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芒种节气的来历和风俗

金凤20分享

芒种时节,五黄六月,一片片黄金麦粒汇聚而成的海,芒种似鱼游弋其中,忙得不亦乐乎,黄昏下的麦田跟夕阳西下交织出一幅如梦似幻的美景。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芒种节气的来历和风俗,一起来看看吧,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2023芒种节气的来历和风俗

芒种的来历

每年的6月5日左右,太阳到达黄经75°时为芒种。《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五月节,谓有芒之种谷可稼种矣”。意指大麦、小麦等有芒作物种子已经成熟,抢收十分急迫。晚谷、黍、稷等夏播作物也正是播种最忙的季节,故又称“芒种”。春争日,夏争时,“争时”即指这个时节的收种农忙。人们常说“三夏”大忙季节,即指忙于夏收、夏种和春播作物的夏管。

所以,“芒种”也称为“忙种”“忙着种”,是农民朋友的播种、下地最为繁忙的时机。

芒种时节的习俗

一、送花神

农历二月二花朝节上迎花神。芒种已近五月间,百花开始凋残、零落,民间多在芒种日举行祭祀花神仪式,饯送花神归位,同时表达对花神的感激之情,盼望来年再次相会。

此俗今已不存,但从著名小说家曹雪芹的《红楼梦》第二十七回中可窥见一斑:“(大观园中)那些女孩子们,或用花瓣柳枝编成轿马的,或用绫锦纱罗叠成千旄旌幢的,都用彩线系了。每一棵树上,每一枝花上,都系了这些物事。

满园里绣带飘飘,花枝招展,更兼这些人打扮得桃羞杏让,燕妒莺惭,一时也道不尽。……”“千旄旌幢”中“千”即盾牌;旄,旌,幢,都是古代的旗子,旄是旗杆顶端缀有牦牛尾的旗,旌与旄相似,但不同之处在于它由五彩折羽装饰,幢的形状为伞状。由此可见大户人家芒种节为花神饯行的热闹场面。

二、安苗

安苗系皖南的农事习俗活动,始于明初。每到芒种时节,种完水稻,为祈求秋天有个好收成,各地都要举行安苗祭祀活动。家家户户用新麦面蒸发包,把面捏成五谷六畜、瓜果蔬菜等形状,然后用蔬菜汁染上颜色,作为祭祀供品,祈求五谷丰登、村民平安。

三、打泥巴仗

贵州东南部一带的侗族青年男女,每年芒种前后都要举办打泥巴仗节。当天,新婚夫妇由要好的男女青年陪同,集体插秧,边插秧边打闹,互扔泥巴。活动结束,检查战果,身上泥巴最多的,就是最受欢迎的人。

四、煮梅

在南方,每年五、六月是梅子成熟的季节,三国时有“青梅煮酒论英雄”的典故。青梅含有多种天然优质有机酸和丰富的矿物质,具有净血、整肠、降血脂、消除疲劳、美容、调节酸碱平衡,增强人体免疫力等独特营养保健功能。但是,新鲜梅子大多味道酸涩,难以直接入口,需加工后方可食用,这种加工过程便是煮梅。

芒种养生

芒种天气炎热,雨水渐增,空气中弥漫着湿热的感觉,有如水洗汗蒸,使人感到四肢疲乏、萎靡困倦。这是源于暑湿当令,暑为热邪,易于耗散人体气津,造成气虚和津液不足,所以人们更容易感到四肢疲乏,萎靡困倦;同时,空气湿度增加,湿邪侵犯人体,导致阳气运行受阻,使人感到昏昏欲睡。因此,如何调整作息时间显得尤为重要——

芒种时节昼长夜短,阳气旺盛,人体要顺应阴阳盛衰的变化规律,应晚睡早起,白天适当接受阳光照射以养阳气,利于气血运行。芒种过后人容易打盹,中午小睡可以缓解疲劳,振奋精神。

饮食上可以多吃些清暑利湿的食物,如薏苡仁、赤豆、白扁豆、冬瓜皮、西瓜等,防止暑湿之邪伤害人体。

进入夏季后,人体生理调节能力不能很快适应气侯的变化,容易造成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出现头昏胀、身乏力、肉酸痛、四肢重、倦怠嗜陲、胸闷气短,甚至低热不退,伴有口淡无味、食欲不佳等不适症状,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苦夏”。

“苦夏”者多是体质虚弱、脾胃欠佳的人,平时应多参加体育锻炼,提高机体对高温天气的适应力;多食用一些苦味食品,既可以降泄心火、消暑利湿,又能够抑制燥湿,健脾利胃,增强肠胃功能;根据“苦夏”的不同表现,可采用消暑益阴、健脾利湿、调和胃肠等中药,进行调理。

芒种节气的古诗词

1、《北固晚眺》——唐·窦常

水国芒种后,梅天风雨凉。

露蚕开晚簇,江燕绕危樯。

山趾北来固,潮头西去长。

年年此登眺,人事几销亡。

2、《时雨》——宋·陆游

时雨及芒种,四野皆插秧。

家家麦饭美,处处菱歌长。

老我成惰农,永日付竹床。

衰发短不栉,爱此一雨凉。

庭木集奇声,架藤发幽香。

莺衣湿不去,劝我持一觞。

即今幸无事,际海皆农桑;

野老固不穷,击壤歌虞唐。

3、《耕图二十一首·拔秧》——宋·楼璹

新秧初出水,渺渺翠毯齐。

清晨且拔擢,父子争提携。

既沐青满握,再栉根无泥。

及时趁芒种,散著畦东西。

4、《芒种后经旬无日不雨偶得长句》——宋·陆游

芒种初过雨及时,纱厨睡起角巾欹。

痴云不散常遮塔,野水无声自入池。

绿树晚凉鸠语闹,画梁昼寂燕归迟。

闲身自喜浑无事,衣覆熏笼独诵诗。

5、《伊犁记事诗》——清·洪亮吉

芒种才过雪不霁,伊犁河外草初肥。

生驹步步行难稳,恐有蛇从鼻观飞。

    109155