,你最感兴趣的是什么?课文中详写了什么现象?请课后思考,下节课讨论。

四、作业

1、描红,抄写词语。

2、朗读课文。

二课时

一、听写生字词

二、继续精读训练

1、继续学习课文第一段。

(1)自由朗读课文,画出你最感兴趣的地方,并说说为什么感兴趣。

(2)讨论,交流:

①“宇航员感到自己的身体轻飘飘的……还不时地和地面指挥中心联络着……”,

(“轻飘飘”、“无法……站稳”、“稍-……就……”、“飘来飘去”等词语写出了宇航员们在失重之后的工作情况)

指导学生朗读。

②“座舱里没有上下左右和正反之分,……悬着睡。”

(“可以……也可以……”、“悬着睡”等词语写出了宇航员们在失重之后的休息情况)

指导学生朗读。

③出示投影片:“他们吃的´饭´是特制的……捕捉。”这里写宇航员们失重之后的吃饭情况。作者用了一些表示先后的词语,你能找出来吗?

(“先……再……然后”表明了宇航员吃饭的先后次序)

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做某一件事的次序,想一想,然后说给大家听,当宇航员们吃硬颗粒状食物时也这样吃吗?为了说清楚,课文中用了一个什么句子来说明?(用“像鱼儿觅食一样”来比喻宇航员吃硬颗粒状食物的样子)

(3)这些失重现象很多人都觉得特别好玩。可是,宇航员们携带着工作任务飞向月球的,这种现象给他们的工作带来了--不便,因此,宇航员们的工作非常--(艰难)

(4)工作如此艰难,宇航员们是怎样工作的呢?

找出反映他工作认真负责的词语。

(“仔细地检查”、“一个个”、“不时地”……)

(5)经过三天多时间的飞行,飞船渐渐接近月球,在宇航员与地面指挥中心的合作下,登月舱在月球上停稳了,这个过程容易吗?

读第4自然段,抓住“地面指挥中心命令”、“逐渐减速”、“慢慢下降”、“终于”等词语,体会在月球着陆的困难和现代宇航技术的先进。

(6)小结。

2、学习课文第二段(第5、6自然段)。

(1) 默读课文,说说这一段写了什么。(写两名宇航员登上月球)

(2) 指名读第5自然段,体会两名宇航员登上月球的样子。

“心驰神往”是什么意思,说明了什么?(人类想登上月球已经很久很久了)

“小心翼翼”是什么意思,说明了什么?(宇航员首次登上月球的谨慎态度)

(板书:小心冀翼深深脚印)

假如你是宇航员,你登上月球会怎么做?

(3)自由读第6自然段,思考:宇航员们登上月球看到的是什么?(板书:没有……也没有……只能看到……)

指导看图,理解课文内容。

①月球上广袤的荒原上高山耸立、巨石嶙峋。

②随太阳光线角度的变化,月球表面呈现奇异色彩。

③站在月球看到的地球的模样。

指名读课文“最令宇航员百看不厌的……”

人类第一次登上了月球,实现了干百年来的梦想,心情该是何等激动!让我们怀着喜悦的心情读好这一段。

3、学习课文第三段。

(1)宇航员们登上月球欣赏了这独特的美景后又开始了工作。

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思考:

宇航员登上月球有什么收获?(从课文中找句子回答)(板书:几十种元素) 。

(2)“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月球一定会成为人类的另一个家

(“可以……也可以……”、“悬着睡”等词语写出了宇航员们在失重之后的休息情况)

指导学生朗读。

③出示投影片:“他们吃的´饭´是特制的……捕捉。”这里写宇航员们失重之后的吃饭情况。作者用了一些表示先后的词语,你能找出来吗?

(“先……再……然后”表明了宇航员吃饭的先后次序)

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做某一件事的次序,想一想,然后说给大家听。

当宇航员们吃硬颗粒状食物时也这样吃吗?为了说清楚,课文中用了一个什么句子来说明?

(用“像鱼儿觅食一样”来比喻宇航员吃硬颗粒状食物的样子)

(3)这些失重现象很多人都觉得特别好玩。可是,宇航员们是带着工作任务飞向月球的,这种现象给他们的工作带来了--(不便)因此,宇航员们的工作非常--(艰难)

(4)工作如此艰难,宇航员们是怎样工作的呢? 找出反映他们工作认真负责的词语。

(“仔细地检查”、“一个个”、“不时地”……)

(5)三天多时间的飞行,飞船渐渐接近月球,在宇航员与地面指挥中心的合作下,登月舱在月球上停稳了,这个过程容易吗?

