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洛斯的维纳斯高二语文优秀教案

嘉红0分享

断臂维纳斯是一尊著名的古希腊大理石雕像,表现的是希腊神话中爱与美的女神阿佛洛狄忒,罗马神话中与之对应的是维纳斯女神。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米洛斯的维纳斯高二语文优秀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

《米洛斯的维纳斯》教案

这篇文章被选编在高中语文第二册第四单元,本单元是文化随笔,教学的重点是要理解作者所发表的观点,《米洛斯的维纳斯》一文,是日本作家清冈卓行用散文的笔法写就的一篇艺术评论,谈的是米洛斯的维纳斯因偶然缺损双臂而意外获得了非凡的美学价值,观点建筑在哲学,文艺美学的基础上,表述又极具概括性,因而内涵深蕴。为了降低认知难度,我做了一个大胆的尝试,就是不拘泥于文本上那些艰涩难懂的句子的理解(甚至我有意淡化这些句子的揣摩,我只有用“这种语言是清冈卓行的语言”来说服自己),而是结合同学们的艺术眼光,通过具体的事例把作者的观点引向生活层面,从而藉此把学生批判的目光牵引入更深广处,在研究探讨中培养思辨习惯,启迪创新思维。

知识目标:

一:虚实相生原理及实践(教学重、难点)

二:对作者的见解发表自己的看法(探究评价)

三:通过阅读本文,提高审美修养。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鼓励学生发表创造性见解。

教学方法:

多媒体辅助;课堂以学生讨论、释疑为主(一课时)

预习布置:

1.查阅资料,了解有关维纳斯的神话传说及“断臂维纳斯”雕像的特征。(以法国巴黎,希腊神话,日本清冈卓行三个名词与维纳斯组成一句话)

2.通读全文,了解大意,把握作者的主要观点。

3.对作者的观点发表一点自己的见解。

教程设计:

一:导入——奠定审美认识的基础,培养阅读探讨的兴趣。

《红楼梦》中描写林黛玉形象: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讨论总结:小说中的林黛玉存在于读者的想象中,她带有理想的色彩,给人以神秘感,60个同学眼中会有60个林黛玉,而电视画面中的林黛玉太实,很难符合每一个同学的审美理想,可见,想象中的艺术形象更具有梦幻般的美感。

二、导读——把握并理解作者的主要观点,领会虚实相生的美学原理。

A: 整体感知(学生概括文章的主要观点,并师生互动讨论之。)

1、试揣摩商人和作者会从何角度来看待维纳斯。

①拍卖会上——商人——米洛斯的维纳斯

②博物馆里——清冈卓行——米洛斯的维纳斯

2、维纳斯的美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欣赏图片谈维纳斯的实体美和空白的美)

3、“有臂‘的局限;(通过想象,把握暗示美,并由此上升到虚实相生的规律)

B:虚实相生规律的实践应用(绘画、写作)

三、发散思维——对作者观点的质疑(失去的只能是双臂)

四、练习布置

1、联系课文,思考:

断臂的维纳斯是美的,但是否残缺都是美的呢?

2、宋朝设置了规模很大的宫廷画院——翰林图画院。并对画家授以各种职位,还常常用诗句作画题进行考试,有一年,考试的题目是:“竹锁桥边卖酒家”。请以学过的虚实相生的原理对这副画构思,用文字或者图画表示。

米洛斯的维纳斯

清冈卓行

我欣赏着米洛斯的维纳斯,一个奇怪的念头忽地攫住我的心——她为了如此秀丽迷人,必须失去双臂。也就是说,使人不能不感到,这座丧失了双臂的雕像中,人们称为美术作品命运的、同创作者毫无关系的某些东西正出神入化②地烘托着作品。

据说,这座用帕罗斯岛产的大理石雕刻而成的维纳斯像,是19世纪初叶米洛斯岛的一个农人在无意中发掘出来的,后被法国人购下,搬进了巴黎的罗浮宫③博物馆。那时候,维纳斯就把她那条玉臂巧妙地遗忘在故乡希腊的大海或是陆地的某个角落里,或者可以说是遗忘在俗世人间的某个秘密场所。不,说得更为正确些,她是为了自己的丽姿,无意识地隐藏了那条玉臂,为了漂向更远更远的国度,为了超越更久更久的时代。对此,我既感到这是一次从特殊转向普遍的毫不矫揉造作的飞跃,也认为这是一次借舍弃部分来获取完整的偶然追求。

