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姐成长心情的记录与体会(三)-读书(3)
当时当景,任何决定都看不到前途,没有人可以预见哪种决定更好一些。所以,唯一的区别就是,这个决定是自己下的。下决定的那一刻,你才算是成熟了。
当然,种由你种,结果却不由你控制。
当然,“每一层地狱列都有一个天使,问题时你如何遇见他;每一层天堂上都有一个魔鬼,问题是你如何躲开他。”
当然,这一切,也都只有你去面对了。
想想我们自己,什么时候算是成熟了呢?
当自己选择是留在北上广、还是回到二三线城市的时候,
当自己选择要嫁给怎样的人的时候,
当自己选择要不要离职的时候,
当自己选择怎样面对真实的自我的时候,
当这些都是自己选择、别人只有建议权、没有决定权的时候,
你就知道,自己成熟了。
比如,对比看待国共两党在抗战和内战时期呈现给社会的面貌。
同样是迁校内地求学,作者所在的二十二中,给人的感觉就是除了极个别有理想的教员之外,师生之间的关系非常冷淡,还经常因为教员教务的腐败行为,引发学潮。
求学的这段经历,给作者留下了难以磨灭的疏离和伤痕。
而对比同样是内迁至云南的西南联大。
因了那些学富五车又心系学生的教员,以及细致入微的宣传疏导,即使生活条件远差于白区,学生们斗志昂扬,留下的是丰富的精神食粮。
在昆明大学参观西南联大旧址的时候,总是会被那些历经磨难却将热情洋溢在日记上的年轻学子和教职员给深深感动。这股精神,才是民族立于不败之地的脊梁吧。
比如,生活的秘密,就在于它的多样性。
书中,姐看到了自己很喜欢的林语堂先生的《生活的艺术》。
庆幸自己,能够将上下两册完整看完,而不是像王老师那样,当年只读了下册、选择性忽略了上册。
这本《生活的艺术》,下册谈的是技术细节。对于战时的作者,下册那种致命的精致实在让吃不饱饭的他受不了。
比如,焚香时,要“慢火隔纱、使不见烟”,香薰透衾枕,“和以肌香,甜艳非常”。
这种生活,也只有身处和平时期、寻求古味的今人,才会遥感和向往的。因此,作者就误以为上册也是如此,断然关闭了阅读上册的念想。
殊不知,上册讲的是人生哲学。
除了战时的这种服从式人生,人对生活对社会还可以有另一种态度,可以让我们度过人生的黑暗和低潮。
所以,能够接触到不同的学说,欣赏到不同流派的艺术,承认不同地域的风俗,容纳各种不同的个性,看到不同立场的表达,这应该就是阿尔佛雷德.诺斯.怀特海所说的文明的进步,也是我们今天之大幸吧。
最近姐家的熊孩纸迷上了中国历史,不同时代不同类型的故事轮番上阵。
他有时会很困惑,问说,为什么有的书上说这个人是坏的,有的书上又说这个人没有那么坏。
姐和他说,所有的史书,都是后代人写的前代人,都带有后代人自己的角度和评判标准,那么写出来的这个前代人,其实都会和真人有一点点的不一样,所以你要多看看不同的人写的前代同一个人,这样多几次重影,前代人的模样才会越来越清晰。
也许他还听不懂,但是,这番话其实也是说给自己听的,自己懂得就好。
依旧强烈推荐,好书。
3、下周读书计划
(1)《谈判力》(罗杰.费舍尔)
有朋友问姐,为什么会喜欢看商业类的书呢?
这些从商业总结出来的经验,如果是正确的,也很难运用到其他商业上,因为条件一改变,基本就缺乏复制可能性;如果是错误的,那还看什么?
哈哈,好像也蛮有道理的。
从姐的角度看,分析商业失败的价值更大一些。
毕竟,成功除了努力更需要运气,而错误才是我们可以切切实实避免的。
不过,下周准备切换一下,换成查理芒果推荐的这本著名的《谈判力》,看看日常沟通、交涉中有哪些雷区不要踩。
总看某一类型的书,难免消化不良。
(2)《文学江湖》(王鼎钧)
这本是王鼎钧老师最后一本回忆录了,哎,近乡情怯,实在不舍,但总还是要继续下去。
用短短的三周时间,囫囵吞枣地翻阅完别人的几乎一生,还靠得如此之近,难免有些眩晕。
他们那一辈,都是有故事的人。只是文字都是过滤了的情绪,我们这些旁观者只能各自揣测当时当景了。
我们这一辈,都是幸运的人。能够在这个和平的年代里,回望他们身不由己的悲欢离合。
而静下心来看完这几本回忆录,也算是我们对那个年代的他们的一种敬意。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公众号:原来是二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