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序高一下册语文教案
《兰亭序》是东晋代书法家王羲之撰文集序,是东晋穆帝永和九年三月三日,王羲之在山阴兰亭“修禊”,会上各人做诗,王羲之为他们的诗写的序文手稿。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兰亭序高一下册语文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
《兰亭集序》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作者感情由乐转悲的原因以及作者的人生情趣。
2、掌握重要实词“修、期、致、次”等。
3、背诵全文。
过程与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作者在深沉的感叹中暗含的对人生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1、了解由这次集会而引起的对人生的感慨,理清作者思想感情的脉络。
2、背诵全文。
教学难点:
1、认识作者深沉感叹中所蕴含的积极情绪。
2、对文中多义词具体义项的确定,如“一”在“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数量词“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整个)“固知一死生为虚诞”(把……看作一样),“所以兴怀,其致一也”(一样、相同)等四个句子中的意义。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小组合作交流,八个小组分别完成八个问题。
一作者及文化知识 二如何诵读
三整体感知 四1、2段详析
五1、2段评析 六3、4段详析
七3、4段评析 八拓展延伸
第二课时
引入:前面我们学习了苏东坡物我皆无尽可共适清风明月的情怀,体悟了王安石尽吾志
可无悔的精神,今天让我们一道走近一代书圣,共赴兰亭盛会,分享王羲之对人生的感喟吧! 板书 兰亭集序 王羲之
教学流程
1.展示教学目标
2.2组王逸凡诵读课文
2组同学点评和补充
老师补充: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夫/人/之/相与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3.全体同学齐读
4.整体感知,本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作者的情感有哪些变化?
3组同学回答问题
内容:本文由宴游活动谈到生死观,借题发挥,论及人生的意义。
点叙宴集盛况——抒发人生感慨——交待作序目的
用原文回答作者情感变化:乐——痛——悲(板书)
5.作者为何而乐?
4组疏通1、2段,5组同学分析
师补充:游目骋怀 理解
南朝山水诗人谢灵运: “天下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者难并。”
本文可谓良辰美景俱得,赏心乐事兼有,且有群贤毕至,少长咸集——信可乐也!
6.全体试背1、2段
此时此刻此情此景,谁人不乐,谁人不爽?缘何而来“痛”与“悲”呢?
7.6组疏通3、4段、7组分析
师补充:
痛之因——俯仰间 老之将至,已为陈迹————人生短暂
——俯仰间 所之既倦,情随事迁————世事无常
——俯仰间 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命运难测
而古人云:“死生亦大矣”————由此而痛
不同的天性,不同的人生,但一点是相同的,那便是盛会难在,好景难继。昔日的欢乐都如过眼云烟,随风而逝。欢快会成为过往,新恋会成为旧爱,美丽如生命中匆匆过客,不会为谁而停下达达的马蹄。而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心情陡然一落,“岂不痛哉”
悲之由——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古人
后之视今,犹今之视昔————今人、后人
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一死生为虚妄,齐彭殇为妄作
直面死,认真活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孔子
人生天地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庄子
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飙尘————《古诗十九首》
少壮几时奈老何————汉武帝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曹操
庄子说生便是死,死和生是一样的。而王羲之却表达出自己的看法,生就是生,
死就是死,死和生是两码事。“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作者大胆的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不迷信古人,揭示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他认为,有生之年应做点事,不应空谈玄理,表现出王羲之抗拒人生虚幻的执著努力。
消极者说:今朝有酒今朝醉。积极者说:我们虽不能增长生命的长度,但可拓展他