读第4自然段,抓住“地面指挥中心命令-:……”、“逐渐减速?”、“慢慢下降”、“终于”等词语,体会在月球着陆的困难和现代宇航技术的先进。

(6)小结。

三、总结全文,激发兴趣

1、默读课文,概括段落提纲。(板书:飞向月球登上月球开发价值)

2、这篇课文完整地记叙了宇航员飞向月球、登上月球的经过,告诉我们月球很有开发价值。同学们想不想通过自己的研究、设计让月球为我们服务?无穷无尽的宇宙里藏着数不清的奥秘,老师希望你们好好学习,将来去研究它们,开发它们,让更多的天体,更多的资源为人类造福!

四、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用“先……再……然后……”写一段话。

五、板书设计

飞向月球

开始奔赴月球的旅行

飞往月球的途中

登上月球和月球的真实情况

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3

蟋蟀的住宅

【学习目标】

1、认识“蔽、搜”等7个生字。会写“掘、抛、倾”等13个字。能正确读写“随遇而安、慎重、骤雨”等词语。

2、学生通过自读自悟,理解课文,养成对劳动,对生活的热爱。

3、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学生通过自读自悟,理解课文,养成对劳动,对生活的热爱。

【教学时数】2课时

【课前准备】

1、课前发动学生利用各6种途径搜集有关蟋蚌生活习性,特点等图片文字资料。

2、每生准备橡皮泥一盒,白纸一张。

3、课外准备《蜗牛与黄鹂鸟》的音乐。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题,设疑铺展

1、有个小家伙,小名“蛐蛐/旷大名“蟋蟀”,这不起眼的小东西居然有人称它是昆虫王国的建筑工程师。不信,我们到蟋蚌的住宅里亲自去走一趟,转一圈,看看蟋蟀的住宅到底是什么样的?

2、板书课题:蟋蟀的住宅。

3、齐读课题。

二、自学课文,“买票进宅”

1、生自由试读课文。

2、开动“知识快车”检查自学情况:用知识竞赛的形式让学生“买票进宅”。如认读生字、词语,正确流利地朗读难读句子、小节。

三、默读课文,“看宅划说”

1、这小蟋蚌的住宅是什么样的?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一至六自然段,用“——”划出有关句子。

2、反馈交流讨论。

3、理解体会重点句子,指导感情朗读。

a、蟋蚌和它们不同,不肯随遇而安。它常常慎重地选择住址,一定要排水优良,并且有温和的阳光。

b.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

c、大体上讲,住所是很简朴的,清洁、干燥、很卫生,这座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了。

同学们,如果你是蟋蟀,天下雨了,当看到别的昆虫为寻找住宅而奔忙,自己却已有一个非常好的住宅时,你的心情如何?(自豪、骄傲)带着这种心情朗读第二、五、六自然段。

四、研读课文,“橡皮泥捏宅”

1、一个小洞就有这么多的名堂,怪不得课文说‘‘这座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了。”

2、请同学们根据课文中的语言再进行深入的研究,四人小组合作打造这项“伟大的工程”。

3、生拿出橡皮泥,捏造蟋蟀的住宅。

五、角色转换,“广告创意”

1、现在,你就是蟋蟀工程师,要参加昆虫王国第一届住宅设计大赛,请工程师为自己的住宅设计广告词。

2、语言转换,能利用课文中的语言设计广告。

4、 交流汇报,评选创意广告词。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广告链接 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学生的精彩广告词,感情朗读。

a、舒适的平台,温暖的阳光,绿色家园,这就是我们蟋蟀的住宅。

b、蟋蚌的住宅,给你一个清洁宽敞的环境,让你拥有一生的幸福。

c、精心打造,享受生活,一流的建筑。

2、读到这儿,老师情不自禁地想大声地说上一句:

一流的住宅来自一流的建筑工程师,没有建筑师的精心打造,辛勤劳作,哪有这么温暖舒适的住宅。

二、学习挖掘部分,体会蟋蟀的工作艰苦

1、在昆虫王国里,如此一流的住宅,这位建筑工程师是如何挖掘的呢?

