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68教学资源网 > 儿童教育 > 功课辅导 > 学科辅导 > 历史学习 >

江南经济的开发与北方民族大融合初一历史上册知识框架

2020-08-31 16:53:26
|小黄

历史是一门有益、有趣的学科。如果说,诗歌能使人巧慧,数学能使人精细,那么,历史就能使人明智。下面是小偏整理的江南经济的开发与北方民族大融合初一历史上册知识点总结,感谢您的每一次阅读。

江南经济的开发与北方民族大融合初一历史上册知识框架

江南经济的开发

原因

1.江南地区有发展经济的优越的自然条件。2.大量北方人口南迁,为江南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和先进技术。3.江南地区战乱较少,社会秩序较为安定;4.政府的支持和人民的辛勤劳动。

表现

1.修建了许多的水利工程,大片荒地开垦为良田;2.稻田里开始使用绿肥,牛耕和粪肥也得到推广;3.小麦的种植,推广到江南。

作用

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为我国经济重心的逐渐 南移 打下了基础。

北方民族大融合

#FormatImgID_0#4世纪后期,鲜卑族建立北魏。439年统一黄河流域,那时北方已出现 民族大融合 的趋势;

北魏孝文帝改革:

背景:1.北魏统一黄河流域;2. 孝文帝深受汉族文化的影响;3.北方出现了民族大融合

措施:1.迁都,从平城迁到洛阳;2.实行汉化政策:①说汉语②穿汉服③改汉姓④通汉婚⑤用汉制⑥学汉礼。

意义:①加速了北方少数民族封建化的进程;②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③有利于北方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

重大事件

三国经济的发展

魏国: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北方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

蜀国:丝织业兴旺, 蜀锦 行销三国;

吴国: 造船业 发达,吴国船队曾到达 夷洲 (现在的台湾),加强了内地和台湾地区的联系。

西晋的灭亡

1.统治集团腐朽,第二代皇帝晋惠帝智力低下,无力治理国家。2.“ 八王之乱 ”耗竭了西晋的国力。3.内迁少数民族趁西晋内乱,起兵反晋。

少数民族内迁

时间

名称

东汉末年开始

匈奴(316年灭掉西晋)、鲜卑(建立北魏439年统一黄河流域)、氐(建立前秦,后来统一黄河流域)、羯(jié)、羌。

1.江南地区经济发展原因:

⑴南方战乱较少,提供了较为稳定的环境。淝水之战东晋的胜利,阻止了游牧民族的南下,使发展进程没有被打断。

⑵北方人口南迁带来了大量的劳动力、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

⑶南北劳动人民的共同开发。

⑷南方一些统治者实行了一些有利于生产的政策。

⑸江南地区自然条件的优越。南方地理位置好、交通发达,而且地形、地貌及气候条件优越,而黄河开发后过度砍伐,导致生态环境恶化。

影响:江南地区的开发对我国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为经济重心南移奠定了基础。

2.经济发展表现:

(1)农业:江南实行麦稻兼作,五岭则种双季稻;

(2)手工业:纺织技术进步,蜀锦全国有名;

(3)冶铸业:灌钢法的发明;

(4)制瓷业:青瓷成为日常生活用具;

(5)造船业:能制造在海上远航的大船;(230年孙权派卫温到达夷洲,即今天的台湾)

(6)商业及城市:南方商品经济得到初步发展。建康人口达到百万。

3.《汉书》记载与《宋书》记载江南经济的不同:《汉书》:反映了江南当时开发不够充分,生产力水平较低,但由于江南地区本身特产丰富,人民生活有保障却不富有。《宋书》说明江南在这时已得到了充分的开发,出现了跟以前不同的情况,不仅农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而且农业发展还带动了手工业的发展。由于经济的迅速发展,江南成为当时全国最繁荣富庶的地方之一。

4.263年曹魏灭蜀, 266年,司马炎建立晋, 都城洛阳,史称西晋。280年灭吴,完成统一。晋惠帝时“八王之乱”316年西晋为内迁的匈奴人所灭。

5.五胡内迁:匈奴 鲜卑 羯 氐 羌。

6.东晋:317年 司马睿 都城 建康。

7.前秦:氐族人建。4世纪后期。

8.淝水之战:383年,前秦与东晋在淝水决战,前秦战败,瓦解。相关成语: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9.南朝:420年,刘裕称帝,国号“宋”此后南方经历了齐、梁、陈,这四个朝代,总称为南朝。

初一历史学习方法

1、难在记忆——内容繁多,难理头绪,记不住,容易忘。

具体对策:硬背不如巧记,贵在每日坚持,切忌考前突击。

实用举例:

①奇数法记代:1911辛亥革命、1913二次革命、1915反袁斗争和新文化运动、1917张勋复辟、1919五四运动、1921中共成立。

②中外史对比法:19391945二战(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国抗日战争

③因果推导法:市场(根本)——走私鸦片——销烟(直接)——鸦片战争

④浓缩转化法:戊戌变法——“变”(政治:君主立宪;经济:发展资本主义)

2、难在答题——题能看懂,答案难做,容易失分。

具体对策:“一看”,看清分值,把握得分点,做到心中有数;“二找”,按照题意,回归课本,找到相关知识点;“三规范”,答题语言规范化是最容易忽略的问题。

实用举例:2007太原市中考《文综卷•历史部分》的三道题目解析。

①列举:周恩来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三件事(3分)1927:领导南昌起义;1935:参加遵义会议,支持正确主张;1936: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叙述要简单、准确

②材料解析:大国崛起的共同原因?(2分)将材料中的语句加以概括和转化出对内改革(依据国情选择发展道路)、对外学习借鉴他国经验两方面即可,不要直接摘抄。

20世纪最后30的时代特征?(4分)应包含政治(总趋势——和平与发展,国际关系特点——美苏争霸到多极化)、经济(知识经济、全球化、一体化和区域集团化)、科技(高科技为主、第三次科技革命)、思想文化(多元化),

3、难在复习——书有几本,题海无边,难以入手,效率不高。

具体对策:文明史,历史复习的新角度;

专题化,历史考试的总趋势;重基础,体现基本能力要求;重现实,适度结合热点命题。

实用举例:①2007高考的一道选择题引发的争议;谥号、庙号、帝号、号的差别——文科更注重积累。

②《大国崛起》热映引发的出题热;从整体设问:共同原因、经验、共同目标、启示等;从单个国家设问:如日本崛起的原因和影响(启示);关系:个别原因已包含了共同原因。

③文明史观在命题中的体现和做题的要求。农耕文明——工业文明,命题更关注影响人类文明进程的大事件,如生产工具变革、三次工业革命等。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20564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