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68教学资源网 > 学生作文 > 作文类型 > 读书笔记 >

2020历史考研笔记五篇

2020-10-28 18:27:05
|严铭

苏美尔-阿卡德文明:乌鲁克文化期(前3500-前3100)是苏美尔开始进入文明的时代,铜器出现,陶器制作普遍使用陶轮,作为财产标志的圆柱形印章和文字已经出现。来看看下面整理的2020历史考研笔记五篇。

一、夏王朝(前 2070-前 1600)

1.夏王朝的兴衰

(1)概况

①从禹到桀,传 14 代,17 王,历时 470 年。

②夏族:姒姓,有崇氏,善治水,禹父鳐。

③大禹治水

④王权确立:治水成功,征伐三苗,定都阳翟(颖水之阳)

涂山之会(名词解释):为巩固王权,大禹沿颖水而下,于淮水中游之涂山大会诸侯,各诸侯对夏朝朝贡,行臣服礼,成为夏朝的属国,史称~,是夏王朝建立的标志。

⑤家天下:夏启世袭。均台之享。

(2)国家机器

①父权制

②中央集权:国君与官吏

③原始宗法制

④国家机构:王-六卿-军队和《禹刑》

⑤ 小康社会:基本特点,“”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固,礼义以为纪。

社会特征: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妻,以设制度,以立田里,以贤勇知,以功为己。故谋用是作,二兵由此起。

(3)兴亡

太康失国 :启的晚年,生活日益腐化。他喜欢饮酒、打猎、歌舞,而疏于朝政。启死,其子太康继位,也沉湎于声色酒食之中,政事不修,促使内部矛盾日趋尖锐,外部四夷背叛。东夷族有穷氏首领后羿看到夏王朝内部矛盾重重,藉太康外出狩猎数月不归之时,乘机掌握了夏的政权。太康死后 ,其弟仲康继位,仲康微弱,当了傀儡。仲康死后,其子相继位。羿把相赶走,自己当了国王,这就是史书上称作“太康失国”和“后羿代夏”的故事。

少康中兴: : 少康为夏王朝第六世国王。夏后相之妻后缗所生,当寒浞攻杀夏后相的时候,相妻怀孕 ,逃归母家,生少康。长大后当了有仍氏的牧正,管理畜牧。当寒浞之子浇派人去追杀少康时,少康逃到了有虞氏。舜的后人虞思把两个女儿嫁给了少康,又给了少康土田和众人,少康才站住了脚,并开展恢复夏朝统治的各种活动。在寒浞代后羿、政局混乱之时,夏的贵族靡逃到与夏同姓的有鬲氏。靡收抚逃散人众,整顿队伍,积蓄力量。在靡的密切配合下, 少康攻灭寒浞,重建了夏朝。这一事件,历史上称为“少康中兴”。

亡 灭亡 从季杼到孔甲又经五代六帝,夏朝统治比较稳定。 夏王朝到帝孔甲时,开始转入后期。孔甲三传到夏桀 ( 履癸 ) ,桀更加暴虐。夏朝百姓相率为忌,反对夏桀,比夏似日。夏民说:“时日曷丧,予及汝皆亡 ! ”商汤伐夏,得到了夏民的热烈拥护,如望时雨,故才能“十一征而无敌于天下。”商汤伐灭了夏桀,建立商王朝。

2.夏代经济和文化

二里头文化 :介于龙山文化和商文化二里岗期之间的一种青铜时代文化。1952 年发现于河南登封玉村,因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较为典型。二里头文化遗址中出现了许多小件青铜器,青铜器有各种图像文饰的大鼎,还有兵器和礼器,是国家确立的重要标志。还发现了制造骨器的作坊和陶窑遗址,出土的农业生产工具大多是石骨制作的铲斧刀镰,还发现了贝,应当是作为交换用的货币,说明交换也有一定的发展。二里头文化遗址的墓葬反应了阶级分化的情况,三期遗址中有大型的宫殿群建筑群,河南登封发现了古阳城,有可能是禹都阳城。二里头文化上启河南龙山文化下启早商文化,一般认为属于夏文化。