2、研读第七、八、九自然段。

a、哪一处使你感触最深?

b、划出蟋蚌挖掘动作的词。

3、汇报交流。

4、齐读,读出蟋蟀的工作艰苦。

三、升华课文,谱写歌词

1、通过学习,同学们知道了蟋蟀住宅的特点,还知道了它的住宅是怎样建成的,蟋蟀爱唱歌,蟋蟀的歌声也很动听,现在,请同学们先听一首歌,这首歌的歌名是什么? :

2、师生用课文展示《蜗牛与黄鹂鸟》的歌词,蟋蟀和蝉都是歌唱家,现在请同学们模仿《蜗牛与黄鹂鸟》,创作一首《蟋蟀和蝉》的歌词好吗?

四、生创作交流

师生伴着《蜗牛与黄鹂鸟》旋律,齐唱改写歌词《蟋蟀和蝉》。(附歌词)

啊门啊前一只小蟋蟀,啊造啊造啊造住宅。

工具柔弱又简单,一点一点往下挖。

啊树啊上有两只蝉,,阿嘻嘻哈哈在笑它。

洞穴随处可以找啊,何必辛苦整天挖。

啊蝉啊蝉啊不要笑,自己造住宅才舒服。

五、布置作业

1、读《秋虫音乐会》(有关蟋蚌的声音)。

2、选做题。

a、《我的住宅》为题介绍蟋蟀的住宅特点,以及如何建造。

b.用以下几个小动物编个故事

蚂蚁 蜜蜂 蟋蟀 蝉 蝗虫 螳螂

3、《黄冈》第7课

【板书设计】

7、蟋蟀的住宅 —— 伟大的工程

蟋蟀的出名:唱歌、住宅

选址慎重(向阳、隐蔽)

住宅的特点:门口门外(干净、平坦)

屋子内部(简朴、干燥)

初寒动工 工具柔弱

建造的过程:不懈工作 不随遇而安

长期整修 吃苦耐劳

【教后反思】

本文从文本来说,主要写了住宅特点和修建两个方面。在学生交流自己的发现和感悟时,根据学生普遍对住宅特点感兴趣的情况,我“以学定教、顺学而导”,对课文内容作了大胆的取舍,重点研读住宅特点,概括学习修建过程。在学习住宅特点时,学生发现蟋蟀的住宅具有朝阳、倾斜、干得快的特点,我就顺势引导学生将上下文联系起来学,发现段落之间的联系,感悟小蟋蟀舒适的住宅和他的不肯随遇而安、慎重选址密不可分。通过今天的教学实践说明,这种“舍而不弃、上挂下联”突出了重点,揭示了文章的内在联系,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适应孩子的需求。

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4

《繁星》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本课的生字。

2.理清本文的行文思路,知道文章是按时间和地点的顺序描写了三次星空。

3.学习并运用联想和想象来写景状物,抒发观赏景物时的感受。

【过程与方法】

1.体会作者在不同时期不同地点观看繁星的情景描写。

2.诵读课文并揣摩作者由眼前实景产生的联想和想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

由景物引发的联想和不同感受。

难点

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生动、形象、恰当地表达感情。

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搜集巴金的资料。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同学们,星星是夜晚的精灵,在无边的夜空,闪烁着智慧的光芒。你爱看天上的繁星吗?当你凝望那充满神奇色彩的星空时,你的心情如何?今天,我们来共同学习文坛巨匠巴金爷爷对繁星的观察和感受。

2.(多媒体出示巴金简介)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甘。四川成都市人。代表作有《新生》《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春天里的秋天》《激流三部曲》(《家》《春》《秋》),他的文字带有强烈的感情 色彩,产生了重大的社会影响。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多媒体出示)

2.查字典理解词语。(多媒体出示词语)

摇摇欲坠:形容非常危险,就要掉下来或垮下来。

半明半昧:一会儿明亮,一会儿昏暗。

密密麻麻:又多又密(多指小的东西)。

3.分小节读课文。

三、研读课文,体会作者情感

1.默读课文,完成表格。(多媒体出示)

2.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多媒体出示)

(1)在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地点),我看着________________,感觉到________________。

(2)在__________(地点),__________(地点),我看着______________,感觉到________________。

(3)在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地点),我看着________________,感觉到________________。

3.为什么作者三次看星空的情景和感受会不同?