的宽度。智者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勇者说:在烈火中永生。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敢于正视人生之痛,不逃避,不苟同于已有之成见,大胆发表自己对宇宙的看法,表现出其真性情。
后人评价,有人说他消极,有人说他受局限,不一而足。然而这根本不损他的光芒,他只是提出一个话题,至于答案是后世之读者的事,你可以根据你的人生去阐发,去推想,去演绎。经典应有不同的演绎,时间的淘洗越发散发出他的芳香,神秘的意蕴和强大的生命力。你欣赏,我欣赏,你在思考,我在思考,世界在思考,美感在生长。
全体同学试背3、4段
8组同学总结,拓展延伸
教师补充
魏晋时期通常被认为是我国历史上人的自觉和文的自觉的时代。魏晋人对自身和外在于人的客观世界都有深广精微的体认和探求,这使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充溢着浓郁的人生意识和宇宙情调。王羲之的《兰亭集序》记下了与会者的千古风流。时至今日捧读,仍恻然动人。
作业布置
1. 背诵全文
2.完成课后练习三。
《兰亭集序》知识点全面归纳
【文学常识】
《兰亭集序》选自《_________》,王羲之,字_________,_________(朝代)琅玡临沂(现山东省临沂县)人,是中国古代杰出的_______家,有“_________”之称,世称“_______”。
【通假字】
1、悟言一室之内 “悟”通“晤”,会面
2、趣舍万殊 “趣”通“取”
【古今异义】
1、列坐其次
古义:其,代词,指曲水。次,旁边、水边。如:列坐其次。
今义:① 次第较后;第二。 ② 次要的地位。
2、亦将有感于斯文
古:这些文章 今:常用义为文雅,又指文化或文人
3、或取诸怀抱
古:胸怀抱负。 今: ①抱在怀里; ② 胸前; ③ 心里存着; ④ 打算。
4、引(之)以(之)为流觞曲水。
古义:把……作为。 今义:认为。
5、所以游目骋怀
古义:①表凭借,用来。 ②……的原因。如:所以兴怀。
今义: ①表因果关系的连词;②实在的情由或适宜的举动(限用于固定词组中做宾语)。
6、俯仰一世
古义:形容时间短暂。 今义:低头抬头
《兰亭集序》文言文知识梳理
一、在括号内写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通假字。
悟言一室之内( )
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义。
1.列坐其次
今义:居于次一等的 古义:________________
2.俯察品类之盛
今义:物品的种类 古义:_______________ _
3.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今义:低头抬头 古义:________________
4.所以游目骋怀
今义: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古义:________________
5.信可乐也
今义:指书信 古义:________________
6.亦将有感于斯文
今义:文雅 古义:________________
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多义词。
1.引
引以为流觞曲水( )
将军夜引弓( )
相如引车避匿( )
子游引前言以距孔子( )
引赵使者蔺相如( )
操引军从华容道步走( )
2.是
是日也,天朗气清( )
敢不唯命是听( )
巨是凡人,偏在远郡( )
觉今是而昨非( )
3.一
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
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
4.期
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
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
不期而遇( )
良马期乎千里( )
5.致
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
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 )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
6.次
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 )
初一交战,操军引次江北( )
四、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并解释。
1.死生亦大矣( )
2.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
3.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
4.足以极视听之娱( )
五、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翻译。
1.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当其欣于所遇。( )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亦将有感于斯文。( )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兰亭集序