夏小正 :《大戴礼记》篇名。《礼记.礼运》:“孔子曰…吾得夏时焉”,郑玄注:“得夏四时之书”,即《夏小正》。内容述从正月到十二月一年时令气候,宜时之农事等生产活动,相传是夏代历书,故名。为中国现存最古老之月令书。

贡 禹贡 《尚书》中的一篇,作者不详。一般认为是战国时的著作。禹贡将全国分为九州,说成是禹治水后的政区制度。九州中的名山大川也说成是禹所导治的。这是不对的。但《禹贡》是我国第一部科学价值很高的地理著作。

天文学:春秋鲁太史引《夏书》有“辰不集于房”的记载,就是说在某年某月朔日发生在房宿位置上的一次日食。近代学者推算是公元前 2165 年,也有的推算是公元前 1948 年,两者虽相差颇远 ,但都公认是世界上最早的日食记录。《竹书纪年》有夏桀十年“夜中星陨如雨”的记载,这是有关流星雨的最早记录。

二、古代西亚诸文明

苏美尔-阿卡德文明:乌鲁克文化期(前3500-前3100)是苏美尔开始进入文明的时代,铜器出现,陶器制作普遍使用陶轮,作为财产标志的圆柱形印章和文字已经出现。

捷母迭特·那色文化期(前3100-前2700),产生了苏美尔的楔形文字,最高祭司叫恩,两河流域南部产生了数以十计的城邦。

西亚八国:两河流域:北部亚述,国王萨尔贡二世灭赫梯和以色列,被新巴比伦和米底联军灭。

南部巴比伦利亚:北部阿卡德,萨尔贡建立,第一次统一了南部两河流域,组建常备军,被库提人灭;南部苏美尔(乌鲁克文化期,陶器,象形文字,捷姆迭特·那色文化期,楔形文字),乌尔第三王朝,为埃兰人灭;古巴比王国(阿摩利人苏穆阿布母建,至第六王汉姆拉比时达到极盛,基本上统一了整个两河流域),赫梯人灭,加喜特巴比伦,新巴比伦(伽勒底人沙波帕拉沙尔建立),尼布甲尼撒二世(空中花园,公元前586年,巴比伦之囚),波斯灭。

小亚细亚:赫梯:古王国,公元前1595,穆尔什里一世灭了古巴比伦;帝国时期与埃及争霸,为亚述灭:吕底亚

叙利亚和巴勒斯坦:腓尼基:指叙利亚巴勒斯坦沿海地区,大约相当于今天的黎巴嫩,它不是一个统一国家的名称,城市国家(推罗,西顿),殖民活动,无宗主国与殖民地的隶属关系,腓尼基字母,北非殖民地。

迦太基:以色列“士师时代”(公元前1230占领迦南-1020__年扫罗称王),士师即先知,实际为军事民主制首领

伊朗高原:波斯:公元前558年,阿黑门尼德氏族首领居鲁士称王,反抗米底的统治,向外扩张,灭掉吕底亚,征服小亚沿岸各希腊城邦和埃兰,占领新巴比伦并且远征中亚占据了巴克特里亚,粟特和花剌子模,建立了波斯人自己的国家,其子2冈比西斯二世征服埃及,大流士一世《贝希斯敦铭文》,希波战争,公元前330年为马其顿亚历山大灭

四次改革:苏美尔城邦末期拉伽什国王乌鲁卡基那改革(苏美尔城邦末期,乌鲁卡基那推翻卢伽尔安达暴政,进而推行了一系列改革,主要内容包括:公民人数3600到36000,撤销派往牧场和渔场的监工和税使,减轻居民的宗教费用,禁止欺凌老弱),约公元前2371年,乌玛王卢伽尔扎吉西攻占拉伽什,改革失败,改革打击了贵族寡头势力,有利于人民。