(明确:作者三次看星空的情景和感受不同,是因为随着作者年龄和阅历的增长,对星空的观察和感知逐步深入细微了。)

第一次:“从前在家乡七八月的夜晚……我最爱看天上密密麻麻的星星”表达了思念之情。

第二次:“星光在我们的肉眼里……我们觉得光明无处不在”表达了对生活充满光明、希望之感。

第三次:“我望着那许多……现在睡在母亲的怀里了”写出了海上望星的无比舒心、安详和陶醉的感受,以及与星空的知心之情。

4.看着满天的繁星,“我”获得了怎样的乐趣?根据句式练习说话。

(多媒体出示)看着满天的繁星,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章之所以值得我们一读再读,是因为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你能找出来并读一读,品一品吗?

(大部分精彩语句在第3自然段,再读第3自然段,回味、感悟、交流)

拟人句:我望着那许多认识的星,我仿佛看见它们在对我眨眼,我仿佛听见它们在小声说话。

排比句:海上的夜是柔和的,是静寂的,是梦幻的。

6.读下面的句子,用加点的词语照样子写句子。(多媒体出示)

海上的夜是柔和的,是静寂的,是梦幻的。

我望着那许多认识的星,我仿佛看见它们在对我眨眼,我仿佛听见它们在小声说话。

四、小结课文,复习词语

1.请写出几个描写星空的词语。

例:星群密布

(  )(  )(  )

2.复习词语。

纳凉星群密布静寂半明半昧摇摇欲坠梦幻

五、总结仿写,拓展作业

1.仿写。

在作者的笔下,繁星点点,胜似仙境,美妙无比。本文之所以有如此美妙的意境,是因为本文有对星空真实的描绘,也有作者自己丰富的联想,这种写法就叫作虚实结合。模仿课文的写法,按照句式也写一段这样的话。

(多媒体出示句式)

我望着____________________,我仿佛看见________________,我仿佛听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觉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学生大声朗读课文,寻找虚写景物的句子。

(2)学生找出这些句子后进行赏析,并按要求写作。

(3)大组交流汇报自己所写的句子。

2.拓展。

(1)将自己看繁星的经历写成一段话。

(2)画一幅星空图,并写上几句话。

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主要内容是巴金描写三次看星星的经历,作者着重地描写了第三次在海上看星星的过程,文章语言非常的优美。多角度的写景,在这一部分上,我觉得我处理的是理性有余,感性不足。这样的一种美景,我认为只有把气氛用自己的语言渲染的到位,让学生充分地去体验,让学生感受到散文的美。这样让学生感受到散文语言的美,才能达到这节课的最终目标与良好效果。

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5

爬山虎的脚

【学习目标】

1、了解爬山虎的特点,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和能力。

2、感受作者对大自然无限热爱的生活情趣。

3、背诵、抄写作者描写生动形象的句子,段落,并仿照课文写一篇介绍植物的文章。

【教学重、难点】

了解爬山虎的特点,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教学时数】2-3课时

【课前准备】

1、课前发动学生观察,采集实物,拍照,收集有关植物攀爬运动的资料.

2、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举行“植物资源”共享会

大自然是一个奇妙的世界,日月星辰、风雨雷电、花草树木、鸟兽虫鱼,真是色彩斑斓,奇妙无穷啊!下面我们举行一个“植物资源”共享会,请你展示自己找到的有关实物,图片,照片,介绍自己了解的植物攀爬运动的资料。

二、提示课题,范读课文

1、这节课老师要和大家一起走近大作家叶圣陶的《爬山虎的脚》,去了解爬山虎,欣赏爬山虎。

2、板书课题:爬山虎的脚。

3、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思考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爬山虎的?

4、学生交流,教师归纳出本篇课文的两个探究点(多媒体显示):

a、爬山虎的叶子是怎样的?

b.爬山虎的脚是怎样的,又是怎样爬的?

三、合作探究,深入研读

1、大家希望先探究什么?为什么?