我并不是想在这里玩弄标新立异之说。我说的是我的实际感受。毋庸赘言,米洛斯的维纳斯显示了高贵典雅同丰满诱人的惊人的调和。可以说,她是一个美的典型。无论是她的秀颜,还是从她那丰腴④的前胸延向腹部的曲线,或是她的脊背,不管你欣赏哪儿,无处不洋溢着匀称的魅力,使人百看不厌。而且,和这些部分相比较,人们会突然觉察到,那失去了的双臂正浓浓地散发着一种难以准确描绘的神秘气氛,或者可以说,正深深地孕育着具有多种多样可能性的生命之梦。换言之,米洛斯的维纳斯虽然失去了两条由大理石雕刻成的美丽臂膊,却出乎意料地获得了一种不可思议的抽象的艺术效果,向人们暗示着可能存在的无数双秀美的玉臂。尽管这艺术效果一半是由偶然所产生,然而这却是向着无比神妙的整体美的奋然一跃呀!人们只要一度被这神秘气氛所迷,必将暗自畏惧两条一览无遗的胳膊会重新出现在这座雕像上。哪怕那是两条如何令人销魂勾魄的玉臂!

因此,对我来说,关于复原米洛斯的维纳斯那两条已经丢失了的胳膊的方案,我只能认为全是些倒人胃口的方案,全是些奇谈怪论。当然,那些方案对丧失了的原形是做过客观推定的,所以,为复原所做的一切尝试,都是顺理成章⑤的。我只不过是自找烦恼而已。然而,人们对丧失了的东西已经有过一次发自内心的感动之后,恐怕再也不会被以前的、尚未丧失的往昔所打动了吧。因为在这里成为问题的,已不是艺术效果上的数量的变化,而是质量的变化了。当艺术效果的高度本身已经迥然⑥不同之时,那种可以称之为是对欣赏品的爱的感动,怎能再回溯而上,转移到另一个不同对象上去呢?这一方是包孕着不尽梦幻的“无”,而那一方却是受到限制的、不充分的“有”,哪怕它是何等的精美绝伦⑦。

比如,也许她的左手掌上托着一只苹果,也许是被人柱像支托着,或者是擎着盾牌,抑或⑧是玉笏⑨?不兴许根本不是那样,而是一座显露着入浴后羞羞答答的娇姿的雕像。而且可以进一步驰骋想象——会不会其实她不是一座单身像,而是群像中的一个人物,她的左手搭放在恋人的肩头。人们从考证的角度,从想象的角度,提出形形色色的复原试案。我阅读着这方面的书籍,翻阅着书中的说明图,一种恐惧、空虚的感觉袭上心来。选择出来的任何一种形象,都如我方才所述,根本不能产生超越“丧失”的美感。如果发现了真正的原形,我对此无法再抱一丝怀疑而只能相信时,那我将怀着一腔怒火,否定掉那个真正的原形,而用的正是艺术的名义。

在这里从别的意义上讲,令人饶有兴趣的是,附了两条胳膊之外,其他任何部位都丧失不得。假定丧失的不是两条胳膊,而是其他的肉体部分,恐怕也就不会产生我在这篇文章中谈到的魅力了。譬如说,眼睛被捅坏了,鼻子缺落了,或是乳房被拧掉了,而两条胳膊却完好无损地安然存在着,那么,这座雕像兴许就不可以放射出变幻无穷的生命光彩了。

为什么丧失的部位必须是两条胳膊呢?这里我无意接受雕刻领域躯干像方面的美学理论。我只是想强调胳膊——说得更确切些,是手——在人的存在中所具有的象征意义。手,最深刻、最根本地意味着的东西是什么呢?当然,它有着实体和象征之间的一定程度的调和,但它是人同世界、同他人或者同自己进行千变万化交涉的手段。换言之,它是这些关系的媒介物,或者是这些千变万化交涉的原则性方式。正因为如此,一个哲学家所使用的“机械是手的延长”的比喻,才会那么动听,文学竭力赞颂初次捏握情人手掌的幸福感受的述怀,才会拥有不可思议的严肃力量。不管是哪种场合,这都是极其自然的,极其富有人性的。而背负着美术作品命运的米洛斯的维纳斯那失去了的双臂,对这些比喻、赞颂来说,却是一种令人难以相信的讥讽。反过来,米洛斯的维纳斯正是丢失了她的双臂,才奏响了追求可能存在的无数双手的梦幻曲。