公元前745年亚述国王提格拉特帕拉沙尔三世的军事改革(实行募兵制,将常备军分为多个8兵种,由国家供给军备,用充气的羊皮筏作渡河工具,改变对征服地区政策,使不同地方的人民混合居住),改革增强了亚述的军事力量,亚述随后发动战争,征服叙利亚,合并了巴比伦,确立在西亚北非的霸主地位,成为地跨西亚北非铁器时代的第一个帝国。

公元前16世纪后期赫梯国王铁列平王位继承原则的改革(王位由长子继承,无长则次,无王子则长婿继承,国王不得杀害兄弟姐妹,国王亲属犯罪由本人负责,不得牵连家属,不没收其财产),改革调整了王室关系,巩固了王权。

公元前520__年波斯国王大流士改革(划分行省,派总督管辖,分全国为五大军区,使其互相牵制,统一货币铸造制度,中央铸金币,行省铸银币,自治市铸铜币,修驿道,修埃及法老尼科未完成的尼罗河与红海之间运河,于中亚建水库,拉拢被征服地区的统治阶级,定锁罗亚斯德教为国教),增强了波斯帝国的军事力量,奠定了波斯帝国主要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的基础。

三部法典:乌尔第三王朝《乌尔那姆法典》,目前人类所知最早的法典;古巴比伦王国《汉谟拉比法典》,古代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法典,居民分为阿维鲁,穆什根努,奴隶,全文共282条,比较全面地反应了古巴比伦王国的社会等级制度,奴隶制度,土地制度等。《赫梯法典》,制定于古王国时期,到帝国时期又增加了许多新的内容。该法典现在看到的有200条,从法典可知当时的赫梯王公贵族拥有很多奴隶,当时的土地可以买卖,有关死刑的量刑在帝国时期大为减少。惩罚变得较为人道。

两个帝国:亚述帝国(铁器时代第一个帝国);

兴起原因:1.有利的国际环境,2铁器的使用。

灭亡的原因:1.征服地区人民的反抗,2,军事贵族集团和商人僧侣集团的冲突不断,3,军队战斗力削弱,兵源不足,4,国际环境的变化,5,缺乏统一的社会经济基础。

波斯帝国(前330年马其顿亚历山大灭),灭亡的原因:1希波战争期间,埃及,巴比伦起义,统治集团内部的宫廷政变,2,公元前5世纪,希波战争,元气大伤,3缺乏统一的经济基础,4,马其顿亚历山大的征服。

一次争霸:赫梯与埃及争夺叙利亚地区,卡迭什之战,公元前1283年,哈吐什尔与拉美西斯二世《银板合约》,该条约是历史上保留下来最早的国际条约。

一次暴动:高墨达暴动:公元前520__年发生于波斯帝国的政变,因领导者高墨达而得名,暴动以当时波斯国王冈比西斯弟弟巴尔狄亚的名义起兵,高墨达本人自立为王,号召各地人民拥戴他而抛弃冈比西斯,暴动得到了波斯人,米底人的响应,一度使波斯帝国面临全面崩溃的危险,在冈比西斯暴卒后,大流士等7个波斯贵族于米底击败高墨达及暴动的主要成员,暴动历时7个月宣告失败,暴动被镇压后,大流士成为新的波斯国王。

三、商王朝(前 1600-前 1046)

1.商王朝的兴衰

(1)商族的起源

①殷商民族是出于东方的民族。《诗•商颂•玄鸟》说:“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商民族的图腾即

是玄鸟——燕子。

②契是商部族的始祖,传说是帝舜的司徒。自契至成汤,商部族已度过漫长的时代,经历了十四代先公。从始祖契到成汤,商人共有八次迁徙《史记•殷本纪》云:“自契至汤八迁。”先商时期共经历十四世先公,商部落从东方兴起了。