2、四人小组研究描写爬山虎脚的三、四、五自然段,要求(多媒体显示):

a、作者是如何具体生动的描写的?

b、一定的方式把自己探索到的知识向大家汇报、展示。

3、学生自由学习。

四、汇报交流

1、一组学生竞赛读写“脚”样子的句子,并交流圈出认为重要的词。

(反面、枝状六七根细丝、嫩红)

可让学生明白作者是从脚的位置、样子、颜色三方面来观察、描写的。

2、学生上台板画爬山虎的脚,并口述为什么这样画。可趁机让全班跟着他画,体会比喻句的妙处。

3、三生依次上台(师给带上他自己画的爬山虎的头饰)作“自我介绍”,师鼓励灵活表述。

4、同桌介绍。

5、四生开火车读具体写脚怎么爬的句子,并交流“爬”有关的重要动词。(爬:触一巴+拉+贴)

6、多媒体动画演示爬山虎是怎样爬的。

7、指导朗读。

8、点击出示中心句: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

质疑:“一脚一脚”能不能换成“一步一步”,为什么?

9、从中你又能体会到什么呢?(落实人文性)

教师可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来体会,例如:往上爬、蚊龙的爪子、相当牢固、休想拉下等。

10、小组比赛朗读。

11、一生扮演爬山虎的角色,演一演,说一说怎样爬。

五、积累语言

抄写你认为写得好的句子,并背诵三、四、五自然段。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导人:上节课我们探究了爬山虎的脚的样子以及它是怎样爬的,谁能以爬山虎的角色向大家介绍一下。

2、指名“自我介绍”。

3、这节课我们要探究爬山虎的叶子是怎样的?

二、合作探究,深入研读

1、四人小组研读第二自然段,要求(多媒体显示):

a、研究作者是如何有条理地描写叶子的?

b.标出你喜欢的词,两人小组讨论为什么喜欢?

C、要用一定的方式把自己研究的知识向大家汇报。

三、汇报交流

1、 生朗读描写静态的句子。教师通过多媒体引导学生体会“新鲜”“均匀”以及那么……那么……”句式的好处。

2、 指导朗读

3、 多媒体出示描写动态的叶子的句子。(一阵风拂过……)

教师引导学生想象,读这句话,你仿佛看到什么,听到什么?重点落实一个“漾”字。

4、 多媒体展示“漾起波纹的叶子”的情景。

5、 指导朗读。

四、回归整体,体会写法

1、同学们,你想过吗,课文为什么以《爬山虎的脚》为题?师随机引导学生体会写爬山虎的叶子是为了衬托爬山虎的脚。

2、那么作者为什么写得这么好呢?

3、交流归纳:

a、整体到部分一步一步细致观察。

b.能抓住特点观察。

c.作者很有酎Jb地怀着喜爱之情观察,观察得非常深入。

五、积累运用,提升语言

1、 把你喜欢的部分背下来,抄下来。

2、 课外练笔。

请你仔细观察一种攀援植物,仿照课文写一写,内容要具体,语言要通顺。

六、布置作业

1、抄第6课生字组三词

2、《黄冈》第6课

3、背诵第三至五自然段

4、完成课外练笔

【板书设计】

爬      位置:茎上长叶柄的反面

山   特点 样子:像……像……(细丝) 抓住特点

虎       颜色:嫩红(嫩绿) 观察细致

脚    爬  触→巴→拉、贴(牢固)

【教后反思】

在教学这一课时,我让学生自己动手,发现问题,学生学习很积极。从课前学生(杨丰华)找来爬山虎的实物,到后来的小结环节我问学生:学了这一课有什么收获?学生们有的说他认识了爬山虎;有的说他开始喜欢爬山虎了;有的说画图、写作必须认真地观察、比较才能做得更准确;还有的竟然说爬山虎很可爱,能美化环境,建议学校四周的围墙前都种上爬山虎,把我们的校园打扮的更漂亮些,真让我没有想到。这些不都是我这一课教学所期望的吗?甚至超出了我的期望:学生在学到知识的同时,还知道了运用知识来美化我们的生活环境。

我在叹服学生的同时,认真地总结了本课的教学:如果我没能及时地发现学生的学习状况;如果我没能及时地调整教学内容;如果我没能让学生在观察、比较的同时去亲自动手体验;如果我只是按照事先备好的教案进行……那这一节课的效果会是这样的吗?


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5篇

小学四年级语文特色教学设计5篇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范文

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人教版详案五篇

小学语文人教四年级上册教学设计范文

人教四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范文

小学语文四年级教学设计5篇范文

四年级语文人教版上册教学教案设计五篇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名师详案五篇

小学语文上册教学设计四年级5篇作文

    294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