《米洛斯的维纳斯》同步训练

一、基础部分

1.选出字形全对的一项

A.罗浮宫 玉臂 矫揉造作 舍弃

B.博物馆 俊美 身才匀称 故宫

C.羞答答 赞颂 出神入画 希腊

D.米洛斯 玉笏 消魂勾魄 交涉

2.选出加点字读音有误的一项

A.飞跃(yuè) 偶然(ǒu)

烘托(hōnɡ) 背负(fù)

B.髋部(ɡuān) 妩媚(mèi)

婚姻(yīn) 日本(rì)

C.梦幻(huàn) 延长(chánɡ)

程度(dù) 确切(qiè)

D.象征(zhēnɡ) 手段(duàn)

严肃(sù) 比喻(yù)

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无论是她的秀颜,还是从她那丰腴的前胸伸延向腹部的曲线,或是她的脊背,不管你欣赏哪儿,无处不洋溢着匀称的魅力,使人百看不厌。

丰腴:丰满。

B.这一方是包孕着不尽梦幻的“无”,而那一方却是受到限制的、不充分的“有”,哪怕它是何等地精美绝伦。

绝伦:独一无二,没有可以相比的。

C.当然,那些方案对丧失了的原形是做过客观推定的,所以,为复原所做的一切尝试,都是顺理成章的。

顺理成章:写作遵循事理,自成章法。

D.比如,也许她的左手掌上托着一只苹果,也许是被人柱像支托着,或者是擎着盾牌,抑或是玉笏?

抑或:连词,表示选择关系。

4.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使人不能不感到,这座丧失了双臂的雕像中,人们称为美术作品命运的、同创作者毫无关系的某些东西正出神入化地烘托着作品。

B.我并不是想在这里玩弄独树一帜之说。

C.人们从考证的角度,从想象的角度,提出五花八门的复原试案。

D.文学竭力赞颂初次捏握情人手掌时的幸福感受的述怀,才会拥有不可理喻的严肃力量。

5.对“如果发现了真正的原形,我对此无法再持一丝怀疑而只能相信时,那我将怀着一腔怒火,否定掉那个真正的原形,而用的正是艺术的名义”这句话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实际上不相信会有真正的原形出现。

B.作者会以艺术的名义否定掉即将出现的真正的原形。

C.作者对否定真正的原形的行为怀着一腔怒火。

D.作者不希望有真正的原形出现,因为它会破坏断臂的维纳斯的神秘美。

6.将下面句子变为陈述句。

当艺术效果的高度本身已经迥然不同之时,那种可以称之为是对欣赏品的爱的感动,怎能再回溯而上,转移到另一个不同对象上去呢?

二、阅读部分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文后问题。

据说,这座用帕罗斯岛产的大理石雕刻而成的维纳斯像,是19世纪初叶米洛斯岛的一个农人在无意中发掘出来的,后被法国人购下,搬进了巴黎的罗浮宫博物馆。那时候,维纳斯就把她那两条玉臂巧妙地遗忘在故乡希腊的大海或是陆地的某个角落里,或者可以说是遗忘在俗世人间的某个秘密场所。不,说得更为正确些,她是为了自己的丽姿,无意识地隐藏了那两条玉臂,为了漂向更远更远的国度,为了超越更久更久的时代。对此,我既感到这是一次从特殊转向普遍的毫不矫揉造作的飞跃,也认为这是一次借舍弃部分来获取完整的偶然追求。

7.根据不同的要求,将画线句子变成不同的单句。

(1)突出维纳斯像的发掘情况:

(2)突出维纳斯像的最后结局:

8.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对此”的“此”的指代对象说明正确的一项是

A.她是为了自己的丽姿,无意识地隐藏了那两条玉臂。

B.为了漂向更远更远的国度,为了超越更久更久的时代。

C.她是为了自己的丽姿,……更久更久的时代。

D.我既感到这是一次……偶然追求。

9.用课文中的其他语句解释末段最后一句话的含意。

10.结合全文,说明下面句子的含意:“人们只要一度被这神秘气氛所迷,必将暗自畏惧两条一览无遗的胳膊会重新出现在这雕像上。哪怕那是两条如何令人销魂勾魄的玉臂”。

11.你见过断臂维纳斯吗?想办法见她一面,见后谈谈你的想法。

能力训练篇

一、基础部分(每小题3分,共21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攫住(jué) 毋庸赘言(zhuì) 匀称(chēnɡ)

B.发掘(jué) 变幻无穷(huàn) 脊背(jí)

C.回溯(sù) 销魂勾魄(pò) 胳膊(bó)

D.丰腴(yú) 一览无遗(yí) 臂膊(bó)

2.下列词语(成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标新立异 出神入化 顺理成章

B.出乎意料 完好无损 精美绝纶

C.烘云托月 百看不厌 驰聘想象

D.不可思议 骄揉造作 擎着盾牌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虚词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我们要办好一批重点学校,以便为了国家培养更高质量的专门人才。

B.我们的朋友为了我们的胜利而高兴是可以理解的。

C.说得更为正确些,她是为了自己的丽姿,无意识地隐藏了那两条玉臂,为了漂向更远更远的国度,为了超越更久更久的时代。

D.我认为医学院不该让他这样的学者为了这种事情操心。

4.“我欣赏着米洛斯的维纳斯,一个奇怪的念头忽地攫住我的心——她为了如此秀丽迷人,必须失去双臂。”句中“奇怪的念头”指什么?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借舍弃部分以获取完整。

B.人不可能是完美无缺的,正因为她这样秀丽迷人,所以必须给她留下点缺憾。

C.双臂残缺本是一种遗憾,但美感却正由此而来。

D.艺术作品的魅力往往由特殊而转向普遍。

5.“这座丧失了双臂的雕像中,人们称为美术作品命运的,因创作者毫无关系的某些东西正出神入化地烘托着作品。”对这句中画线部分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艺术欣赏是一种再创造,欣赏者可以对创作者的想象活动,以自己的经验和思考来加以补充、阐发。

B.这座雕像丧失的是两条具体的大理石刻成的胳膊,获得的却是一种抽象的不可思议的艺术效果。

C.所谓“某些东西”,还包括笼罩着雕像的那种难以准确描绘的神秘气氛,孕育着一个个具有多种可能性的生命之梦。

D.美术作品乃至一切艺术创作活动的效果,完全并且只能取决于审美主体即欣赏者的审美感受和评价,而同创作者确实毫无关系。

6.“如果发现了真正的原形,我对此无法再抱一丝怀疑而只能相信时,那我将怀着一腔怒火,否定掉那个真正的原形,而用的正是艺术的名义。”对上句中作者“怀着一腔怒火”原因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讨厌那些要复原维纳斯雕像胳膊的无事生非。

B.生活的真实代替不了艺术的真实。

C.扼杀了对审美客体的美好想象。

D.破坏了对欣赏品发自内心的爱的感动(情感)。

7.下列各句,句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汽车制造大有学问,光是外观就很讲究,外形流不流线型不是用眼睛可以看出来的,而是要经过风洞实验才能判断出来的。

B.伪造国家货币或贩卖伪造的国家货币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可以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C.今天我们去参观高科技农业生产基地,走在半路上,忽然下起雨来,路滑得很,一不小心,摔了一跤,跌了个四脚朝天。

D.在距今6000年左右,河南、陕西、甘肃等地出土的采陶器皿,所绘的花纹变化多端,绚丽多彩。

二、阅读部分(33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8~12题。(16分)

传记是一种实录性的文学。在理论上,我也承认那些飞腾的想象在文学作品中的重要位置。可是实际上,我总偏爱那些事实气味比较浓重的作品。在那里,我仿佛更能够接触到一种真实生命的呼吸和表情。