③成汤时期,商部族已经发展壮大,成为一个势力强大的部族方国。夏朝自孔甲以后,逐渐衰败,至桀时,更加奢侈腐化,社会矛盾进一步尖锐,已经无法维持自己的统治了。商汤乘机征伐夏桀,一举灭夏,商王朝建立。

(2)商朝的建立与发展

①前 1600 年,成汤兴兵伐夏,是为太宗。商王朝建立后,汤非常注意接受夏的教训,“殷鉴不远 ,在夏后之世。”商王朝有两个贤臣伊尹和仲虺辅助汤。伊尹是随有莘氏国君之女陪嫁到商王朝的媵臣。伊尹和仲虺得到汤的重用,说明汤能任人唯贤。商汤死后,其子太甲即位。《也就是商的历史上曾发生了“伊尹放太甲”,即以臣放君的事件。

② 盘庚迁殷:自始祖契至成汤建国,商朝有八次迁徙;商朝中期以来,王室内部连续发生王位纷争 ,前后经历了五代九王,史称“九世之乱”。在此期间商朝多次迁都。盘庚继位以后,政局混乱,阶级矛盾尖锐,他为了挽救政治危机,决定再次迁都于殷。但贵族平民都反对迁都,盘庚一面劝说贵族,一面恫吓人民,强行把都城迁到殷地。迁殷后,“行汤之政”,政局才稳定下来,社会经济和文化也随之迅速发展,从此,直到商亡 273 年间再未迁都。

③武丁中兴:武丁,盘庚之弟小乙之子,即盘庚之侄。年少时到民间生活,了解民间的疾苦。继位后,得到甘盘和傅说两位贤臣的辅佐。甘盘早逝。武丁得傅说后,「举以为相,殷国大治」。武丁修政行德,天下咸欢,殷道复兴。武丁在位五十九年,兢兢业业,励精图治。他还不断向外扩充领土,四出征伐,使国力得到进一步增强。他文治武功均盛,出现了商代历史上最繁盛的局面即武丁中兴。武丁死后,被称为高宗。

(3)商朝的衰落

①人殉:杀人以卫死者,使亲近,避仇敌。

②人祭:以人为牲,杀以祭神灵祖先。

③帝甲之乱

④纣王亡商:诛贵族,亡三贤(微子、箕子和比干);兴土木,建朝歌;裤刑罚,炮烙死;厚赋税 ,

百姓怒;迷酒色,宠妲己;东征西讨,穷兵黩武;武王伐纣,兵败自焚。

2.商朝的国家机器

(1)王权的发展

①商朝国家的外部表现形式为方国联盟。

②商代王位继承以兄终第及为主,父死子继为辅。

③商王是殷商国家的最高统治者。

(2)政权机构的组成

①商王之下,还有一整套的职官。越在外服(殷王畿外服役的职官):侯、甸、男、卫、邦伯;越在内服(王朝服务的官职):百僚庶尹、惟亚、惟服、宗工,越百姓里君。

②尹,商王朝统治机构的官职称为“尹”,如“伊尹。”商王朝的这种官职名称对后来的楚国有很大影响;如楚国的相称为“令尹。” 亚服,当指次于“庶尹”的官员。亚服官亦在“百僚。”宗工 ,指主百工的长官。 百姓,古代贵族才有姓,多支贵族称“百姓。”里君,古代百姓按里而居。里君 ,当为百姓所居之里的长官。

③殷商王朝的内服官员,是商王朝廷的各部长官,即“百僚庶尹”,包括地方长官,如宗工、百姓 、里君。其外服则是承担着向殷王朝贡纳义务的部族方国。根据这些方国的大小,或者他们已有的称呼,而称之为侯、甸、男、卫等。虽然有尊贵高低之别,但还不具有五等爵的含义。