一、“悟”通“晤”。
二、1.它旁边,是两个词;2.指自然界的万物;
3.一俯一仰之间,表示时间短暂;4.用来;
5.实在;6.这次集会的诗文。
三、1.导引/拉开/退却/引用/延请/率领;2.这,此/宾语前置的标志/判断动词“是”/正确;3.相同,一样/意动用法,把……看作一样/一点,少量;4.至、及/满一年/约定/期望;5.思想情趣/达到/招纳/得到;6.旁边/次序,按照次序/驻扎。
四、1.大,形容词做名词,大事;2.一、齐,意动用法,把……看作一样、把……看作相等;3.贤、少长,形容词做名词,贤能的人、年纪轻和年纪大的人;4.形容词做动词,穷尽。
五、1.省略主语 (名士们)会集在会稽山阴的兰亭。
2.状语后置句 当他对所接触的事物感到高兴。
3.状语后置句 也将对这次集会的诗文有所感慨。
兰亭集序示范教案
教学目的
一、指导学生深入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领悟作者对人生重大问题的深切感慨。
二、指导学生体会本文情景交融、叙议结合的写作手法及行文的巧妙。
三、指导学生品味本文精练优美、朴素清新的语言。
教学设想
一、安排两课时。
二、在教学过程中,应重视朗读环节,指导学生在把握文意、理清思路的基础上熟读成诵。
三、结合课后练习(一)的回答,达到教学目的(一)、(二),应是本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四、利用预习效果教学,避免逐字、逐句、逐段平均主义的讲解,重点突出一些疑难字、词、句,主要采用课堂讨论的方式,教师适当点拨。
五、介绍阅读课外文学作品《腾王阁序》,比较两文内容和写法上的异同,培养阅读兴趣,提高阅读水平。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二、朗读
1.教师范读。要求学生注意听清文章语气、节奏和读音。出示小黑板,指一名学生读准下列生字:
癸(guǐ)丑 修楔(xì) 流觞(shāng) 游目骋(chěng)怀 趣(qū)舍万殊 齐彭殇(shāng)
2.学生齐读。要求读准字音,在预习初读的基础上,加深对课文的印象。
3.默读全文。要求学生参阅注释,理解文章大意,提出预习时不能解决的字词句,教师答疑或学生讨论。应特别强调理解“俯仰”一词在文中的意义,“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的句子含义。
三、整体感知作品,理清文章思路
讨论:全文有三段,每一段的内容要点是什么?(分别用六个字来概括。)学生发言后,明确本文层次,板书:
(一)记叙兰亭盛况;
(二)抒发人生感慨;
(三)交代作序目的。
四、讨论第一段内容
完成课后练习(一)中的(1),教学的同时要求学生试背诵。
提问:本段共有六句话,作者是如何记叙这次兰亭聚会的盛况的?指名学生依次朗读每一句的内容,然后概括出每句话的内容要点。板书明确:
(一)记叙兰亭盛会:
(1)时间:“永和……癸丑……暮春……”
地点:“……兰亭……”
目的:“修禊事也”
(2)人物:“群贤……少长……”
(3)环境:“此地有……,又有……” ,
(4)活动:“引以为流觞曲水……”
(5)天气:“……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6)感受:“……信可乐也。”
讲析过程中,给定短暂时间强化记忆,然后指名学生根据板书内容提示,试背诵。
讨论:这段文字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学生发言后,明确:写景抒情,叙议结合。如叙说“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列坐其次。”下面紧接着引申而论“虽无丝竹之盛,……亦足以畅叙幽情”;下面也同样是叙议结合:“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由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得出这样的结论:“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讨论:这段话语言有什么特点?
教师明确:记叙性文字言简意赅,如开头总叙,只25个字就交代清楚了兰亭集会的时间、地点、目的,表现出高超的语言技巧;写景的文字精练优美,朴素清新。
五、布置作业
1.背诵第一段;
2.预习思考:作者是如何围绕乐忧生死等人生重大问题展开议论的?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第二课时
一、集体背诵第一段
简要复习第一段内容,导人新课。
二、讨论第二段内容
1.教师领读或学生齐读。
2.“俯仰”一词在这一段中两次出现,意思是否相同?引导学生参看注释,理解这两句话的含义。
3.本段教学有一定难度,应先指名学生串讲大意。
4.提问:这段话作者是围绕什么主题展开议论的?是如何逐步展开的?学生发言后,明确:作者承上文的“乐”字,由乐而忧,由生而死,围绕人生重大问题抒发感慨。
5.结合课后练习(一)中的(2),讨论这段话的议论与上一段的叙事有何联系。讲析:首句“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是承上段“群贤毕至,少长咸集”而言;也是承上“仰观宇宙之大,俯察晶类之盛”中的“俯仰”二字推开一步的说法。下面承此句论述了两种人:一种是“晤言一室之内”倦于涉猎游玩的,一种是“放浪形骸之外”寄情山水的。他们虽然“取舍”“静躁”不同,但当“欣于所遇”时都是“不知老之将至”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又都是情随事迁,令人感慨的。作者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表议论,推进到生死的大问题,抒发了对“修短随化,终期于尽”的无奈和“死生亦大矣”的沉痛感慨。