但是,传记所取材的人物和作家写作的态度方法,是很不一致的。有些传记作品中的人物,只叫我们钦敬,甚至于只叫我们畏惧。他不叫我们怜爱,不叫我们反省。在罗曼•罗兰的传记中,许多人物,虽然性格十分差异——例如米开朗琪罗,既不和贝多芬相近,也和米勒有着分别——可是,读了总叫人感动、反省和振奋。像贝多芬那种坚强、泼辣而又富于人情的人物,他的震撼和扶掖我们,不用多说了。托尔斯泰和米开朗琪罗——特别是米氏,都是具有很大弱点的人,可是我们在传记里和他们接触,却感奋地分了他们痛苦、失败,同时也分了他们的诚挚和成功。我们的生命和他们的差不多融成一片,决不只“枕着他们休息一会”而已。有些传记叫我们读了,只深深赞叹着作者艺术的高妙,可是对于作品中人物的性格和行动,却不怎样兴起重大的关心。我们只做了一回人生的旁观者和艺术的鉴赏者。这种性质的传记,现代并不少。像莫里哀那样的名手,他的作品多少也要叫我发生这种感觉。罗曼•罗兰的名人传,分明是属于另一种类的。它不是没有艺术的威力,而是这种威力在显示了一种真实的人生之后,自己躲藏了起来,它不要叫自己浮泛在读者的意识上——因为这样会妨碍读者对作品中人物的交感融会。这正是蒙庄所说的“得鱼忘筌”的境界,第一流的艺术家要叫读者经由作品直接地去“关心参与”活的人生。叫人只停留在他们艺术的戏法前而不过是那些搔首弄姿的小家罢了。真正的艺术应该超越艺术。

严格说来,罗曼•罗兰的名人传,自然并没有达到传记文学应该到达的理想地步。例如他对于那些伟大人物性格的形成和发展等,就没有给予比较深入的分析——特别是社会学的分析,而这在我们看来是相当重要的。可是,他另一方面的成功太伟大了,以至于叫人对于这种缺点也觉得并不怎样紧要。

(节自钟敬文《罗曼•罗兰的名人传》)

8.文中“枕着他们休息一会”一句的含意,正确的解说是什么?(不超过15个字)(3分)

9.文中“这正是蒙庄所说的‘得鱼忘筌’的境界”一句,“得鱼忘筌”具体说的是一种怎样的境界?(不超过20字)(3分)

10.本文作者实际上谈到了三类传记,简要概括每类传记的特点。(每类均限于20字以内作答)(3分)

11.作者认为,罗曼•罗兰“另一方面的成功太伟大了”,这样说的原因是什么?(限于15字以内作答)。(3分)

12.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两项是(4分)

A.真正的艺术要求形式服从内容,二者是和谐地统一的。

B.“飞腾的想象”在文学作品中的重要性只在理论上的意义。

C.优秀的名人传记能同时使人参与人生却并非不要艺术鉴赏。

D.罗曼•罗兰是第一流艺术家,他的名人传却也不尽如人意。

E.作者告诉人们“事实气味浓重”的传记作品,有些缺点也不要紧。

(二)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13~15题。(6分)

使至塞上

王 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注:开元年间,唐玄宗命王维出塞宣慰,察访军情,实际是将王维排挤出朝廷。这首诗作于赴边途中。

13.这首诗,作者重在写景。“归雁入胡天”即通过抓住景物特征,点明出塞的季节是 。(1分)

14.古诗中多用飞蓬比喻漂流在外的游子,本诗中却是比喻一个负有朝廷使命的大臣,正是暗写诗人内心的 。(2分)

15.“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被近人王国维称为“千古壮观”的名句。试简要分析这两句诗的艺术效果。(3分)

(三)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6~18题。(11分)

灵公好妇人而丈夫饰者,国人尽服之。公使吏禁之。曰:“女子而男子饰者,裂其衣,断其带。”裂衣断带,相望而不止。晏子见,公问曰:“寡人使吏禁女子而男子饰,裂断其衣带,相望而不止者,何也?”晏子对曰:“君使服之于内,而禁之于外,犹悬牛首于门而卖马肉于内也。公何以不使内勿服,则外莫敢为也。”公曰:“善。”使内勿服,不逾月而国莫之服。

——《晏子春秋》

注:灵公:齐灵公。

16.解释下列加点词语。(2分)

(1)裂其衣,断其带 裂:

(2)国人尽服之 服:

17.将下列句子译成白话文。(6分)

(1)灵公好妇人而丈夫饰者

(2)不逾月而国莫之服

18.这则短文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3分)

三、语言运用(每小题2分,共6分)

19.根据下面这则简讯的信息要点,拟一条一句话新闻。(不超过40字)

日前,由省计划委员会主持立项,省农业厅专家验收组验收把关的“人工模拟银杏杀菌剂中试”项目,在莱阳农学院通过验收。

人工模拟农用杀菌剂,是以银杏中具有生物性质的化学结构为模板,选用有关化工原料,采用先进的人工模拟技术合成的高效、安全、经济的农用杀菌剂。它由莱阳农学院植保系孟昭礼教授主持,历经18年上千次试验研制成功。该项研究小试产品的室内外药效试验,已于1997年11月11日由省农业厅主持通过了专家验收。1997年12月9日,在省科委主持下,又由国内著名专家对药效和合成工艺进行了鉴定。省委、省政府对该项研究十分重视,于1998年由省计委列为重大攻关项目。

这种中试产品,在室内外对番茄灰霉病、草莓白粉病、苹果腐烂病和轮纹病、小麦纹枯病及白粉病等不仅防治效果好,而且防治谱广。

20.将下面一则消息概括为一句话新闻。(不超过25个字)

北京时间昨天凌晨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在召开市场委员会议之后发表声明,表示联邦基金利率不变,即不降息。美联储称,在经过协商之后,参加会议的人员达成一致的共识:维持现有的利率水平。分析人士认为不降息的消息将会对刺激经济复苏产生一定的副作用。此间经济分析人士认为,美联储的声名显示,如果美国经济复苏面临严重危险,美联储将进一步降息,以刺激经济增长。美联储宣布维持利率不变,动摇了投资者对经济处于复苏的信心,唤起了大多数市场人士对“二度衰退”的顾虑,导致美国股市周二收挫。道琼斯工业指数错低206.43点或2.38%,至8482.46;标准普尔500指数挫跌19.58点或2.17%,至884.22;Nasdaq综合指数收挫37.52点或2.87%,至1269.32。

21.把下面这则报道概括为一句话新闻。(不超过15个字)

世界可再生能源观测所的最新统计表明,近10年来,风能、水力、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占全球总发电量的比例下降了2.2%,专家认为这一现象应引起有关国家和机构的足够重视。

这项统计是世界可再生能源观测所对全世界70多个国家的发电情况进行调查后完成的,并由法国国家电力公司10日公布。

统计表明,可再生能源发电占全球总发电量的比例从1993的20.6%下降到2001年的18.4%。而在此期间,石油、煤炭及天然气等石化燃料的发电量以年均3.24%的速度增长,核能发电的年均增长率也高达2.43%。

这家公司表示,可再生能源发电是保护环境的有效办法,因此全世界都应该重视其发展,进一步降低石化燃料发电上升比例。

课堂练习篇

一、1.A 2.B 3.C 4.A 5.D

6.当艺术效果的高度本身已经迥然不同之时,那种可以称之为是对欣赏品的爱的感动,不能再回溯而上,转移到另一个不同对象上去。

二、7.(1)据说这座用帕罗斯岛产的大理石雕刻而成,后被法国人购下,搬进了巴黎的罗浮宫博物馆的维纳斯像是19世纪初叶米洛斯岛的一个农人在无意中发掘出来的。

(2)据说,这座用帕罗斯岛产的大理石雕刻而成,19世纪初叶米洛斯岛的一个农人在无意中发掘出来,后被法国人购下的维纳斯像被搬进了巴黎的罗浮宫博物馆。

8.C

9.“米洛斯的维纳斯虽然失去了两条由大理石雕刻成的美的臂膀……奋然一跃呀!”

