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初中语文中考知识点总结

跃瀚21373分享

实际上,语文学科同其它学科一样,有自身的知识系统和复习规律。我们需要做的就是熟记这些知识系统和复习规律,然后熟练的运用。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一些初中语文中考知识点的学习资料,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考语文知识点总结:初中语文必背文学常识

一、常见借代词语:

1、桑梓:家乡

2、桃李:学生

3、社稷、轩辕:国家

4、南冠:囚犯

5、同窗:同学

6、烽烟:战争

7、巾帼:妇女

8、丝竹:音乐

9、须眉:男子

10、婵娟、嫦娥:月亮

11、手足:兄弟

12、汗青:史册

13、伉俪:夫妻

14、白丁、布衣:百姓

15、伛偻,黄发:老人

16、桑麻:农事

17、提携,垂髫:小孩

18、三尺:法律

19、膝下:父母

20、华盖:运气

中考文言文必考知识点汇总

之字可代人、事、物,定名之间可译“的”;用作动词“去、往、到”;用作助词可不译。

1.用作代词:

可以代人、代事、代物。代人多是第三人称。译为“他”(他们)、“它”(它们)。例: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义,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马说》)

2.用作助词:

a.结构助词,定语的标志。用在定语和中心语(名词)之间,可译为“的”,有的可不译。例: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

b.结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用在被提前的宾语之后,动词谓语或介词之前,译时应省去。例:宋何罪之有?(《公输》)

c.结构助词。当主谓短语在句中作为主语、宾语或一个分句时,“之”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可不译。译时也可省去。例: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隆中对》)

d.音节助词。用在形容词、副词或某些动词的末尾,或用在三个字之间,使之凑成四个字,只起调整音节的作用,无义,译时应省去。例:顷之,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狼》)

3.用作动词:

可译为“去、往、到”。例: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

其字可代我和他,远指近指“这”和“那”;后带数词译“其中”,表示反问译“难道”。

1.用作第三人称,相当于“他、她、它(们)”。例:妻跪问其故。

2017中考文言文必考知识点汇总2017中考文言文必考知识点汇总

2.活用为第一人称,相当于“我(的)、自己(的)”。例:并自为其名。(《伤仲永》)

3.在句中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难道”、“怎么”。例:其真无马邪?(《马说》)

4.指示代词

相当于“那”、“这”之类的词。例: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核舟记》)

5.指示代词

表示“其中的”,后面多为数词。例: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以”作介词“把、拿、用”,因为、按照、在、凭、从;又作连词如同“而”,偶尔通假要分清。

1.作为介词

表示凭借,译为“凭、靠”例:乃入见。问:“何以战?”(《曹刿论战》)

表示工具、方式、方法,译为“用、拿、把、按照”例: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以”后省略介词宾语。)策之不以其道。

表示时间处所,译为“在、从”。

2.作为连词

表示目的译为“来、用来”。

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由于”。例: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

表示范围译为“到”、“已,已经”。例:固以怪之矣。

中考语文知识点

一、常用实词

知识点总结

实词有实在意义,能够单独充当句子成分,一般能单独回答问题。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六类。掌握常见文言实词的用法及意义,是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的关键。

积累卡片

常见文言实词例释

1.安

(1)安逸。例:死于安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养,奉养。例:衣食所安,弗敢专也(《曹刿论战》)

(3)怎么。例: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世家》)

(4)安稳,安定。例:风雨不动安如山(《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曾

(1)同“增”,增加。例:曾益其所不能(《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副词,常与“不”连用,译为“连……都不……”。例:曾不若孀妻弱子(《愚公移山》)/曾不盈寸(《核舟记》)

(3)曾经。例:相逢何必曾相识(《琵琶行》)

(4)同“层”,重叠。例:荡胸生曾云(《望岳》)

3.从

(1)跟,随。例:战则请从(《曹刿论战》)/隶而从者(《小石潭记》)

(2)学习。例:择其善者而从之(《论语。述而》)

(3)追寻。例:溯洄从之(《蒹葭》)

(4)依从。例:民弗从也(《曹刿论战》)

(5)自,由。例:从口入,初极狭(《桃花源记》)

(6)在。例: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公输》)

(7)堂房亲属。例:赠从弟(《赠从弟》)

(8)向。例: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送东阳马生序》)

4.道

(1)(正确的)方法。例: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2)主张,思想,学说。例:益慕圣贤之道(《送东阳马生序》)

(3)路。例:道不通,度已失期(《陈涉世家》)

(4)政治的理想境界。例:大道之行也(《礼记。大道之行也》)

(5)仁政。例:得道者多助(《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6)说。例: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初中语文中考阅读知识点总结相关文章:

中考语文考点整理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点总结大全

初中语文知识考点整理

初中语文阅读答题技巧归纳

初中语文考点总结最新

初中语文中考学习攻略整理

中考语文知识点梳理实用

初中中考语文名著必考知识点

中考语文知识点必备

    128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