板书: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或晤言一室之内(静)
或放浪形骸之外(躁)
欣于所遇(快然自足) 情随事迁(感慨系之)
况修短随化 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6.齐读。指导学生在板书提示下试背诵。
三、讨论第三段
交代作序目的,引起后人感怀。
1.指名学生朗读。
2.讨论:结尾部分从“临文嗟悼”说到“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发言后,明确:这段议论中饱含感情,写出了阅读昔人兴感之作时内心苦闷伤感与古人产生共鸣。作者接上文“死生亦大矣”提出“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的观点,认为“有生就有死”,对于生死说得如此痛切,虽有悲观消极情绪,但在当时是难能可贵的,批判了老庄哲学中的虚无主义世界观。
3.如何理解这篇书序行文的巧妙?学生讨论后明确:作者写供后人阅读的《兰亭集序》,却先写阅读昔人兴感之作,由“今之视昔”想到“后之视今”亦是如此,为使后人也对今天的所为所思“兴怀”,所以“列叙时人,录其所述”,以便“后之览者”也会“有感于斯文”。作者把昔人昔文、今人今文以及后人有感串联起来,巧妙地交代了诗集的由来,说明了编集的目的。
4.全班齐读。
四、归纳总结
本文先绘声绘色地记叙了兰亭集会的盛况,接着叙志抒怀,抒发了对人生的无限感慨。语言清新朴实,叙议结合,在雕章琢句、华而不实的文风充斥文坛的当时,显得尤为可贵。
五、布置作业
1.背诵全文。
2.完成课后练习三。
3.比较阅读:课外阅读《腾王阁序》,比较与本文在内容和写法上的异同。
拓展阅读
春夜宴从弟桃李园序
李 白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①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②。况阳春召我以烟景③,大块④假我以文章。会桃花之芳园,序天伦之乐事。群季⑤俊秀,皆为惠连⑥;吾人咏歌,独惭康乐⑦。幽赏未已,高谈转清。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⑧。不有佳咏,何伸雅怀?如诗不成,罚依金谷酒数。
注:①旅舍。②古人(白天还玩不够),夜间持着烛灯游玩,是很有缘由的。③烟景,水气朦胧的春景。④大块:大地。⑤季:弟。⑥惠连:人名,谢灵运的族弟,很有才华。作者借用谢惠连赞誉其诸弟的才华。⑦康乐即谢灵运。此句言外之意是自己才华比不上诸弟。⑧在花丛中间摆开华贵的筵宴,飞快地传递着雀鸟状的酒杯,醉于月下。
鉴赏提示:本文可与《兰亭集序》进行比较阅读。
《兰》文“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本文则“会桃花之芳园”;《兰》文“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本文则“群季俊秀,皆为惠连”;《兰》文“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本文则“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
两文语言都运用了较整齐的句子,都运用了铺陈、夸张等手法;表达方式上都运用了描写、叙述、抒情、议论。但《兰》文的描写更细腻,抒情也更具体,所占比例更大。《兰》文笔调清新和媚,本文用笔恣肆旷达。
思想内容上,两文同样写到了志趣相投者在一起传杯喝酒吟诗的快乐,都抒发了人生短暂的感慨。但本文的感情基调基本上以一“乐”字贯之,强调及时行乐。而《兰》文的感情则曲折多变,先由乐而叹,后由叹而悲,最后从悲中渐出,积极面对现实。
积累运用
一、知识储备
1.有关字词的音、形的识记和辨析
岁在癸丑(guǐ) 修禊事也(xì) 感慨系之矣(xì)
流觞曲水(shāng) 趣舍万殊(qū) 游目骋怀(chěng)
悟言一室之内(wù) 未尝不临文嗟悼(jiēdào)
2.通假字
趣舍万殊 通“趋”,往,取
3.一词多义
(1)修
(2)期
(3)致
(4)临
(5)次
4.词类活用
(1)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都是形容词作名词
贤:贤士 少:少年人 长:老年人
(2)一觞一咏 名词用作动词,喝酒
(3)所以游目骋怀 使动用法:使……游,使……骋
(4)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数词用作动词,看作一样
(5)齐彭殇为妄作 形容词用作动词,看作相等
5.特殊句式
(1)倒装句
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状语后置
当其欣于所遇 状语后置
(2)省略句
引以(之)为流觞曲水 省略代词“之”
悟言(于)一室之内 省略介词“于”
6.重点实词、虚词
信可乐也 信:确实
夫人之相与 夫:句首发语词,引出议论,无实义
悟言一室之内 晤言:对面谈话
若合一契 契:符契
不能喻之于怀 喻:明白
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致:情趣
二、有关文化常识
流觞曲水:古人的一种游艺项目,众人坐在环曲的溪水边,把酒杯放在水面上任其漂动,停于某人处,即取而饮之,或吟咏诗赋来代替。