10.这句话的含意是玉臂的恢复,表面看似完整,实际上会破坏断臂所散发的神秘气氛,限制人们的想象,也就失去了抽象意义上的天地神妙的整体美。

11.略

能力训练篇

一、

1.解析:A.匀称chèn;B.脊jǐ背;C.胳膊bo。

答案:D

2.解析:B.纶—伦;C.聘—骋;D.骄—矫。

答案:A

3.解析:表动作或行为的目的;A、B、D都应改用“为”。A表服务的对象,相当于“替”“给”,B、D表动作的原因和由来。

答案:C

4.B

5.解析:“审美主体”不只是“欣赏者”,也指创造美的人,即创造者。“完全”“只能”及“同创作者毫无关系”等词语均不当。

答案:D

6.C

7.解析:A项“外型流不流线型”不合表达习惯,应改为“外型是否流线型”;C项句意不明,前面的主语是“我们”,后面“一不小心摔了一跤”的是个体,指的是谁,不明确;D项语序不当,“在……左右”,删去“在”,并在“左右”后加“的”,再移至“彩陶”前。

答案:B

二、(一)8.把名人传记作为生活的消闲品。

9.为展示真实的人生而不注重作品的形式。

10.①书中人物只能让人钦敬而无怜爱与反省。②用高妙的艺术性拉开与读者的距离。

③使读者与作品人物交感融会,直接参与人生。

11.写出了真实的人生、真实的生命。

12.BE

(二)13.春天

14.激愤和抑郁

15.这两句写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不仅准确地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深切的感受。

(三)16.(1)裂:撕破;断:剪断。

(2)穿,作动词用。

17.(1)灵公喜欢妇女穿男子的服饰。

(2)不到一个月,国中没有女子穿这种(男子)服饰了。

18.不允许别人做的事,自己要带头不去做。上行则下效,自己以身作则,从我做起,才能取信于民。

三、19.孟昭礼教授主持的“人工模拟银杏杀菌剂中试”项目日前在莱阳农学院通过了专家验收。

20.美联储宣布维持利率不变,美国股市应声而落。

21.世界可再生能源发电比例减少

《米洛斯的维纳斯》教学札记

高一的学生在进行审美判断时常存有这样的误区:“完美”才是美,缺陷便是丑。由此他们常又走向另一个极端:美是不存在的,现实中处处充斥着丑恶。显然,这样的审美观不利于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不利于他们的身心的健康成长。

因此,在高一年级第二学期学习日本当代作家清冈卓行的美学随笔《米洛斯的维纳斯》就显得犹为重要。

其价值和意义主要表现在:1、艺术的残缺有时会产生一种神秘的氛围,生活也如此,残缺有时也是一种美;2、艺术的欣赏其实就是一种发现,是观赏者的另一种创造。前者给我们的是生活的启示,后者给我们的则是一种欣赏艺术的方法。前者引导学生正确面对生活,后者引导学生怎么学会欣赏(包括文学作品)。

因此,我的教学必须以一种民主的氛围去让学生“发现”这位日本作家倒底在说些什么,让他们与作家交流,与同学交流,与我交流,并进而获得某种感悟和提升——这是我的教学基本思路(或理念)。

1、采用多媒体,通过立体的丰富的资料酝造出问题情景:

关于维纳斯的雕像,同学们并不陌生。但当我用大屏幕高清晰地打出来时,不少女同学低下了头。

于是,我轻轻点击,伴随优美的音乐我问:女神像为何是裸体的?

有人回答是艺术的需要,有人说是为了展示人体美。那么,我又问:将女神表现为半裸,是否是对神的亵渎?

学生讨论,要我提示。

好,我于是又通过大屏幕展示巴尔干半岛的地形图,目的是要通过古希腊三面环海的地理特点进而理解古希腊人的文化性格。

还不够,我又展示古希腊人崇尚健美体格,在竞技场肉身相搏的资料。

最后,我又指出:古希腊神话是将神人化、世俗化。有人神同形同性的特点。维纳斯作为爱情、婚姻、生育之神以半裸的形式来表现是非常有分寸感的。

这样师生便达成共识:半裸既是艺术的需要,同时也是古希腊人文化、审美、生活的一个必然归宿。

2、类比、旁推——领悟艺术美感的秘密

学生通读全文,很容易提炼出作者的观点:维纳斯的美正是在于她的“巧妙”的残缺。

那么,为何残缺便是“美”呢?

