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节气的民间习俗及养生知识

金凤20分享

“立秋”到了,但并不是秋天的气候已经到来了。划分气候季节要根据“候平均温度”,即当地连续5日的平均温度在22℃以下,才算真正秋天的时节。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立秋节气的民间习俗及养生知识,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立秋节气的民间习俗及养生知识

立秋的民间习俗有哪些

“立秋”是夏秋之分的重要时刻,是收获季节。主要有以下习俗活动:

戴楸叶

立秋日戴楸叶的习俗由来已久。北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八形容立秋这天汴京人戴楸叶的情形说:“立秋日,满街卖楸叶,妇女儿童辈,皆剪成花样戴之。”南宋周密《武林旧事》卷三也说:“立秋日,都人戴楸叶、饮秋水、赤小豆。”吴自牧《梦粱录》卷四说:“立秋日,太史局委官吏于禁廷内,以梧桐树植于殿下,俟交立秋时,太史官穿秉奏日:‘秋来。’其时梧叶应声飞落一二片,以寓报秋意。都城内外,侵晨满街叫卖楸叶,妇人女子及儿童辈争买之,剪如花样、插于鬓边,以应时序。”可见南宋在立秋这天戴楸叶的情景,与北宋相同。

楸是大戟科落叶乔木,最高可达三丈,干茎直耸可爱,叶大,呈圆形或广卵形,叶嫩时为红色,叶老后只有叶柄是红的。据唐代陈藏器《本草拾遗》说,唐朝时立秋这天,长安城里开始售卖楸叶,供妇女儿童剪花插戴,可见这个风俗的古老。

这个风俗的古老。

近代,各地也有立秋日戴楸叶的习俗。河南郑县男女立秋日都戴楸叶。山东地区这天必有一两片楸叶凋落,表示秋天到了。胶东和鲁西南地区的妇女儿童采集来楸叶或桐叶,剪成各种花样,或插于鬓角,或佩于胸前。

贴秋膘

流行于北京、河北等华北地区。这一天,普通百姓家家吃炖肉,讲究一点的人家吃白切肉、红焖肉,以及肉馅饺子、炖鸡、炖鸭、红烧鱼。这种习俗的来历普遍说法是,由于以前我国北方农村地区的生活水平比较低,经过夏季辛苦劳作,为了弥补劳动者身体的亏损,到了立秋节气就要杀猪宰羊,做些营养丰富的菜肴,给那些壮劳力补补身子,也就是所谓的“贴秋膘”。后来,随着部分乡下人进城,这个习俗被他们带到了城里,渐渐地,城里也流行起“贴秋膘”。

摸秋

安徽太湖、潜山、宿松西南部和江苏北部地区,在“立秋”之夜,人们结伴去私人或集体的瓜园中摸回各种瓜果,俗称“摸秋”。丢了“秋”的人家,无论丢多少,也不计较。这个风俗源于元代故事。在元末,淮河流域出现了一支农民起义军,参加起义队伍的将士都是农民出身,他们饱受元军的兵燹之苦,对兵扰深恶痛绝。这支队伍纪律严明,所到之处,秋毫不犯。一天,这支起义军转移到淮河岸边,深夜不便打扰百姓,便旷野露天宿营。少数士兵饥饿难忍,在田间摘了一些瓜果充饥。此事被主帅发觉,天明准备将他们按军法治罪。村民得知后,纷纷向主帅求情,设法开脱士兵的过错,有一位老人随口说道:“八月摸秋不为偷。”那几个士兵因此获免无罪。那天正好是立秋节,从此便留下了“摸秋”的习俗。

咬秋

“咬秋”寓意炎炎盛夏难耐,忽逢立秋,将其咬住不放。北京的习俗是立秋那天早上吃甜瓜,晚上吃西瓜;江苏各地立秋时刻吃西瓜“咬秋”,认为可不生秋痱子。在江苏无锡、浙江湖州,立秋日吃西瓜、喝烧酒,认为可免疟疾。天津讲究在立秋的那一时刻吃西瓜或香瓜,据说可免腹泻。清代张焘的《津门杂记》中记载:“立秋之时食瓜,日咬秋,可免腹泻。”清代在立秋前一天把瓜、蒸茄、香糯汤等放在院子里晾一晚,到立秋当天吃下,为的是清除暑气、避免痢疾。