3 商朝的经济

(1)农业:①主要农具为耒耜(磊四),“三人协力,三耒共耕。”

②酿酒业发展,蚕桑、畜牧。

(2)手工业①青铜工艺:考古发现,江西商周铜矿遗址(江西瑞昌),新干大型商墓,四川成都三

星堆。代表有司母戊鼎。

司母戊鼎 :商代后期青铜礼器。1939 年河南安阳武官村出土。长方形、立耳、柱足。鼎的四角各有突出的牙扉一道。器身以云雷纹为地纹,腹部的四面、四角及足部分别饰有饕餮纹。两耳外侧左右各饰一虎纹,两虎张口相向,作欲吞噬一人头状。腹内壁铸铭文“司母戊”三字,据此可知该鼎是商王文丁为祭祀其母而作。鼎身及足是浑铸的,鼎耳则是采用分铸法,后铸接上去的。鼎通高 133厘米,器口长 112 厘米、宽 79 厘米,重 875 公斤。该鼎体造型庞大、浑厚,是我国已发现最重的青

铜器,它集中地反映了商代青铜冶铸技术的高度成就。

②白陶为陶器的代表③养蚕缫丝织造绢绵④分工比较细致,但产品不投入市场。

(3)商代墓葬中还出石贝、骨贝、铜贝等。有人认为,这些是商代最早的货币。

(4)商代的交通比较发达,交通工具陆路用车,水路用舟。 商代的车均为木制,车身主要由车辕 、车箱、车轴、车轮组成。用于拉车的马均有马饰。商代的车主要应是战车,用于作战和田猎,当然也作为交通工具用,由此推断,商代当已辟有可供车辆行驶的大道。

四、古代埃及文明

三分王朝:

文化期:巴达里文化(前4500-前4000),母系社会

涅伽达文化Ⅰ时期(前4000-前3500),出现了私有权的符号,埃及处于阶级和国家产生的前夕。

涅伽达文化Ⅱ时期(前3500-前3100),出现了文字,国家,蝎王权标头,小国家(埃及人称为帕斯特,希腊人称为诺姆),画墓

早古一中(1,3,3,1):早王朝(1-2王朝),相传美尼斯为第一王朝的建立者,纳尔迈调色板,纳尔迈权标头,马斯塔巴墓

古王国(3-6王朝),君主专制确立,4王朝胡夫金字塔,哈佛拉狮身人面像,崇拜鹰神荷鲁斯,太阳神拉,出现涅杰斯

第一中间期(7-10王朝),第一次平民奴隶大起义,贝督英人入侵,见《聂菲尔涅夫预言》,《对美尼卡拉王的教喻》

中王国(11-12王朝),底比斯的孟图霍特普二世建立11王朝,铜制工具普遍使用,出现了青铜器,玻璃制造业,强有力的涅杰斯

二新后(4,2,10 ) :第二中间期(13-17王朝),第二次贫民奴隶大起义,见《伊普味陈辞》,喜克索斯人入侵建立15,16王朝

新王国(18-20王朝),鼎盛时期,青铜普遍使用,出现了铁器,杜沙夫,脚踏风箱,垂式织布机,雅赫摩斯建立18王朝,18王朝的图特摩斯一世是埃及帝国的奠基者,图特摩斯三世是完成者,18王朝埃赫那吞宗教改革,19王朝拉美西斯二世与赫梯的争霸,岩墓

后王国(21-31王朝),努比亚国王建立25王朝,25,26王朝进入铁器时代,法老尼科开尼罗河与红海之间的运河,派腓尼基水手绕非洲航行,公元前520__年,波斯国王冈比西斯二世征服埃及,波斯建立27,31王朝,公元前332年为马其顿亚历山大征服,埃及进入马其顿,希腊统治时代

十一法老:

1.美尼斯(相传建第一王朝);

2.乔赛尔(始建金字塔);

3.胡夫(最大的金字塔);