修禊:古代的一种风俗。于三月第一个巳日(上巳日)欢聚水滨,歌舞娱神,祈祷幸福,消除“妖邪”。到了王羲之生活的时代,许多文人名士借此机会,歌舞欢宴,游春享乐。禊,祭祀的礼节。
彭殇:指生命的长短。彭,彭祖,传说中的人物,据说活了八百岁。殇,未成年而死。
会稽:郡名,今浙江省北部和江苏省东南部一代地方。
课后巩固
检查我的基础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1)癸丑( ) (2)禊事( ) (3)激湍( )
(4)流觞( ) (5)彭殇( ) (6)趣舍万殊( )
答案:(1)ɡuǐ (2)xì (3)tuān (4)shānɡ (5)shānɡ (6)qǔ
2.选出字形有误的一项( )
A.崇山峻岭 茂林修竹 B.清流激湍 天朗气晴
C.游目骋怀 畅叙幽情 D.放浪形骸 情随事迁
解析:B项,天朗气晴—天朗气清。
答案:B
3.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1)暮春之初( )
(2)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
(3)所以游目骋怀( )
(4)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
(5)足以极视听之娱( )
(6)或取诸怀抱( )
答案:(1)指春季最后一月 (2)泛指乐器,这里指音乐 (3)用来 (4)情致,情趣 (5)尽,尽情享受 (6)兼词,相当于“之于”
4.与例句中“之”字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
A.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B.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C.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D.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
解析:例句与A、C、D三项中的“之”均为助词,“的”;B项中的“之”为代词,“它”。
答案:B
5.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兰亭集序》文采斐然,此中不少用语成为成语。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来形容群英荟萃、人才济济的兴旺景象;“__________________”表示观赏景物,心旷神怡;“____________________”表示不受世俗礼法的束缚;“___________________”表示感情随事物的变化而变化;而“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被用来比喻文人雅兴。
答案:群贤毕至 少长咸集 游目骋怀 放浪形骸 情随事迁 流觞曲水
6.依据课文,把下面的空缺部分补充完整。
(1)仰观宇宙之大,________________,所以游目骋怀,_________________,信可乐也。
(2)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答案:(1)俯察品类之盛 足以极视听之娱
(2)当其欣于所遇 暂得于己 快然自足 不知老之将至
7.下列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兰亭集序》是从文学和书法上共同确立了它在中国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的。其文不但在思想、语言上具有独特价值,其帖也是书法艺术中的一件瑰宝。
B.丝竹管弦,是中国的传统乐器,故有时人们也就用“丝竹管弦”代指音乐。如“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C.“齐彭殇为妄作”中的“彭”即彭祖。相传彭祖高寿,在中国文化里彭祖也就成了长寿的代名词。
D.“流觞曲水”是古代文人中盛行的一种高雅的游艺项目,积淀而成为一种独特的文人文化。它规定活动的具体时间为“暮春之初,癸丑之日”。
解析:D项,“流觞曲水”“规定活动的具体时间”不确定。
答案:D
8.将王羲之《兰亭诗》和《兰亭集序》对读,然后填空。
仰视碧天际,俯瞰渌水滨。
寂阒无涯观,寓目理自陈。
大哉造化工,万殊莫不均。
群籁虽参差,适我无非新。
诗中的“仰视碧天际”对应《兰亭集序》中的________________;诗中“俯瞰渌水滨”对应《兰亭集序》中的________________;诗中“无涯观”“万殊”“群籁”对应《兰亭集序》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些景物并非客观存在之景,而是贯注了诗人心性的情致化景物,从诗中最后一句看,宇宙万物虽有差别,但它们给作者的感受都是崭新的、可爱的。
答案:“仰观宇宙之大”“天朗气清” “俯察品类之盛”“清流激湍”“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惠风和畅”
剖析精彩文段
阅读《兰亭集序》第一、二段,完成9—13题。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9.以下句子在文中的正确意思是( )
①引以为流觞曲水 ②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A.
B.
C.
D.