学生:因为双臂的残缺暗示着可能存在无数双秀美的玉臂。是不尽梦幻的“无”对受到限制的“有“的超越。

这样我们便会发现:美其实就是欣赏者的一种“感悟”,这种感悟是没有止境的,是深不可测的,是不可言传的,是对有限的一种超越。

抽象了,我捕捉到学生的表情。

我于是打出一幅梅花图,并将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一并附出,让学生领会艺术中的“有”与“无”。学生沉思片刻,便回答:梅花展示在我们眼前的视觉形象是“有”,而陆游赋予它一种节操便是“无”。

我再打出一幅白石老的〈虾〉图。学生不假思索:虾的灵巧、透明、纤细是“有”,而清澈的水便是“无”。

这样,通过类比,学生发现了艺术作品中的“有”与“无”。

我于是不失时机的将中国艺术中的两个美学概念提了出来:充实与空灵——维纳斯雕像高贵典雅与丰满诱人便是“充实”,孟子曾说“充实而有光辉”谓之美,维纳斯没有身体各部位惊人的协调,没有丰腴、温暖的肌肤,没有优美的曲线,就不可能成为美的典型;更重要的是,她无意识间丢失的双臂,激起了所有观赏者的无穷的遐想,完成了“一次从特殊转向普遍的毫不矫揉造作的飞跃”,这就是“空灵”。

艺术是“充实”与“空灵”的完美结合。维纳斯之所以成为世界十大雕像,就在于此。

3、联想、感悟——残缺与艺术

于是,我提出:所谓审美其实就是观赏者借助艺术作品的某种暗示对“无”的发现,对“有”超越。

我又一次运用多媒体播放电影《巴黎圣母院》中最惊心动魄的一幕:伽西莫多舍身营救爱斯梅拉达。

我问:论外表,军官弗比斯一表人才、风流倜傥,伽西莫多奇丑无比,但是每个阅读或观看过《巴黎圣母院》的人都会把感情的天平、美的尺度倾向于伽西莫多。这是为什么?

学生的回答热烈而富于激情:因为军官弗比斯的灵魂是丑陋的,他不过是一个花花公子;伽的心灵的崇高的、伟大的。

“是的”,我说,“我们是被人物的“无”所感动,伽西莫多的外表的“残缺”不仅没有减弱这个人物形象的意义,反而凭添了一种悲剧性,一种传奇性。

〈小街〉是80年代的一部著名影片,我常为它没有结局而深感遗憾。我简单向学生介绍了故事梗概,便问:〈小街〉何以要这样处理?

学生相视而笑:最好的结局在观众心里。

我于是打出这样的字幕:电影没有“结局”,成了一个残缺,但在千万的观众心中都有一个最好最美的结局。电影实现了观众的参与和创作,这就是导演的意图、艺术的追求。

“这样说来,残缺便构成美吗?”一学生大胆发问。

“我们看看作者是怎么样思考这一问题的。”我提示学生阅读课文最后两段。

一学生回答:残缺部分应该具有象征意义,正如维纳斯的丢失的手。手是各种关系的媒介,它的消失反而更激发人们的想象。

我推出字幕:残缺部分应具有象征性。

一学生回答:实体部分也应该是美的,如果维纳斯的身体不合比例,甚至干瘪、佝偻,那么它的残缺就不是“美”而是更丑了。

有学生不同意:伽西莫多“实体部分”不也是丑的吗?

学生议论。

有学生回答:关键是残缺是否能产生某种暗示,从而激发人们的想象并进而获得感悟。

有学生鼓掌。

“另外呢?还有吗?”——沉默。

大屏幕上出现了“东施效颦”的动画。学生笑:模仿造作。

对,我于是推出字幕:艺术源于自然。

…………

最后我让学生用一句话概括学习这篇课文后的感想:

美是一种发现:

美在心灵;

人有悲观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热爱生活,热爱艺术:

可怕的不是躯体的残缺,而是灵魂的丑陋;



高二语文优秀教案相关文章:

高二语文优秀的教案设计参考五篇

高二语文教案模板汇总五篇

高二的语文优秀教案设计范本五篇

人教版高二必修的语文优秀教案范本五篇

2021年高二语文优质名师教案五篇

高二语文课文讲解教案五篇

高二语文必修教案优秀的设计五篇

高二语文人教版教案简案五篇

邻居们人教版高二上册语文优秀教案

高二语文课堂教学设计5篇

    2304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