4.蒙图霍特普二世(建11王朝,重新统一了埃及);

5.雅赫摩斯(建立18王朝,重新统一了埃及);

6.图特摩斯一世(埃及帝国的奠基者);

7.图特摩斯三世(埃及帝国的完成者);

8.哈特舍普苏特(第一位女性法老);

9.埃赫那吞(原名阿蒙霍特普四世,宗教改革);

10.拉美西斯二世(与赫梯争霸),

11.尼科(运河,腓尼基水手)

两个阶层:涅杰斯:古代埃及的社会阶层,他们原属下层自由民 ,最早见于古王国时期。在第一中间期,涅杰斯形成了一个小私有者阶层,是当时各诺姆军队的主要来源,中王国以后,逐渐分化,出现了“强有力的涅杰斯”,一部分强有力的涅杰斯占有土地,由别的农民耕种,向他们交租,有的涅杰斯参与政权,成为高级官吏,但是为数众多的还是贫穷的涅杰斯。涅杰斯是中王国时期王权同地方贵族进行斗争的的主要支柱,因而成为统治阶层的一个组成部分。

涅木虎:古埃及新王国时期兴起并登上政治舞台的中小奴隶主阶层,属于该阶级的人可以经营王室土地,成为王室土地的涅木虎,他们享有世袭租佣权,向法老缴纳租税,也服务于军队,或为法老提供其他服务。他们可以占有奴隶,担任官职,逐渐成为王权的社会支柱。埃赫那吞改革时曾提拔了一大批涅木虎担任中央和地方的官吏。改革失败后,这个阶层受到打击迫害,其财产也被没收,第19王朝法老霍连姆赫布曾颁布敕令保护他们的利益,从而保护王权自身的阶级基础。

一次改革:第18王朝法老埃赫那吞宗教改革:主要内容:废除对阿蒙神及其他人的崇拜,以阿吞神为唯一神,没收阿蒙神庙的财产,将首都从底比斯迁至阿玛尔那,改称“埃赫塔吞”,国王也改称“埃赫那吞”,意为“阿吞的光辉”。阿蒙霍特普四世死后,他的继承者图坦哈蒙放弃了改革,恢复对阿蒙神的信仰,首都迁回底比斯。埃赫那吞改革彻底失败,改革指出的一神信仰在历史上是第一次。

一次争霸:埃及与赫梯(拉美西斯二世与穆瓦塔鲁),签订《银版合约》(拉美西斯二世与哈吐什尔)

五、印度历史

古代

四部吠陀:《梨俱吠陀》、《沙摩吠陀》、《耶柔吠陀》、《阿闼婆吠陀》(解释吠陀的《梵书》、《森林书》、《奥义书》)

三教二派:婆罗门教:以崇拜婆罗摩(梵天)为最高主神的宗教,形成于后期吠陀时代,主张“梵我一致”和“业力轮回”

早期佛教: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主要教义是苦、集、灭、道四缔和众生平等(仅限于宗教领域的平等)

耆那教:创立者筏伏摩那,耆那(战胜情欲者),主要教义:业报轮回,灵魂解脱,非暴力,苦行之义,用极端的苦行去换取灵魂的解脱

顺世论派:古印度唯物主义哲学学派,代表人物阿夷多翅钦舍婆罗,他认为世界由地、水、火、风四元素组成,人也是由这四元素组成,人的意识和身体是分开的,反对婆罗门教的杀生祭祀,否定种姓制度,认为人生来平等的

阿什斐迦派:古印度一个彻底的宿命论学派,代表人物末伽黎·拘舍罗,他认为世界是按既定的程序安排好的,修行和作恶对解脱不起作用,否定善恶各有报的说教,但也否定了人的能动作用

二个文明:哈拉巴文明:印度河流域古文明,以哈拉巴和摩亨佐·达罗为代表,主要文化成就:1.出现了铜器和青铜器 ,2.居民主要从事农业,种植大麦、小麦、稻、棉,3.出现了纺锤,纺轮,染缸,表明纺织业发展很快,4.出现了计量工具,5,出现了城市,6,出现了文字。