解析:注意“以为”“流觞”“曲水”“毕”“咸”等词的意义。
答案:C
10.下面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本文是一篇记游抒怀之作,本段描写兰亭景物抓住特征,用粗线条勾勒,格调淡雅。
B.本段写盛会的时间、地点、缘由、与会人物、周围环境和流觞情景。
C.本段写天气好,人心乐,盛会难得,段尾突出一个“乐”字。
D.本段叙事写景后落在“乐”字上,是为后文述说世事流逝的感慨、转出“痛”字,联系古今事,引出了“悲”字作铺垫。
解析:D项不应是“铺垫”。
答案:D
11.用原文语句回答。
(1)描写兰亭集会周围环境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的两个前提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
(2)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登高,在亭上集会);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12.这一段的主要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侧重叙述活动的情景。
13.翻译下列句子。
(1)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2)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
参考答案:(1)(名士们)在会稽郡山阴县的兰亭聚会,为的是到水边举行修禊活动。
(2)这样来纵展视力,开畅胸怀,尽情地享受看和听的乐趣。
综合拓展提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8题。
崔暹,字季伦,博陵安平人。赵郡公琛镇定州,辟为开府谘议。随琛往晋阳,高祖与语说之,以兼丞相长史。高祖举兵将入洛,留暹佐琛知后事。谓之曰:“丈夫相知,岂在新旧。军戎事重,留守任切,家弟年少,未闲事宜,凡百后事,一以相属。”握手殷勤,至于三四。
暹亲遇日隆,好荐人士。言邢邵宜任府僚,兼任机密。世宗因以征邵,甚见亲重。言论之际,邵遂毁暹。世宗不说,谓暹曰:“卿说子才之长,子才专言卿短,此痴人也。”暹曰:“子才言暹短,暹说子才长,皆是实事,不为嫌也。”世宗欲遐暹威势,诸公在坐,令暹高视徐步,两人掣裾而入,世宗分庭对揖。暹不让席而坐,觞再行,便辞退。暹前后表弹尚书令司马子如及尚书元羡、雍州刺史慕容献,又弹太师咸阳王坦、并州刺史可朱浑道元,罪状极笔,并免官。其余死黜者甚众。高祖书与邺下诸贵曰:“崔暹昔事家弟为定州长史,后吾儿开府谘议,及迁左丞吏部郎,吾未知其能也。始居宪台,乃尔纠劾。咸阳王、司马令并是吾对门布衣之旧,尊贵亲昵,无过二人,同时获罪,吾不能救,诸君其慎之。”高祖如京师,群官迎于紫陌。高祖握暹手而劳之曰:“往前朝廷岂无法官,而天下贪婪,莫肯纠劾。中尉尽心为国,不避豪强,遂使远迩肃清,群公奉法。冲锋陷阵,大有其人,当官正色,今始见之。高欢父子,无以相报。”赐暹良马,使骑之以从,且行且语。暹下拜,马惊走,高祖为拥之而授辔。
高祖崩,未发丧,世宗以暹为度支尚书,兼仆射,委以心腹之寄。暹忧国如家,以天下为己任。世宗车服过度,诛戮变常,言谈进止,或有亏失,暹每厉色极言,世宗亦为之止。
(《北齐书》)
1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留暹佐琛知后事
知:知晓。
B.凡百后事,一以相属
属:托付。
C.世宗因以征邵,甚见亲重
征:征召。
D.高祖如京师,群官迎于紫陌
如:到。
解析:A项,知:主持,管理。
答案:A
1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吾不能救,诸君其慎之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B.高祖书与邺下诸贵曰
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C.高祖为拥之而授辔
若属皆且为所虏
D.暹忧国如家,以天下为己任
欲以客往赴秦军状
解析:A项,希望、期望。B项,给;亲附,结交。C项,替;表被动。D项,拿、把;率领、带领。
答案:A
16.下列表现崔暹被北齐高欢父子信任倚重的一项是( )