咬秋这个习俗到上海变成了向亲友邻舍相瓦馈赠西瓜。平日吃的都是自种的瓜,这天须吃亲友送来的瓜,除调换口味外,主要是通过互相品尝,发现良种,交流改进栽种技术。

其他

浙江杭州一带大人小孩在立秋时都要吃秋桃,每人一个,吃完把桃核留起来,等到除夕这天,把桃核丢进火炉烧成灰烬,认为这样可以免除一年的瘟疫。

辽宁地区立秋日“吃秋饱”,海城、锦县等地吃肉面,义县的城乡居民吃饼、饺子等面食,朝阳吃黄米面饽饽。

四川东西部在“立秋”正刻全家老小各饮一杯“立秋水”,据说可消除积暑,秋来不闹肚子。

山东莱西地区立秋吃“渣”,这是一种用豆沫和青菜做成的小豆腐,当地还有“吃了立秋的渣,大人孩子不呕也不拉”的俗语。

从唐宋时起,全国各地普遍有“立秋”日用秋水服食赤小豆的风俗。取7—14粒赤小豆,用井水吞服,服时要面朝西方,据说可以一秋防痢疾。

立秋节气养生知识

补肺防燥

立秋以后气候干燥,夜晚虽然凉爽,但白天气温仍较高,所以根据“燥则润之”的原则,应多吃养阴润肺防燥的食物,如莲子、百合、银耳、南瓜、枇杷等。如有脾胃功能虚弱、容易消化不良的朋友,可以多吃茯苓、芡实、山药、小米、白扁豆等。如出现口干舌燥等情况,可以多加用麦冬、石斛、太子参等。

防暑化湿

今年“三伏天”长达40天,即使立秋,天气依然非常炎热,“秋老虎”仍有余威,所以仍需防暑养心、健脾化湿。平时可多吃丝瓜、莲藕、冬瓜、荷叶等,还可选用三豆饮(薏苡仁30克、绿豆30克、赤小豆30克)常服。

少辛多酸

根据《素问·脏气法时论》:“肺主秋,肺收敛,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补之,辛泄之。”可见酸能收敛肺气,辛味发散泻肺,秋天宜收不宜散,所以建议立秋后尽量少吃生姜、辣椒等辛味之品,适当多食酸味果蔬以助养肺,如番茄、乌梅、葡萄、菠萝等。

适度运动

秋高气爽之时,适宜各种运动锻炼,如登山,可以提高肺活量,体验爬山时山中温度的变化,增强机体的耐力和抵抗力。但是如有骨关节炎的患者,则不适宜登山。有心脑血管慢性病的患者,需量力而行。一般来说,老年人、儿童和体质虚弱者,运动量不宜过大,宜选择轻松平缓的项目,如散步、打太极拳等,以防出汗过多,阳气耗损。

早卧早起

进入秋季,在养生起居上,应做到早睡早起。因为立秋之后,夜间气温逐渐凉爽,不再是夏天那种闷热、潮湿的感觉,人体会相对容易入睡,睡前梳头、听舒缓音乐等,可提早入睡,睡眠质量也可相应提高。建议晚上十点以前入睡,早晨六点之前起床,年轻人很难做到的话,也建议尽量早点休息。

调节情志

立秋过后情绪调节也很重要。从中医角度来说,秋在五脏对应于肺,肺在志为悲。侯茜主治医师提醒,秋季要尽量内心平静,神志安宁,情绪舒畅,切忌悲忧伤感,即使遇到不开心的事情,也应主动自我调节,防止损伤肺气。

立秋后天气变化

警惕“秋老虎”伤人

立秋是一年之中气温由升温向降温的转折期,此后湿气逐渐减弱,让人难以忍受的“桑拿天”也会逐渐减少。但立秋并不是真正秋天的到来。炎夏的余热未消,处暑节气也将在8月底接踵而来,“秋老虎”甚至还可能虎视眈眈,而天气也逐渐转向干热。

特别是立秋过后,还可能再处于炎热之中,而这种炎热气候有时候也可能要延续到九月,天气才能真正凉爽起来。因此,立秋后应当心“秋老虎”,小心中暑。

为预防中暑,最好要保证充足睡眠,注意补充水分,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不要长时间待在空调房里,以免因室内外温差过大引起“热伤风”。外出时,记得随身备好藿香正气、人丹等防暑用品,同时做好防晒工作。


立秋节气的民间习俗及养生知识相关文章:

2021立秋节气的传统习俗及禁忌

立秋节气养生知识

立秋有什么传统习俗活动

立秋中医养生小常识有哪些

2021立秋节气的来历及传统习俗

2021立秋时节的饮食习俗及农事活动

立秋节气的来历和习俗

2021立秋节气习俗及由来

立秋节气养生可以吃什么

秋分节气2021实用养生小知识

    1543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