吠陀文明:早期吠陀时代(前1500-前900),雅利安人处于氏族部落解体向国家过渡的时期,盛行自然崇拜,末期出现了婆罗门祭司集团,《梨俱吠陀》所反映的时代。

后期吠陀时代(前900-600),进入文明社会,国家产生,种姓制度和婆罗门教正式形成,《沙摩吠陀》《耶柔吠陀》《阿闼婆吠陀》所反映的时代。

一个种姓:瓦尔那制度:第一等级婆罗门(僧侣贵族),拥有解释经典和祭神的权力;第二等级刹帝利(行政贵族和军事贵族),拥有征收各种赋税的特权,还可通过战争获取大量财富;第三等级吠舍(平民自由民阶层),政治上无特权,通过布施和纳税来供养前两个阶层;第四等级首陀罗(被征服的土著居民,属非雅利安人),从事农、牧、渔、猎及当时被认为低贱的职业,无宗教生活的权力。

一个集团:伽提:孔雀帝国时代随着社会分工的进一步发展,在吠舍,首陀罗中产生中产生的从事不同职业的集团,这种集团叫伽提,受种姓制度的影响,各伽提也具有职业世袭和实行内婚制的特点,《摩奴法典》中记载了50多种伽提。

一个贱民:旃荼罗:社会地位最底下,最受歧视的一个伽提,被视为不可接触的人

列孔霜国:列国时代(前6世纪—前4世纪),16国,前四世纪60—20__年代,难陀王朝摩揭陀征服居萨罗,逐步统一了北印度地区

孔雀帝国(前324—前187),旃陀罗笈多建,定都华氏城,至阿育王时期达到了鼎盛(佛教向亚洲其他地区传播始于公元前3世纪中期阿育王时代)

巽伽王朝(前187-前151),(前75-前30)甘华王朝后印度处于分裂时期

公元1世纪,月氏人中的贵霜部落建立了贵霜帝国,至伽腻色伽王时期(78-102),印度西北部成为其领土的一部分,在他的支持下,大乘佛教由中亚传入中国

中古

王朝更替:笈多王朝:4世纪初,北印度陷入分裂,室利笈多家族逐渐强盛起来,320__年旃陀罗笈多一世以吠舍离为首都建立了笈多王朝,超日王时期势力达到顶峰。笈多王朝处于印度由奴隶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时期。

超日王的统治政策:① 在政治制度方面实行中央集权制,最高统治者称大王,皇亲贵族和婆罗门高僧构成王室顾问和各部门大臣,全国划分为若干省县

② 经济方面重视水利灌溉,铁制农具已普遍使用,造船业成就非凡,对外贸易比较活跃

③ 征服西部和西北部地区

戒日帝国(612-647):6世纪末7世纪初,北印度再度陷入分裂状态,形成了四个王国,620__年戒日王继承坦尼沙王位,率军收复了穆克里王国的曲女城,620__年,两国合并,称为戒日帝国,是印度封建制度确立和形成时期。

统治方式: 依靠中央和地方行政机构以及庞大的军事力量,中央有大臣会议,地方行政机构独立性日益加强。

德里苏丹国(1206-1526)1220__年,阿富汗的古尔王朝发生分裂,古尔王朝派往北印度的总督库特卜·乌丁·艾巴克趁机以德里为中心自立为苏丹,因前三位苏丹均来阿富汗突厥奴隶,亦称奴隶王朝,统治印度320__年,历经5朝,是印度历史上第一个较为稳固的伊斯兰教政权,1520__年被巴布尔所灭。