①辟为开府谘议 ②留暹佐琛知后事 ③觞再行,便辞退 ④高欢父子,无以相报 ⑤马惊走,高祖为拥之而授辔 ⑥暹每厉色极言,世宗亦为之止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②⑤⑥ D.①③⑥
解析:①“辟为开府谘议”是赵郡公琛的做法;③“觞再行,便辞退”是崔暹的举动。
答案:C
17.下列对文意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崔暹受到北齐高欢父子两代皇帝的信任,高祖在认识崔暹不久就委以重任,让他辅佐弟弟高琛在后方留守。
B.崔暹喜欢推荐人才,被荐的邢邵在高祖面前专说他的短处,他却不计较,认为邢邵说的是事实。
C.崔暹严明执法,处置了一大批高官贵戚,对此,高祖不仅默许而且在给邺下诸贵人的信中也告诫他们要自律谨慎。
D.崔暹以天下为己任,不但对大臣严明执法,对皇帝的过错也不放过。他常对世宗严肃而无保留地指责,世宗也因此改正。
解析:B项,不是“高祖”而是“世宗”。
答案:B
18.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随琛往晋阳,高祖与语说之,以兼丞相长史。高祖举兵将入洛,留暹佐琛知后事。谓之曰:“丈夫相知,岂在新旧。军戎事重,留守任切,家弟年少,未闲事宜,凡百后事,一以相属。”握手殷勤,至于三四。
参考答案:他跟随高琛前往晋阳,高祖和他谈话对他很欣赏,任命他兼丞相长史。高祖起兵将入洛阳,把崔暹留下来辅佐高琛主持后方的事情,对他说:“大丈夫相知,岂在新旧。军事固然重大,留守责任也不轻,家弟年轻,办事不娴熟,后方的所有工作,统统托付给你了。”和崔暹恳切地握手,握了三四次。
参考译文:崔暹,字季伦,是博陵安平人。赵郡公高琛镇守定州,征召他做开府谘议。他跟随高琛前往晋阳,高祖和他谈话对他很欣赏,任命他兼丞相长史。高祖起兵将入洛阳,把崔暹留下来辅佐高琛主持后方的事情,对他说:“大丈夫相知,岂在新旧。军事固然重大,留守责任也不轻,家弟年轻,办事不娴熟,后方的所有工作,统统托付给你了。”和崔暹恳切地握手,握了三四次。
崔暹越来越被信任厚待,他喜欢推荐人才。说邢邵适合担任府僚,还可以兼管机密。世宗就征用了邢邵,很亲信器重。可言谈之际,邢邵却说崔暹的不是。世宗不高兴,对崔暹说:“卿说子才的长处,子才却专说卿的短处,你真是痴人啊。”崔暹说:“子才说暹的短处,暹说子才的长处,都是事实,没有什么意见。”世宗想提高崔暹的威势,有一次诸公在坐,世宗让崔暹眼向上看慢步走来,两个人替他拽着衣裾。世宗和崔暹分庭抗礼,崔暹不让座就坐了下来,行了两遍酒,崔暹便辞退。崔暹先后上表弹劾尚书令司马子如、尚书元羡、雍州刺史慕容献,又弹劾太师咸阳王元坦、并州刺史可朱浑道元,罪状写得极为详尽,他们都被免去官职。此外被处死贬黜的还有很多。高祖给邺下诸贵人写信说:“崔暹当初在家弟为定州刺史任上办事,后来又做了我儿的开府谘议,到迁任左丞、吏部郎,我还不知道他的才能。如今刚居宪台,就能如此纠劾。咸阳王、司马令都是我作平民时门对门的老朋友,如果讲尊贵亲近,谁也不会超过这二人,可他们却同时获罪,我也不能救,你们众人还是小心为好。”高祖到京城去,群官到紫陌去迎接。高祖握着崔暹的手慰劳说:“以前朝廷岂无法官,而天下贪婪,没有人肯去纠劾。中尉尽心为国,不怕豪强,就使远近肃清,诸公奉法。冲锋陷阵,大有其人。当官要严谨,如今才见到。高欢父子,实在没有什么可以报答。”赏赐崔暹好马,让他骑上跟着走,边走边说话。崔暹下马拜谢,马受惊要跑,高祖为他拦住马并亲自把缰绳递给他。
高祖驾崩,还没有发丧,世宗就任命崔暹为度支尚书,兼仆射,委以心腹重任。崔暹操心国事犹如家事,以天下为己任。世宗车服过度,诛杀无常,言谈举止,也时有过失,崔暹常常严肃地无保留地指责,世宗也因此改正。
追踪练习
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列坐其次(它的旁边,指水边)
B.虽无丝竹管弦之盛(借指音乐)
C.夫人之相与(交往)
D.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导致)
答案:D
2.归下列句子中“一”作数词用的一项是( )
A.若合一契 B.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C.其致一也 D.吏呼一何怒
答案:A
3.下面“其”字的用法,与其他句不同的一项是( )
A.吾其还也 B.其致一也
C.录其所述 D.当其欣于所遇
答案:A
4.指出下面有通假字的一项( )
A.每览昔人兴感之由 B.未尝不临文嗟悼
C.齐彭殇为妄作 D.两小儿笑曰:“孰谓汝多知乎?”