政权形式:① 政教合一的伊斯兰教神权政体 ② 统治的基础是由信奉伊斯兰教的突厥人,阿富汗人和波斯人组成的军事贵族集团 ③ 苏丹是全国土地的最高统治者,集军权神权于一身 ④ 中央设部,各部之上的首席大臣称维齐尔,废除传统的官位世袭制度,各部长官由苏丹任命 ⑤ 地方划为23省,设总督统治 ⑥ 在边远地区处于半独立的印度封建王公统治的藩属土邦,王公在土邦内拥有广泛的权利,村社仍是政权基层组织,村长多为印度教徒担任。

莫卧儿帝国(1526-1857)1520__年蒙古族后裔巴布尔第一次帕尼帕特战役攻占德里,建立了莫卧儿帝国,沙加汗时期被称为“黄金时代”(泰姬陵)奥郎则布时疆域达到极点。

种姓发展:① 婆罗门和刹帝利仍然保持他的统治阶级地位

② 吠舍:戒日帝国时期专指从事商业的居民,根本不包括农民在内

③ 首陀罗:吠舍种姓的下层村社自由民地位下降沦为依附农民,原首陀罗中的分成制农民和租佣农民逐渐转化为封建依附农民,两种来源的依附农民逐渐融合形成了新的首陀罗种姓,戒日帝国时专指被束缚在土地上的封建依附农民。

阇提制度:形成于印度中古时期,在四种姓之外,按照行业组成各种阇提,阇提内部职业世袭,设管理机构监督成员遵守规章制度和风俗习惯,违者要受到惩罚,直至被剥夺受保护的权力,阇提之间相互隔绝,不准通婚,城乡居民全组织于阇提之中,处于封建主的统治之下。

土地制度:(一) 德里苏丹国时期的土地制度:实行土地国有制,其土地来源于没收的印度封建主的大部分土地,苏丹名义是全国土地的最高所有者,然后对土地进行分配:

① 苏丹直接支配的土地“哈斯”,由中央财政部门管理,收入供中央政府开支和宫廷消费,

② 以服军役为条件分给穆斯林战士的土地“伊克塔”,即军事采邑制,最初只限终身,14世纪后,苏丹准其世袭,变成了私人领地,

③ 神庙土地,苏丹赐给伊斯兰教神职人员的土地“伊纳姆”和赐给清真寺的土地“瓦克夫”,占有者拥有是世袭享用的权力

④ 印度封建王公和土著酋长占有的世袭领地,享有豁免田赋的特权,占有者称“柴明达尔”。

(二) 莫卧儿帝国时期的土地制度:莫卧儿帝国征服的土地统称为“哈利萨”,即国家直属地:

① 直属于国王的封建领地,约占全国耕地的八分之一,由政府租用给农民,官吏直接征税,收入用以维持皇室,宫廷和宫廷卫队

② 帝国的大部分土地按军功分给封建贵族做军事采邑,称为“扎吉尔”,占有者称“扎吉尔达尔”,初期不得世袭,采邑主按军阶和税收多少组建雇佣军,应召出征,对农民的行政管理权和司法审判权归地方政府,随着帝国衰落,演变为世袭领地

③ 臣属于帝国的土著部落酋长和印度教王公及帝国直接统治地区的包税主(柴明达尔)占有的土地,在他们所辖的土地上有司法权,军事权,征税权,这部分土地私有

④ 伊斯兰教和印度教也占有一定数量的土地。


2020历史考研笔记五篇相关文章:

幼儿园中班教育笔记五篇2020 - 5068儿童网

九年级下册历史教案精选五篇

2020幼儿园中班教育笔记范文五篇 - 5068儿童网

六年级教师教育随笔范文五篇2020最新版 - 5068儿童网

心情日记2020范文五篇 - 5068儿童网

幼儿园中班教学随笔简短五篇

2020为了和平纪录片观后感心得五篇 - 5068儿童网

幼儿园教学随笔范文精选五篇

2020关于春水读书笔记1000字范文五篇 - 5068儿童网

幼儿园教学随笔五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2744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