答案:D
5.下列各句在文中的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一抬头观览浩渺的宇宙,低头审视繁多的物类,借凭它们纵目浏览,舒展胸怀,足以尽情地享受着看和听的乐趣,确实很愉快啊。
B.俯仰一世。——很快地度过一生。
C.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才知道一生一死都是虚假的,把长寿和短命等同起来的说法是妄造的。
D.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等到他对所向往的事情已经厌倦,感情随着事物的变化而转移,感慨就随之而产生了。
答案:C
6.熟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并注意其用法。
(1)群贤毕至,少长咸集:_______________
(2)虽无丝竹管弦之盛:_______________
(3)所以游目骋怀:_______________
(4)所以兴怀,其致一也:_______________
(5)足以极视听之娱:_______________
(6)或取诸怀抱:_______________
答案:(1)副词,皆,全,都。(2)泛指乐器,这里指音乐。(3)“所以”,因此。(4)“致”,情趣。(5)尽,尽情享受。(6)兼词,相当于“之于”。
7.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
癸丑( ) 禊事( ) 流觞( ) 会稽( )
答案:略
8.选出字形有误的一项( )
A.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B.清流急湍天朗气晴
C.游目骋怀畅叙幽情 D.放浪形骸情随事迁
答案:B
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
映带:映照围绕,指景物互相衬托。
B.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相与:相互结交。
C.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管弦:竹管琴弦。
D.永和九年,岁在癸丑。
癸丑:古人以天干地支纪年,永和九年正值癸丑。
答案:C
10.下列句中加点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会议)
B.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完毕)
C.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者,也许)
D.向之所欣(从前)
答案:D
1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是使动用法的一项是( )
A.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已。
B.未尝不临文嗟悼。
C.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D.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
答案:D
12.下列各句中停顿有误的句子是( )
A.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B.此地/有/崇山峻岭
C.曾不知/老之将至
D.足以/极视听之娱
答案:A
13.与例句中“之”字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
A.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B.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C.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D.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
答案:B
14.下列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A.(我)不能不对着文章叹息感伤,(却)不能理解这是什么缘故。
B.(我)未尝不面对文章叹息感伤,(可是)心里(却)不明白是什么原因。
C.(我)曾经边写文章边叹息感伤,(可是)心里(却)不明白是什么原因。
D.(我)曾经对着文章叹息感伤,(可是却)无法表达出来。
答案:B
15.由第一自然段的“乐”到第二自然段转“悲”其原因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参考答案: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16.从原文找出两句话来说明“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参考答案:“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后人视今,亦由今之视昔。”
17.将王羲之《兰亭诗》和《兰亭集序》对读,然后填空。
仰视碧天际,俯瞰渌水滨。
寂阒无涯观,寓目理自陈。
大哉造化工,万殊莫不均。
群籁虽参差,适我无非新。
(1)诗中的“仰视碧天际”对应《兰亭集序》中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中“俯瞰渌水滨”对应《兰亭集序》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中“无涯观”“万殊”“群籁”对应《兰亭集序》中_____________。
这些景物并非客观存在之景,而是贯注了诗人心性的情致化景物,从诗中最后一句看,宇宙万物虽有差别,但它们给作者的感受都是崭新的、可爱的。
答案:(1)“仰观宇宙之大”“天朗气清”
(2)“俯察品类之盛”“清流激湍”
(3)“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清流激湍,惠风暖日”
18.写一段话,把“崇山峻岭”“清流激湍”“游目骋怀”“情随事迁”四个词用进去,描写恰当,内容要合理,不少于400字。
答案: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